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下儿童绘本的互动性研究

2022-03-16 23:58:42甘慧刘东霞
设计 2022年3期
关键词:互动性材质感官

甘慧 刘东霞

关键词:媒介融合儿童绘本互动性潜在因素特征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2)02-0132-03

引言

媒介是人类获取信息,与外界建立联系的重要介质,包括传统的书籍报刊,杂志,无线电,电视,以及新兴的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在内的向受众传播信息的各种工具。新兴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逐步改变着受众对于信息接收方式、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信息反馈的途径,传统媒介在这种大环境的挑战之下逐渐走向了媒介融合之路。同时由于新旧力量的碰撞,使儿童绘本最常见的传统纸质媒介快速成长并不断革新发展,对其互动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媒介融合下互动性儿童绘本发展的潜在因素

(一)技术发展

技术发展为儿童绘本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也提供了大量的发展契机。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受众对于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交互感知的需求;数字媒体更新换代下,对于信息储存、信息覆盖量提出新的发展要求;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儿童绘本表现方式单一局面形成的挑战。媒介融合下,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更多儿童绘本的表现媒介,也不断推动着传统儿童绘本推陈出新。

(二)共享化阅读模式

共享化的阅读模式促进了儿童绘本的发展。本文所探讨的共享化阅读模式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亲子共读模式,二是亲子和外界共享化阅读模式。首先,亲子共读模式是家长引导孩子认知世界和促进感情交流的良好渠道,因此不能仅仅停留在家长读图文,孩子听图文的阶段,亲子共读模式对儿童绘本的互动性发展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其次,亲子和外界共享化阅读模式是满足孩子和家长拓展外界交流、优化阅读体验的良好方式。比如孩子在数字绘本中与其他孩子连线共读,找到自己爱好相投的小伙伴,家长通过不同平台了解同一绘本不同孩子的理解以及不同家长与孩子如何进行互动,因此共享化阅读模式下则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纸质绘本的开发层面上,而是应实现媒介间的融会贯通。

(三)个体化差异

个体化差异对互动性绘本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简单的图文绘本是被动地向儿童传达信息,儿童被动接受,这种信息接收方式是在普遍存在的儿童的心理阅读诉求上得出的,缺少个性化的需求。尊重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应在普适的基础上开发具有参与感的绘本,以激发孩子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由信息的被动输出到儿童对信息的主动探索,促进儿童和绘本之间深度交流,培养儿童的个性成长。

二、媒介融合下互动性儿童绘本的特征

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指出儿童通过对周围环境的主动探索,可以对周围实现知识的构建和形成对概念的理解,并且指出主动探索是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互动性强的儿童绘本能够激发孩子的主动探索欲,因此对于儿童绘本互动性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互动性的儿童绘本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趣味性

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赛指出,“要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么状态下学习最有效,我认为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有效的”。趣味性的绘本设计迎合了孩子的游戏心理,它是针对绘本内容经过精心设计来增强吸引力,减弱枯燥感,从而提升阅读兴趣所必不可少的,在寓教于乐的互动中进行信息的接收,阅读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精神体验,从直观输出信息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满足。

(二)感官互动

日本平面大师杉浦康平提出了书籍设计的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从五感出发考虑儿童绘本的互动性设计,能更好地从多个角度去感知世界,认知生活,促进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绘本的本质作用是让儿童获取一定的信息,而最好的信息获取方式是建立在多感官之间的复合作用上。原研哉指出“人在接受信息的时候,其实是在调动他的五感,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来感受作品的”。人能够将不同感官获取的信息进行融合,并将我们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多感官间的传递,实现感官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如何开阔儿童绘本感官互动,就需要设计开发人员对于绘本设计的发展需求、发展空间作出判断。

(三)形式多样

媒介融合下互动性儿童绘本的形式多样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指传统绘本自我本身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之中对自身的改变,不再单单局限于平面图像的描绘,而是在绘本的印刷,形态,装帧,风格,材质等多个方面寻求突破,不断革新,为绘本注入时代活力;二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技术的应用与开发,从传统书籍到电子书,点读书,AR交互图书等,以迎合受众对于信息读取形式的需要。因此媒介融合大环境下,儿童绘本不单单是一本提供阅读的书籍,而是一种追求个性化的沟通工具。

三、媒介融合下儿童绘本互动性的优化策略

(一)多元載体,增强互动

1.传统纸质媒介,创新互动形式

传统的纸质媒介与读者间的互动性较弱,阅读起来往往比较被动,但能为是为儿童营造一个深阅读的模式,更利于培养和锻炼儿童的专注力、理解力以及对于绘本故事情节之外的想象力,营造较为纯粹的阅读空间。由于儿童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对于绘本中讲述内容的了解程度并不深入或者是知之甚浅,仅依靠平面视觉展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借助其他形式来辅助展示,在保留相对纯粹的信息传达功能的同时应该创新其互动形式。

创意上增强互动,内外呼应,保持从内而外统一的体验感。图1美国保罗·汉森的绘本《我妈妈的手提包》在形状上采取的是手提包的外形,就如同日常妈妈所拥有的手提包,里面装了妈妈的心爱之物,生活用品,记事本……钱包、化妆包、数字转盘等物品可以进行打开,转动,折叠等操作,让孩子在互动中更全面地了解妈妈。书中设计的40多个趣味游戏,100多个互动设计,利用外部构造和内部所要展示内容相呼应的方式,由外到内全方位展示故事内容,增强了绘本的交流性。

利用道具加深互动,设计者根据书中所要展示的内容,加入辅助道具帮助读者获取信息从而吸引受众。图2托马斯·布热齐纳的以冒险为主题的儿童绘本《冒险小虎队》在传统绘本的基础上创新参与形式,它是国内几个最早开创解密卡互动环节的冒险绘本,在绘本中附上神奇的光学原理的解密卡,剧情推进过程中会提出一个与故事相关的问题,每当到冒险的关键点就戛然而止,通过解密卡去破解被加密的信息,当使用解密卡揭开心中谜团,茅塞顿开之后好奇心又促使读者想知道接下来的探险内容,通过悬念和解密卡进行循序渐进地探索形式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更是和受众产生良好互动的方式。

材质选取上优化互动,利用不同材质打造多元效果。图3日本绘本作家渡边千夏的儿童绘本《今天吃什么》采用镜面纸张,利用镜面反射的原理映射出生动的3D立体画面,平面纸张上展示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和空间体验。除此之外,绘本中特殊材质的叠加也可优化互动,比如向孩子展示皮影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绘本时,在材质的选取上可考虑加入制作皮影的原材料去进行展示,以及可以保留皮影进行操作的空间,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皮影如何活动、如何演绎,既有互动性,又让孩子对皮影的材质和构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空间营造上融入互动,在二维平面延伸出更多的表现空间。立体书则当属比较好的展现形式,通过抽拉,镂空,折叠,旋转等方式去创造和读者间的互动契机,营造参与感。

2.多媒介融合,优势互补

在保留了传统绘本以图像为载体的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不同技术手段的融入会给儿童绘本带来更新鲜的体验。借助AR、多媒体、智能交互等技术,营造沉浸式体验,自主性参与,交互式阅读的互动过程,构筑阅读交互空间。

利用AR技术将纸质绘本立体化和游戏化,满足孩子游戏心理的同时,通过媒介融合将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同时展现,将无声的绘本进行有声演绎,给受众身临其境之感。图4可交互的儿童绘本《有趣的中国节日》,在保留纸质绘本阅读感的基础上,作者选取了10个重要的中国节日,分别是春节、元宵、二月二、清明、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阳、冬至,除了平面插画进行表现之外,利用AR技术将虚拟环境与现实相结合,让儿童身临其境的参与到节日游戏中,感受春节点燃鞭炮,端午龙舟竞赛等中国文化,让静止的画面动了起来,让平面的物体站了起来,在边听边玩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图5《流浪地球》互动绘本利用AR技术还原流浪地球计划,置入AR技术,运用多媒体,建模,智能交互等手段还原浩瀚的星系等,通过扫一扫将3D画面展现眼前,运用语音解读去代入情感,采用点一点进行游戏智能交互,让参与者沉浸式地进行感受和体验。AR技术和纸质书籍相配合,可以在保留纸质绘本优势的同时,弥补其在互动方面的不足,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呈现内容。

多种媒介技术的融入,对绘本所要输出的信息进行了进一步补充说明,增大了传统绘本的内容含量,延伸阅读空间。由我国引进的绘本《儿童英语阅读魔盒》,它除了保留了传统绘本的文字和图像外,还配备了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介融合。图6 Bridging Book是一种混合介质的书籍,它模糊了印刷书籍和电子书籍之间的界限,由一本带有嵌入式磁铁的印刷书籍和内置传感器的数字设备相结合,将印刷书籍和数字设备并排放置,印刷书籍上面的每幅图画则会延伸到数字设备的屏幕之上,共同组成完整的图像,和印刷书籍相配合组成完整图像的同时进一步实现动态交互,在这个过程中两种媒介发挥各自特点共同完成绘本内容的呈现。图了《First Sticker Book手提果冻贴纸书》采用可反复利用的硅胶贴纸的材质,通过点读笔点贴纸的动作发出对应物体的名称和音效,比如孩子的笑声,车的声音,动物叫声,借助点读笔在本就有游戏趣味的贴纸上面发声,加深孩子对于事物的理解和记忆。

随着受众对体验设计的愈发重视,互动体验感方面的考虑变的综合全面起来,各种绘本App的开发和使用在绘本的互动性方面也給予了一定的参考。这些App可以通过年龄划分、角色扮演、手势互动、趣味游戏等方式去进行绘本参与式阅读。App针对不同年龄段进行绘本分类,给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供灵活的选择空间;也能够通过各种不同声音和匹配相对应的动画以增强儿童对于画面的理解和趣味,有些App还可以做到家长和孩子分角色录音,让亲子同时进行参与;除此之外,在界面上运用不同手势进行操作可完成趣味游戏,使孩子沉浸式阅读。

(二)多重感官,互通互融

1.视觉互动,吸引力和参与度的基础

英国艺术史学家约翰·伯格(John Berger)指出,“观看先于语言。儿童先观看,后辨认,再说话”。视觉是对于绘本阅读过程最直接的参与者,也是阅读者产生感受最直接的方式,儿童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事物充满了好奇与未知,在设计的过程中通可以过色彩、版式、材料、装帧、工艺等去营造直接的视觉感受。

儿童绘本设计在视觉方面要考虑到绘本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手法,达到视觉沉浸的效果。例如图8《光线投影变变变》在书中创新了视觉的表现形式,让光影穿过图形镂空之处,在墙体,地面等物体上形成投影,儿童既可以通过投影看到花海,也可以看到星空或鱼群……并且可以和这些影子进行游戏互动,一场神奇的光的魔法出现在眼前,利用光影游戏增强儿童的参与性和趣味感,在视觉上达到较佳的吸引效果。

在绘本中置入其他媒介元素进行视觉展示,将声光电元素进行融入去增强视觉感受。图9大卫·A.卡特的《海边的小虫虫》在书中置入线路,通过书页上面的开关进行控制,触动开关,小灯闪烁,用灯光的闪动效果去模拟萤火虫,更好的通过视觉效果去增添阅读的氛围感,达到视觉吸引和沉浸式参与。

2.听觉互动,认知力和感染力的增强

从听觉方面来说,相对于视觉体验的直接性,听觉感受是锦上添花的作用,让原本静态的物体有了“生命”,听觉可以更刺激儿童的大脑,达到更高效的信息传达,“有声有色”的绘本更能吸引儿童对于绘本的兴趣,增强儿童对于绘本所要传达的信息的接收程度。

利用绘本内部构造与行为互动去营造听觉体验。图10《好玩的打击乐立体书》通过有趣的立体造型与纸张间的互动摩擦发出不同乐器的声音,儿童对书中乐器进行敲、按、锤、抚摸等多种方式去发出不同的乐器声音,按照绘本上简单的提示去敲打一段音乐,用自己的想象去创作一段音乐,还可以和朋友一起合奏。通过绘本内部构造的立体乐器与敲击乐器的行为发出音乐之声,刺激听力,促进感官发育,启发孩子表达。

随着技术的发展,绘本中会被置入各种不同的发声装置。图11由艾瑞·卡尔创作的《好安静的蟋蟀》通过在书中安装了感光发声器去发出非常逼真的蟋蟀叫声,在阅读绘本的同时通过声音的刺激去刺激儿童的大脑,以有趣的声音辅助形式去激发孩子的兴趣。

现在多种多样的数字绘本融入的声音元素去帮助孩子更好地感知内容,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者外接设备将绘本中的内容以声音的方式呈现,绘本的图像传达与声音结合可以更好的帮助儿童理解书中内容以及调动儿童的情绪。

3.触觉互动,理解力和趣味性的扩张

从触觉方面来说,在绘本的选择上可以利用材质、肌理和工艺来打造阅读绘本时的触觉感受。不同材质的选择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玉帛、竹简、布料、木材、金属,皮革等都是不同的材质载体,选择木质材料去作为绘本呈现的载体可以表现出古朴自然,用绢帛去表现细腻柔美,用皮革去表现神秘久远,用金属去表现机械碰撞,粗糙的材质让人体会到原始的自然之美,轻薄细腻的材质给人以温柔之美,不同的材质和肌理给儿童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以及通过凹凸印刷等去营造触觉上的三维感受,增强层次,增加设计感。图12《大自然之旅系列》的儿童触摸书,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材质,比如动物的羽毛,鳞片等,通过触摸可以感受到光滑,粗糙,柔软,坚硬等各种各样的触感,增强阅读时的趣味体验和便于孩子对于事物的直观理解。

4.嗅觉互动和味觉互动,体验感和想象力的联动

从嗅觉和味觉方面来说,大多数的儿童绘本会通过添加香料的方式去调动嗅觉和味觉感受。图13《成长的味道·香味互动绘本》就是采用此种方式,利用环保香料做出食物的香味,展示了三明治、蛋包饭、松饼等的制作过程,孩子们可以一边读故事,一边闻到食物散发的香味,让儿童在嗅觉、味觉的感官互动中探索食物的美妙。儿童绘本中直接融入味觉的情況比较少见,味觉更多地体现在联想上,通过画面的视觉元素,听觉感知,触觉感受等方面去牵引味觉,产生联动。

5.调动感官交融,增强互动体验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来自智力的东西,没有一件不是来自感官”。儿童是天生的感官探索者和学习者。儿童通过看、听、闻、触摸,品尝来感知世界。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调动感官互动的手段愈发多样,材质选取,工艺考究,视频音频、新技术的融入等,多元化手段去调动多感官的互动从而去增强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加强受众接受信息过程的舒适度和参与感。儿童绘本作为儿童对于世界感知较为直接的传达方式,通过感官的协同运作达到信息输出的最强化,输出内容的鲜活性,让儿童能够在阅读绘本时感同身受,身临其境,用艺术化的载体更好的进行信息传达。

结语

互动性儿童绘本在拓宽儿童对于绘本故事的理解以及为儿童构建更完整的故事世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媒介融合为儿童绘本的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推陈出新,创意设计,更新载体。通过创新传统媒介,融合多种媒介,调动感官参与等手段来增强绘本和儿童之间的联系,打破绘本对儿童单方面的信息输出,变成人与书双向交流的互动性参与模式。

猜你喜欢
互动性材质感官
衣服材质大揭秘
感官训练纸模
玩转表演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
句法与语篇的互动性对汉语研究的理论意义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2:17:50
针织衫之材质对比战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2:17:14
10KV配变绕组材质鉴别初探
城市户外广告互动性设计及发展趋势研究
出版与印刷(2015年4期)2015-01-03 08: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