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效娟 王 彪
(1.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 纪检监察室,山东 费县 273400;2.临沂大学 组织部,山东 临沂 2760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在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是对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科学总结,也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又一次重大突破。短短32个字是对我们党精神特质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彰显了党的信念宗旨和价值取向,深刻回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新时代,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员党性修养,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发扬斗争精神,勇敢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是时代之需,人民之需,政党之需。
经党中央批准,沂蒙精神成为第一批纳入党的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崇高品质,也彰显着人民群众铁心向党的伟大情怀。立足新时代,面对新使命、新担当,需要我们正确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和沂蒙精神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夯实精神基础。
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和总体概括,深刻理解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需要厘清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间的逻辑关系。有一种观点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历史背景出发,把伟大建党精神放在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的时间节点来思考,认为建党精神就是“红船精神”,就是早期的革命先驱在苦苦探寻救国救民真理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特质,这种观点从狭义层面对建党精神进行阐释,不能深入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本文从广义层面,认为应该运用大历史观,把伟大建党精神放在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以及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这个历史大视野中去理解和把握,既彰显了我们党创建之初的精神内涵,又是一条贯穿党的百年建设历程的主线。伟大建党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原理相结合并创新性发展而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为我们今后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遵循。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2]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始终具有顽强精神的政党,这种顽强精神贯穿于党百年的奋斗历程,是中国共产党的巨大政治优势,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党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住了各种风险考验,用鲜血和生命凝聚起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民族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论起点和逻辑原点,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构筑的各种精神的普遍样态,这种精神充分展示了党的精神谱系的本质内容。党的精神谱系则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时期、不同实践主体下的具体实践样态,虽然各种精神内涵各异,丰富多彩,但是主题和主色不变,每种精神血液中都蕴含着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基因。
费孝通先生从功能主义文化论出发,认为文化应具有“人为”“为人”的特点,即文化是人创造出来的又能为人服务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3]沂蒙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孕育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断发展,在改革开放时期得到升华。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党政军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沂蒙人民为了翻身求解放铁心向党。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沂蒙精神,成为齐鲁大地一座彪炳千秋的精神丰碑,构筑起沂蒙人民奋勇向前的精神脊梁。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码,是沂蒙精神形成的“源头”,而沂蒙精神则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活水”。沂蒙精神根植于伟大建党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齐鲁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深入分析伟大建党精神和沂蒙精神的逻辑关系,进一步挖掘沂蒙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弘扬和传承沂蒙精神,从中汲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智慧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信仰追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面对挫折勇往直前,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地检验。近代以来,为了将中华民族解救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求、奔走呐喊,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革命先驱们在探索救国的道路上找到了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开始在中国大地广泛传播,人民在民族危亡之际看到了一道划破天空的曙光,深切体会到了“真理的味道是甜的”。从此,马克思主义真理彻底唤醒了中国人民,激发了全民族的斗志,开启了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的新篇章。党领导人民在无数次斗争和拨乱反正中,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新发展了一系列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论断,夺取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用实践验证了真理的伟大、正确。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起点,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起点,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逻辑必然。[4]
1920年代,一大批沂蒙青年外出寻求真理,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回到家乡传播革命火种,成为第一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播火者”,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星星之火在沂蒙大地播撒并形成燎原之势。他们犹如黑暗中的星火,为沂蒙人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为沂蒙精神的铸就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革命战争时期,沂蒙老区无数共产党人高扬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伟大旗帜,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烧杀抢夺,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攻克了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夺取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都说“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里的特殊材料是指什么?就是无比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意志。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共产党员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敢为人先,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把“四塞之崮、舟车不通”的沂蒙老区蜕变成今天的“中国物流之都”,凝聚并形成了“厉家寨精神”“九间棚精神”“临沂商城精神”。新时代,沂蒙人民自觉用党的最新理论补足精神之“钙”,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和创造伟力,开启了沂蒙老区发展的新篇章。
举旗定向方能扬帆远航,固心铸魂才能砥砺前行。“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建党精神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指引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党领导沂蒙人民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坚定的政治自信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汇聚起沂蒙老区前进发展的蓬勃伟力,书写齐鲁大地的新华章。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毅然担当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历经百年,我们党始终把初心使命作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线和主要任务。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铭记为何而来,向何处去,如何取得人民的支持,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党的血脉之中,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永远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奋勇向前的斗争姿态。虽然我们党在不同时期承担着不同任务,但是党的初心使命却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或家境殷实,或学识渊博,但他们毅然放弃个人的前途和幸福,义无反顾地担负起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的革命重任,领导人民一起投入到翻身求解放的斗争浪潮中。李大钊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孔繁森为了人民的幸福、西藏的发展呕心沥血,倾其所有;钟南山为了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不顾自己80多岁的高龄,选择逆行而上,这是对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高度彰显。百年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激励着共产党在血雨腥风中一次又一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革命先驱者以恒心守初心,以生命担使命的英雄气节,感染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深刻诠释了党为民、军爱民的鱼水之情,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根本宗旨的生动范例。“最后一把米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娃上战场。”是什么力量推动着沂蒙人民铁心向党,哪怕倾其所有,哪怕牺牲生命?是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初心、使命深深感召着沂蒙人民。沂蒙人民从一个个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战士身上,真正明白了共产党人是真心为人民的,这才一心跟党走。经过血与火洗礼而铸就的沂蒙精神,在孕育之初就将党的初心、使命深深印在心里,牢牢扛在肩上,落实在实践中。革命战争时期,党政军进驻山东后,发展民主政治,颁布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人权保障条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沂蒙人民第一次当家作主拥有了自己的土地,真正从经济上得到了实惠。改革开放时期,党员干部带领人民不等、不靠、不要,解放思想,自力更生,率先在全国十八个连片扶贫地区实现整体脱贫。新时代,沂蒙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结合时代特点弘扬沂蒙精神,开拓创新,依托资源优势推动物流产业高速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走出了一条美丽、文明、富裕的乡村发展之路。沂蒙精神不断激励着沂蒙儿女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以强大的动力推动“大美新”临沂砥砺奋进。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为沂蒙精神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对党的初心使命的深刻回应。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是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经历无数生死考验而能勇往直前,在不同时期取得伟大成就的血性之魂。百年党史就是一部流血牺牲的革命斗争史,就是一部坚韧不拔的开拓奋斗史。面对险境,我们一次次化险为夷;面对危难,我们一次次转危为安,凭借的就是我们这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斗争的精神。大革命时期,面对生死考验,英勇的共产党人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继续战斗;英雄的红军发扬斗争精神,向死而生,爬雪山、过草地,用生命和鲜血取得了伟大长征的胜利;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敌人的精锐部队和先进武器,不畏牺牲,顽强斗争,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锻造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决战脱贫攻坚中,扶贫干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带领贫困地区人民勇于和贫困进行斗争,1800多名同志为脱贫事业献出生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党员干部带领各行各业人民群众逆行而上,用生命守护生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应运而生,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必将在斗争中走向复兴。
革命战争年代的沂蒙人民外受军阀混战、土匪横行之困,内受交通不便、自然灾害之苦,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砸碎身上的枷锁,翻身求解放,在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奋起反抗,发动农民暴动,同敌人英勇斗争,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部革命斗争史。沂蒙革命根据地420万的人口中,有10多万人血洒疆场,涌现出无数英雄模范和先进事迹。“一门三英烈”“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谁第一个报名俺就嫁谁”,沂蒙人民用最真挚朴实的语言和实际行动彰显着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改革开放时期,沂蒙人民与天斗、和地斗、与贫困斗,将革命斗争精神转化成整山治水,建设美丽家园的强大力量,老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沂蒙人民依靠斗争创造历史,走向今天,也必然会依靠斗争开创美好未来。新时代,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点,面对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弘扬和传承沂蒙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变危机为机遇,开创临沂发展的新局面。
沂蒙人民扎根革命老区这片红色热土,秉承“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在沂蒙革命老区谱写了一部具有沂蒙特色的伟大斗争史,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在沂蒙大地上的切实践行。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和政治本色,是我们党之所以面对种种考验而能一往无前、克敌制胜的重要精神法宝,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展现了我们党强大的道德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5]一百年来,无数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用生命诠释着对党的无限忠诚,把对党忠诚转化为推动民族解放和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不负人民折射出我们党最无私的情怀,彰显了我们党最鲜明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所做的一切牺牲、一切奋斗、一切努力,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为了人民翻身求解放,无数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赢得人民一路铁心向党。和平时期,我们党一以贯之,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价值标准,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这一哲学命题。
沂蒙老区具有悠久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吸收了东夷文化、齐鲁文化的精髓,将齐鲁文化的中“敦厚重礼”“忠孝仁义”思想在实践中创新性地发展为“仁爱孝悌”的待人之道、“忠诚正义”的家国情怀、“刚正不阿”的政治品格。历史上,沂蒙老区就涌现出一大批驰骋疆场精忠报国的英雄人物。如唐朝时期为国捐躯的颜杲卿、颜真卿,明代中期抵御瓦刺坚守孤城的罗亨信,明嘉靖年间主动请缨抗倭的民族英雄孙镗。从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在沂蒙大地上那刻起,共产党人就把对党忠诚写在了旗帜上。从带领广大农民奋起抗击日寇侵略的渊子崖保卫战、军民反击日军“铁壁合围”的大青山胜利突围战,到数百万沂蒙老区人民用小推车推出的淮海战役;从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宁愿舍弃自己的孩子也要拼命保护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到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时代楷模,沂蒙党政军民用忠诚和大义书写了一部英勇奋斗史。“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是对沂蒙人民无私奉献拥军支前的生动写照,也是对党忠诚的深刻表达。
“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内涵,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人民保持同呼吸、共命运,血肉相连、一体同心的关系,彰显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价值取向。
沂蒙精神是党和人民共同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沂蒙老区蓬勃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具有超越时空的时代价值,需要我们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不断发扬光大。新时代,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汲取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对增强我们砥砺前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种精神的特质能否引领时代潮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决定着这种精神能否得到大力传承。传承沂蒙精神需要与时俱进,要挖掘其时代内涵和价值,找准沂蒙精神与时代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切入点,深化对沂蒙精神的理论研究,尤其是研究沂蒙精神在党的精神谱系中的历史地位、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沂蒙精神传承的有效实施路径。我们要搭建理论研究平台,创新理论研究方式,加强理论成果转化,将沂蒙精神与工作实际、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沂蒙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论文真正书写在沂蒙大地上。推动沂蒙精神研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与党的建设相结合,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彰显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沂蒙精神虽然诞生于革命战争时期,但是其特质和精神底色却永不褪色,并且在新时代释放更加灿烂的光芒。创业难,守业更难,生活在衣食无忧、和平幸福的年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需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涤荡心灵,鼓舞士气。要坚持“四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挖掘学习沂蒙老区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沂蒙精神真正“活”起来。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成立沂蒙精神宣讲团,通过开展宣、讲、展、学、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扩大沂蒙精神在全国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用沂蒙精神助推全面乡村振兴,将沂蒙精神宣传教育融入村民日常、抓在经常,飞入寻常百姓家。用心、用情讲好沂蒙红色故事,身体力行做沂蒙精神的传播者,让沂蒙精神奏响新时代的最强音。
实践是对沂蒙精神最真挚、最有力的传承。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传承沂蒙精神的身边先进典型为榜样,对标、对表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坚持学史力行,将沂蒙精神的最新理论内涵和实践相结合,在推进知行合一中取得各项事业新成效。党的群众路线是沂蒙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也是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的有效举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仍然需要强化宗旨意识,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构建新型党群关系,切实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努力将学习时效、工作成效转化为为人民群众谋实惠、谋利益的发展成果,身体力行做沂蒙精神的忠实践行者。
新时代面临新挑战、新机遇,走好新时代沂蒙发展的“赶考”路,容不得我们骄傲、气馁,容不得我们停留、观望。以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我们前行的灯塔,在实践中砥砺初心、使命,在斗争中永葆政治本色,在传承中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好、弘扬好、践行好沂蒙精神,以“无我”的大爱和情怀成就“大我”的崇高境界,为加快推进临沂“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的战略性转变,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