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现代大学生的竞争环境愈发严峻,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工作,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与社会观,这也是目前各大高校教育的重要工作目标与工作内容。除此以外,如今已经处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这种新奇的观念与理念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给高校教师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1]。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正确重视互联网技术,从而对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综合了解,对其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育。
首先,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有效地提升了高校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时,势必会引入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成为知识传播的主体,从根源上打破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高校教师在教学时紧紧发挥引导性作用,充分保证了高校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保证了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高校学生可以自主地学习与思政教育有关的知识。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了高校学生学习的热情,使高校学生可以理解更多的思政教育知识。其次,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增加了学生获取学习资源和信息的方式,学习资源更加多元化。高校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技术的过程中,明显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渠道,搜索信息和资源的方式也显得更加智能化,为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高校教师可以从多元化的内容、多维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2]。不仅如此,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弥补高校教师思政教育内容的不足,帮助高校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知识进行更好地掌握。
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渠道也更加趋向于多元化,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多的便利。在高校思政课程中运用互联网技术,虽然可以有效地发挥高校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获取信息与资源的渠道,但是互联网技术的运用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因素,具体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消极影响。首先,明显降低了高校教师在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的效用。当高校教师在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时,打破了传统教育方式的束缚,降低了高校思政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性。但是,高校教师在运用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政知识讲解时,通常都是运用口头讲解的方式传授知识,高校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方式,将自己对思政知识的理解融入整个课堂之中。准确地说高校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就已经将思政内容的核心知识进行了提取,学生只需要对其进行理解与记忆就可以了。反而在课堂中引入互联网技术以后,虽然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但是教师却不能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展开及时的检查,而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无法得到确切保障。其次,在互联网时代下,虽然信息内容多元化,但是却无法保证这些信息的质量。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教师或者学生运用互联网技术获得更加多元的信息,使原本的思政知识变得更加丰富,但是这些思政知识也存在鱼龙混杂的问题,并不能完全地保证这些思政知识的质量。有时候利用互联网技术获得的思政知识,常常会夹杂一些其他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严重违反了思政教育目标,从而影响了高校学生的思想,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3]。
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校学生的交流渠道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高校学生除了与其他同学或者教师进行交流以外,他们还会运用互联网技术接触社会,体验与校园生活不同的感觉。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电子设备和网络交流平台应运而生,使得高校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这些电子设备和平台上面,完全无暇于学习。而且互联网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约束力非常小,但影响力却极大,久而久之,高校思政教师就不能将学生的真实思想状况进行掌握,使得高校教师的思政教育工作无法高效地开展。
如今,很多新兴、热门的互联网技术已经被高校学生熟练掌握,使得学生获取与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学生在网上冲浪的主动性也变得更加强烈。但是在高校教师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在使用新兴互联网技术时并不如学生,这就导致了高校教师在对学生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时,教师则处于被动或者落后的情况。而且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思政教师所讲解的很多思想知识或者理念,已经被学生通过互联网技术获得,这就导致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4]。除此以外,因为高校教师在应用互联网技术时还不够熟练,在讲解思政知识的过程中只是以教材内容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也无法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
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出现,使得信息输送的速度更加快捷、迅速,学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只需要运用自己的手机就可以接收各种信息,可是这些信息的来源、安全性和真实性都无法保证,一旦高校学生接触的信息是不良信息,就有可能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不好的影响,使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状况。虽然高校正在加大力度对学生加强思政教育,但是依旧无法对学生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监管,只能依靠学生自己的认知能力辨别这些信息。但是我国高校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学习环境都处于封闭状态,对社会中的各个现象并不能进行全面的认识,而且高校学生本身的自制力和思想觉悟还比较低,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这就给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思政教师是主要的负责人和支撑力量。因此,想要在互联网时代下对学生进行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就必须结合时代的背景,培养师资力量,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首先,高校思政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想要对高校学生进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全面地了解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实施有效的措施,采取针对性的思政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且思政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还能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思政教师要强化自己理论知识的学习。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与其他的知识性学习不同,思政教育更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那么在这种要求下,就需要思政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并且在进行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一些趣味性,使学生对思政知识有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5]。最后,思政教师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提升教育方式。思政教师带队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将自己的教学特色展现出来,在教学时多举例论证从而丰富思政知识的内容。思政教师还需要在教学时与学生一起关注当下比较热点的问题,充分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课堂之中。除此以外,思政教师还应该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加深自己对学生的了解。
我国高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都认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也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绩。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不能仅仅满足于过去的成绩,更加应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加完善。在互联网时代下,我国的各大高校已经在自己的网站上推出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内容,并且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搭建了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平台。但是,目前高校所搭建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平台仍然存在内容空洞、宣传力度较小的问题。因此,高校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力度。首先,高校在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网站时,可以利用师生共同管理的模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一方面让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印象,使其更好地消化和掌握思想政治的内容。另一方面,学生的加入可以增加网站的管理人员,使思想教育宣传网站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更加完善,保证了网站的正常运营。其次,除了让学生参与思想政治宣传网站的搭建外,高校还可以积极地利用公众号、抖音号、微博等一些新兴信息技术吸引学生,使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播的载体,让学生在观看手机、观看各种信息内容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高校思政教师只有与学生进行实时的互动,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具有专业性和实效性。最后,高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与一些官方媒体进行深入的交流,如人民网、求是网等,并且高校还可以在自己的思想政治宣传平台中推出特色的政治专栏,从而充实学生的政治生活。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互联网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与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但是互联网中的信息鱼龙混杂,掺杂着很多不良的信息,一旦有学生接受这些不良的信息,就有可能给学生的思想造成不利的影响。因而,高校网络环境一直是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高校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必须对自己的网络环境进行监督管理,净化高校的网络环境。当下社会上时时刻刻在发生很多热点问题,但是高校学生的思想非常单纯,对网上那些虚假的信息辨别能力较低,同时高校的学生又非常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非常渴望获得其他人的认可,这就使得一些高校学生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和诱导,从而扭曲了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6]。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与高校相关的信息平台,捕捉这些信息中的不良信息,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高效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高校必须采取一些手段,优化自身的网络环境。高校可以采取一些信息技术对自身的网络环境进行监管,对各种网络信息进行甄别。其次,高校思政教师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如若看到不良的信息,必须坚决抵制,从而巩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更深的认识。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速度得到了加快,各种思想政治观念也得到了交流与碰撞。面对变化莫测、晦暗不明的互联网环境,高校必须正视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政教师要充分分析互联网对学生的不利影响和积极影响,并且也要分析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这样才可以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学生进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保证学生具备纯洁的思想政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