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珊
我国对“赋比兴”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毛诗序》又将“六诗”称之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风、赋、比、兴、雅、颂。”唐人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对此解释道:“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也就是说,“赋比兴”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三种不同的修辞手法,因为中国诗词以《诗经》为宗,所以这三种修辞手法被总结出来之后,一直沿用在诗词创作中,并成为创作诗词最基本的三种修辞手法。后来虽然不断有新的修辞手法出现,但始终没有离开这三种基本修辞手法的范畴。
对于“赋比兴”的理解,可以大体概括为:赋,说事;比,打比方;兴,联想。接下来,我们举几个《诗经》中的例子,来进行分辨。
1.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
译: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这几句诗以赋为主,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叙事,表述很清楚。赋,就是铺陈直叙,把人的思想感情或事情的发展以平铺直叙的方式表达出来。但是我们看到这几句中似乎有将女子出嫁的喜庆与桃花的灿烂进行类比的意思,同時又由美丽景色联想到女子的性格和她可能会具备当家的才能。由此可见,赋和比、兴一般是共同存在、互相作用的。
2.比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诗经·魏风·硕鼠》
译: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乐土啊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
诗歌创作者创作这首诗歌时并不是唱给大田鼠听的,这里显然是有所指代,也就是用硕鼠来比喻贪得无厌的剥削者。但诗歌创作者作为普通百姓,不敢直言,所以才会有这种“指桑骂槐”的讽喻诗歌的出现。
孔颖达曾言:“‘比’者,比托于物,不敢正言,似有所畏惧,故云‘见今之失,取比类以言之’。”古代,老百姓对统治者、臣下对君上,都会有很多不敢言的时候,这时用打比方的方式来加以暗示,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失为一种婉转的劝谏方式。
3.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译: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关雎》巧妙地运用了“兴”这一修辞手法,以雎鸟的相向合鸣、相依相恋,联想到淑女与君子之间的美好感情。
那么“兴”和“比”有什么不同呢?简单来讲,其实就是思维先后的不同。假如我们这里改写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就是“比”了。也就是说由事物、景色引发联想、思考,我们称之为“兴”;主动选用事物、景色来类比我们心中所想,则是“比”。
总的来说,“赋比兴”是中国古代诗词中最基础的三种修辞手法,当然,这三种修辞手法今天我们依然在沿用。比如我们说:“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这就是“赋”;我们高歌:“祖国山河美如画”,这就是“比”;我们看到壮丽山河,说:“山河多娇,祖国伟大”,这就是“赋”中带“兴”。
这样解释“赋比兴”,同学们明白了吗?
3215500338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