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路径研究

2022-03-16 23:58侯睿贺剑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侯睿 贺剑

摘 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更是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需要探索研究的重要内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载体和信息资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之举。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形势与新的挑战,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路径具有现实意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包括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同育人的工作体系,营造教育初心与育人使命相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体系,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教學体系,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2)02-0083-04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中国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深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要求;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与路径;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学生对“民族复兴”的责任感,激发爱党爱国的内生动能。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与创新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教育模式受到青年学生的追棒。社会发展数字化、工作生活网络化与信息传播的开放性、跨界性、共享性、平等性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动能;拥有传播交融、双线互动、关系缔结和过程展示等功能的现代网络技术打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壁垒;网络空间的开放多元,教育方式的虚拟个性,教育过程的平等互动给思想政治教育注入生机。提升育人质量,必须借助“互联网+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遵循育人新规律,让先进理念与实际育人深度交融,触发师生良性互动。只有熟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才能掌握育人话语体系,才能跨越网络场域的虚拟特征,才能守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

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是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能力提出的新标准。人的成长成才是一个渐进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社会变化形势、应对科技创新趋势、分析思想蜕变走势,在传承育人精华,汲取网络育人理念方法基础上,以时代发展对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文化与价值追求相吻合,以发展新理念,涵养新生态、思想新提升保障育人工作顺利实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互联网+教育”相融合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际局势瞬息万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十分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制造不实言论,炮制价值观念,对学生进行渗透与颠覆,手法诡秘莫测,隐蔽性很强。与此同时,我国已步入“十四五”发展新阶段,经济发展实现转型、改革不断深化,各种思潮通过网络进行传播辐射,面对一切错误思潮,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及时辨明引导。

二是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面临新挑战。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教育方式与育人方法转型。“00后”大学生是“网络智能时代的原住民”。学校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手段、方法、评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从效果看,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网络技能薄弱,内容良好但是方法传统,教育过程中画面的直观感不强;网络技术能力较强的教师,尚缺少教学经验,学生感受不深;一些专业教师理论水平与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的要求仍有差距,对思政热点前沿问题无法同频思考,教学内容无法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内容空泛且针对性不强,存在着教学和思政“两张皮”和“背靠背”的情况。这些因素直接困扰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短板”。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路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路径是提升育人质量,搭建育人平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有益探索。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互联网+”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只有高起点谋划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与路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于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构建起彰显中国特色,引领时代潮流,紧贴学生实际的教育体系。

(一)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同育人的工作体系

一是落实党管思想、党管教育的基本任务,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平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与“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融为一体,把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作为培养人才的基本保证,形成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教育理念。学校党委和各级党组织只有认真履行党管思想、党管育人的职责,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才能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和引导权,才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是发挥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的教育功能,拓展全民育人的方法路径。“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石。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发挥教育在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调动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推进教育现代化中的积极性。引导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全面育人的体系中。扩大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构建地方、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形成“复调传播”的多元育人格局。

三是打造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的工作载体。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立身之本。要培养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意识与能力。让德育教人求善、智育教人求真、体育促人健体、美育助人审美、劳育教人务实融入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把教育人、教养人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把培养人、塑造人作为己任,为提升质量,夯实根基做好保障。

(二)营造教育初心与育人使命相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体系

一是涵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同育人的政治生态。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来看待,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要建成现代化强国、实现百年奋斗目标,教育是基石,人才是保障。要发挥教育在“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匹配的教育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发展的工作生态。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优秀人才成长的“蓄水池”。

二是营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同育人的工作氛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需要教育引导学生肩负历史使命,把握时代思想内涵与意蕴,科学谋划育人通道。当前我国处于“两个一百年”交汇期的特定环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门已打开,要从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把思政课办成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综合加油站。

三是塑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同育人的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内容。面临新时代大背景,思想政治教育将承载更大责任与挑战。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履职尽责、社会协同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形成办好思政课、教好思政课、学好思政课、用好思政课的良性循环机制;要聚焦思政课育人措施,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拓展思政课教育形式。统筹推进课堂教学、校园浸润、家庭熏陶、社会影响共同发力的新模式,唱响教师与学生互动、社会与家庭协同、课上与课下同步、线上与线下同频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

(三)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教学体系

一是针对时代新变化,高标准筹划协同育人的教学内容。“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育人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合理安排教育教学内容,把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發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等内容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把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培养堪当时代大任新人等目标,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是应对学生新特点,高起点探索协同育人的教育模式。课堂教学是思政课的主渠道。要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同育人功能,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按照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统筹政治与学理、价值与规律、建设与批判、理论与实践、主导与主体、灌输与启发、显性与隐性的关系,主动求变与积极应变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实验相促进,推动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基础教育与家庭教育多元耦合,同向同行,双向展力。让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促进“三全育人”落地、落实、见效。

三是针对育人新要求,高质量历练协同育人的师资队伍。“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是传授知识、传播思想、塑造灵魂、锻造人才的大师。提升思政课质量关键在教师,核心是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性。思政课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各个层面,与世情民情、治党治国、外交国防、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只有紧跟时代变化,才能满足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期望。思政教育不仅要有大楼、设备等硬实力,更要注重教育工作中的软实力。在当前条件下,不仅要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要求建好师资队伍,筑牢育人根基。还要与地方党政部门协调,充分发挥党政领导和研究机构工作人员的优势,探索方法将他们特聘为思政课教师,不仅解决思政课教师力量不足难题,也为师生了解党的最新政策提供支撑。

(四)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保障体系

一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领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的本质是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教育模式聚焦在尊重学生、引导学生、理解学生、促进学生成长上。改变我讲你听、我说你记“单向式”“一言堂”的说教模式,让教师与学生都成为教育主体。实现由工具性教育向主体性教育转变,知识性教育向文化性教育拓展,单一求真性教育向真善美综合教育延伸。发挥评价“指挥棒”和“度量衡”的功能,破解思政教育中的痼疾,畅通不同类型教师教育教学融合提升的通道。

二是遵循教育规律,规范教学过程,健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制度体系。建设高质量的思政育人体系,制度建设显得尤其重要。让制度成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核心内容,发挥其保证教育质量整体性、层级性、结构性、功能性的重要措施。围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目标,自上而下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制度进行梳理,立足教育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找准二者融合结合点,推陈出新,不断修订完善已有政策,淘汰过时的政策法规,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同育人有序实施。

三是以教育成果促进质量提升,落实“以评促育”为目标的保障措施。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同育人,要加强党在教育现代化中的领导地位,确保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要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贯穿到教育全过程,实现教育的全覆盖;通过思政教育,在提示客观规律,把握问题本质,探索理论基础上,使学生认知能力有质的突破;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认知层次、正确认识社会,看透事物本质,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互联网+思政”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学校作为铸魂育人主阵地,思政教育工作者只有提高站位、与时俱进、贴近学生,遵循成长成才规律,融合网络传播理论,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同育人体系,坚持内容与方式整合,过程与效果契合等原则,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补充、相互增益、相得益彰的思政育人体系,才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新长征(党建版),2021(03):4-13.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当代广西,2020(17):4-7.

〔3〕刘忠勋.办好思政课的根本遵循与战略框架[N].本溪日报,2020-10-26(004).

〔4〕石书臣.以问题导向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05):24-29.

〔5〕梁丁丁,毛芳才,吕途.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重要题词精神的思政教育路径——以贺州学院思政金课“壮美广西”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21,37(01):71-76.

〔6〕缑荣,刘伟,李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3):122-124.

〔7〕朱旭.“大思政课”理念:核心要义、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7(05):107-114.

〔8〕王壹.“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象塑造[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0,37(12):57-59.

〔9〕王爱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0.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HOU Rui1,2, HE Jian1

(1.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China;

2.College of Education, Jeonbuk National University, Jeonju, Jeollabuk-do 561-756, South Korea)

Abstract: Combining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requirement for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content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sts need to explore and study.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vides a new carrier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and is an innovative mov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Virtue. At present, Chin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facing a new situation and new challenges, and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path for the integration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clud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working system for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creation of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cosystem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ission of educating people with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education, the innovation of a teaching system for the integration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guarantee system for the integration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Keywords: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egration Path

收稿日期:2021-10-12

作者簡介:侯睿(1989),女,汉族,宁夏银川人,宁夏大学,教育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

基金项目:2021年度宁夏大学网络思政育人精品项目(理论研究类)“网络思政与传统思政同育人体系研究”(SZLL202111)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模式比较及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