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汉坚 彭自强 钟康华 徐景利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骨二科,广东湛江 524043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GA)是一种无菌性炎症性关节炎[1]。目前,在发达国家,男性痛风患病率为3%~6%、女性患病率为1%~2%[2-3]。痛风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在中国大陆还未见报道,但根据区域性调查数据,推测中国男性的痛风患病率约为1.2%~2.6%、女性患病率约为0.01%~0.72%,比之前明显上升[4-8],部分沿海地区患病率已接近发达国家[9]。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及联合治疗[10]。但临床联合应用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存在较高的心血管事件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探讨刺血疗法联合四黄清热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提供一定参考。
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5月在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治疗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试验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1.22±2.71)岁,病程1~12 d,平均(4.90±0.46)d;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6.13±2.86)岁,病程1~10 d,平均(5.13±2.43)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①诊断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11]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版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湿热蕴结型痛风诊断标准[12];②年龄>18岁;③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关节等部位出现固态痛风石者;②合并精神障碍者;③患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者,如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或恶性肿瘤等。
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急性痛风关节炎饮食、多饮水、碱化尿液等)联合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治疗。给予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海南普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56),0.1 g/次、1次/d,或给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Fujisawa Deutschiand GmbH,国药准字H20170098),75 mg/次,1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刺血疗法联合四黄清热散外敷治疗。①刺血疗法:患处严格酒精消毒,采用9号注射器针头环绕患处取3点进行针刺放血,放血量1~2 ml,尽可能抽出关节腔或软组织内积液和液态痛风石,术后压迫针眼止血,输液贴修成极小块后封闭针眼;②四黄清热散外敷:将医院院内制剂四黄清热散(粤药制字Z20070679)冷敷患处,30 min/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10 d。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①中医症候评分[13]:量表根据患者主症、体征、辅助检查等综合指标分级量化,评分0~21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病情越严重;②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用1~10分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分为无痛,10分为最剧烈疼痛[14];③实验室指标:血尿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
采用Stata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试验组 30 14.87±0.47 2.90±0.46 18.151 0.000对照组 30 15.17±0.37 5.90±0.88 9.670 0.000 t值 -0.497 -3.018 P值 0.621 0.004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试验组 30 6.27±0.13 1.60±0.25 16.808 0.000对照组 30 6.63±0.18 2.60±0.34 10.348 0.000 t值 -1.653 -2.359 P值 0.104 0.022
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血尿酸、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血尿酸、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均优于治疗前,试验组血尿酸、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s)
组别 n 白细胞计数(×109/L) 血尿酸(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试验组 30 9.71±0.56 7.69±0.26 3.263 0.002 593.63±5.82 403.33±8.59 10.572 0.000对照组 30 10.04±0.51 7.89±0.25 3.797 0.000 539.43±17.66 457.10±12.76 5.157 0.000 t值 -0.424 -0.547 1.021 -3.498 P值 0.673 0.586 0.312 0.001组别 n C-反应蛋白(mg/L) 红细胞沉降率(mm/h)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试验组 30 46.80±0.25 15.63±0.84 12.965 0.000 52.37±2.70 18.03±0.72 12.310 0.000对照组 30 51.00±1.68 18.33±0.88 17.259 0.000 51.33±2.28 21.30±0.88 12.310 0.000 t值 -1.496 -2.225 0.293 -2.880 P值 0.140 0.030 0.771 0.006
试验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10.00%),其中上腹部疼痛1例、恶心1例、局部皮肤过敏1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10.00%),其中上腹部疼痛2例、恶心1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因尿酸钠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软骨和滑膜所致,其发病机制与局部炎性/抗炎细胞因子失衡有关[15]。本研究采用刺血疗法联合四黄清热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评分、VAS评分、血尿酸、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中医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机是血瘀化热,刺血疗法可用于治疗热证、实证、痛症、急症,具有清热止痛、消肿祛瘀的直接疗效[16]。有研究报道,刺血疗法可以减少关节腔内尿酸盐结晶沉积,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使关节滑膜的组织形态结构得到改善[17]。相关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常规西药疗法相比,刺血疗法在降低红细胞沉降率、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方面效果更加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16]。四黄清热散由黄芩、黄连、大黄、黄柏组成,具有清热泻火、解毒除湿的功效。刘庭国等[18]研究结果提示,三黄膏外敷联合当归活血汤内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起效快、疗效好。沈芳等[19]采用加味四黄膏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明显改善患者关节肿胀症状,还可降低患者患处肤温,总有效率达92.86%。张园等[20]采用刺血疗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总有效率达96.1%,治疗前后相比较,患者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
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且未实行盲法及分配隐藏,存在选择性偏倚可能;②本研究为单中心临床研究,具有区域局限性;③本研究未对患者进行中远期随访,刺血疗法联合四黄清热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远期效果尚不清楚。今后期待能够开展多中心、随机双盲、长周期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刺血疗法联合四黄清热散外敷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降低相关炎症指标,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