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当个上海人。”陈果在大学毕业后,关于回家还是留在上海,她的答案无比清晰。无论是大学四年来的亲身感受,还是各种影视节目的渲染,大城市的靓丽光彩始终深深吸引着陈果,她想融入这座充满机会的城市。
陈果的公司坐落在上海“三件套”所在地陆家嘴,有着玻璃幕墙的五十几层智能化甲级写字楼,让她觉得自己离“高级白领”又近了一步。但她认为自己不像个“上海姑娘”,同事们打扮精致,从头发丝武装到后脚跟,而自己却皮肤蜡黄,整天穿衬衫休闲裤、背10块钱的帆布包,在办公室里显得格格不入。
一颗羡慕的种子悄悄在她心里种下,她反问自己,“坐在同样的办公室里,我为什么不能对自己好一点?”努力工作、拼搏奋斗已被她抛之脑后,急于融入城市的她脑海中不断重复的只有一句洗脑“鸡汤”:最好的投资产品,就是自己。
退了偏远郊区的合租房,陈果斥巨资在市区租下了一间一室一厅,相比郊区,市区显然要方便更多,楼下就有24小时便利店、咖啡厅,甚至几家高品位的网红买手店也在不远处。陈果忍不住深吸一口气,“对嘛,这才是生活。”
安置好行李,她突然想到那句不知道是谁说的“名言”:房子虽然是租的,但生活却是自己的。于是她在淘宝和小红书之间来回切换,购置各种网红物品,大到奶油色壁纸、原木系柜子,小到极简置物架、ins风桌布,在各种“神器”的加持下,出租屋焕然一新,变成了陈果心中真正的“家”,随便拍上一张,都是城市精致生活的样板。
陈果的改变之旅当然不会止步于此。
白天在工作间隙,主动加入同事们的“群聊”,从居家护肤聊到医学美容,她的护肤品也从国产小品牌升级成了国际一线大牌,甚至价格不菲的轻医美,她也给自己的脸来了几次。晚上回到家,网络直播购物也不能少,这个主播说“职场girl必备的香水,喷一下职场走花路”,那个主播说“每个精致女孩都人手一个的‘水晶杯’,每次喝水的时候,妈呀,太优雅了”,于是陈果“败”了不少精致女孩的“必备品”。
周末,则是城市精致生活的“比拼场”。陈果会特意精心打扮,约上朋友去网红法国餐厅就餐,服务生周到的服务,让陈果的“中产之魂”立刻燃起。“鱼子酱、鳌虾番茄汤、和牛惠灵顿、黑松露M9+生牛肉片,再来一份法国黑巧,两杯白葡萄酒,谢谢。”陈果轻车熟路地点着餐。朋友不免生出许多羡慕之情,“果子,你可真懂,要不是你带我,我这辈子都不一定来这种高级的地方。”
陈果微微一笑,“没事,年轻就是要多享受。”说完发了一条带定位的朋友圈,配文“日常用餐”。她享受这样的“中产”生活,就连信用卡划过POS机的声音,对她来说也是悦耳的。
工作之外的陈果,永远都在“种草和拔草”中度过,仿佛多买一个包、多去一个网红餐厅,就能多减一分焦虑,每每看着镜子里打扮精致的自己,陈果都会觉得“让自己变得更好,这钱花得值”。
2020年初,陈果拖着箱子回老家过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她暂时远离了习以为常的都市生活,过上了几年来少有的不被催着还款的生活。两个多月里,陈果的生活简单,吃饭、睡觉、看书、晒太阳,没有过度消费,也没有新增的欠款,这让她感觉前所未有的轻松。
她看到新闻上,一个因疫情被困在工作地的年轻人,由于平时大手大脚消费惯了,“月光”的她在居家期间甚至连菜钱都凑不齐,全靠邻居和房东好心投喂。视频中女孩说,“我现在就是很后悔,平时不该肆无忌惮地花钱,遇到事情的时候才发现什么也没有。”女孩的话让陈果深有感触,“如果這次疫情我被隔离在上海,以现在的经济状况是否能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陈果在脑海中复盘了自己这两年的生活,限量款包包、堪称“换头”的美容、网红餐厅就餐……一切都建立在自己“月光”的工资、刷爆的信用卡、逾期的花呗上。大城市仿佛永远都会准备好最新鲜的欲望推销给她,她努力穿最好看的衣服、背最in的包,一心想成为“大城市女孩”,却没有意识到,在“滤镜生活”中,在“无脑下单”时,自己正在被各种消费主义陷阱和外貌焦虑深深裹挟,用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消费水平,做着所谓的“独立女性”,追求着城市人所谓的美好中产生活。
陈果再次回到上海时,恢复了以往努力工作的状态,她关了花呗、注销了信用卡,开始学习理财,她不再陷入五花八门的消费陷阱话术,只买需要的东西,也不再Care身边弥漫的外貌焦虑,护肤美容量力而行。
“最好的投资产品,就是自己。”这句话其实没错,只是这一次,她再也不会觉得买个包包就是“投资自己”,而是积累、提升工作能力和乐观心态。
24岁,南方小镇姑娘,大学毕业后毅然留沪打拼,曾被城市生活迷了双眼,用两年时间完成自我重塑,成为“反消费PUA”达人。
感想:曾经,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朋友圈里,我都以一个国际大都市的“中产女性”自居,吃穿用度以“让人羡慕”为目标,但是这种“光鲜生活”带来的副作用差点让我在消费主义里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