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旭 铁岭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辽宁 铁岭 112000)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在本院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肿瘤患者中选择较为合适的6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128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操作,比较发生脑肿瘤一侧与对侧正常组织的血流量以及表面通透性等参数值,并对图像视觉评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脑灌注图像的视觉评分明显高于单纯轴位灌注图像的视觉评分,脑肿瘤侧的血流量及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参数值明显高于对侧的正常组织,且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肿瘤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可以更为准确对脑血流灌注情况进行评估,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对脑肿瘤位置与状态的判断能力。
脑肿瘤指颅内肿瘤,是生长在颅腔中的新生物,主要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类型,前者包括有神经细胞瘤、胶质细胞瘤、间质类肿瘤以及松果体瘤等多种类型,主要症状类型有头痛、呕吐、癫痫、视力受损、神经功能缺失、听觉障碍等,严重时威胁患者生命[1]。继发性脑肿瘤由身体其他脏器组织引起的恶性肿瘤转移到颅内,例如肺、子宫、乳腺和消化道等,或者是由邻近器官恶性肿瘤通过颅底侵入颅内[2]。不管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脑肿瘤,其病因虽然目前还不明确,但是已经知晓与一些因素相关,常见的致病因素有病毒感染、致癌物质、放射线和遗传等,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脑肿瘤会有转移风险[3]。因此,前期诊断的意义深远,如果诊断不及时或者出现误诊、漏诊现象,会给患者治疗带来影响。CT灌注成像是一种较好的脑肿瘤诊断方式,但其扫描的范围存在限制,而128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在传统CT灌注成像技术上进行了改进,扫描范围大幅度增加[4,5]。基于以上内容,本院进行了128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方法与效果的研究,报道如下。
在本院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肿瘤患者中选择较为合适的62例,其中包括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21~75岁,平均(47.49±5.66)岁,参与本次研究的脑瘤患者中,脑膜瘤患者有31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有31例。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②本院伦理委员会知晓并批准本次研究;③符合脑肿瘤临床症状,患者出现癫痫、呕吐、视力降低、肢体感觉活动障碍和肌张力下降,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脑肿瘤临床症状;②患者反对参与研究;③中途退出研究者和沟通交流障碍者。
所有患者全部进行128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检查,包括CT灌注扫描、灌注数据后处理以及灌注图与数据分析等三个步骤,主要内容如下:
(1)CT灌注扫描。本次研究使用的是SIEMENS 128排双源CT机。首先进行的是CT常规平扫处理,然后进行全脑灌注CT扫描,方法为:为患者注射碘海醇溶液,其浓度为350mg/mL,注射试剂用量的选择标准为1.0~1.5mL/kg,注射速度在5~7mL/s。需要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处理,需要使用的量约为20mL;然后在全脑9.6cm的区域内进行连续动态扫描,时间持续大约为40s,此时可以得到层厚0.6mm、重建层厚1.0mm的全脑CT灌注资料。
(2)灌注数据后处理。在得到全脑CT灌注资料后,应将资料发送到工作站以便于进行处理与结果分析。工作站可以计算并报告出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血流量以及对比剂达峰时间等多种参数。然后划定兴趣区,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兴趣区是应注意避开血管以及组织器官周边等位置,防止影响容积效应,以便于得到更为准确的时间密度曲线,同时,也需要对兴趣区的毛细血管通透性、血流量以及对比剂达峰时间等参数进行计算。
(3)灌注图与数据分析。灌注图利用伪彩显示帮助突出病变部位的对比度,红黄色表示血流高灌注区域,蓝绿色表示低灌注区域。脑肿瘤组织在灌注图中全部呈现不同程度的特殊表现,其中血供丰富的肿瘤伪彩颜色显著加重,说明过度灌注,乏血管肿瘤和水肿区域伪彩颜色不显著,说明处于低灌注状态。划分对侧正常脑组织区、瘤周水肿区、肿瘤区感兴趣区,其中肿瘤区感兴趣区要绕开大血管并且与组织器官保持距离,防止受到容积效应干扰,获取TDC,测量感兴趣区的CBF、PS以及TTP值。
本次研究比较发生脑肿瘤一侧与对侧正常组织的血流量以及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等参数值;本次研究比较了单纯轴位灌注图像与全脑灌注图像的视觉评分情况,评分判定方式为,0分:不能确定病变位置灌注情况;1分;能一定程度观察到病变位置灌注情况变化,但不能进行准确判断;2分:能够通过灌注情况变化进行准确的判断。本次研究取3名分析人员的分数总和,分数越高表明诊断效果越好。
本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版本)进行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脑肿瘤侧的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血流量参数值明显高于对侧的正常组织,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脑膜瘤患者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血流量参数情况(±s)
表1.脑膜瘤患者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血流量参数情况(±s)
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mL/(min·100g)脑膜瘤 31 123.42±31.44 16.75±4.16脑膜瘤对侧正常组织 31 42.83±11.67 1.55±0.43 t 13.379 20.236 P 0.001 0.001组别 例数 血流量mL/(min·100g)
表2.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血流量参数情况(±s)
表2.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血流量参数情况(±s)
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mL/(min·100g)高级别胶质瘤 31 92.46±20.34 8.22±6.14高级别胶质瘤对侧正常组织 31 40.06±12.53 1.21±0.33 t 12.212 6.347 P 0.001 0.001组别 例数 血流量mL/(min·100g)
研究发现,全脑灌注图像的视觉评分明显高于单纯轴向灌注图像的视觉评分,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单纯轴向灌注图像与全脑灌注图像的视觉评分情况(±s)
表3.单纯轴向灌注图像与全脑灌注图像的视觉评分情况(±s)
组别 例数 脑肿瘤全脑灌注图像视觉评分(分) 62 4.66±0.62单纯轴位灌注图像视觉评分(分) 62 2.41±0.54 t 21.548 P 0.001
脑肿瘤主要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类型,现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治疗,但治疗时,由于恶性脑肿瘤的颅内浸润性较高且正常脑组织不能被切除等原因,手术切除肿瘤治疗的难度大大提升[6]。脑肿瘤是否被完全切除,主要与肿瘤性质和部位有关,在保证生命安全和努力防止严重残废的条件下,只要是良性肿瘤、分化较好的胶质瘤一般都建议全部切除。颅内肿瘤中采取全部切除的患者人数较少,其中有脑膜瘤、垂体微腺瘤、先天性肿瘤或者是囊肿和少部分胶质瘤[7]。除全部切除外,根据患者病情也会选择次全切或者是部分切除,肿瘤由于部位限制或因为浸润性生长周界不清楚,亦或是已经累及脑部重要功能区、生命中枢和主要血管,考虑到手术安全性,只能采取部分切除[8]。在对脑肿瘤患者进行诊断时,更为明确的判断脑肿瘤的位置及情况,有助于制定更为完善的治疗方案,手术切除肿瘤的难度也会降低[9]。
脑肿瘤血管会不断生长、浸润与转移,其会使得肿瘤进行生长与转移,脑肿瘤转移以颅内转移为主,少量患者会出现颅外转移。颅内转移称为种植性转移,脱落的细胞通过脑脊液被带到远处或者是沉积在脑室壁上,用手术、病例活检进行切除,让瘤细胞脱落散布在蛛网膜下腔,转移结节大多数位于颅底各脑池和脊髓蛛网膜下腔[10]。颅外转移是因为机体的循环系统中具有强大的排斥游离脑瘤细胞能力,并且颅内缺少赖以转移的淋巴管道,导致无法进行颅内转移。在脑肿瘤转移过程中,血容量、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灌注量以及血流量等内容会发生变化,如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会明显增高,而CT灌注成像便是基于这种变化进行肿瘤诊断[11]。脑灌注图像通过伪彩显示的方式能较为清晰地显示出肿瘤的大小及周边组织的界限,医务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更为准确地进行手术方案的设计。CT灌注成像是一种效果较好的诊断手段,但由于技术、设备等原因的限制,扫描范围狭窄的缺陷,对诊断效果有所影响[12]。CT灌注成像不仅可以显示形态,还能显示功能,以前因为探测器物理宽度的原因,CT灌注成像扫描范围较窄,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局限性。伴随着多层螺旋CT的出现,特别是128层螺旋CT给诊断脑肿瘤带来巨大帮助。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范围扩大,将整个大脑全面覆盖,仅需要进行一次灌注就能获取全脑灌注信息以及详细的数据,并且可以获得脑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用来判断脑肿瘤微循环功能水平以及血供详情,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让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范围变得更广[13]。单纯轴位图像无法具体反映肿瘤血流灌注信息和病理生理变化特点,全脑三维灌注图避免该问题,通过更加直观、立体的图像,有利于医生准确判断瘤体和水肿区域,针对病变范围较大的患者与CT增强图像相结合也可以有效诊断。因为颅内肿瘤有许多不成熟的新血管生成,基底膜不完整,内皮之间的紧密连接松弛等特征,让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引起CBF、PS等相关数值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同时伴有局部血脑屏障损坏现象[14]。脑肿瘤灌注图可以清楚显示肿瘤轮廓,血供丰富的肿瘤伪彩颜色显著加重,说明过度灌注,泛血管肿瘤和水肿区域伪彩颜色不显著,说明处于低灌注状态,将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有效区分。除此之外,CT全脑灌注还可以帮助区别颅内不同类型的肿瘤和肿瘤严重程度[15]。这主要是因为高级别颅内肿瘤拥有高血流量以及血容量,新生毛细血管不是很成熟,CT灌注成像利用观察肿瘤固有生物学特征,达到区别不同类型肿瘤以及级别不同的同类型肿瘤,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当CBF和PS数值高于正常脑组织时,说明肿瘤位置有显著的新生血管生成,同时周围有血脑屏障损坏现象。不同肿瘤或者是级别不同的同类型肿瘤之间灌注参数有显著差别,具体表现在脑膜瘤区相关数值比胶质瘤高,级别较高的胶质瘤灌注参数比级别较低的胶质瘤高。脑膜瘤与转移瘤也有不同,这主要是由于病理基础不同,给诊断提供可靠依据[16]。
本次研究发现,脑肿瘤侧的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血流量参数值明显高于对侧的正常组织,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脑灌注图像的视觉评分明显高于单纯轴向灌注图像的视觉评分,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脑肿瘤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可以更为准确对脑血流灌注情况进行评估,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对脑肿瘤位置与状态的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