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日子,我扭伤了脚,因此很长时间不用上课间操。同学们都去上操的时候,班里就剩我一个人,每逢这时,我总喜欢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交代背景,引出下文。)
窗外,烈日下,有一位大概七十多岁的老婆婆,骨瘦如柴,仿佛一阵微风就可以将她单薄的身子吹走。时间在她脸上留下了一道比一道深的皱纹,岁月令她的身子走了形,让她驼了背,跛了脚……但唯一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她的眼神,总闪动着一种我形容不来的东西。其实我之前也常看见她,无论春夏秋冬还是烈日阴雨,她永远都是那一身“装备”:头戴一顶零碎毛线织成的旧帽子,身穿一件深红色绣着暗花但又有些发黄的棉袄,下身则是一条皱巴巴的裤子,脚上穿一双破旧的解放鞋。她总是一手拎着一只硕大的麻口袋,一手握着一根竹篙,在草丛中寻找着……(巧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并对人物的外貌、衣着、动作展开细致描绘,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贫穷、可怜的老人形象,流露出小作者对老人的同情。)
窗外是我们学校的后山坡,坡上长着乱蓬蓬的杂草和几株不起眼的小树。不过最多的还是密密麻麻的荆棘,它们蔓延在山坡的每一个角落。在我印象里,那里只有鸟儿飞来飞去,很少有人去走动,因为太危险。然而那位拾荒的老人却在那里来回攀爬,不论是哪道坎,哪条沟,她都要“亲身感受”一下,从来没有后退过。(交代环境,凸显老人的不易。)
记得那天,我正巧又趴在窗台上看风景,远远地就看到她颤巍巍地走了过去,她用竹篙拨开挡在前面的荆棘,看见不远处有几个被丢弃的纯净水瓶,她欣喜万分。她小心翼翼地向那边迈去,放稳了第一脚,再踏出第二脚,就这样反复着。俗话说:人有失手,马有失足。由于地面是陡坡,再加上她本来就行动不便,结果一脚没落稳,踩了个空,一下子就从上面摔了下来,落入荆棘丛中。爬出来时,她的毛线帽子没了,破鞋子掉了,手和脚也被那些无情的刺划破了。她挣扎着在地上打着滚儿,好不容易才坐起来。她用嘴含了含鲜血淋漓的手指,又把唾沫抹在红肿的脚上,我知道,这是一种“偏方”。她没有找到支点,便顺手抓住一把草,再次挣扎着想要站起来。但没想到那些长满锯齿的草叶又在她那双已经满是伤痕的手上增加了一道新伤口。过了许久,她终于爬到了那个她想去的地方。她紧紧抱住那几个瓶子,好像生怕它们会消失一样。我隐约看见了那些瓶子上的血渍,心里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她似乎察觉到了我的目光,转头看了看我,冲我笑了笑。但我看到她眼里隱约泛着泪光,那是开心的泪水还是痛楚的泪水?我分不清。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我在一片朦胧中注视着她离去。从她的背影中,我看到了生活的辛酸,原来我拥有的美好生活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原来真有人生活得那么不容易……(本段是作文的亮点。小作者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把老人拾荒的过程写得非常具体生动,既激起了读者的同情心,又引发了读者的深思。)。后来,她成了我最熟悉的陌生人。一顶破旧帽子、一件破旧棉袄、一双破旧的鞋……在我视线里经常出没。我没有排斥她,更不会故意躲开她,我们碰面时,会用一个微笑来慰问对方。
不论未来怎样,我都要感谢她,感谢她在我生命中出现过,感谢她无形中给我上了人生中难忘的一课。请让我在这里为她祈福:亲爱的老婆婆,祝您平安、健康、幸福!谢谢您让我看到了生活的不易,让我懂得了珍惜生活,懂得尊重每一个为活着而努力的人。(从记叙转为抒情,向老婆婆表达谢意和祝福,升华了主旨。)。(山西太原市凤凰双语学校,指导老师:李素娟)
点评
李晨语同学评:本文读来非常感人,因为每处细节都是带着感情的。张静璇同学用极其细腻的文字为我们介绍了一位贫穷可怜的拾荒老人,老人为几个空瓶子深入荆棘丛中,摔倒受伤也没有放弃,拿到瓶子又那样高兴……我想象不到老人的生活该有多么艰辛,但我知道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而他们都应得到更多关爱和尊重。
裴泽龙同学评:这位老人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我偶尔也会看见她。我相信大家身边一定也有这样一位拾荒老人,可惜我们很少去关注他们。张静璇同学能关注这样一个小人物,并将她刻画得如此生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李老师评:小作者从身边入手,刻画了一位拾荒老人的形象。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是本文最大的亮点:小作者首先对拾荒老人的外貌、衣着进行了描绘,展现出老人的沧桑与贫困;然后着重叙述了老人在后山捡瓶子时不慎摔倒这一情节,具体细致地写出老人可怜、狼狈的状态;最后写老人终于捡到瓶子后如获至宝的开心与喜悦。如此,一位上了年纪却仍然为生计而奔波,落魄潦倒却仍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苦难的人物立于我们面前。必须说,本文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
小作者不仅表达了自己对拾荒老人的同情与怜悯,还产生了对生活的思考:人世间有很多人正承受着我们不知道或无法体会的苦难,那对于活在温馨美好中的我们来说,更应该珍惜当下,尊重每一个努力活着的人。小作者在结尾表达了对老人的祝福,使作文立意更加深刻。
309950033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