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保善
内容提要 冯梦龙编辑的《情史》,基于“情教”思想对“三言”故事进行了重新分类。既往有关冯梦龙“三言”思想主旨的研究,多为现代理论视域下的当代阐释,“三言”所体现的辑评者自己的思想命意及文本所包蕴的历史意涵受到了“遮蔽”。冯梦龙借由文学文本,通过“两性关系”“君臣关系”“父子兄弟关系”“朋友关系”等通俗小说文本,适俗导愚,服务于其构建“有情社会”理想的文学尝试。“三言”反映出的冯梦龙的“情教”思想,既是文学的,也是在“精英和经典的思想”之外,对于广大民众“判断、解释、处理面前世界中起着作用”的一种更接地气的弥足珍贵的思想资源。
王汎森在《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一书中谈道,“在现代学科观念的影响下,我们往往在将古代学问转换成现代学科的过程中,把价值、生活、带有现实意涵的部分打散开来,而且赋予太多定律、规律化的了解”,“有很多东西在转化的过程中被人们遗忘,或是变成低音”[1]王汎森:《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版,第12、18页。。以冯梦龙编辑的“三言”为例,对其中关于思想蕴含的研究,既往成果集中于对爱情婚姻、商品经济、市民生活、封建吏治的探讨,多为一种现代理论视域下的当代阐释,而对于其中所体现的辑评者冯梦龙自己的思想及文本所包蕴的历史意涵,并未给予充分的关注。
有学者注意到这一问题,认为“冯氏在编纂、加工、整理那些历史上流传下来或当时流行的故事时,是不可能排除其自我思想意识的”,“冯氏的情教观不仅贯穿在他所编的《情史》一书中,也自然要贯穿在他的其他文学作品中。在他所编纂的最著名的小说‘三言’中的不少篇章就蕴含着他这种思想因素”[2]张志合:《从爱情暨友情题材谈“三言”思想性》,《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或云,“冯梦龙的情教说,不仅表现在他编的《情史》《古今谭概》《挂枝儿》《山歌》中,也反映在他编著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中”,“三言”“重真情、颂扬情痴,而又诫纵欲,颂扬贞节;讲命定、因果报应,劝善惩恶;以至告诫人如何处事,如谦恭、结交重义,不要太看重钱财权势,以为一切皆虚幻。他虽然亲自作者甚少,但是选辑与修改,都反映着他的思想倾向”[1]罗宗强:《明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825—829页。。论者以为,作为文学经典的“三言”,从辑评编纂宗旨到整个作品内容体系构成,既反映了冯梦龙“情教”思想的意涵,也体现出在这一思想主导下的审美观照。可以说,“三言”的编辑,正是冯梦龙以通俗文体“为六经国史之辅”,适俗导愚,构建“有情社会”的重要文学尝试。
冯梦龙辑评《情史》,如其所撰《情史·序》中云:“余少负情痴……又尝欲择取古今情事之美者,各著小传,使人知情之可久。”又说,“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2]冯梦龙评辑:《情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序》第1页。。冯梦龙“情教”之“情”,“非仅限于男女之间。而是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间无所不有的”[3]张志合:《冯梦龙的“情教”思想及其渊源》,《许昌师专学报》1988年第4期。。其“情教说”体现了他系统完整的情教思想理路:首先是天地有情、化育万物,“万物生于有情”,“四大皆幻设,惟情不虚假”;其次是愿得有情人,无情化有情,鞭挞无情薄幸,礼赞私情情爱;再次是辨析情秽、情贞,提出“淫实非情”;最后是化私情为公情,以情教众生,构建“乡国天下,蔼然以情相与”的“有情社会”[4]见本人《“有情社会”的构建:冯梦龙辑评〈情史〉的思想理路及意义》一文。。诚如有学者指出的,“冯梦龙的情教说体现了晚明文学思想的又一次转折,即从放任自我、追求享乐的个体情感论向关注国事、教化众生的伦理情感论的转折”[5]左东岭:《阳明心学与冯梦龙的情教说》,《明代心学与诗学》,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第367页。。冯梦龙“情教”思想的意涵及其理路,也反映出其本人由早年拘囿于一己“私情”,到中年向关怀社会众生之“公情”的蝉蜕升华。
经典小说集“三言”的编纂,与此思路一脉相承。如绿天馆主人序《喻世明言》云:“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6]冯梦龙编著:《喻世明言》,中华书局2015年版,《序》第1页,《序》第1页。是说相较经书,大众艺术、通俗小说更具有普适性和感染力,影响力也更加广泛。无碍居士序《警世通言》云:“夫能使里中儿顿有刮骨疗毒之勇,推此说孝而孝,说忠而忠,说节义而节义,触性性通,导情情出。视彼切磋之彦,貌而不情;博雅之儒,文而丧质,所得竟未知孰赝而孰真也。”[7]冯梦龙编著:《警世通言》,中华书局2015年版,《序》第1页,《序》第1页。是讲说书艺术、通俗小说在道德伦理教化方面,与经书史传宗旨一致,而受众更广,影响面更大。可一居士序《醒世恒言》云:“崇儒之代,不废二教,亦谓导愚适俗,或有藉焉;以二教为儒之辅可也。以《明言》《通言》《恒言》为六经国史之辅,不亦可乎?”[8]冯梦龙编著:《醒世恒言》,中华书局2015年版,《序》第1页,《序》第1页。是说通俗小说可以“触里耳而振恒心”,“为六经国史之辅”。总而言之,“三言”之作,以其生动形象,通于俗众。受其熏陶,“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9]冯梦 龙编著:《喻世明言》,中华书 局2015年版,《序》第1页,《序》第1页。。其“说孝而孝,说忠而忠,说节义而节义,触性性通,导情情出”,旨归于“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牧,为良友,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10]冯 梦龙 编著:《警 世通 言》,中华 书局2015年 版,《序》第1页,《序》第1页。;其辅助六经国史,导愚适俗,化众生归于有情,斯“万世太平之福,其可量乎”[11]冯梦龙编著:《醒世恒言》,中华书局2015年版,《序》第1页,《序》第1页。。
“三言”中作品,其本事见于《情史》者甚多。孙楷第《三言二拍源流考》《小说旁证》、赵景深《〈喻世明言〉的来源和影响》《〈警世通言〉的来源和影响》《〈醒世恒言〉的来源和影响》、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王凌《从〈情史〉到“三言”》、金源熙《〈情史〉故事源流考述》等,对此均有具体考述。
首先,作为宋元明话本小说选集,在冯梦龙编辑的“三言”中,其小说所叙写故事,与《情史》重合比例之高,值得关注。
“三言”中作品,在《情史》中可以找到相应“本事”者,卷一“情贞类”3篇,卷二“情缘类”10篇,卷三“情私类”3篇,卷四“情侠类”4篇,卷五“情豪类”3篇,卷七“情痴类”1篇,卷九“情幻类”1篇,卷十“情灵类”5篇,卷十二“情媒类”1篇,卷十三“情憾类”1篇,卷十四“情仇类”3篇,卷十六“情报类”2篇,卷十七“情秽类”1篇,卷十八“情累类”3篇,卷十九“情疑类”1篇,卷二十一“情妖类”1篇。此外,卷十六“情报类”《念二娘》故事,为《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入话;卷十七“情秽类”《虢国秦国等》故事,为《醒世恒言·孤独生归途闹梦》入话;卷二十二“情外类”《邓通》故事,为《喻世明言·裴晋公义还原配》入话;卷二十三“情通类”《虎》与卷十二“情媒类”《勤自励》,同为《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叙写。合计《情史》与“三言”正文故事相同者有43篇,与“三言”入话相同者有3篇。
《情史》中故事,在当前能见到的宋元明话本小说中有演绎的作品,据金源熙《〈情史〉故事源流考述》梳理,集中在《石点头》、“两拍”、《西湖二集》,均晚出于“三言”[1]金源熙:《〈情史〉故事源流考述》,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第202—314页。。可知,当冯梦龙选编“三言”的时候,在其“情史”视野中,除了已入选的作品,实亦并无其他作品供其选择。而《石点头》、“两拍”、《西湖二集》中相关作品,与其作者接受当时社会主情思潮及冯梦龙“三言”的影响,均有密切的关系。
总计“三言”与“情史”故事相同的作品,《喻世明言》19篇,《警世通言》11篇,《醒世恒言》16篇,总数在“三言”三分之一以上。“情教”为冯梦龙关注的核心题材,关乎其重要编选宗旨,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冯梦龙辑评“三言”,以服务其“有情社会”建设,目的彰明昭著。
龙子犹序《情史》云:“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子有情于父,臣有情于君,推之种种相,俱作如是观。”[2]冯梦龙评辑:《情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序》第1页,《序》第3页,第226页。江南詹詹外史序《情史》云:“六经皆以情教也,《易》尊夫妇,《诗》有《关雎》,《书》序嫔虞之文,《礼》谨聘奔之别,《春秋》于姬姜之际详然言之,岂非以情始于男女,凡民之所必开者,圣人亦因而导之,俾勿作于凉,于是流注于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间而汪然有余乎!”[3]冯梦龙评辑:《情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序》第1页,《序》第3页,第226页。冯梦龙倡导“情教”,旨归在教诲众生,“子有情于父,臣有情于君”,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人与人之间,皆能以情相待,化无情为有情,化情秽为情贞,化私情为公情,进而达成“庶乡国天下,蔼然以情相与”的“有情社会”。
如江南詹詹外史序《情史》中所说,“情始于男女”,异性之情为冯梦龙“情教”思想的逻辑起点,此后有了人际伦常的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关系。此类作品,在“三言”中以作者倾向可分为肯定、否定两类。肯定类作品中,主要有普通社会的男女恋情、青年男性与青楼女子的爱情、知恩图报之情、异性知音之情。
1.普通社会的男女恋情
如《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叙少年张舜美与少女刘素香故事,写舜美自失素香,“立誓终身不娶,以答素香之情”[4]冯梦龙编著:《喻世明言》,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175页。下引该作品,不另注。,赞其痴情不改。故事最后的大团圆结局,可见作者倾向。该故事见《情史·情私类》。《乐小舍弃生觅偶》叙乐和与顺娘故事。篇中有批语云:“一对多情种,非得潮神撮合,且为情死矣。”[5]冯梦龙编著:《警世通言》,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168页。下引该作品,不另注。《情史·乐和》有评:“一对多情,若非得潮神撮合,且为情死矣。”[6]冯梦龙评辑:《情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序》第1页,《序》第3页,第226页。小说篇尾诗云:“少负情痴长更狂,却将情字感潮王。钟情若到真深处,生死风波总不妨。”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叙玉郎与慧娘故事,有诗赞云:“鸳鸯错配本前缘,全赖风流太守贤。锦被一床遮尽丑,乔公不枉叫青天。”[1]冯梦龙编著:《醒世恒言》,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85页。下引该作品,不另注。该故事见《情史·情缘类》。《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叙周胜仙与范二郎故事,有诗云:“可怜三尺无情土,盖却多情年少人。”“情郎情女等情痴,只为情奇事亦奇。若把无情有情比,无情翻似得便宜。”小说对少男少女之间的痴情,寄寓了无限同情。该故事见《情史·情灵类》。
2.青年男性与青楼女子之恋情
如《单符郎全州佳偶》,叙单符郎娶青楼女邢春娘故事。小说赞单符郎:“自是豪侠举动,若腐儒,鲜不以为蛇足矣。”该故事见《情史·情缘类》。《玉堂春落难逢夫》叙王景隆恋青楼女玉堂春故事。篇中赞:“亏杀玉堂垂念永,固知红粉亦英雄。”《情史·情缘类》批语云:“生非妓,终将落魄天涯;妓非生,终将含冤地狱。彼此相成,率为夫妇。”[2][3][4][5]冯梦龙评辑:《情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78,第128页,第45页,第533页。《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叙曹可成与青楼女赵春儿故事,赞赵春儿“真女中丈夫”。该故事见《情史·情侠类》,有评语云:“所难者,十余年坚忍耳。”[3]冯梦 龙评辑:《情史》,江 苏古籍出版 社1993年版,第78,第128页,第45页,第533页。《卖油郎独占花魁》叙秦重恋青楼女莘瑶琴故事,批语赞秦重“第一情种”。见《情史·情豪类》。小说有诗云:“堪爱豪家多子弟,风流不及卖油人。”称其“真风流”“真情豪”,赞赏之情可见。
3.知恩图报之情
4.异性知音之情
如《众名姬春风吊柳七》《唐解元一笑姻缘》两篇,写名士风流及异性知音。前者据《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改写,有批语云:“此条与《玩江楼记》所载不同。《玩江楼记》谓柳县宰欲通月仙,使舟人用计,殊伤雅致,当以此说为正。”叙柳永与名妓谢玉英真情之恋,及“情人自怜情人”(冯梦龙批语)。《唐解元一笑姻缘》叙才子唐寅纳娶小丫鬟秋香故事。篇中两评秋香“具眼”,赞其识人。两故事并见《情史·情缘》。
以上为肯定类小说。否定类作品,一是谴责男子的负心薄幸。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叙布政公子李甲迷恋名妓杜十娘,“一双两好,情投意合”,“海誓山盟,各无他志”。一年后,杜十娘脱籍,随李甲南下。船至瓜州,李甲惑于商人孙富浮言,以千金将十娘转让,十娘投江自尽。该故事见《情史·情仇类》,情史氏评曰:“夫‘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譬如蠹然,以木为命,还以贼木,忍乎哉!”小说篇末议论云:“后人评论此事,以为孙富谋夺美色,轻掷千金,固非良士;李甲不识杜十娘一片苦心,碌碌蠢才,无足道者。独谓十娘千古女侠,岂不能觅一佳侣,共跨秦楼之凤?乃错认李公子,明珠美玉,投于盲人,以致恩变为仇,万种恩情,化为流水,深可惜也!”《王娇鸾百年长恨》亦写负心故事。叙府学司教之子周廷章对中所千户之女王娇鸾始乱终弃故事。《情史·情报类》有评语云:“负心之人,不有人诛,必有鬼谴。惟不谴于鬼而诛于人,尤见人情之公耳。”[5]冯梦龙评辑:《情史》,江苏古 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78,第128页,第45页,第533页。对负心之人进行了强烈的抨击。
二是抨击纵欲苟合。《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叙临安富户吴山迷恋青楼女韩五,纵欲过度,险丧其身。《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叙监生赫大卿纵欲丧命。《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叙宝莲寺僧人淫乱,寺为汪大尹焚烧。《隋炀帝逸游召谴》叙隋炀帝沉迷声色,身亡国破。
三是写人鬼、人妖之恋的不当。如《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假神仙大闹华光庙》《金明池吴清逢爱爱》《皂角林大王假形》《勘皮靴单证二郎神》等。《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写白蛇成精的白娘子,与许宣(或名许仙)“恩爱深重”,“情似泰山,恩同东海,誓同生死”,只愿“百年偕老”,也并“不曾杀生害命”,虽为法海和尚镇压在雷峰塔下,“变了三尺长一条白蛇,兀自昂头看着许宣”。作者态度不无矛盾,既写白娘子本相可怖,终为法海镇压;也写出她对于许宣的一片痴情。有评语曰:“岂妖怪亦守贞节耶!”正表现出作者态度的游移。该故事成为经典传说,得力于冯梦龙的改造。
群己关系“包括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与家庭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倾向》,《思想·文化·道德》,巴蜀书社1992年版,第44页。。在帝王统治时代,君臣关系反映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父子、兄弟、夫妇关系是个人与家庭的关系,朋友关系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由此构成社会人际关系的网络。
1.夫妻关系
“三言”中此类作品,有一部分描写夫妻(妾)情深,赞美坚贞不渝,琴瑟和谐。《陈从善梅岭失浑家》一篇,叙陈从善妻张如春为猿精摄去,三年后,得紫阳真人帮助,夫妻团圆。有诗赞如春:“宁为困苦全贞妇,不作贪淫下贱人”,“千日逢灾厄,佳人意自坚”,“三年辛苦在申阳,恩爱夫妻痛断肠。终是妖邪难胜正,贞名落得至今扬”。该故事见《情史·情妖类》。《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叙锦衣卫经历沈炼,以忠直得罪权奸严嵩,遭到迫害。长子小霞,赖妾闻淑英机智多谋,逃出魔掌。该故事见《情史·情侠类》,有评语云:“此妾与沈氏父子并传,忠智萃于一门,盛矣。”[2]冯梦龙评辑:《情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30页。《苏知县罗衫再合》叙苏云一门团聚故事。《范鳅儿双镜重圆》叙范希周夫妻团聚故事,故事并见《情史·情贞类》。《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叙宋金夫妻团圆故事,同见《情史·情贞类》。《陈多寿生死夫妻》叙陈多寿与邻居朱多福故事,见《情史·情灵类》。
还有不少作品,写感情出轨与负心薄幸等内容。感情出轨,其情形不一,作者的态度因之有别。《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篇,叙蒋兴哥之妻王三巧感情出轨事,虽然批评了三巧的出轨,更赋予陈大郎悲惨的报应结局;但可贵的是,作品深刻揭示了原因,并基于同情,表现了对于失节者难得的宽恕。该故事见《情史·情报类》。《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叙开封府开线铺的张士廉之小夫人与其主管张胜的故事。篇中写张员外“不伏老,兀自贪色,荡散了一个家计,几乎做了失乡之鬼”。小夫人“看见员外须眉皓白,暗暗地叫苦”,“扑簌簌两行泪下”,埋怨媒人“将我误了”。这些文字,对于老夫少妻、媒妁之言,都寄寓了针砭。《况太守断死孩儿》叙寡妇邵氏的故事。篇中有云:“孤孀不是好守的。替邵氏从长计较,到不如明明改个丈夫,虽做不得上等之人,还不失为中等,不到得后来出丑,正是: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对当时社会的女性节烈观提出了质疑。《任孝子烈性为神》《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三现身包龙图断冤》3篇,对出轨者无一例外地予以谴责。《任孝子烈性为神》叙孝子任珪杀妻及奸夫事。有诗赞任珪“生为孝子肝肠烈,死作明神姓字香”。《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叙庄周病故七日,其第三任妻子田氏,与楚王孙勾搭成奸。庄周复生,田氏羞愧自缢。作品中对于田氏的谴责显而易见。《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叙奉符县押司孙文,为妻子与奸夫小孙押司害死,包公破案事。这些作品,由其篇中叙事,倾向已见,其结局安排,益可见作者态度所在。
讲丈夫负心薄幸的,如《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叙韩思厚对亡妻郑义娘鬼魂信誓旦旦,后再娶金陵土星观观主刘金坛,为义娘揪下水中而死,此为负义之报。《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叙书生莫稽,贫困时入赘团头金老大家,娶金玉奴为妻。高中得官后,将玉奴推入江中,另攀淮西转运使许德厚,娶其义女,原来还是玉奴。有诗云:“宋弘守义称高节,黄允休妻骂薄情。试看莫生婚再合,姻缘前定枉劳争。”该故事见《情史·情缘类》。
2.父子兄弟关系
“三言”中此类作品,有歌颂兄弟孝悌的,如《醒世恒言》之《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叙东汉许武兄友弟恭。有诗云:“今人兄弟多分产,古人兄弟亦分产。古人分产成弟名,今人分产但嚣争。古人自污为孝义,今人自污争微利。孝义名高身并荣,微利相争家共倾。安得尽居孝弟里,却把阋墙来愧死。”有赞扬仁孝赘婿的,如《张孝基陈留认舅》,叙巨富过善,其子过迁败家,女淑女天性孝友,赘婿张孝基仁义,知过迁悔改,乃将“昔日岳父所授财产,并历年收积米谷布帛银钱”,一并移交。有诗赞云:“还财阴德庆流长,千古名传义感乡。多少竞财疏骨肉,应知无面向嵩山。”两篇故事,或写兄弟,或写兄妹,歌颂了兄弟悌让,妹夫之于妻舅“死而生之,贫而富之,小人而君子之”的千古高义。
与之相对,《喻世明言》之《滕大尹鬼断家私》与《醒世恒言》之《张廷秀逃生救父》,则暴露了父母子女、兄弟姊妹间围绕财产发生的种种矛盾,及其对矛盾原因的透视——“世俗骨肉参商,多因财起”[1]冯梦龙:《墨憨斋重定双雄记传奇总评》,《墨憨斋定本传奇》上,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481页。。《滕大尹鬼断家私》叙顺天府倪守谦,近八旬再娶梅氏,生子善述。知长子善继贪狠,临终将家产尽与之,梅氏母子仅得行乐图一幅。善述长大告状,滕大尹看出图中另有遗嘱,将倪家家产重新分配,自得千金。篇中云:“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若是倪善继存心忠厚,兄弟和睦,肯将家私平等分析,这千两黄金,弟兄大家该五百两,怎到得滕大尹之手?白白里作成了别人,自己还讨得气闷,又加个不孝不弟之名。”篇尾诗云:“从来天道有何私,堪笑倪郎心太痴,忍以嫡兄欺庶母,却教死父算生儿。”对守谦父子矛盾,有深刻揭示;对于倪善继夫妇不孝不友,予以有力鞭挞。《张廷秀逃生救父》叙苏州王员外长女瑞姐、赘婿赵昂,为独吞家私,处心积虑,迫害妹夫张廷秀父子故事。篇中有诗评赵昂夫妇:“两口未曾沾孝顺,一心只想霸家私。愁深只为防甥舅,念狠兼之妒小姨。”口诛笔伐,极尽嘲讽。
3.朋友关系
“三言”中此类作品,以歌颂者居多。一是颂扬生死不渝的友情。如《羊角哀舍命全交》,叙左伯桃邂逅羊角哀,相见恨晚,结为兄弟。大雪中缺衣食,伯桃将衣物留给羊角哀,冻饿而死。羊角哀得官,厚葬伯桃。旁有荆轲墓,其阴魂不容伯桃。羊角哀自刎,鬼魂共战荆轲。有诗云:“背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看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可见作者命意。《吴保安弃家赎友》叙郭仲翔与吴保安素昧平生,向主帅推荐,授为管记。仲翔被掳,保安念知遇之恩,抛妻别子,经商历十年,赎回郭仲翔。篇中道:“末世人心险薄,结交最难。平时酒杯往来,如兄若弟;一遇虱大的事,才有些利害相关,便尔我不相顾了。真个是:酒肉弟兄千个有,落难之中无一人。还有朝兄弟,暮仇敌,才放下酒杯,出门便弯弓相向的。……如今我说的两个朋友,却是从无一面的。只因一点意气上相许,后来患难之中,死生相救,这才算做心交至友。”有诗赞云:“频频握手未为亲,临难方知意气真。试看郭吴真义气,原非平日结交人。”
二是夸美意气相投、仁义感天。《施润泽滩阙遇友》叙吴江盛泽镇施复,曾于路上捡到六两银子,候失主朱恩还之。后往异乡购买桑叶,巧遇朱恩相赠,得免过湖之灾。篇中盛赞施复夫妇,“不以拾银为喜,反以还银为安”,“衣冠君子中,多有见利忘义的,不意愚夫愚妇到有这等见识”。有诗云:“从来作事要同心,夫唱妻和种德深。万贯钱财如粪土,一分仁义值千金。”“六金还取事虽微,感德天心早鉴知。滩阙巧逢恩义报,好人到底得便宜。”赞其仁义做人。
三是赞扬知音之遇、朋友信义。《范巨卿鸡黍死生交》叙汝州张劭,为患病住店的书生范式请医问药,殷勤服侍,结为兄弟。相约重阳再会,范逾期难至,自杀以魂魄赴约。后张劭到范家吊唁,也自刎殉友。篇尾词云:“千里途遥,隔年期远,片言相许心无变。宁将信义托游魂,堂中鸡黍空劳劝。月暗灯昏,泪痕如线,死生虽隔情何限。灵若候故人来,黄泉一笑重相见。”盛赞朋友信义之情。
在另一些作品中,对于亲朋故旧的背信弃义、忘恩负义,则予以强烈谴责。如《桂员外途穷忏悔》,叙苏州桂富五穷途末路,得施济赠银送屋,感激涕零。后施家中落,孤儿寡母求助,桂富五夫妻负情寡义。其后,桂家遭人骗财,又遇火灾,妻儿丧命,投胎为犬。作品以果报不爽,表达强烈的诅咒。《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叙唐朝长安房德,曾得京兆畿尉李勉救助。李勉因罢官,往常山投奔故人,相遇房德。房德夫妻不知报恩,反欲加害,并雇侠客追杀。侠客闻知实情,斩房德夫妇。篇尾诗云:“从来恩怨要分明,将怨酬恩最不平。安得剑仙床下士,人间遍取不平人。”以此表明对于忘恩负义的贬斥。
4.君臣关系
“三言”中此类作品,有一类写君臣际会。如《赵伯升茶肆遇仁宗》,叙成都秀才赵旭,赴京应举,考卷为宋仁宗刷落。后仁宗私访,见其题诗,得授成都制置,衣锦还乡。篇尾诗云:“相如持节仍归蜀,季子怀金又过周。衣锦还乡从古有,何如茶肆遇宸游?”《陈希夷四辞朝命》叙五代宋初高士陈抟,先后为后唐明宗、后周世宗、北宋太祖召见,均不奉诏。宋太宗继位,赐诗相诏,再辞归。二十年后,为帮助太宗立嗣,主动下山,住京师一月而去。作品旨在称颂陈抟“两隐名山,四辞朝命,终身不近女色,不亲人事,所以步步清闲”的高隐境界,而于世俗众生,则不啻为一剂清凉散。《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叙五代后唐史弘肇与结拜兄弟郭威,“日逐趁赌,偷鸡盗狗,一味干颡不美,蒿恼得一村疃人过活不得。没一个人不嫌,没一个人不骂”。后郭威投奔刘知远,命为牙将。刘知远见史弘肇英雄,也命为牙将。史弘肇自此发迹,做到单、滑、宋、汴四镇令公,“周太祖郭威即位之日,弘肇已死,追封郑王”。篇尾诗云:“结交须结英与豪,劝君莫结儿女曹。英豪际会皆有用,儿女柔脆空烦劳。”写英雄发迹,君臣际会。《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叙诗人李白应试长安,为高力士、杨国忠黜落。值番邦献国书,无人能识。贺知章推荐,玄宗赐李白进士及第,令上殿宣读。又代回国书,玄宗调羹,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玄宗欲加以重用,李白不受,赐金牌放归。作品虽写及“朝政紊乱,公道全无,请托者登高第,纳贿者获科名”,南省试官杨国忠、监视官太尉高力士“都是受财之人”,“无金银买嘱他,便有冲天学问,见不得圣天子”,但更主要的是表现诗仙李白“蟠胸锦绣欺时彦,落笔风云迈古贤”“吓蛮书草见天才,天子调羹亲赐来”的君臣际会。
另一类作品,则以暴露君臣矛盾、朝廷失政为重点。《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叙宋室南渡,贾似道“恣意旷荡,呼卢六博,斗鸡走马,饮酒宿娼,无所不至”,因其堂姐贾华做了皇妃,“向理宗皇帝说了,宣似道入宫”,“恩幸无比”,“恃着椒房之宠”扶摇直上;度宗朝,加封太师,称师相。后同党误以其“死于乱军之中,首上疏论似道丧师误国之罪,乞族诛以谢天下”,遭贬高州,为郑虎臣杀于木绵庵。篇中所写奸臣当道、政治黑暗,其背后透露的恰是朝廷与天下百姓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晏平仲二桃杀三士》叙春秋时期齐国景公朝,有三臣“不知文墨礼让,在朝廷横行,视君臣如同草木”。赖晏子多智,二桃杀三士,三人先后自刎。该故事则直接指向君臣间的矛盾。作者意在歌颂晏子之智,而于以下犯上者,则予贬斥。
此外,《闹阴司司马貌断狱》以荒诞笔法,对封建朝廷政治黑暗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讽。《游酆都胡母迪吟诗》以神话故事彰显“天道报应,或在生前,或在死后;或福之而反祸,或祸之而反福。须合幽明古今而观之,方知毫厘不爽”。在其“忠奸”叙事背后,不难发现封建朝廷内部深刻的矛盾斗争。《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叙明嘉靖朝“严嵩父子济恶,招权纳贿,卖官鬻爵”,具体写其爪牙对忠臣沈炼父子的迫害,意在歌颂沈氏一门忠义,“生前忠义骨犹香,魂魄为神万古扬”,贬斥奸臣“奸魂沉地狱,果报自昭彰”,而嘉靖朝政治的黑暗,亦不难见出。
已刊拙文谈到,冯梦龙的著述体现出鲜明的“大众文化”取向,其编辑的小说、评选散曲、改订戏曲、编制曲谱、搜集评点民歌、删定文言小说集、编纂专题故事集等,借各种载体,实现其传播文化、以“情”化人的目的[1]冯保善:《晚明“大众文化”的巨擘——谫论冯梦龙的历史地位》,《明清小说研究》2016年第4期。。有别于精英思想家,冯梦龙的“情教”理论建构更为关注社会人生、人情世态。其“情教”思想最显著的特征,即理顺人情,这也是对于传统礼教的返璞本归真。如汤一介所论:“在先秦儒家典籍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有着一种相互对应的关系,它是建立在双方相对应的义务基础上的,如‘君义臣忠’‘父慈子孝’‘夫和妻柔’等等。”“如果把‘父子’‘夫妇’‘兄弟’等等的关系建立在‘实际的真情’上,那么家庭会和谐了,如果把孔子‘仁学’由‘亲亲’扩大到‘仁民’而‘爱物’,将会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提供可供思考的路子。”[2]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汤一介散文集》,译林出版社2015年版,第354—355页。冯梦龙反对的是“假道学”,是后世迂腐僵化的礼教。
综合考察冯梦龙其人其著作,比对其《情史》与“三言”,看其基于“情教”思想对“三言”中故事的重新分类,不难判断,既往有关冯梦龙“三言”思想主旨的研究,聚焦于其中男女爱情婚姻、商品经济、市民观念、抨击封建吏治等,虽然都有其意义和必要,但毋庸置疑,多是现代理论视域下的当代阐释,而“三言”中所体现的辑评者冯梦龙自己的思想命意,及文本所包蕴的历史意涵,则“在转化的过程中被人们遗忘”,“变成低音”,受到了“遮蔽”。“三言”与《情史》的思想建构一脉相承。冯梦龙通过编辑“三言”,借由文学文本,以“两性关系”“君臣关系”“父子兄弟关系”“朋友关系”等通俗的小说文本,“为六经国史之辅”,适俗导愚,是服务于其构建“有情社会”理想的文学尝试。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导论》中说:“过去的思想史只是思想家的思想史或经典的思想史,可是我们应当注意到在人们生活的实际的世界中,还有一种近乎平均值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作为底色或基石而存在,这种一般的知识、思想与信仰真正地在人们的判断、解释、处理面前世界中起着作用,因此,似乎在精英和经典的思想与普通的社会和生活之间,还有一个‘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世界’,而这个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延续,也构成一个思想的历史过程,因此它也应当在思想史的视野中。”[3]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页。作为小说经典的“三言”,其所反映出的冯梦龙的“情教”思想,既是文学的,也是在“精英和经典的思想”之外的“知识、思想与信仰”,是对于更广大民众“判断、解释、处理面前世界中起着作用”的一种更接地气的弥足珍贵的思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