地理核心素养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

2022-03-16 01:34:12宋晓张学波
科学咨询 2022年20期
关键词:初高中考查核心

宋晓,张学波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日照 276800)

高中地理是与初中地理相联系的一门课程,内容体现了地理学的特点和思想。《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明确了高中生地理学习后应具备的观念、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对初中的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提出核心素养目标。因此,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制订、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选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初中地理依然依据2011版课标,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尚未体现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需要进一步研究。并且,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实施,地理成为高中生高考选择的重要科目。因此,解决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成为初高中地理教师的重要问题,只有做好教学衔接,高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学好地理课程,也更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基于目前初高中地理教学现状,试图从地理核心素养这一新视角分析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现状

从课程标准来看,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不同,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师进行教学的重难点有所不同。初中教师使用三维目标,高中教师则用核心素养目标进行教学,教学目标的不同使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安排等方面有差异。初中教学目标偏重对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传授,而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则更偏重引导学生形成地理知识体系[1]。

从教材内容来看,初中地理课本以区域地理为主,高中地理教材重视地理原理的分析[2]。初中教材知识缺乏连贯性,学生学习的知识碎片化。高中地理知识较为连贯,知识成体系。学生进入高中后,缺乏分析问题的整体思维,无法系统地把握高中教材内容。

从教学方法来看,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采用的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是靠学生进行背诵记忆。初中地理包含较多的地图等图片内容,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而言有很大的吸引力,但由于教学方法的不恰当让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正是由于初中基础不够扎实,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学内容。在高中有限的课时安排下,初高中衔接不当无疑增大了高中教师的教学压力。

从评价体系来看,初中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注重结果性评价。高中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方式以及考试要求等不同,导致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出现问题。

二、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难点

(一)初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目标的不同

初高中地理的课程标准不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存在较大差异。在课程标准方面,初中地理教师依旧使用2011年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高中地理使用核心素养版课标。

高中地理课标重在使学生具备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初中课标要求学生对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有一定了解,有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初中制订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等三维目标,高中教师则是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四个方面制订地理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的不同使学生在地理学习时出现断层,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出现问题。对同一知识内容的学习,初高中教学目标的不同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深度等有所不同,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感到吃力,无法将初中已有的知识与高中新学知识联系起来,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失去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初高中地理教师对于地理核心素养的体现程度不同

高中地理教师在课标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在课堂中对地理核心素养的体现不够。初中地理内容较为简单,课标要求依旧是三维目标,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在平时教学中缺少有关地理核心素养内容的渗透。同时初中地理在各个省区基本都以“副科”的形式存在、教师进行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知识、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应对中考,忽视了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等的培养。

以山东省为例,初中地理学习时间为两年,部分地市是五四制、部分地市是六三制,所以学生在地理方面的学习存在一年到两年的空白期。进入到高中以后,学习知识点的数量以及难度都有所增加,学生经过空白期后遗忘了许多学习过的知识,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高中地理的学习围绕地理核心素养展开,除学习课本上学科知识外,会有野外实践等有关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活动。在新课讲授时,不再像初中一样仅对知识点进行梳理。高中地理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会结合知识点给出学生熟悉的案例,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等,每节课的课堂总结都会有提升,升华到价值观层面。

(三)初高中地理教师教学方式不同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多使用讲授法,这与课本内容以及考试要求有关。初中地理教师更多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能否应对中考,所以教学方式上多为课上教师讲学生听、课下学生记忆背诵。同时由于地理学科地位的影响,家长及学生对地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时以讲授法为主,会结合问题式教学、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主张将课堂交给学生,这与新课标下对教师的要求有关。高中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同时在一些学校存在研学旅行之类的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活动。

尽管有些初中也会组织研学旅行,但是由于经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等变成了简单的“旅游”,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目的。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时也存在弊端,有些老师依旧不能摆脱旧的观念、依旧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四)学生学习的方法及主动程度不同

初中地理内容对初中生而言较为简单,学生多采用背诵法记忆。初中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大多是背诵教师给出的重点,这样在平时考试或者中考时都可以取得较为不错的成绩。学生也就不会主动地去阅读有关地理的课外书或者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思考,在学生眼中地理只是一门需要机械背诵的科目,久而久之对地理学习的主动程度和重视程度都会减弱。

对高中学生而言,仅靠背诵不能满足学习要求。实行新课标和新高考改革以后,高中地理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仅仅靠简单的背诵已经无法跟上学习的进度,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能加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便不能很好地完成高考题等题目。目前的高考题目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地考查学生对多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成绩不突出,学生会逐渐在课下通过题海战术等方式增加地理的学习时间,对地理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

(五)初高中地理试题的编制角度不同

初高中地理的考试题形式基本相同,大致都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构成。但是试题编制的深度和广度都不相同,尤其当学生刚进入高一时难以接受高中地理试题的考查方式。初中地理试题的选择题较为简单,选项的干扰性也较低。非选择题中填空题所占比重较大,填空题大都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而一些材料题的制定也较简单,学生可以从材料中直接或间接找到答案,对考生的要求较低。

高中地理试题受到地理核心素养目标的影响,在试题编制时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大都以材料的形式出现,而且学生仅基于材料进行答题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题进行分析,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得出最终答案。这对学生的要求远远高于初中,因此学生在刚刚进入高中的学习时会不适应,考试成绩往往也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考试大纲的不同,再加以核心素养的影响使初高中地理教学衔存在较大问题。考试依旧是评价学生的一种方式,而考试成绩的不理想会让学生陷入自我怀疑,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学会或学好地理。成绩的落差使学生对地理的兴趣逐渐降低,又由于不能适应试题的考查方式学生会逐渐放弃对地理的学习。

三、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策略

(一)将地理核心素养目标与三维目标进行有机结合

地理核心素养目标与三维目标在某种程度上是共通的,初中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需要渗透部分核心素养目标的内容。例如,在人口方面内容的学习时初中地理课标要求运用地区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高中地理课标要求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这时初中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来使学生对人口分布的特点有充分的认识,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简单的关于影响因素的讲解,这样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

高中地理教师在制订地理核心素养目标时,可参考之前学生初中学习的三维目标,将两种目标进行结合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对高中课堂有更好的接受程度。

(二)基于新课标的要求转变初高中地理的教学评价方式

目前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评价方式多以考试为主。尤其是在初中更加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以至于学生只学习了如何应对考试,只学习应试教育下的地理知识。而高中地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除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之外,高中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时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高中地理教师应多设置小组合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以及语言总结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中掌握有关内容,以课堂表现作为评价依据之一。在平时单元学习的评价中,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让学生完成一份调查或进行野外实践等,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而在期末考试或者学业水平考试等必须以试题形式出现的考试时,题目的设置要尽可能地以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

初中地理教师要改变“唯分数”的思想,改变以成绩来评定学生好坏的固有想法。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多结合身边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能够自己思考得出问题的答案,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学习地理是为了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等。

(三)初高中地理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下应具备的能力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新高考的改革,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的中考以及高考试题,不再简单考查学生对单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是通过给定的情境或者以某一区域为例来综合考查多个知识点。因此对初高中地理教师来言,知识识记已不符合当代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需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能力。尤其是目前的高考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题目的设置也都以课标为依据,考查学生是否具备核心素养。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相互联系,使学生具备核心素养能力也不仅是高中地理教师的任务,初中地理教师也需要在讲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地理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能力。在初中地理中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体现较少,而有关区域和人与自然等内容较多。初中教师可以先着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树立人地协调观。

学生在高中阶段身心发展较为健全,高中地理教师可以组织野外观测、调查等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较为复杂,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高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材料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四)初高中地理教师加强沟通与交流

初高中地理课堂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在平时课堂中需要加强初高中地理教师之间的交流,只有这样初中地理教师才知道如何在学习中渗透高中的有关内容以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高中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到的内容,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初中教师除教会学生中考内容之外,可以根据地理核心素养目标有意识地重新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初高中地理教师之间可以定期进行相互听课及交流,初中地理教师学习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高中地理教师通过了解初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方案。

(五)学生自主转变学习方式方法,增加地理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知识多为学生身边的内容,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时仅仅依靠机械记忆和部分生活常识便可应对考试,而高中地理的考试要求较高。尤其对高一学生而言,突然升入高中学习难度有所增加,学生会出现短暂的难以适应。高中地理内容多而杂,更多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题目设置的难度较大。学生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需要课上紧跟教师的思路,课下进行总结反思,同时还需要做大量习题来巩固所学内容,高中学生多由之前的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中有些可以很好地增加学生的兴趣,以人教版地理教材为例,每章后都有问题探究,例如,农民工现象、从市中心到郊区选择住在哪里等,通过探究既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结束语

初高中地理的教学衔接问题长期存在并影响到初高中地理教师,新课标颁布下倡导的地理核心素养目标更是使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更加突出。只有深入分析地理核心素养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之间存在怎样的问题,才能制订相关的解决策略。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在不同省份、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别。衔接问题在一定的时间内会一直存在,而初高中地理教师只能尽可能解决核心素养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降低因为衔接不当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猜你喜欢
初高中考查核心
配合物的常见考查
高中数理化(2024年8期)2024-04-24 16:58:14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青年心理(2021年29期)2021-05-23 13:30:20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中学化学(2017年6期)2017-10-16 09:47:38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中学化学(2017年2期)2017-04-01 12:54:33
也谈初高中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