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思政”模式在《日语阅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16 01:34:12叶晶晶
科学咨询 2022年20期
关键词:日语思政微信

叶晶晶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 201209)

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亦是一种教学方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战略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数字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极其丰富的信息时代,催生了“微思政”这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并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将这些创新模式融入日语教学,尤其是以《日语阅读》为主的泛读类课程中,使两者同向同行,发挥最大的协同作用,是值得每位日语专业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微思政”的特点与《日语阅读》的教学现状

一般而言,“微思政”指的是教育者借助微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按照一定的社会或个体需求,以短小精悍的方式、独立完整的内容、细致入微的形式,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其自主接受和践行相应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的教育活动[1]。其中,微媒体主要指以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为代表的媒体,包括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抖音、APP客户端等。它具有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元化的表达形式进行信息交流与文化传播的特征,信息内容传输快、信息量大,具有超强的震撼力和冲击力。一言以蔽之,微思政模式是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依托微媒体和互联网展开思政教学工作的模式。从上述对微思政的阐释中可以看出,微思政关键在于“微”,在内容形式上具有微言大义、短小精悍的特点,在输出方式上具有碎片化、即时性、灵活性的特点,在效果反馈上具有渐显性、长期性的特点。

《日语阅读》属于泛读类课程,是日语专业必修课,其任务主要是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加快日语文章的阅读速度,扩大知识面和丰富日语语感等。关键在于能理解日语文章内容并概括论点,准确回答针对文章提出的各种问题,用正确观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涉及的教学内容可包括记叙文、说明文、随笔、小说、童话等,包罗政治、经济、文学、历史、思想等多个领域。由此可以看出,《日语阅读》课程涵盖的文章类型杂、涉及面广,特点在于“泛”。

外语类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基因和价值范式,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着重要的语言输入和输出作用,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等环节中扮演关键角色。《日语阅读》在帮助日语专业学生接收文字信息的同时,也对中日两国的深入理解、国际视野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传统的《日语阅读》课程教学,以线下课堂讲授反映日本社会文化的日语原版教材或素材为主。传统的思政挖掘手段,常常是教师单方面输出,缺乏学生参与课堂的契机,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要素的自主性。同时,《日语阅读》课程中文章的价值取向也是复杂多元的。如何通过多样化的模式全面地进行价值观引导也是当今日语教育必须认真思考并迫切践行的使命和责任。

综上所述,微思政模式是在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依托微媒体和互联网展开思政教学工作的新兴模式。它的特点在于“微”,内容短小精悍,可实现即时性输出,并且在效果反馈上具有渐显性、长期性的特点。而《日语阅读》属于泛读类课程,特点在于“泛”。其涵盖的文章类型非常广,在帮助日语专业学生了解中日两国国情,形成国际视野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外语课程思政改革浪潮中,《日语阅读》课程也需要进一步细化挖掘思政教育的手段。

二、“微思政”模式与《日语阅读》课程的结合点

在经济、文化多元化的21世纪,在即将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我们既要进一步打造中日友好新气象,适应“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发展战略对外语人才的新要求,又必须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培养学生立足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正确价值观,促进建设中国模式的理论学术话语体系。通过上述微思政模式以及《日语阅读》课程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到在《日语阅读》课程践行微思政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微思政模式符合《日语阅读》课程的特点

《日语阅读》课程作为日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涵盖广,特点在于“泛”。另一方面,微思政模式利用微媒体技术传输信息,在输出方式上具有碎片化、即时性、灵活性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及时传递蕴含丰富价值的信息,契合《日语阅读》课程对信息捕捉的需求。同时,微思政模式在内容形式上具有微言大义、短小精悍的特点,有利于从一个小问题或小故事切入,引导学生明白大道理。此外,微思政模式在效果反馈上具有渐显性、长期性的特点,也与《日语阅读》课程的设置周期相契合。阅读是外语学习者积累单词知识、提升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微思政模式的有效引入,可以让思政工作在广度、深度、强度上逐步推进,持续作用,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的思想塑造和道德养成,最终达到高质量的育人效果。

(二)微思政模式可以改善《日语阅读》课程思政融入的单一性

思政需要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需要与《日语阅读》课程各个环节自然融合,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蕴含于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提升的过程之中,实现“育人”和“育才”的系统化。在传统的《日语阅读》思政教学中,以教师讲授思政知识点,学生被动接受为主。与此相对,微思政模式中信息的多样化、沟通方式的现代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例如,微视频等思维可视化工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外化,构建高效的深度阅读课堂,帮助学生由外而内地深入理解文章背景知识。并且,学生在深度思索之后进一步对文章进行批判性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批判意识。此外,微信群功能,互动微平台的导入,可以突破面对面交流中时间、地点的局限,实现更高效的及时沟通。

综上所述,微思政模式的“微”特点恰好契合《日语阅读》课程“泛”的特点,具有相互助益的作用。而微思政模式中多样化、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沟通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因此,从微思政模式和《日语阅读》课程的各自特点,以及改善现行《日语阅读》课程思政融入单一性问题而言,《日语阅读》课程和微思政模式的结合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三、“微思政”模式在《日语阅读》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加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并且,在日语教育中,需要直接面对国外意识形态和文化,有必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那么,如何将微思政模式具体应用在《日语阅读》课程之中?我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活用微信公众号,实现微思政的渗透式输出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APP,是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终端服务的社交平台。在中国,微信活跃用户高达11亿人以上。可以利用微信用户的活跃度、公众号的强大传播能力,发挥微信公众号在信息时代的教学优势。其中,可用于《日语阅读》课程中的公众号包括“NHK新闻”“人民中国(日文版)”等。NHK和人民中国是中日两国主流媒体开设的阅读平台,关注新闻热点,题材广泛、更新迅速、时事性强、用语规范,是泛读的极佳材料。在《日语阅读》课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微信关注上述公众号,利用消息推送功能,实时关注热点。例如,阅读中日两国针对同一热点新闻的报道,并概括各自的观点。通过这种对照式的阅读,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三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达到育人的功能。

(二)利用微媒体技术,提炼专题微阅读

作为在信息化时代中成长起来的“00”后一代,微媒体技术的发展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思政教育是一种双边活动,师生应该互为主客体,良好的教育教学关系也应该体现为教育共同体中的交互性[3]。在《日语阅读》课程中,也应该促成这种师生互为主客体的新的交往模式,助力教学相长。例如,教师可以按领域设置关键词,并通过网络资源中的关键词搜索,提取相关内容后进行微处理、微调整,凝练出短小易读的日语文章发放给学生。同时,也可以进行任务型教学设计,让学生成为提炼专题微阅读的主导者,将自上而下的灌输式转变为横向平行式的互动教学。由此,在培养学生搜索能力、理解能力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对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人文素养等的把握程度。

(三)创设教学微情境,开展体验式阅读

体验式阅读是将“以人为本”理念贯彻落实的具体体现,强调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产生感受,并通过感受产生联想,由此让学生释放潜能,在不断的体现中构建新的知识和能力。在《日语阅读》课堂中,可以利用微媒体技术,让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及民族文化,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例如,参考教学内容,从bilibili、youtube等平台上下载依托3D、VR等技术还原文章情境的微电影,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内容。同时可利用小组研讨等团队合作交流的方式,营造学生交流的微情境。在创设微情境时,需要注重素材的挖掘。其中,需要有超链接思维,如通过人物、文化、时事等与文章中的主要育人元素进行超链接聚焦,此外还要具有跨学科性,培养学生跨学科的视野和能力。[4]通过创设教学微情境,开展体验式阅读,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等。

(四)设置互动微平台,达成实时有效反馈

互联网的渗透和微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极大提升了信息传播速度,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微信、微博等互动性强,线上活动的开展不受时间、场地和形式等的限制,可以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在《日语阅读》课程的设计上,可以增加线上互动环节。通过设置群聊、留言板、小程序等实时了解学生的想法。还可以结合上述专题微阅读模块,视情况可以每月开展一次微宣讲等系列主题活动,分享阅读中的感悟等。例如,《日语阅读》课程中涉及工匠精神的文章,可以以“工匠精神”为主题让学术发表如何看待中日工匠精神等。此外,还可以在微信群或互动社区创建各类读书会小组、答疑群等,促进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积极互动。

综上所述,通过活用微信公众号、利用微媒体技术、创设教学微情境、设置互动微平台等手段,充分利用微思政模式在内容形式、输出方式以及效果反馈上的特点,可以实现与《日语阅读》课程紧密结合。同时,通过微思政模式在《日语阅读》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可以实现微思政的渗透式输出、提炼专题微阅读、开展体验式阅读、达成实时有效反馈,由此进一步推动教学互长,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获得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微思政”模式是信息化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守正创新,其特点在于“微”。具体可以表现为内容形式上的微言大义、短小精悍,输出方式上的碎片化、即时性、灵活性,效果反馈上的渐显性、长期性。这些特点恰好契合《日语阅读》课程“泛”的特点,并能改善《日语阅读》课程思政融入的单一性,因此“微思政”模式的导入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其有利于利用挖掘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加强师生互动交流,获得实时有效的教学反馈,并可以以润物细无声般的全方位渗透方式展开思政教育,实现思政教育与日语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在具体的应用对策方面,可以活用微信公众号,实现微思政的渗透式输出; 可以利用微媒体技术,提炼专题微阅读; 可以创设教学微情境,开展体验式阅读; 可以设置互动微平台,达成实时有效反馈。总之,“微思政”模式给日语专业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日语阅读》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通过“微思政”模式在《日语阅读》课程中的广泛应用,日语专业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素养,为提高日语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出更好的贡献。

猜你喜欢
日语思政微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32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微信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10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