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杭州如何发力?

2022-03-15 01:56何乐乐高瑞怡实习
杭州 2022年24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杭州成果

文 何乐乐 高瑞怡(实习)

从实验室成果到临床应用,从研究课题到生产线上的新工艺,在杭州这片沃土之上,科技创新燃起火苗后,如何照亮关键的“最初一公里”?如何全力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开启科技创新的新篇章?

G20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杭州“创新活力之城”的城市定位。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创新强市、人才强市首位战略,打造创新创业的新天堂。集聚了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头活水”;发达的民营经济基础、优良的营商环境、热带雨林式的创新创业环境,为科技创新营造了“沃野千里”,这些都是杭州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杭州着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活力之城”特色优势更加彰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创新平台能级跃升,国家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双双实现零的突破,构建了“1+2+15+7+N”(1个国家实验室、2个国家大科学装置、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省实验室、2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新型实验室体系。创新主体日益活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两年翻一番、总量超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三年翻一番、总量达2.2万家,上市公司269家、其中165家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国第四。创新人才引力倍增,现有在杭院士64名、高层次人才5.3万名,人才、海外人才、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杭州也连续多年入选了“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累计建设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493家,孵化主板和海外上市企业86家;市引导基金累计批复子基金203支,批复总规模528.30亿元,累计投资企业1865个(家次)。

目前,杭州市正在加快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其中打造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之都是主要目标之一。概念验证中心既是打造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之都迈出的重要第一步,也是畅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开端。

周 扬杭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

简单来说,概念验证中心是要形成一个科技成果概念验证服务体系,当好“舵手”,挖掘与释放验证成果的商业价值,淘汰不具有商业价值的验证成果,跨越科技应用的“死亡之谷”,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当前,美国、欧盟、新加坡等已相继实施概念验证中心支持计划,国内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相继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政府也开始陆续出台支持概念验证中心建设的配套政策,但目前国内各大城市都还处于探索阶段。

下一步,杭州重点将从三方面推进概念验证之都的打造。首先,强化概念验证中心的培育。在首批15家概念验证中心的基础上,再择优建设一批,实现五大产业生态圈全覆盖,做大做深概念验证之都的基础抓手。二是强化产业培育与带动。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评估、转化、投融资、商业化开发等国内领先的概念验证服务体系,结合杭州市对未来产业的布局联动推进,做强做优概念验证之都的关键抓手。三是集聚创新资源赋能发展。未来,杭州将汇聚3000名以上专业技术转移人才、成立市概念验证中心服务联盟、发挥首选地专家咨询委员专家作用、推进全国颠覆性技术大赛项目等嫁接落地、建设成果转化园等,用足用好创新资源禀赋,做活做细概念验证之都的有效抓手。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一项多元结合、多链融合、多维综合的复杂工程。科技成果的成功转移转化,不仅要有天时、地利、人和,更离不开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服务链五链融合。科技成果转化难在要素融合,团队并肩作战的不多、链式深度融合的更少,难免陷入“死亡谷”和“断裂带”。也难在机制障碍,职务科技成果往往是考核评价的需要、缺乏转化产业化的刚性要求,一旦转化失败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审计追责风险,存在“不能转、不敢转、不愿转”现象。还难在筛选验证,缺乏数据模型、智慧平台和权威团队,全面指导和把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工艺流程、商业化开发和投融资渠道,优化源头筛选和过程验证,提升成功率和附加值。

杭州强化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自然合作基金,有组织地引导“五链”要素融合,打造概念验证之都和中小试基地,消除“死亡谷”和“断裂带”。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单列管理改革和“安心屋”“供需荟”“转后付”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变“三不”为“三转”(能转、敢转和愿转),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正因为杭州已经探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成功路径,有了一定的基础条件,才有足够底气提出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当前,杭州聚焦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高校院所、企业、机构等各方资源潜力,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突出数智应用和区域合作,在体制机制上重在有效激活、在成果供给上重在转化价值、在要素保障上重在精准对接、在综合服务上重在精准高效,全力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全方位、多维度的要素保障和优质服务体系。

杭州市科技成果技术交易平台以五大产业链为突破口,全面建立数字化成果筛选评价、供需对接和交易体系,建有成果、需求、交易和服务四大展厅,设有概念验证、金融保障、数据分析等特色功能区块。

平台将立足浙江、引能全国、辐射全球,建立和充实多源头的创新成果库,引入人工智能算法技术,采用纵横比较,实现对创新成果的有效评价;建立以院士、教授等专业团队为引领的五大产业链技术支撑库,通过云服务,全面保障技术转移转化的实施过程;引入阿里、网易、新华三、海康威视等优质企业,充分拓宽技术转移转化的路径;结合大数据,建立技术需求分析模型和科技成果匹配模型,以实现需求和成果的精准匹配。根据企业发展模式、企业现况及现有政策等,平台会通过智能匹配功能,实现政策、成果等精准送达。

线上与线下高度融合,也是平台的一大特色。平台组建以行业为分类的专业技术经纪人队伍,实现技术需求“一户一表”,技术成果“一篮一表”,需求有回应,成果有响应。成果登记一站式网上服务通道,成果转化在线申请、受理、审批、登记等全流程线上交易通道等都将在平台中体现。此外,我们上线了“天堂e创”,为广大的创新者提供场地、资金、人才、技术、政策、文献、活动、专家等全生命周期科创服务。

科技成果有别于制作或开采而形成的有形物品、大宗商品,它是一种以其发明、发现为根本特征的知识产品,具有无形性、客户有限性、价值不可对比性等特点,这意味着科技中介既要有科学家的知识,又要有企业家的头脑;既要有成果的来源,又要有客户的资源;既要懂技术、懂市场,又要懂法规、懂政策,必须是复合型人才或者综合性团队。

目前,浙大、浙工大、浙理工、杭电等在杭省部属的综合性和理工类高校设有一批技术转移中心或者公司,开展技术转移转化工作,主要推广本校科技成果;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等转化平台则只是兼顾一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中介服务。而社会科技中介机构往往“弱、小、散”,难以兼具优质资源,只能提供知识产权、申报代理、政策咨询等低端领域服务。

未来,杭州从人才培养、机构培育、机制保障和平台支撑四个方面入手,共同促进技术服务机构发展:每年组织技术经纪人和经理人免费培训,对自费晋级培训的人员资助50%培训费,对促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每年评选10位优秀个人奖励20万元,提升技术转移转化人员的专业能力。引进培育专业化规模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对首次上规的科技中介服务企业奖励50万元,对科技中介机构按照服务绩效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每年评选表彰10家示范机构,支持机构建设发展。把技术转移转化人才列入杭州紧缺人才,建立职称职级评定机制,畅通人才上升通道;规定科技中介收取5%的中介服务收费标准,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发上线“供需荟”应用场景,支持科技中介机构存证收费。成立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开发上线杭州技术交易平台,综合运用行政服务资源,推动成果供给侧、需求侧、服务侧上平台、用平台,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杭州成果
杭州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杭州旧影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