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规划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荒漠化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土地发生退化。新疆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是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省区,荒漠化面积分布广、类型多。干旱少雨、水资源乏、森林稀少、植被覆盖率低、沙漠戈壁面积大、土地沙质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明显等原因使其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特征。为此,开展定期荒漠化监测工作十分必要,其可以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哈巴河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端,阿尔泰山脉西部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地处东经85°31′-87°09′,北纬47°38′-49°09′,东邻布尔津县,南毗哈巴河县,西部、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国接壤,下辖四镇三乡,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84625人。
哈巴河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端,阿尔泰山脉西部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地处东经85°31′-87°09′,北纬47°38′-49°09′,东邻布尔津县,南毗哈巴河县,西部、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接壤,有中哈交界的阿黑吐别克口岸,有282.6千米长的国界线,境内东西宽10132千米,南北长168千米。县城距乌鲁木齐市公路距离674千米,距阿勒泰市公路里程160千米。全县国土总面积为818057公顷。
哈巴河县隶属阿勒泰地区,下辖四镇三乡,即:阿克齐镇、萨尔布拉克镇、齐巴尔镇、加依勒玛镇、萨尔塔木乡、库勒拜乡、铁热克提乡,全县有7个居民委员会,93个行政村,332个农牧点,县境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一八五团。根据公安局提供人口年报,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84625人(其中:一八五团3448人)。
2.1.1 荒漠化类型现状
哈巴河县荒漠化监测总面积820312.79hm2,荒漠化土地总面积520006.73 hm2,占总面积63.39%。荒漠化类型包括风蚀、水蚀、盐渍化、冻融共4种。风蚀所占总面积比例最大,达到55.63%,其次是水蚀,具体各类型面积见表1所示。
表1 哈巴河县2014年荒漠化类型面积统计表 单位hm2
2.1.2 分布特点
风蚀主要位于哈巴河县萨尔布拉克乡、库勒拜乡、齐巴尔乡、加依勒玛乡、萨尔塔木乡以及185团,集中在哈巴河县南部区域;水蚀位于哈巴河县中部的县直属、齐巴尔乡、库勒拜乡区域;盐渍化主要零星分布在185团、库勒拜乡、齐巴尔乡、库勒拜乡区域;冻融主要集中分布于萨尔塔木乡北部山区。
哈巴河县荒漠化土地总面积520006.73hm2,其中轻度荒漠化土地189598.87 hm2,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36.46%;中度199134.99 hm2,占38.29%;重度77459.09 hm2,占14.90%;极重度53813.78 hm2,占10.35%。详见表2。
表2 哈巴河县2014年荒漠化程度面积统计表 单位hm2
哈巴河县荒漠化土地有植被覆盖土地面积508880.82 hm2,其中植被覆盖度为0~10%的面积60669.28 hm2,占荒漠化土地11.92%;盖度为11~30%的面积86001.33 hm2,占荒漠化土地16.90%;盖度31~49%的面积83670.04 hm2,占荒漠化土地16.44%;盖度50%以上的面积278540.17hm2,占荒漠化土地54.74%。详见表3。
表3 哈巴河县2014年荒漠化土地植被覆盖度面积统计表单位hm2
哈巴河县荒漠化土地总面积520006.73 hm2,其中耕地11125.91 hm2,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14%;林地234292.82 hm2,占45.05%;草 地214293.37 hm2,占41.21%;未利用地60294.63 hm2,占11.59%。详见表4。
表4 哈巴河县2014年荒漠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统计表单位hm2
通过两期数据对比,哈巴河县荒漠化土地减少19654.26 hm2。其中:风蚀减少5586.20 hm2,水蚀减少23068.46hm2,盐渍化增加8831.61 hm2,冻融增加168.78 hm2。荒漠化类型的动态变化详见表5。
表5 哈巴河县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表 单位hm2
通过与上期数据对比,荒漠化程度为轻度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21242.56 hm2,中度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43290.46 hm2,重度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72111.26 hm2,极重度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3813.42 hm2。荒漠化程度动态变化详见表6。
表6 哈巴河县荒漠化程度面积动态变化表 单位hm2
通过与上期数据对比,有植被盖度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29819.19 hm2,其中植被盖度0%~10%面积减少4551.48 hm2,盖度11%~30%面积减少28803.36 hm2,盖度31%~49%面积增加18310.15 hm2,盖度50%以上面积减少14774.50 hm2。不同植被覆盖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详见表7。
表7 哈巴河县不同植被盖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表单位hm2
通过与上期数据对比,荒漠化耕地面积增加10164.91 hm2,林地面积增加116599.28 hm2,草地面积减少141492.32hm2,未利用地面积减少4926.13 hm2。耕地面积增加由于最新影像分辨率提高造成可识别区划出来,以及农业新增耕地;林地面积增加由于调查精度提高把先前判定为草地的确认为林地,以及各项林业工程的实施,使得乔灌盖度增加。草地面积减少是由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将部分林地和耕地识别区划出来;未利用地减少是由于部分开垦为耕地,部分经过人工造林变为林地,部分通过降水变化导致植被增加变为草地。具体变化情况详见表8。
表8 哈巴河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表 单位hm2
土地荒漠化的基础条件是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环境,目前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是土地荒漠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此外,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普遍存在草原过度放牧、森林过度采伐和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使得草场、林地均遭到大面积破坏,加大了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压力,导致了土地的荒漠化。同时,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是引起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因素。
哈巴河县是气候变化敏感区,是人类活动强烈影响区,也是水资源匮乏区和生态脆弱区。气温和降水会对土地荒漠化带来一定的影响,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更大强度的基础设施和工矿基地建设,可能对环境扰动愈发强烈显著;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及不合理开发可能造成天然植被的破坏或将加剧,从而导致荒漠化更加严重。
根据收集气象资料,在监测期内,哈巴河县平均气温在5℃上下波动,上下变化幅度不大,最高6.5℃,最低3.8℃;年降水量243mm上下波动,最高360mm,最低179mm。5年来年均降水量和气温有升有降,没有异常变化。综合分析认为哈巴河县荒漠化变化的主要因素不是自然因素造成的。
人为因素是影响荒漠化最基本的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不断地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承载力较为脆弱的地方形成巨大的压力,最终使无法自我修复的地区形成荒漠化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水土资源利用能力显著提高,逐渐出现了因水土资源不合理利用而导致的土地荒漠化。过度利用水资源和土地弃耕等都可造成快速的土地荒漠化。哈巴河县虽然监测期内实施禁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政策,减少了对草原的破坏,但个别地区仍然存在过度放牧现象,使植被盖度降低,防风固沙能力减弱,导致局部荒漠化程度加重,荒漠化面积增加。同时,过度开垦土地,破坏植被等人为活动也会加大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哈巴河县两期荒漠化数据对比结果显示,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9654.255 hm2,减少了3.64%,年均减少率0.73%;从荒漠化土地类型转化看,风蚀、水蚀减少,盐渍化、冻融土地增加。从荒漠化程度转化看,轻度和极重度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不同程度减少,中度和重度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从植被覆盖度看,植被盖度0%~10%、11%~30%和50%以上面积减少,盖度31%~49%面积增加。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荒漠化耕地、林地面积增加,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从整体看,荒漠化土地面积整体在减少,局部有增加,防沙治沙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哈巴河全县监测期内通过植树造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以及实施生态保护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等人为措施将逐步抑制哈巴河县荒漠化土地扩张的势头,有效缓解荒漠化趋势。
建议:一是针对土地荒漠化现状及治理条件因地制宜,积极引进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建设乔灌草并举、带片网结合的大型防风阻沙林带和农田防护林网络体系,并实行封沙育林育草,推进荒漠化土地的治理进程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二是科学实施防沙治沙工程措施,保护有明显荒漠化趋势的土地,巩固已有效治理的荒漠化土地,防止反复。三是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尊重自然规律,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因地制宜优化建设内容,优选建设模式,提高工程治理成效。四是将防沙治沙目标纳入县级林长制考核内容中,严格落实,层层落实,真正促进改善荒漠化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