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丽霞 曾利娟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能够基于院校科研工作的各项内容,实现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对于院校而言,近些年教育部积极强调完善科研系统。院校为了加快科研工作数字化管理进程,加大对科研管理系统建设的重视程度。结合院校各项科研工作,联合开发管理系统。为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管理提供保障,对工作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制定明确的科研管理目标,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全力推动院校科研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
近些年来,教育部着重强调完善科研管理系统,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的校内科研部门,实现校园资源共享,实现科研课题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模式,积极遵循服务为先的理念,提高科研系统服务质量。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参与科研的相关人员数量也逐年累积增长,校园内的科研成果与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对于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而言,高效利用科研成果,实现成果转化等工作,是推动院校科研工作开展,充分利用资源的重要方向。对此,打造完善的科研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建设科研管理系统后,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研究的空间,有助于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加速院校科研水平提升,促进院校长效发展。
国内部分院校经历过转型、规模拓展等发展过程。教师缺乏对科研的认识,影响教师了解科研相关内容。科研管理系统能够为教师提供各种关于科研的信息,通过加强教师对科研课题、申报要求的了解,能够拓展教师的知识网。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教育科研成果,从而借鉴、参考优秀教师的技能。对自身的科研项目重新审视,促进教师科研成果创新。科研管理系统建设,能够带动校内科研气氛,鼓动教师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提升教师科研意识的目的,为院校科研成果转化奠定基础。
科研管理信息化借助先进技术、资源等综合的推动科研工作开展,保障了工作环节的透明度,方便各种资源、信息的共享传递。信息化管理应用时,能够将以往复杂的办公流程简化,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增进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交互,促进科研管理系统整体服务质量提升。使科研人员有充足的时间,投身到科研项目申请、研究的环节中,以成果转化为院校科研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与高等院校相比,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尽管为民办高职院校。但是对于科研成果转化的理念一直存在,只是在实际进行科研成果转化时,难以达到目标的理想状态。需要从体制、管理等多方面入手,推动传统科研管理创新。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对科研项目全过程进行检查和跟踪,为人员较好提供沟通平台,激发科研团队的创造热情。为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夯实基础,明确院校未来发展目标与方向,促进院校科研成果有效转化。
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在科研管理系统开发研究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定经验,实际进行系统开发不再是难题。随着科研管理系统在院校中的普及,促进了院校与企业融合。产教融合的发展模式,更是推动科研工作进一步发展。科研管理工作量增加,许多院校也纷纷着手研究科研管理系统。许多院校缺乏建设系统的能力,会在市场上购买成型的系统。但是系统管理流程与不符合院校实际,导致科研系统应用后效果较差,不但没有提高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反而会增加额外的工作。当前,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在科研管理方面,更多依赖于人工操作。大量的办公软件,海量的数据,带给科研人员繁重的工作量。严重影响信息传递速度,阻碍科研成果转化,导致数据积累出错等现象频发。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本着服务与管理并重的理念,2021年,立足于科研管理工作,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学校联合企业开发科研管理系统,为学校科研管理工作信息化、规范化提供高效解决方案。为教师科研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切实得到发展,脱离纸质化办公,逐步完善的管理系统。院校科研系统建设过程中,还与超星公司进行对接,形成校企结合的科研管理模式,建设科研系统进行调试与运行,意在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1.1 规范科研管理业务流程
科研管理系统能够为科研团队科研工作开展提供保障,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与院校科研管理相吻合的系统业务流程,对相关管理办法进行修订。明确规划课题与成果等级,对科研的各个环节工作进行梳理,确保科研成果管理的规范性。为了达到规范科研管理业务流程的目的,各大高校要首先认识到做好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要确保能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推动科研管理信息建设工作进展,确保业务顺利进行。高职院校需要树立科研管理意识,在此基础上,积极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成本的投入,以及人员的投入,推动科研管理业务的进展[1]。此外,还需要加强技术支撑,积极做好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确保带动院校科研工作落实。
1.2 科学设计系统功能模块
根据科研管理工作中各项工作类型,需要设置不同的系统功能模块。将科研管理工作中,成果、科研、转化、其他管理功能模块等都涵盖在内。科学设计系统功能模块的关键,在于充分了解本校校内的实际情况,建立与实际相符合的系统,确保系统模块功能全面,内容能够全面涵盖学校的需求,促进科研信息化建设发展[5]。针对系统功能模块建设而言,院校需要与校外企业联合合作,确保模块建设合理、科学,确保能够为院校的科研工作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如此方可推动科研项目开展。
1.3 合作开发与调试
立足于学校目前的科研管理及其信息化管理现状,运用案例研究法。分析科研管理工作在建立信息化系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梳理和修订目前科研管理办法,制定科研管理系统建设方案,通过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外出调研了解、学习和借鉴其他兄弟院校的科研管理系统建设情况,建设与我校的科研管理特点相适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与广州超星公司合作,购买智慧教学系统平台。充分了解系统平台的功能后,对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成果等内容进行综合统计,建立在购买的系统平台上,与超星公司共同确定系统的修订方案。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关流程,并在公司内进行测试、调整,初步形成适用于本校的科研管理系统。
当前,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包括学校教学科研部科研管理办公室的专职工作人员和超新工作的工作人员以及学校软件开发研究方向的专业老师,能够在科研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完成相应模块的设计工作能提供项目完成所需时间、条件。院校与广州超星公司进行深入合作,在该公司购买了“一平三端”的智慧教学系统平台,为系统建设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撑,与中国移动开展"5G+教育"合作高标准建成未来以5G网络应用和云计算平台为核心的全光纤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网络能力,服务教学和科研管理工作。本系统全程为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科研管理系统,系统建设需要遵循一定流程而进行。首先需要针对科研管理相关办法进行调整,同时,确定以及梳理科研管理工作工作流程。此后,需要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设计,明确系统开发设计的具体流程。当系统建设完后,则需要进行调试和试用阶段,做好培训与指导,推动管理系统的运用。最终,应当做好项目的总结工作,整理相关成果材料。
2.1 系统框架
具体的科研管理系统,需要对整体框架进行设计,根据实际需求将框架划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构建实体层:将院校科研管理涉及的数据实体、科研成果等内容都包括在内。实体层的构建有助于搭建与数据库之间的桥梁,可以调用实体层中实体部分对论文数据操作,处理后的数据依旧存储在数据库中为科研所用;其次,建设系统的逻辑层,面向科研管理系统的所有模块,根据院校实际科研工作、成果、活动等综合性的信息进行统计[2]。逻辑层应将科研评级、考核管理等子层级包含在内。通过开端传递请求信号,经过逻辑层响应处理,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转;界面层则将关于院校的科研成果、活动内容,都生成在界面内。用户在需求的时候,能够通过操作权限对所有界面进行查找和操作[3]。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结合与超星公司的科研平台,构建完善的系统架构,保障院校科研管理活动执行效率,确保在考核标准范围内落实工作,提升科研成果信息的透明度。同时,还应将以往院校多年来的科研成果与科研课题等信息,按照分类导入到系统中。由全校教师登录确认,实现原始数据与系统的融合,为后期科研申报、评比提供数据支撑;为了推动科研管理系统在院校内的应用,需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对全体科研人员进行培训,对科研数据标准化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制定使用权限手册,发布管理办法。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模式,推动科研管理模式的转变;除了建设系统以外,院校还应完善系统推广与使用工作。加强对数据资源的补充,以及成果申报的奖励。严格推动科研管理系统工作开展,除了特殊纸质材料外,取消纸质材料的提交要求。科研管理部门设置专业人员,对系统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当发现系统存在问题时,能够及时地与公司进行沟通,对系统进行调整。系统在院校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能够形成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为科研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
2.2 系统模块功能
针对院校科研管理系统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明确模块功能,而模块功能的确定,则需要基于系统建设目标而实现,应当保证各模块符合院校特点与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并对系统进行开发和使用,实现系统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切实提高科研管理系统的服务质量。系统模块功能拟定之前,有关人员应当设置系列文件和标准,同时确定系统模块建设方案,联系软件开发公司设计开发系统,此外,才能够分阶段投入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与服务。
根据院校的整体规划,构建关于科研管理系统的模块。其中科研成果管理模块,应涉及科研报告、科研成果鉴定等文件,能够体现出科研专利性;科研评级管理则应以评级为核心,增加评级信息的同时,对现有信息编辑;科研活动管理应包含各种科研活动信息,能够对科研会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为后期科研工作开展提供参考;科研检索统计,对科研管理专业数据、科研报表等进行统计,对活动业务类型进行统计编辑。并在综合数据中设置检索功能,确保功能覆盖活动、评级等活动,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对院校的数据进行充分检索;对于考核管理,可以将科研嘉奖与日常管理功能设置在内,按照考核标准设置对应的岗位[4]。
科研管理系统的建设,为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科研管理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统筹管理,对科研成果进行综合整合,保证科研信息的公开性。并建立完善的评级体系,配合着科研系统应用。为科研层面活动、会议开展提供有效路径。真正实现多权限登录、多业务并行的管理模式,协助多个部门准确的完成数据统计工作。与国内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现状相吻合,为日后院校科研工作智能化发展夯实基础。
综上所述,针对院校当前的科研管理实际出发,优化院校的管理意识,依托信息化技术,构建科学的管理系统。将科研管理系统建设与欧洲一体化建设平台相结合,打造智慧校园,对院校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同时,制定完善的战略目标和具有前瞻性的建设方案,为系统建设提供保障。这样不仅能够提升院校的系统水平,还能够针对现有的科研数据进行存储,保障资源共享,为后期院校成果转化等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