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苏寅,高志朋,辛晓伟,赵宏*,张伟*
1.山东大学(威海)海洋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2.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药品技术研发中心,山东 威海 264210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马㼎儿属(Zehneria)在我国共5种,此后修订的《Flora of China》将其中的云南马㼎儿转移至滇马㼎儿属(Scopellaria),至此我国马㼎儿属植物仅4 种,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2019—2020 年,笔者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过程中相继发现,该物种在日照河滨、田畔、村庄、公园等生境广泛分布,已经形成连续自然分布区,在胶东其他县市(如黄岛、威海)也发现该物种有零星分布。《山东植物志》《山东植物精要》《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及其他公开发表的文献均未记载该分布区。在对其形态、生境、花期、分布进行详细观察并进行精细解剖后,确认其为马㼎儿Z.japonica(Thunb.)H.Y.Liu。该种、属均系山东省新分布,现补充该种、属分类和分布的新资料。
马㼎儿为传统地方药用植物,《广东中草药》《湖北中草药志》《福建药物志》《浙江药用植物志》《全国中草药汇编》对其都有收录。全草药用,味甘、淡,性凉,有清热、利尿、消肿之效,主治痈疮疖肿、皮肤湿疹、咽喉肿痛、腮腺炎、尿路感染、结石、急性结膜炎,小儿疳积[1]。马㼎儿常生于海拔500~1600 m 的林中阴湿处及路旁、田边、灌丛中。据《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记载,该种在我国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贵州、福建、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和江苏[2-3]。上述省份均在长江干流和长江干流以南。
马㼎儿属是一类中小型草本匍匐植物或攀缘植物。该属物种叶形、大小、花序结构等形态特征多变,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马㼎儿属全世界约94 种,分布于亚洲、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马达加斯加群岛、澳大利亚北部和太平洋岛屿,东南亚是其多样性中心[4]。马㼎儿属最早由奥地利植物学家Stephan Endlicher 于1833 年为纪念植物绘图师Joseph Zehner 而订立,随后经历数次分类修订。Mueller 在1868 年将其转移至番马瓟属(Melothria),Cogniaux 在此基础上又并入帽儿瓜属(Mukia)和茅瓜属(Solena)组成了广义的番马瓟属(Melothria s.l.)[5]。基于比较形态学分析结果,Jeffrey[6]提出,仅美洲的类群适用于番马瓟属,而该属下的大多数旧世界类群划分到马㼎儿属内。近期,有学者将诸多物种从马㼎儿属分出,相继独立为Anangia、Indomelothria、Neoachmandra、Papuasicyos、Scopellaria、Urceodiscus[7-8],De Wilde和Duyfjes 在此基础上将剩余物种进一步转移至Pilogyne属,仅留下了该属的模式种Z.bauerianaEndl.[9]。然而,最近的分子系统学证据仅支持Indomelothria、Papuasicyos、Scopellaria三属地位成立[10-11]。截至目前,马㼎儿属(Zehneria)依然适用于大多数旧世界类群的划分。近期,随着世界各地广泛的资源调查,马㼎儿属新种不断被发现,如在肯尼亚发现了Z.subcoriaceaY.D.Zhou &Q.F.Wang[12]、Z.monocarpaG.W.Hu,V.M.Ngumbau&Q.F.Wang[13]、Z.longifloraG.W.Hu &Q.F.Wang[14],说明对于这一类群的多样性和分类研究仍需要深入和加强。
马㼎儿Z.japonica(Thunb.)H.Y.Liu Bull.Natl.Mus.Nat.Sci.,Taichung.1:40.1989;Fl.China 19:47-48.2011.——Z.indica(Lour.)Keraudren in Aubreville et Leroy,Fl.Cambodge Laos Vietnam 15:52,f.5-8.1975;中国植物志73(1):170.2011.——Melothria indicaLour.,Fl.Cochinch.35.1790;侯宽昭等,广州植物志184.1956;中国高等植物图鉴4:356,图6125.1975.——M.japonica(Thunb.)Maxim.ex Cogn.in DC.,Mon.Phan.3:599.1881.
1 年生攀缘或平卧草质藤本(图1A)。茎和分枝丝状,具棱沟,无毛或分枝处稍具短柔毛,卷须丝状不分枝,无毛。叶柄纤细,长2.5~3.5 cm,初具长柔毛,后脱落;叶多形,三角状卵形、卵状心形或戟形(图1B);叶片膜质,长3~5 cm,宽2~4 cm,先端锐尖,稀短渐尖,叶缘具疏齿,不裂或3~5 浅裂;叶面深绿色,粗糙,叶背淡绿色,无毛,叶脉具短柔毛。卷须细长,不分歧。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单生或2~3 朵聚生为总状花序;花序梗纤细,极短,无毛;花梗丝状,长1~2 cm,被短柔毛;花萼宽钟形,长1.5~2.0 mm,先端锐尖或稍钝;花冠白色至浅黄色,被短柔毛;5 深裂,裂片基部常有缢缩环,裂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3.0 mm,宽1.0~1.5 mm(图1C);雄蕊3 枚,2 枚2 室,1 枚1 室,有时全部2 室;花丝短,长0.5 mm;花药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长1 mm,具短柔毛;花药室弯曲,被微柔毛;药隔宽,先端稍伸出(图1D)。雌花与雄花在同一叶腋处单生,稀双生;花梗丝状,长3~4 cm,无毛或稀具短柔毛;花冠宽钟形,直径5~10 mm;裂片披针形,长2.5~5.0 mm,宽1.0~1.5 mm,先端稍钝;子房狭卵球形,长3.5~4.0 mm,宽1~2 mm,3 室;花柱短,长1.5~2.0 mm;柱头3 裂;退化雄蕊腺体状(图1E)。浆果长圆形或渐狭卵球形,两端钝(图1F~G),长1.0~1.5 cm,宽5~8(~10)mm,成熟后橙色或红色。种子灰白色,卵形,长3~5 mm,宽3~4 mm,基部渐狭,边缘不增厚。花期4—7 月,果期7—10月。
图1 马㼎儿生境、器官形态及精细解剖图
山东:日照(Rizhao)东港区(Donggang District)(N35°21′38.50″,E119°24′43.89″;N35°36′00.86″,E119°41′98.59″;N35°36′09.43″,E119° 41′83.61″)张 伟(ZHANG Wei),赵 宏(ZHAO Hong),标本号:2020090206-2020090210,凭证标本存放于山东大学(威海)植物标本馆。
马㼎儿与云南马㼎儿Scopellaria marginata(Blume)W.J.de Wilde&Duyfjes 相近,云南马㼎儿叶片卵状心形或长圆状戟形,全缘或3~5 深裂,基部近截平或稍凹;种子边缘增厚;雄花5~15 朵聚生为4~6 cm 长的总状花序。马㼎儿叶三角状卵形、卵状心形或戟形,常3~5 浅裂,边缘有疏齿,基部具弯缺显著;种子边缘不增厚;雄花单生或2~3 朵聚生为极短的总状花序。马㼎儿与钮子瓜Z.bodinieri(H.Léveillé)W.J.de Wilde &Duyfjes的主要区别在于钮子瓜叶宽卵形、稀三角状卵形,雄花常3~9 朵生于总梗顶端呈近头状或伞房状花序;雌花单生,稀几朵生于总梗顶端或极稀雌雄同序;种子边缘稍增厚。值得注意的是,马㼎儿与本科植物盒子草Actinostemma tenerumGriff.的营养体十分相似,尤其在沟渠、河岸、湿地等盒子草所在生境,两者极易混淆。但盒子草叶形较狭,常披针状三角形,卷须2 歧;马㼎儿叶形较阔,常卵状三角形,卷须不分歧,以此区别。在花果期两者容易区别,盒子草雄花多数,聚成总状或圆锥花序,雌花或雄花花萼明显、萼片和花瓣裂片披针形,先端尾状钻形,雄蕊5 枚;果实卵形,疏生鳞片状凸起,自近中部盖裂,果盖锥形。马㼎儿雄花单生或2~3 聚成短的总状花序,雌花或雄花花萼不明显,花瓣裂片长圆形,雄蕊3 枚;浆果长圆形,无鳞片状凸起和果盖。根据3 种植物特征制定检索表如下。
马㼎儿属植物是一类典型的热带和亚热带区系植物,以往被认为仅分布在长江干流和长江干流以南。笔者发现,马㼎儿在山东日照及山东其他沿海地区也有分布,这可能与该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日照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沿海,能最先接收到季风带来的南部暖湿气流,受海洋影响显著,与同纬度其他内陆地区相比四季温差较小、夏冬季气温适中。这样的气候非常适合热带和亚热带区系植物定居。笔者在此次中药资源普查过程中发现了众多南方药用植物,如算盘子Glochidion puberum(L.)Hutch.、白药谷精草Eriocaulon cinereumR.Br.、山胡椒Lindera glauca(Sieb.et Zucc.)Bl.、菝葜Smilax chinaL.等,南方普遍种植的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tze.也非常适合在日照生长。这些都可以作为此观点的佐证。作为中国南方地区的广布种,马㼎儿也能在此分布。由此推测,日照市及其北部沿海是中国南北植物交汇的地区之一,深入研究这一地区的植物区系成分对于理解中国植物区系的演化历史和当今的分布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新记录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山东省植物资源,也为日照及其北部沿海进一步开拓“南药北移”或南方经济作物驯化栽培提供了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