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湖南省特色产业小镇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

2022-03-16 09:36张春霞翟晓叶曾德超
当代农村财经 2022年1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湖南省乡村振兴

张春霞 翟晓叶 曾德超

摘要:特色产业小镇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再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加快城乡融合的有力举措。本文利用文献调查、实地调研、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深度研究湖南省60个特色产业小镇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湖南省特色产业小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产业层次不够高、功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从中选取3个不同主导方向的特色产业小镇作为典型案例展开剖析。本文认为,要进一步从加强规划引领实现分类发展、依托优势资源突出产业特色、完善功能配套发展智慧应用、创新运营模式增强建设活力等四个方面优化发展路径,为湖南省打造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人文生态宜居的特色产业小镇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 湖南省 特色产业小镇 发展路径

*基金项目:湖南省2020年度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决策咨询重点项目“湖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ZL2010)研究成果;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2021年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湖南省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项目编号2021DX016)研究成果。

国内特色小镇最先开始于浙江省,2015年浙江省发布《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在浙江省创建特色小镇,进一步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创新和升级,推动新的经济增长点。2016年,特色小镇上升到国家层面,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各地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进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2018年,国家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两份重要文件,明确提出把建设特色小镇作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体系中的重要建设内容,有效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至此,地方特色小镇建设已成为国家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之一。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省份经济发展程度、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传承具有差异性,因此,地方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的发展方向和模式有所不同,当前各省份正在结合自身情况加快推进本地特色小镇培育。本文以湖南省政府正式授牌的60个特色产业小镇为研究对象,充分分析湖南省特色产业小镇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典型建设案例,并结合国内特色小镇建设经验,提出湖南省特色产业小镇发展的优化路径,为湖南省打造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人文生态宜居的特色产业小镇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建设特色产业小镇,是湖南省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湖南省于2018年启动“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坚持高位推动,遴选出一批有基础、有潜力、有特色的小镇,助推乡村振兴。截至2021年11月,湖南省政府正式授牌省级特色产业小镇60个(表1)。

(一)顶层规划实现发展差异化

湖南省政府高度注重产业差异化和产城融合发展,先后出台《湖南省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专项实施方案》《湖南省支持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发展的政策意见(2019—2021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设立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专项,指导地方各级主体立足本地产业发展实际,重点聚焦专业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文化旅游等领域,重点打造一批具有湖南特色的“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体制活而新”的产业小镇[4]。截至2021年11月,省委、省政府正式授牌特色产业小镇60个(表1),实现省内14个地州市全覆盖。其中,特色工业小镇18个,特色文旅小镇23个,特色农业小镇19个,逐渐形成了“特色资源+工业”“特色农业+生态”“特色资源/文化+旅游”的特色产业小镇发展类型及路径。

(二)产业发展助推经济新增长

2018—2021年,湖南省开展特色产业小镇建设短短三年时间,已逐渐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活环境优美、产业集聚和人口承载能力较强的湖南特色产业小镇典型,有效推动当地经济实现新的增长。2020年,湖南省已授牌的 50个特色产业小镇生产总值达1600亿,税收达35亿,就业人数约60万人,有效拉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和助推鄉村振兴建设。其中,株洲市芦淞区航空小镇聚焦湖南省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中的航空航天细分产业,重点发展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中小航空发动机在国内市场占有比例高达90%;长沙县种业小镇,拥有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综合实验基地等多个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以及袁隆平、刘仲华、邹学校等多个院士工作站,2020年小镇实现高标准制种和实验基地面积达3500亩,产业链综合产值9.5亿元;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文旅小镇,充分挖掘“半条被子”的红色事迹,聚焦“红色、绿色、古色”三色经典,开发沙洲乡村振兴示范村红色景区,2020年小镇旅游收入达4.2亿元。

(三)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再就业

近几年,湖南省积极探索小镇市场化运营模式,不断培育新产业和新业态,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创办乡镇企业,建立农民入股参股、收益共享等股份合作模式,有效带动就业和再就业。2020年,湖南特色文旅小镇吸纳就业人数约17万人,小镇文化旅游总收入等各项指标均实现上涨,其中长沙县种业小镇新增从业人员1.6万人。醴陵五彩陶瓷小镇核心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入驻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家,吸纳就业近4万人。永州市蓝山县皮具箱包小镇,成功引进皮具箱包和玩具企业百余家,就业人数约9000人。

(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邵东市仙槎桥五金小镇

邵东市仙槎桥五金小镇位于邵东西南,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汉朝时期小镇就开始炼铁铸造刀剑,具有浓厚的产业发展历史渊源。民国初年,小镇生产的菜刀、剪刀、剃头刀质量过硬且简约美观,响誉三湘大地,被称为“邵东三刀”。近几十年来,小镇不断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将传统的铁匠手艺结合工业化的技术,逐渐往“小五金”产业转型。2015年,邵东市委、市政府从市级层面对仙槎桥镇进行总体规划,以五金产业作为小镇发展定位,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特色产业小镇建设。

1.编制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仙槎桥特色产业小镇用地面积2.8平方公里,以科技作支撑建五金科技产业园,园内规划5大功能区,分别是研发中心、创新创业创孵中心、仓储物流集散中心、成果及产品展示中心、文化生活中心。

2.组建研发团队。围绕湖南省先进制造产业,邵东率先建立了智能制造研究院,引进相关博士和科研团队建立博士工作站。仙槎桥五金特色产业小镇积极对接智能制造研究院科研团队,并联合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南华大学、邵阳学院等人才团队,采用最新的3D技术,设计和制造五金产品,促进传统的五金产业提质增效。

3.产业创新升级。小镇依托智能制造研究院和五金科技创新产业园,积极联合科研院所,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研发五金等相关新产品,进一步巩固提升“顺工”“中钳王”“湖工”等自主品牌,并延伸和完善五金产业链条,提前布局国内外高端五金制造。目前,邵东市仙槎桥五金小镇的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数十个海外国家及地区。当前,仙槎桥五金小镇出产的五金产品多达100款,其中,船牌民用剪、锐利牌木工圆凿被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菜刀、电工刀、旅行剪、木工凿评为省级优质产品,申非、威世达等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五金特色小镇”。

(二)农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安化县黑茶小镇

安化黑茶特色小镇位于安化县田庄乡,农业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其中黑茶核心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2017年,安化县委、县政府启动黑茶特色小镇建设,明确茶产业为全县主导产业,并提出“茶为基础、旅为融合、文为内涵、康为延伸”的建设思路,推进安化茶旅文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1.坚持科学规划,突出融合发展。小镇聘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专家,聚焦“安化黑茶”的文化历史和“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进行小镇黑茶产业整体布局。布局采用“一江四区,十里画廊”的空间规划,将小镇规划为以健康养生为特色的槎溪片区,以创新融合为特色的万隆片区,以黑茶历史文化为特色的黄沙坪酉洲片区,以商业服务为特色的南区滨江片区。

2.抓产学研用合作,建智慧农业溯源体系。围绕安化黑茶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健康发展,安化黑茶小镇联合刘仲华院士工作站,就茶叶加工技术、茶叶深加工与资源利用展开产学研合作,积极研发生产黑茶相关的饮品、食品、饲料等精深加工产品。建安化黑茶离岸孵化中心,培育产业相关人才。完善产品溯源体系,严格把控产品的标准、质量,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流程溯源。

3.加大战略合作,创新运营模式。坚持安化黑茶线上线下多渠道运营,线上与多家互联网公司签订黑茶及相关产品的合作协议,建品牌旗舰店,提升安化黑茶的网上销售影响。线下全面打造安化黑茶品牌形象店和“网红”打卡店,适应年轻一代饮茶消费文化。目前,安化黑茶稳居中国产茶百强县第一,成为中国生态产茶第一县,获得黑茶产量、茶叶税收、科技创新3个“全国第一”。安化黑茶特色小镇现有黑茶加工企业71家,通过关联产业带动6万多人就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000多户,实现10000多人脱贫,综合产值超80亿元。

(三)文旅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浏阳市文家市镇

浏阳市文家市镇地处湘赣边界,小镇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红色资源丰富,是紅色基因的发源地和成长地。1917年、1927年、1930年,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三次来到文家市,特别是1927年,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这里会师,带部队向东迈进井冈山,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近年来,文家市镇积极把握国家红色旅游的发展契机,立足本镇红色历史资源,以打造红色文化主阵地、文旅融合试验地和乡村振兴示范点为目标,积极推进文家市镇乡村振兴建设。

1.完善基础设施,统一集镇风格。文家市镇对道路、交通、环境、建筑风貌,以及功能布局、各类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被中组部评为“红色美丽村庄”。

2.深挖红色文化,开展红色研学等服务。小镇拥有胡耀邦故居、杨勇故居、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文家市大捷遗址等红色旅游景点。小镇在充分挖掘红色历史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新建训练基地、红色研学基地、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进一步提升小镇红色研学等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3.合理布局文旅融合项目,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小镇充分利用文家市资源特色,打造扶贫基地和车间,积极开发与红色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文创产品和消费卖点,包括文家市秋收战事系列的“浏阳茴饼”、以工农兵卡通形象设计的“工农小兵”、扶贫车间的农副产品“红色军餐”等数百种红色文创产品,带动近千人就业,帮助小镇500多户人家脱贫,2020年浏阳市文家市镇文化旅游实现总收入9亿元。目前,小镇拥有自然景点45个、人文景点69个,是秋收起义重要的节点城镇和湘赣边红色旅游的中转站,拥有国家红色旅游景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教育示范基地等众多荣誉称号。

(一)空间分布不均衡

截至2021年,湖南省共有60个特色产业小镇,实现了湖南省14个地州市全覆盖。但是,小镇空间分布仍存在不均衡现象。第一梯队为长沙市,拥有12个特色产业小镇;第二梯队最为集中,包括株洲市、岳阳市、益阳市、湘西自治州、邵阳市、娄底市、怀化市、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常德市等11个地州市,特色产业小镇拥有量3—5个;第三梯队为湘潭市和张家界,仅拥有1个特色产业小镇。这从一定程度反映出,特色产业小镇发展呈现不均衡分布。其中,区位、交通、产业、资源优势明显的地州市,特色产业小镇发展较快且较集中;而地处西北较为偏远的山区其特色产业小镇发展较为滞后,如张家界仅发展了1个文旅小镇。小镇发展与当地政府重视程度息息相关,紧邻张家界的湘西自治州,不管是区位、交通还是自然资源与张家界趋同,但当地政府十分重视特色产业小镇的发展,充分挖掘本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产业的结合模式,开发建设了4个文旅小镇、1个农业小镇。而湘潭市各项资源相对其他地州市具有比较优势,但是仅发展了1个农业小镇,这反映出当地政府对特色产业小镇建设重视还不够。

(二)产业层次不够高

发展特色产业小镇,产业是根基,这是保障特色小镇持续生命力的核心因素。湖南特色产业小镇主要聚焦专业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建设。在特色工业小镇建设方面,紧紧围绕湖南专业制造领域的小镇建设仅一半,小镇工业化水平及工业科技含量较低,存在科技、人才、平台、资金、信息等高端要素聚集不足现象,很难吸引和培育具有影响力的企业,致使产业转型升级缺乏内生力,产业发展层次不够,后劲不足。在特色农业小镇建设方面,大多围绕果蔬、茶油等品种建设,存在一定同质化现象。同时,科技助农的意识不足,农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不多,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加工,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较滞后,区域性公共品牌打造不多,影响力不足。在特色文旅小镇建设方面,有些小镇在原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加入参观、采摘、加工等体验环节,但体验缺乏创新和深度,产业附加值不高,旅客参与积极性不大。有些小镇在拆除原有破旧房子的基础上,大兴仿古建设,仿古跟风严重,对历史和文化要素缺乏挖掘,现代商业气息较浓,商业街销售的文旅产品大多是工业化成品,缺乏自身文创特色。

(三)功能配套不完善

相对于江浙等沿海地区,湖南省的特色产业小镇发展起步较晚。同时,由于湖南省地处第二阶梯云贵高原向第三阶梯江南丘陵和南岭山地的过渡地带,部分地州市山区丘陵覆盖面积大,导致很多地区交通不畅,严重影响基础配套设施的有效建设。有些小镇道路未硬化、道路狭窄曲折、公共交通不畅,不利于公共交通出行的旅客前往;有些小镇仍存在供电通讯不畅、网络覆盖较弱等问题,4G/5G基站建设滞后,工业发展受影响,智慧小镇开发受制约;有的小镇管理服务功能较弱,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基本服务、医疗、安全等社区配套功能不完善;有的小镇发展定位与功能不匹配,多为原生态的初级发展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特色小镇现实发展需求。

(一)加强规划引领,实现分类发展

省委、省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全省特色产业小镇建设的工作支持力度,明确相关牵头单位的工作职责,立足全省小镇建设基础和产业发展特色,统筹协调,做好特色产业小镇建设的用地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研究和细化工业、农业、文化旅游三大类别的产业小镇建设标准,统筹推进湖南省特色产业小镇整体建设。同时,建立专家库,围绕湖南特色产业小镇的建设主题、建设目标、产业特色、功能布局等方面,做细做优建设规划,并积极开展特色小镇建设中期专家评审,确保小镇开发建设与发展规划相符合。地方各建设主体要深入研究和贯彻落实《湖南省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专项实施方案》《湖南省支持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发展的政策意见(2019—2021年)》等特色小镇建设文件,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坚持产城融合和美丽乡村同步建设,进一步聚焦专业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文化旅游三大领域,并从中寻找适合自身小镇特色的细分领域进行主题探索,避免小镇主导产业同质化竞争。

(二)依托自身资源,突出产业特色

以工业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小镇,要坚持工业立镇和工业强镇这一基本原则,突出工业在产业小镇建设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健全管理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和顶层产业规划、加强技术研发及引进、培育专业人才等措施,大力集聚和培育规模以上企业和龙头企业,并为这些企业规划和配套高品质的宜业宜居环境,实现工作和生活共建共享。在没有集聚规模以上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小镇,可以以现有中小型企业相对集中的片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培育相关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并积极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尤其是技术和成果的应用及人才培育,切实帮助发展存在困难或是刚起步的小微企业,解决其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等实际问题。进一步挖掘和引导有潜力的企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小镇企业集群化效益,推动小镇产业发展进程和“一镇一业”产业发展道路。

以现代农业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小镇,要坚持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通过实现农业生产物质、农业技术、管理方式、农民素质等要素的现代化,逐步改变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形成可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主要措施包括:大力推广先进的育种技术、生物技术、农机设备等现代化技术和设施,积极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建立农产品溯源监测体系,严格把关产品标准和质量,实现从农产品的选种到销售,从“土里到口里”的全流程溯源,提升农产品品牌市场认可度;积极完善农业现代化组织体系,将分散的农户组织到专业化合作组织中,包括专业协会、专业委员会、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公司等,实现从种植、收获、加工、包装、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合作,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以文化旅游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小镇,要积极围绕自然资源、文化历史等主题,增强保护意识、开发意识和经营意识,深度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历史文化,并将历史文化、自然资源融入到特色小镇规划和建设中,注重文化、产业和城镇建设的融合发展。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挖掘有历史内涵、有人物故事、有民族特点的鲜活文化,并融入现代化科技元素,整理和打造能传承记忆的特色小镇;重视文旅特色小镇IP打造,将当地的特色手工艺、非遗文化、土特产、历史符号等进行充分挖掘,将一个故事、一个形象打造为有一定知名度的消费热点,并通过创新手法实现快速传播,最终实现价值变现;加强文化旅游的精深开发,加强多元化、多层次旅游产品的设计,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三)完善功能配套,发展智慧应用

在特色小镇建设和改造的基础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基础配套,提升当地群众的幸福指数。同时,要紧跟时代发展,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服务,打造特色产业小镇智慧品牌。一方面,按照适度超前和综合配套的原则,加强小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包括小镇内部主、次干道和小镇与市区主干道建设;小镇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生活配套优化建设;学校、医疗机构、文体场所等高质量教育医疗服务建设;商业、休闲娱乐等便民功能区建设等,进一步提升当地人民的生活幸福感。另一方面,要按照整体规划原则,重点建设好基础通信网络、数据中心、指挥中心等信息化设施建设,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以及智能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应用,包括自然资源、人文历史景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等实现可视化管理。同时,加强同旅游产业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通过智慧场景应用,结合大数据资源分析,对游客开放相关数据,引导游客安全旅游、高效旅游,提升当地旅游服务水平,打造特色产业小镇智慧品牌。

(四)创新运营模式,增强建设活力

特色产业小镇开发与建设应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方共建机制。政府部门主要立足全省小镇建设基础和产业发展特色,统筹协调,做好小镇建设的前期规划和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在建设资金和运营管理方面,特色产业小镇要积极融入社会力量,探索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建立合作关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相关公共项目,尤其是改善民生领域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市场化方式,推进小镇相关资源的市场化经营,提升资源价值,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创新市场营运机制,由社会主体作为项目开发的实施方,承担小镇建设的运营管理、技术支持等相关职能,共同推进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不断培育新产业和新业态,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创办乡镇企业,建立农民入股参股、收益共享等股份合作模式,有效带动就业和再就业。

湖南特色产业小镇建设要遵循产业建镇、特色兴镇的发展思路,坚持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机制,为符合发展规律的小镇提供更多的政府支持和社会支持。同时,在一定基础上整改和淘汰部分“问题小镇”,集中力量培育和建设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人文生态宜居、富有活力和创新的高质量产业小镇。

参考文献:

[1]苑韶峰,贺丹煜,毛源远,陈雅坤.基于ANN的特色小镇适宜性评价——以浙江省为例[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0,(02):62-69.

[2]占献骁.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升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4个特色小镇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學,2018.

[3]金禹.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治理逻辑阐释——基于一个新的治理分析框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4]翁建荣.特色小镇2.0吹响新时期特色小镇建设的冲锋号[J].浙江经济,2020(05)6-7.

[5]彭佳丽.湖南省汨罗市长乐特色小镇规划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8.

(作者单位: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欣文

3672500589253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湖南省乡村振兴
爱上写信的大树
党的100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