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琳
昌吉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心,新疆昌吉 831100
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属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是昌吉园林业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其为害杨树、柳树、桑树、沙枣、榆树、苹果树和梨树等。幼虫啃食植物的叶、芽、花等,3龄后进入暴食期,虫口密度大时可将植物所发新芽啃食殆尽,对树木的健康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春尺蠖是一种多食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树木的叶片为主[2],昌吉地区园林树木上的春尺蠖一般早春开始为害[3],而且幼虫发育速度快、食量大、易成灾,被春尺蠖为害过得园林树木轻则影响树体的正常生长发育,重则叶片被吃光,导致树梢干枯,树势衰弱,引起大面积死亡。2016年新疆春尺蠖发生面积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总面积的36.33%;发生期短、幼虫发育快、常暴食成灾,春尺蠖已经成为影响昌吉地区园林产业健康发展的障碍之一。
春尺蠖成虫体长8~18mm,翅展25~36mm,丝状或羽毛状触角,体色常因寄主而变,所产卵一般1.0mm左右,宽约0.5mm,胚胎浅灰色或者白色,发育到成熟时胚胎呈蓝紫色或深蓝色,随着不同的龄期,幼虫体色变化较大,幼虫成熟后会有5对足。结蛹后蛹长10~20mm,最初为黄绿色,后期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且蛹体坚硬。
虽然国内外对春尺蠖的预测及防治已经有了诸多的研究,但由于区域环境差别较大,且不同林木种类繁多,春尺蠖的发生及预防、治理技术也各不相同。北疆地区春尺蠖一般为3月下旬产卵,4月上旬开始孵化,幼虫历时20d左右的成长期,5月后入土化蛹。目前的调研表明,春尺蠖在昌吉地区的园林树木上一年只发生一次,虫蛹在树林下的土壤中过冬,并在次年3月底到4月初开始孵化产生成虫,之后经过交配产卵,胚胎经过发育后产生幼虫,孵化的幼虫开始啃食树木幼芽。
本文利用固定样点调查法,选取区域相同生态环境下的标准杨树植株作为对象,以2种农药(15%氯氰菊酯和5%溴虫腈)对春尺蠖进行防治,对比2种农药的防治效果,以期为后续春尺蠖的化学防治提供数据。
15%氯氰菊酯和5%溴虫腈,由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共设7个处理。处理1,15%氯氰菊酯稀释1500倍喷施;处理2,15%氯氰菊酯稀释2000倍喷施;处理3,15%氯氰菊酯稀释3000倍喷施;处理4,5%溴虫腈稀释1500倍喷施;处理5,5%溴虫腈稀释2000倍喷施,处理6,5%溴虫腈稀释3000倍喷施,处理7位对照,喷施40kg清水。
6个处理均于5月10日施药,施药时正是春尺蠖幼虫发生高峰期,采用叶面喷雾的方法施药1次,每个处理重复4次,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m2,喷雾时均匀喷雾。
试验小区随机固定调查5个点,每点选取有春尺蠖植株5株固定,在每株杨树上固定调查3个枝条。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2d、5 d、7d分别调查虫口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死亡标准:幼虫体变黑、明显萎缩或幼虫掉在地上,虫体变僵硬、无显著生理反应,或者用挑虫针挑动前足无生理反应。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数-施药后虫数)/施药前虫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虫口数-处理区虫口数)]/对照区虫口数×100%
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用Excel2010处理、分析数据
施药后对各小区杨树叶片进行不定期观察,未发现药害症状,表明各供试药剂在试验浓度下对杨树生长安全,无药害发生。
化学防治方法是极为快速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地域春尺蠖在种群演化过程中对药剂的耐药性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对有效药剂施用适应性进行筛选,为治理昌吉地区春尺蠖提供科学依据。
药后2d的防治效果:由表1可知,药后2d后,6个处理均对春尺蠖起到了一定的防效,处理4(5%溴虫腈稀释1500倍)的防治效果最好,为46.30%,各个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处理4的虫口减退率达到了46.60%,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对春尺蠖的防治效果表
药后5d的防治效果:施药5d后,处理4(5%溴虫腈稀释1500倍)的对杨树春尺蠖的防效达到了83.74%,远远高于其他处理的防治效果,统计分析表明处理4与其他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处理4的虫口减退率也最大,为83.83%,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显著。
药后7d的防治效果:施药7d后,各个处理对春尺蠖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80%以上,其中处理4(5%溴虫腈稀释1500倍)的防效最高,达到了90.57%,其次是处理2(15%氯氰菊酯稀释2000倍),防效为87.38%,处理3的防效最低,为81.83%;处理4的虫口减退率最大,为90.62%,与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处理3(15%氯氰菊酯稀释3000)的虫口减退率最小,为82.06%。
春尺蠖对昌吉地区的园林树木造成严重危害,同时,对市场上常见的2种药剂5%溴虫腈和15%氯氰菊酯进行了试验分析,确定了这两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其中5%溴虫腈悬浮剂1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