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凯臣,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2014 年本科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2018 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前往日本大阪府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入选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现任职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主要从事多功能柔性电子器件制造及系统集成、激光微纳制造研究。提出面向新型柔性传感器功能阵列化或多模态一体化的基于激光加工的混合型制造方法;通过模型构建、原理突破、结构创新,解决了柔性阻式传感器稳定性差、精确度低等问题;研制了柔性热式流量传感阵列等若干多功能柔性感知系统。在Advanced Materials 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25 篇。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日本学术振兴会、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等多项国家级项目。研究成果被Nanowerk,Phys.org 等多家国际媒体广泛报道,担任Engineering(中国工程院院刊)青年通讯专家,期刊《光电工程》编委,为40 余个期刊审稿150 余次。
季凌飞,北京工业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材制学部激光工程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英国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访问学者。现任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4/SC2)委员、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委会副主任、《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光电工程》等中文核心期刊编委。一直从事激光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研究,在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机理、超快激光非线性效应及材料制造应用、激光制造技术及系统装备研发等方面具有扎实的研究积累。作为负责人承担/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含重点)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 余项,应用转化3 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2 项,在包括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Letters、Photonics Research 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吴志刚,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获得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微机电系统方向)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光电学院兼职教授。致力于面向融合智能软体的创新设计与制造方法开发,承担了包括基金委重点基金、科技部重大研发专项等各类国家级科技项目近十项。在软基材料的微加工技术、软体机器人材料结构加工一体化、新型仿生微纳机器人,柔性手术辅助机器人、以及超柔性智能系统等领域开展了多项特色性研究。在 Science Robotics,Nature Communication,Advanced Materials,National Science Review,Proceedings of the IEEE 等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70 余篇,SCI 他人引用3700 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 余项,数篇文章作为亮点文章或者封面文章被介绍。目前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机器人分会、特种流空分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微纳分会理事,湖北省人工智能协会理事,国际期刊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Micromachines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