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石家河镇特色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2-03-15 18:17柳俊黄鋆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柳俊 黄鋆

摘 要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乡村振兴战略更具有时代意义。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对新时代高职院校服务农村特色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作用,以高职院校服务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特色产业发展为例,总结了服务当地乡村振兴的做法与成效,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激发内生动力;打造特色产业,推进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提高产业质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等建议。

关键词 特色产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3.025

石家河镇位于湖北省天门市西北部,是举世闻名的石家河文化发祥地,新时器时代聚落遗址石家河遗址的发现,佑证了长江与黄河文化同为中华民族文明起源[1]。石家河是江汉平原“红色之乡”,曾是革命时期中共天门县委所在地,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等同志战斗生活过的地方,镇区烈士陵园是天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家河镇国土面积为133 km2,辖36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人[2]。近年来,石家河镇不断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化模式,通过建设精品农业示范园、小龙虾育种中心、推进农旅深度融合等方式,有效推动全镇特色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提高了贫困群众的脱贫能力,开辟出一条产业扶贫的道路。2014年以来,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 209户3 072人全部按期脱贫,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建档立卡户平均增收3 200元。为做好《探索石家河镇特色农业发展新模式》课题的调研工作,从2018年6月起,课题组成员就对石家河镇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前后考察了10多个村,10多个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走访50多户当地群众,召开座谈会5场,主要围绕稻田、蔬菜、水果、小龙虾、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进行调研,经过分析,形成调研报告。

1  做法与成效

1.1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

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3],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摆在首要位置来抓,按照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坚持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1)镇党委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定期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层层压实责任,真抓实干。2)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涉农企业投入,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打造特色农业品牌。3)充分利用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整合各类扶持资金,加大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倾斜。4)探索政府财政、金融部门、保险公司、担保中心等部门支持中小型企业的贷款,加大对特色农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切实解决农业特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不足难题。

1.2  调整产业结构,打造特色品牌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是现代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石家河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种养模式,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社,培育现代农业的特色品牌。引入的华丰合作社创新发展“五稻”模式(虾稻、鳅稻、瓜稻、再生稻、富硒稻),已形成了53 hm2精品西瓜示范基地,33 hm2稻虾共作基地,20 hm2精品果树(猕猴桃)示范基地和533 hm2富硒再生稻基地,拟建13 hm2大棚柠檬基地。华丰合作社还与市气象局合作,开展再生稻气候品质论证,石家河镇的“土农香”再生稻米获省级首批气候品质“优”级认证,特色农业产品的品牌建设初显成效。随着特色农业品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同时促进当地的电商、物流、乡村旅游等关联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3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业扶贫

石家河镇不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经营权流转、新型农业主体培育等各项改革工作,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石家河镇把贫困农民是否能参与产业发展,是否能在产业链上脱贫作为重要的考量指标,通过引入新型经营主体,为贫困户制订利益链接模式,帮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1)完善“土地流转+劳务用工”链接机制。根据天门市特色产业扶贫政策,对于集中流转达到一定规模的进行奖补,2019年在3个月时间内,流转土地361 hm2左右建成稻虾基地,全镇累计流转土地0.25万hm2。同时,引导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成利益共同体,优先聘用贫困户务工,通过让贫困户出租土地获得租金,入社务工获得薪酬,实现“一块土地两份收入”。2)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引领+自主发展”链接机制。通过培养建立大规模产业基地,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自主产业发展的贫困户结对帮扶,按“统一供应种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市场营销”的“五统一”模式,与贫困户建立稳定产销关系,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脱贫。

1.4  推进农旅融合,拓宽增收渠道

依托现有农业景观资源,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与红色文化,休闲旅游,教育基地、康复疗养等产业进行深入融合,构建“田园变公园、新村变景区”。石家河镇现有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先后引进龙岭村尚谷农业生态产业园项目、华大基因小龙虾主题公园和生产示范基地项目,着力打造集餐饮、采摘、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文化项目,与石家河遗址文化旅游相互呼应。石家河镇政府下一步将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行动,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集镇。1)努力打造“石家河古城”旅游品牌為目标,充分发挥石家河镇的人文历史、文化底蕴、人情地貌,发展乡村旅游。2)积极推进红色旅游业,石家河是江汉平原“红色之乡”,曾是革命时期天门县委所在地,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等同志战斗生活的地方,通过不断整合红色资源,致力于将镇区烈士陵园打造成为省级爱国教育示范基地,大力传承红色基因。

1.5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质量

同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科院、华大农业等教科研单位建立“院镇合作”机制,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肥药的研发和实验,积极推广和普及虾-稻种植、避雨栽培、无土栽培、小龙虾育种和绿色防控等技术,科学制订特色农业生产的操作规程,实现特色农业生产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1.6  夯实农村基础,改善公共服务

1)积极协调农业部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协调电力部门架设生产用电线路,协调水利部门保障安全用水,协调公路管理部门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的基础发展条件。2)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新建整治堤防堰渠,硬化生产耕作道,实现特色产业生产环线的升级改造,加快特色农业的发展。3)加大防污治理,完成农村厕所改造,推进污水管网铺设和雨污分流工作。建立健全“河湖长制”体系,对辖区内河水、湖水和水库等实行“一河一策”精准治污。

2  存在的问题

虽然石家河特色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标最终目标和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产业基础条件薄弱,创新意识不够

石家河镇位于大洪山南麓,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内生动力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人才、资金和项目的引进,自身独特的自然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优化配置,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缓慢。由于传统农业生产的效益不高,一方面难以吸引科技人才,另一方面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目前在家的大多数都是老年和妇女,他们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不强,守旧意识强,对新产业、新品种、新技术缺少先行先试的意识。

2.2  新型經营主体带动力不强,品牌意识不强

近年来,石家河镇着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普遍不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品牌意识不强,在品牌的打造上认识不足,效益不高,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尚未将特色的农业产品,通过价值提炼,宣传推广,加工包装,模式创新,与现代食品业和现代商业进行对接。

2.3  特色农业生产科技创新不够,产业融合度较低

目前少数特色农业生产都以传统粗放式生产为主,生产设备依然落后,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缺少现代科技驱动创新。在农业生产方面普遍存在基础较薄弱,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现象。

2.4  信息渠道不畅通,自我发展意识不足

由于部分农民对市场信息不灵,农产品市场流通意识淡薄,对市场需求的前瞻性不足,市场敏锐度不够,存在盲目跟从的现象。还有一些农户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不足,生产经营能力低,缺乏致富能力,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

3  建议

3.1  加大政策扶持,激发内生动力

石家河镇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基础相对较差,经济底子薄弱,应争取省、市政策扶持。镇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发展产业的奖补资金,对符合产业规划的产业给予一定的奖补。符合贷款条件的,可以申请免抵押、财政全额贴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扩大特色农业生产规模。安排免费的技术培训,加大对农民群众的产业技术的指导,提高生产技能,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进一步与科研院校和社会组织加强合作,为农村产业扶贫提供技术服务保障。

3.2  打造特色产业,推进融合发展

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组织化。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挖掘与打造,建立特色产业基地,扩大特色农业生产的规模,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参与特色农业生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农村产业的融合与发展,打造“农业+”多业态发展亮点,通过“农业+互联网”“农业+旅游”“农业+社会化服务”,多渠道、全方位构建农业发展体系,加速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引领驱动农业现代化高速发展。

3.3  强化科技创新,提高产业质量

1)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宣传与推广,全方位提升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质量。结合湖北省区域的实际情况,推广农业机械化,拓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改良技术,提高产能。2)加快推进互联网+销售和物流。通过互联网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电子商务渠道,将特色农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在各类电子商务平台上建立网上超市或网店,拓展多样化电子营销模式。3)积极打造品牌。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农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扩大规模,推进生产标准化,引入新技术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效益和竞争力。

3.4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不断加大“上古迷城——石家河文化遗址”宣传力度,通过网络、电视、报刊、名人效应、举办各类活动等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宣传推介,让社会能够了解石家河,关注石家河,关爱石家河,支持石家河特色产业的发展,让石家河的经济能够发展起来,老百姓能够富裕起来。

参考文献:

[1]  邵晶.论石峁文化与后石家河文化的远程交流——从牙璋、鹰笄、虎头等玉器说起[J].中原文物,2021(3):59-66.

[2]  杨琼,杨国涛.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0(3):1-6.

[3]  刘燕,戴晓慧,王剑锋.职业教育巩固脱贫攻坚与参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的分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1):47-55.

(责任编辑:敬廷桃)

3553500338217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海归“新农人”投身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河北加快推进细化实化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措施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