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校特色发展的“生态+”项目的实践与研究
——校园碳中和序列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

2022-03-15 11:00陆飞军上海市青浦区第一中学
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生态学校设计

陆飞军 上海市青浦区第一中学

一、情势分析

为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发展。青浦一中在学校“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通过开展融合学校特色发展的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团队沟通与合作等重要的终身学习能力,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和教师专业成长,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一)明确的办学目标及特色培养

学校在“责任担当,求实创新”办学理念引领下,以“有家国情怀”“有真才实学”“有生态自觉”架构育人目标,促进学生成长。顺应国家的发展战略,在新兴领域开拓、发展办学特色,对接绿色发展理念,基于现代生态观,以“生态素养培育”定位学校特色。

(二)适合项目群发展的课程体系

在“天、人、境合一”的生态理念指引下,学校创设生态特色校本课程体系(见图1),已开设校本课程近120门。目前,校园内建设有市级创新实验室九个,即智慧水培、水处理等。校外开发有学生生态课程实践点,如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创新实践基地、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态教育实践基地等。

图1

(三)完善师资队伍和管理机制

组建以校长室领衔,教导处、教科室、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引领项目群的教师团队,并制定相应教师发展及绩效考核机制。

(四)明确发展主线及项目主题

通过整体设计与规划,学校确定项目式学习三年行动计划融合学校特色发展的”生态+”项目为主线,以校园碳中和序列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为主题。“碳中和”生态行的项目框架,包括绿色出行、低碳饮食、绿色能源、生态空间、资源再生、其他实践六个部分(见图2)。以学生学习、生活的真实场景、真实环境为落脚点,即真场景中的真问题、真环境中的真挑战、真认知中的真兴趣。目前,部分主题项目在部分学科课堂、拓展课、学生社团活动中已经开展实施。

图2

二、工作目标

(一)创建优秀案例集

围绕生态特色校本课程体系,确定以“生态+”项目为主线,校园碳中和序列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为主旨,基于初中、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及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落实“碳中和”主题,设计项目群,创建项目式学习优秀案例集。

(二)完善评价机制

将评价始终贯穿在项目中,探索“生态+”项目群的建构与实施教学设计、实施策略、课题研究的有效途径。

(三)关于总结经验

探索项目式学习对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教师研修机制、师资专业成长的影响;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报告。

三、路径举措

(一)师资建设,专家指导

形成以“校长领衔、骨干先行、专家支持”的项目核心团队,为学校项目式学习可持续发展提供队伍保障。制定学校项目实施方案,统筹推进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工作,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整合校内科研、教研、师训等教科研力量,邀请专家团队加强指导和培训,及时排除项目式学习实施进程中的困难与困惑,总结推广经验,研究并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逐步提升多学段、跨学科任教能力。

(二)文献研究,明确主题

以专家引导,项目组成员为先遣队,开展项目学习的研究,如区《关于落实〈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的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学科课程标准》《项目化学习教学指导手册 设计篇》《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等。以“生态+”项目为主线,校园碳中和序列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为主题,依托国家“3060”目标为背景,围绕“碳中和”主题开展项目基本内容的研究,基于各学科标准以及上级基本要求,进行问题和任务框架设计、教学设计及评价设计。

(三)由点到面,策略推进

确定先行案例,以学科为落脚点,采取推荐和自荐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校级项目申报评选工作,申报教师提交项目式学习实施方案,经专家组评议后,确定学校项目式学习现行案例。各项目组长需提交项目实施成效、不足、总结与反思。在深入开展项目式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组织2~3轮校级多学科多方位项目申报,在专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指导和帮助下,建立项目式学习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对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进展和成效情况进行有机管理。

在此基础上,再对开展的项目式学习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策略、专题研究三位一体的推进策略。

(四)课时保障,形成特色

制定三年行动计划,依据国家课程方案,落实学科、跨学科项目在学校整体课程中的准入口和实施地,结合学情,合理规划不同学段开展的项目;设置项目活动课时体系,采用固定集中课时加分散课时的形式,即每学期固定的拓展课时间,学生社团活动时间等;邀请专家高位指导,形成学科、跨学科项目研修机制,在活动开展前、进程中及活动后等不同阶段进行集中研修;从形成“生态+”项目主线,到“校园‘碳中和’生态行”主题,再以绿色出行、低碳饮食、绿色能源、生态空间、资源再生、其他实践为子项目,建立以培养目标为核心的评价体系;通过展示与交流环节,检测项目式学习的成效,探寻项目从设计到实施的有效路径,最终达到培育“有家国情怀”“有真才实学”“有生态自觉”的一中学子。

(五)交流反思,凝练成果

定期组织项目式学习专家培训、交流研讨活动,优秀项目在校内交流展示并分享心得体悟。对学校项目式学习实施经验进行总结反思,形成具有可借鉴的项目成果,通过项目成果展示、教学论坛、教科研成果发表等方式进行全校、区域推广。

四、进度安排(见文后附表1)

附表1

五、预期成效

(一)学校层面

项目式学习为学校的课程变革增加真正的实施元素:构架区级项目式学习实验校,形成青浦一中项目式学习推进机制,完成《促进学生素养形成的青浦一中“生态+”项目》行动研究报告;形成以“校长领衔、骨干先行、专家支持”的项目核心团队,为学校项目式学习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队伍保障;提炼典型案例,形成青浦一中分段的“生态+”特色系列项目式学习的经典经验及案例集。

(二)教师层面

教师角色的转变,由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支持者;形成基于学生生态素养培育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新模型、新课堂;形成基于项目式学习个人成长研修的新路径与策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与研究案例;提升灵活运用技术手段,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规模化因材施教策略。

(三)学生层面

通过项目式学习建立健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更专注、更具有主动性和投入性;同时,帮助学生对关键概念的理解更为透彻、持久,更容易在新情境中进行概念迁移;为学生提供跨境思考的时空,形成大格局的心智自由;在探索、合作中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途径和方法,形成基于项目的学生个人成果和团队成果。

六、保障条件

(一)教师发展保障

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参与项目式学习的各级培训,符合市、区级以上教育部门认定的按相关文件执行,其余可计入校级培训的相应学时和学分;对于积极参加项目式学习实践并取得创新突破的教师,在绩效分配上予以鼓励和倾斜,对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给予相应奖励。

(二)课程落实保障

学校已经建立九大创新实验室,为课时调配空间和灵活的项目实施提供平台和保障,把项目式学习安排进拓展型课程课表及学生社团活动中,让项目实施教师在课时安排有保障的同时有更大更灵活的自主权。

(三)专项经费保障

统筹安排学校教育经费,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学校开展项目式学习实践与研究,重点用于项目推进、专家指导、展示交流等支出,真正保障项目式学习的顺利开展。

(四)宣传推广保障

通过校园网、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展示学校项目式活动动态及相应成果,并在相关媒体和期刊上对项目式学习成果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宣传,推动项目式学习在家、校、社会联动中的积极作用,在区域内的辐射作用。

猜你喜欢
生态学校设计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学校推介
设计之味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