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15 日晚,乐曲昂扬、掌声热烈,在雄安高铁站西广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和文艺晚会《新时代的荣光》激情上演。整场演出,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壮阔景象,以热烈的情感表达了中国人民扬帆新征程的壮志豪情。
在雄安新区举办的闭幕式,是本届艺术节由京津冀联合举办的点睛之笔。舞台如画,百花齐放。雄安新区的夜空,在这一刻,见证了艺术灯火的璀璨。
河北省以此次艺术节闭幕式为契机,充分展示全国艺术精品创作成果和雄安新区成立以来建设成果,在“未来之城”点亮“艺术之光”。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舞台设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雄安高铁站西广场空间,使用大面积曲屏LED,正好和雄安站的造型相匹配,巧妙衬托出“雄安站”三个字,同时以标志性符号体现京津冀三地协同。
京津冀,山水相连、文脉相通。闭幕式舞台的搭建和文艺演出的匠心独运,犹如一道美丽的风景,映照出京津冀三地共同承办本届艺术节的创新办节方式。
9 月15 日晚,乐曲昂扬、掌声热烈,在雄安高铁站西广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和文艺晚会《新时代的荣光》激情上演。
一方水土涵养一方艺术。对于追寻特色的艺术而言,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展现出京津冀相近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基础,更让三地始终保有各自所长,在彼此互学互鉴互促、交流交融交响中开出各有千秋、别具特色的花朵来。
连日来,在京津冀三地共同搭建的艺术舞台上,京剧、评剧、话剧、舞剧、杂技剧、河北梆子……以多种方式竞相绽放,令舞台艺术精品创作迎来高光时刻,既是三地深厚文化渊源的见证,更是对三地文艺成果的集中检阅。
在第十九届群星奖获奖作品《一起向未来》的激扬旋律中,文艺晚会拉开帷幕。歌剧、戏曲、舞蹈、音乐剧、杂技剧……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演出在高度凝练的50 多分钟内,多种艺术形式的节目接连上演,为观众们呈现出一场艺术盛宴。
锡剧《双推磨》、沪剧《罗汉钱》、越剧《红楼梦》、彩调剧《刘三姐》……这些作品的经典选段,彰显了中国戏曲的深厚底蕴和无穷魅力。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杂技剧《化·蝶》、民族歌剧《沂蒙山》……形成一幅精彩的艺术画卷。
本届艺术节是在全国上下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举办的一次艺术盛会,又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艺工作新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
闭幕式以“热烈、多彩、温情”为创作主基调,体现人们对高水平艺术的期盼,近年来河北文艺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本次文华大奖获奖作品《塞罕长歌》就是证明。为此,导演组特意调动《塞罕长歌》节目演员近30 人上台演出,将闭幕式文艺演出推上高潮,最后的歌舞《领航》中,河北歌舞剧院演艺有限公司90 人在舞台上呈现出如虹的气势,都是对河北文艺的一次大检阅。
河北省“文化大奖”获奖剧目话剧《塞罕长歌》的激情演出,将文艺晚会推上高潮。
好戏连台,精彩不断。
与人民同心,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
舞台上,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广西、四川等地的艺术工作者闪亮登台,倾情演绎着精彩节目。舞台下,投身雄安新区建设的建设者代表,以及各行各业的劳模代表、志愿者代表、医护代表、群众代表以整齐的方阵汇聚现场,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
新时代人民需要文艺,新时代文艺更需要人民。
艺术节期间,汇聚了全国78 家文艺院团、112 个基层文艺团体近2 万名文艺工作者共赴艺术之约,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让全国人民真切感受到文艺盛会的魅力。京津冀三地还分别举办多姿多彩的联动文化活动,推动群众踊跃参与,实现“观百部大戏、赏千件展品,汇万众活力”的办节目标。群众参与度、关注度均创历史新高。
金秋九月,文艺园地硕果飘香,京津冀三地携手共办本届中国艺术节与全国文艺界共同唱响“新时代的荣光” 。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新时代的荣光”在未来之城激情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