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厚积聚英才 智汇怀川创未来
——从“焦作人才这十年”看存在问题及政策思考

2022-03-15 11:49谢玉洁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23期
关键词:焦作焦作市政策

□谢玉洁

十年来,焦作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通过院(校)地合作、人才政策叠加、创业环境营造,人才积聚数量逐年攀升,各领域高层次人才正持续不断地为焦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动能。

一、成效与做法

(一)狠抓顶层设计

焦作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发展集聚人才,人才引领发展”为思路,先后出台了高层次人才政策、青年人才政策和急需紧缺人才政策,形成了上下贯通、层次分明的“引才聚焦”人才政策体系。针对高层次人才,以《关于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的意见》为指导,加强“1+6”人才政策全面落实;针对青年人才,以扶持高校毕业生在焦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在焦就业、吸引青年人才来焦落户定居、健全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服务机制等政策来提高吸引力;针对急需紧缺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加大对人才引进的保障和支持力度。

(二)搭建引智品牌

一是精准引进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团队)。先后投入扶持资金1.03 亿元支持95 个机械装备、化工材料、农业生物等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相结合,已完成的项目在推进相关领域产业技术升级、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二是吸引培育青年优秀人才。将河南理工大学引育的高层次人才纳入焦作市人才政策体系,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与河南理工大学共同制订毕业生留焦工作方案,重点通过专项事业编制和龙头企业岗位吸引留住本地人才。三是加快集聚优秀创新人才和优质项目。连续十年举办“海外英才中原行暨焦作创新创业洽谈会”,通过征集并发布人才(项目)需求767 个,吸引来自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23 名海内外专家携带515 个技术项目参会,先后对接签约项目312 个,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116 个,实现了引进一批人才、落地一批项目、深化一批合作的目标。

(三)探索建立焦作市产业技术科学院

一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兼任理事长,下设科研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融资、研发平台、数字云等五个服务中心,建立人才引育、科研攻关、项目运行、资金运行、考核激励等机制,打好创新组合拳。二是优化平台运行模式。充分利用科学院平台条件,协同焦作市各类自有及合作科研资源、科研设备的开放共享,建立中小微企业共享研发平台,提供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三是健全考核投入机制。遵循科研规律,突出创新、结果和实绩导向,实行中长期绩效管理和评价考核,构建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围绕焦作市节能环保、军民融合、创新创业、绿色发展和新兴产业发展,创建了总规模71.5 亿元的5 支投资基金;围绕中小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发展,与工商银行合作共建总规模不低于1 亿元的中小科技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进程。

(四)打造良好生态环境

一是营造人才服务环境。在市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人才综合服务窗口,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为引进人才提供安居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一条龙”服务。二是引导人才发挥优势。围绕疫情和汛情等突发事件,拓宽应急思路,建立医疗卫生、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等领域专家人才库,彰显人才的社会担当。三是关心关爱人才生活。近年来,市财政已累计拨付9 批次青年人才生活补贴,共计6405.7 万元;开展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先后认定1211 人,并发放人才“一卡通”;高标准组织全市高层次人才健康体检3000 余人次;先后组织开展10 期焦作市“人才相约·为爱聚焦”青年人才联谊活动,促成50 余对青年人才现场牵手成功。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人才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县(市区)及市直相关部门,口头上高喊重视人才,实际工作中没有具体行动。如个别县(市区)拖欠青年人才生活补贴、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扶持资金;有的县(市区)还没有出台相关的人才配套政策,人才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创业环境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尊才爱才惜才重才的浓厚氛围。

(二)人才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一是对各项政策之间的联系认识不清,政策之间存在概念模糊等问题,系统性不强,有的政策没有实施细则,在实际操作中不好把握;二是虽有实施细则,但不具体,导致部分政策至今得不到落实,人才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获得感不高。

(三)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不够精准

该市人才政策大多集中在人才引进方面,但如何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缺乏针对性和精准性。究其原因,焦作作为四、五线城市,既没有区位优势,又没有经济实力,也缺乏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想引进高端人才十分困难。不可回避的是,该市属于人才净流出城市,不仅是人才,人口也在净流出。就高校毕业生来说,该市每年考上大学的学生有4 万人左右,但每年档案回到焦作的毕业生不足2 万人,这2 万人办理报到手续的不足1万人。在焦作的河南理工大学,每年也有20 多名博士流失。

(四)人才结构存在“四多四少”现象

一是传统领域人才多、高新技术领域人才少,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农业领域,支撑产业发展特别是智能装备制造、互联网、大数据、文化创意、现代金融等方面远远不够。二是继承性人才多、创新性人才少,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比较短缺。三是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多、企业人才少,大多数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都分布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机关事业单位,非公有制企业人才稀缺,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缺口很大。四是城市人才多、乡村人才少,城市人才主要集聚在市区和县城,乡镇以下很少,这种差距仍在不断加大。

(五)创新创业平台不够多

一是创新平台总量不足。焦作市本土创新科技创新资源相对匮乏,没有国家级科研院所,没有央企总部和研发机构,科研实力薄弱。二是企业科技创新基础相对薄弱。科技投入和自主研发能力不够,技术创新人才缺乏。

三、建议及思考

(一)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以及成员单位,要定期研究人才工作,结合工作实际明确不同时期人才工作的重点和举措。各县市区、市直部门也要坚持把创新作为抓发展的“一把手工程”,凝聚创新共识、形成创新合力、打好创新组合拳,将人才工作列入领导干部考核述职内容,定期对各县市区和成员单位人才工作进行考核,切实把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二)精心制订“怀川英才”计划

结合省“1+20”人才政策,不断完善优化焦作人才政策,尽快出台“怀川英才”计划,解决焦作人才政策不系统、不优惠、碎片化问题。突出柔性引才和集聚青年人才两个重点,既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又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既要引进外来人才、扩大人才增量,又要强力激励现有人才、盘活人才存量。

(三)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鼓励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突出产业龙头培育、产业链、产业集群打造,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完善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机制,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

(四)营造创新氛围,优化创新环境,打造创新生态

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创造的鲜明导向,大力优化科技创新“软环境”,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在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基础提升、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环境优化等方面持续用力,健全科技创新支撑服务体系,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

猜你喜欢
焦作焦作市政策
政策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政策
骄傲的汉字
焦作市
助企政策
政策
临轩听雨
焦作市
焦作:政府买服务的签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