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国,蒋凤昌,周 平,奚晟翔,周桂香,王家骥
(1.江苏永泰建造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泰州 225300;2.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3.泰州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集中建设中心,江苏 泰州 225300)
“城市双修”是“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简称。“生态修复”的核心思想是将受到破坏的区域恢复到接近于受到干扰之前的自然状态,用以指导城市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工作;“城市修补”的核心思想是基于“更新、织补”理念,以系统的、渐进的和有针对性的方式,补齐民生设施的缺陷、完善城市功能,同时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以塑造城市风貌特色[3]。泰州市实现“城市双修”,是指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全局出发[4],系统性地修复生态环境[5],精细化地修补物质空间,以统筹滨河区域的空间结构、景观风貌并延续城市肌理[6,7],突出泰州水城水乡生态特色。
泰州市滨河绿道基本停留在交通、漫步休闲的基本需求层面,滨水公共空间的亲水性不足,景观单调重复,缺乏地域文化特色和趣味互动景观,导致绿道公共空间的活力分布不均等[8]。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作为水城水乡,泰州市对于滨河绿道与城市生态基底的规划,缺乏整体性和全局性考虑,缺乏对河流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综合研究[9],未能突出泰州盐税文化、运河文化、泰州凤城等地域文化特色,导致开发的单一性、掠夺性和盲目性[10]。在功能方面,只注重休闲游憩功能的打造和城市景观面貌的提升,滨河廊道生态系统失衡,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彰显不足,渗透环境教育功能和科普教育功能较少,并未体现出景观的多功能性[11]。
泰州市老城区内多处存在河流被切断,生态被破坏的情况。“城市双修”视角下,发现城市滨河区域忽略了水域与植被的生态修复。多处滨河河道多为硬质驳岸,河道边坡较陡,或者为直墙断面,导致自然生态空间消失、水质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降低。例如泰州电视塔东侧,沿着海陵南路的一段河流(暮春街至凤凰国际广场)几乎成为“死水河”,如图1所示,自然生态被破坏,水质污染严重。
图1 河流生态破坏示例(海陵南路)
随着泰州城市的发展,存在滨河周边绿化被侵占的现象,并且由于城市道路、市政设施和高压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存在车流影响人流的交通情况,使得城市与水岸之间相互割裂,可达性较差。例如,南北方向的凤凰河与东西方向的凤凰东路、永晖四季、梅兰路、永泰路、济川东路交叉,凤凰河两侧的滨河绿道依次被双凤桥、玉凤桥、彩凤桥、丹凤桥和金凤桥所阻隔切断,破坏了滨河绿道的贯通性,导致整个凤凰河沿岸的绿色通道被分为几段,不能连成一体。忽略了滨河绿道慢行交通在游憩、健身、休闲娱乐等功能与传统交通的区别,未能提供充足的滨河公共活动空间,导致公共空间设计形式简单、公众参与性不强,缺乏互动体验性、趣味创新性和活力。
泰州城市滨河绿道的规划没有充分开发水城凤城的自然资源、文化特征和社会属性,设计形式单一,缺少创新手法,未能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与设计滨河景观,使得滨水空间场所缺乏文化精神,难以激起市民对滨河绿道区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12]。例如泰州的稻河、草河、凤凰河都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征,故不应生搬硬套其他城市的建设方法,或简单立几个人物雕塑和文化墙做为地域文化的开发。
针对泰州水城、凤城的特点,规划建设水城共生的休闲滨河绿道,修建楔形绿色廊道,提出了实施针对性策略,开展生态修复,提高生态空间品质。
3.1.1 渗透文化元素,构建功能多元化的滨河绿道
1.1 对象 选取2010年4—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5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照顾者,其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60岁以下28例,≥60岁22例;平均年龄(56.9±4.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以上39例。与患者关系:兄弟姐妹9例,配偶16例,子女25例。患者病程:<2年19例,≥2年21例。本组患者均符合CCMD-3老年性痴呆诊断标准;照顾者均是与患者共同生活1年以上的直系亲属,并承担患者的主要照料责任;照顾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躯体疾病、精神疾患。
围绕泰州市实施的“双水绕城”工程,深化研究城市水系,对流经泰州城区的凤城河、周山河、凤凰河、南官河等河流进行景观提升,主要结合绿色空间、河湖水系、名胜古迹、历史文化等自然和人文资源,营造交通便捷、功能多样、活动丰富的滨河绿道。最终形成“内环凤城河抱老城、外环南凤城河护新城”的“8”形态。结合各条河岸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滨河绿道的宽度,减少两岸机动车道路等人工设施,对滨河沿线的大坝、水闸、高架道路等进行评估,采取生态化、景观化措施削弱其对滨河景观和休闲游憩的影响,提高滨水空间品质,突出滨河景观特色[13]。
3.1.2 因地制宜,道法自然,构建自然生态的滨河绿道
泰州地势为南高北低,应结合城市水系的自然情况,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完善防洪防涝减灾体系,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基于“生态修复”的理念,强化河道与周边公园绿地的串联作为蓄洪区域,促进城市小气候的调节,改善河流的生态环境[14]。尤其是泰州老城区的支流水系,应使它们“连起来、绿起来、活起来”,通过滨河驳岸的生态化改造,提高水质净化能力,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构建生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自然生态的滨河绿道,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15]。
基于“城市修补”理念,采取“城市针灸”方法,推进泰州城市“留白增绿”的修补工作,创造优美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区的品质。
3.2.1 增加绿色空间,提升滨河绿地的品质
采取后退建筑红线、改造建筑立面、腾退还绿、疏解建绿、见缝插绿等“城市修补”途径,依据河道自然形态,适当增加滨河绿地空间和活动广场,构建“走走、坐坐、动动”的绿道游憩环境,消除滨河两岸公共空间与水面的割裂,营造亲水空间,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空间场所[16]。
3.2.2 建设交通便捷的滨河慢行步道体系
泰州吴陵南路西、济川路北、老通扬运河北的滨河绿道,植物拥堵,交通被迫隔断,缺乏亲水休闲空间。诸如此类的滨河绿道采取“城市修补”措施,以水系为纽带,打通“断头路”,结合滨河公共空间,建立贯通滨河的便捷、安全的慢行步道,并且完善滨河绿道停车空间,注重生态停车环境的营造[17]。
3.2.3 建设水城共融的连通开放空间,吸引人流,激发活力
以水系作为核心,整合滨河绿道和开放的活动空间,创新设置休闲娱乐、文化科普、康养医疗、体育艺术等服务设施,规划设计互动喷泉、立体绿化、林下空间和遮阴设施,提升绿道和滨河广场的品质,营造宜人微气候,将其提升为连续的可体验的开放空间。克服交通阻隔,吸引人流,定期在滨河绿道自发组织举办健康、艺术、文化和教育相关的节事活动,从而激发区域活力。例如,泰州坡子街与滨河公园之间,受到东河路的阻隔(图2),而地下有一条狭窄的过道,宽约3 m左右,穿过东河路,连接坡子街和滨河商贸城,但因其不够开放,导致滨河商贸城人流寥寥(图3),惨淡经营。根据“城市触媒”理论,建议拓宽地下通道的宽度至7 m左右,并将滨河商贸城的下沉广场扩大3~5倍,开发地下空间与滨河景观的连接,则会通畅连接坡子街,实现滨河公园与商业区的融合,激发人气和活力,真正实现“水城共融”。
图2 东河路的阻隔
图3 滨河商贸城人流寥寥
聚焦“生活城市”价值目标,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研究了泰州城市核心功能区滨河绿道提升完善的策略和措施,获得主要结论如下。
(1)全局性规划泰州城市滨河绿道的品质提升工作,可以实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
(2)针对体现泰州水城特征的凤城河、周山河、凤凰河、南官河等河流进行生态修复,并渗透泰州历史文化元素,避免出现千城一面的“政绩工程”。
(3)基于美观性和功能性融合的生态修复策略,将城市建设中“切断”的河流有机地连接起来,完善防洪、防涝、减灾体系,且恢复其自然生态。
(4)基于城市修补理念增加滨河绿地空间和活动广场,营造亲水空间,提高滨河绿道的环境品质。
(5)创新修补滨河绿道,增加设置休闲娱乐、文化科普、康养医疗、体育艺术等服务设施,丰富滨河绿道的功能。
(6)开发建设水城共融空间,乃至开发坡子街和滨河商贸城的地下空间,克服交通阻隔,贯通东城河的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