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琴,尚 磊
(国家开放大学 学习型城市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21 世纪是终身学习的时代。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大学在新的历史时期必然要肩负起更加艰巨的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都将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提到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这标志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教育事业发展重心的转移,也体现着从教育体系外部建设向内部提升的战略转型。为进一步明确开放大学在教育体系中的角色,教育部在《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开放大学应“成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和技能社会的有力支撑”。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荆德刚在谈到开放大学转型发展时也指出,开放大学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为宗旨,以服务国家战略、产业发展和终身教育为办学方向”[1]。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开放大学转型发展方向都对新时期开放大学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背景下,开放大学的教育服务供给应该随着学习者需求作相应的调整,真正满足终身学习的发展要求。
实际上,早在《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出台之前,各开放大学已经在试水终身学习教育服务供给,通过社区大学、老年大学、非学历技术培训等教育形式,为广大学习者的个人成长以及相关社会需求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供给服务,打造了功能强大、覆盖面广的数字化学习港,促进了地方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发展,为有关部门和市民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服务支撑,在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转型中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教育服务支持动能。可以说,21 世纪以来,开放大学在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实践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开放大学在开展终身教育活动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供给,如何满足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协调与整合终身教育资源以及解决精准创新终身学习平台与机会等现实困境和理论瓶颈。本文试图以学习者需要为核心,围绕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终身学习平台的搭建,结合开放大学终身教育活动所取得的教育实践与经验,力求探寻适合学习者需要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服务供给问题。
开放教育学习者学习情况的复杂性是众所周知的。为进一步了解学习者学习需求,助力开放教育教学支持服务转型发展,大连开放大学对301 名在校新生作了“学生学习需求”问卷调研。调查结果表明,开放教育学习者当前的学习需求趋于个性化、多元化。
参与本次问卷的学生男女生性别基本持平;从年龄段来看26—40 岁占69%,25 岁以下占22%,40岁以上占9%;从事职业中“行政后勤人员”占8%,其次是“销售人员”占18%,“其他”占35%,其余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较少;参与答卷的专科生占62%,本科生占38%。所学专业从词频分析来看,行政管理和工商管理居多,其余各个本专科专业学生均有参与;原始学历以高中和专科居多,占92%,也有4.32%为本科生修第二学历。
由此可见,开放教育的对象目前仍以40岁以下人员学历补充者为主要群体,学习者职业专业化程度低、职业稳定性低,在校专科生数量多于本科层次学生。
在学习时间方面,对于每月愿意来校参与的面授次数,37%的学生选择“1~3 次”,36%的学生选择“0~1 次”;期望面授课安排的时段,38%的学生选择了“周六周日白天”,22%的学生选择“周一至周五晚上”;无法参加面授的原因,93%的学生选择了“工作相当忙,工学矛盾突出,抽不出空”;20%的学生选择“只想拿文凭”;期望网络教学的时间,38%的学生选择“周六周日晚上”,42%选择“周一至周五晚上”;影响参与实时网上学习的主要原因,85%的学生选择了“工作太忙、不能按时参加”。
分析数据可见,学习者面临的工学矛盾仍比较突出,企业单位管理严格,可用于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普遍期望平时晚上和周末上课。工学矛盾成为面授课出勤率低的最主要原因。
在学习动机方面,关于学习的主要目的,72%的学生选择“拿文凭”,60%的学生选择“工作需要”,52%的学生选择“专业技能和知识上有所进步”;关于希望学习哪些知识,78%的学生选择“专业实用技能”,62%的学生选择“专业理论知识”,51%的学生选择“专业学习方法”;关于希望教学多关注哪些方面,66%的学生选择“提升专业实践能力”,51%的学生选择“针对考试”,49%的学生选择“提升学习方法和技巧”;关于是否想学习期间考取相关证书,58%的学生选择“有意向”,20%的学生选择“在考虑”,15%的学生选择“不清楚相关职业证书情况”;学生感兴趣的培训项目占比最高的依次是办公自动化培训、艺术类培训、二级建造师考试培训、助理会计师考试培训、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普通话考试培训等;有71%的学生有继续专升本的打算。
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来看,开放教育学习者集中在提升学历和职业技能,部分学习者对参与职业证书考试的积极性比较高,对职业需要的培训项目颇感兴趣,大多数专科生也有继续提升学历的意愿。
在学习方式方面,关于参与学习最关心的是什么,68%的学生选择“考试成绩”,66%的学生选择“学习时间”;对学习方式是否了解,40%的学生选择“一般了解”,29%的学生选择“比较了解”;关于线上线下学习,55%的学生更认同“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其次是30%的学生认同网上学习,认同“面对面辅导”的占15%;关于学习媒介,82%的学生选择了“移动终端”,49%的学生选择“PC端”,41%的学生选择“文字教材”;关于喜欢的学习方式,72%的学生选择“网上学习”,44%的学生选择“集中面授”,35%的学生选择“实践教学”;关于考试方式,58%的学生愿意参与“网上考试”,16%的学生选择“纸笔考试”。
由此可见,学习者普遍关注考试和学习时间,大多数学习者对开放教育的学习形式有一定的了解,认同混合式学习。尤其对基于移动终端媒介的网上学习认同度较高,喜欢网上教学形式和实践教学形式。
在师生关系方面,关于是否愿意与课程教师约课,70%的学生选择“愿意”,24%的学生选择“无所谓”;关于期望教师网上回帖的时间,37%的学生选择“一天内”,31%的学生选择“2 小时之内”;关于是否有必要与教师建立情感联系,89%的学生选择“是”,11%的学生选择“否”;关于期望与老师交流的方式,85%的学生选择“社交软件”,55%的学生选择“面对面”,41%的学生选择“电话”,33%的学生选择“网课平台讨论区”。
就师生关系而言,开放教育学习者渴望与教师建立联系,尤其是通过QQ 和微信等社交软件建立联系,期望与教师在线约课、期望教师尽快回复网课互动帖子、期望教师能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其他意见方面,该题目属于开放式问题,提问学生对于开放教育教学的意见。按照学生回答问题的词频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开放教育学习者对教育服务供给的要求
学习者提出较多的意见是关于上课的时间,期望时间的制定更趋人性化,兼顾工学矛盾问题;期望教师的讲授更具吸引力,更能结合职业和专业实践需要;期望考试更加便捷,比如有学生提出可否预约考试或者以网上考试为主的建议。
从《学习者需求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来看,当前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信息化。站在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历史拐点,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需要基于学习者“需求侧”视角,结合开放大学“供给侧”的发展目标,为满足每个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需求而努力实现学习者、资源、制度与环境的共生发展,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提供重要力量,为技能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从而实现开放大学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转型发展。
开放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地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用得起、留得住”的实用性、适用性人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育形式。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学习者的需求与开放教育提供的服务供给模式之间产生了差距。从大连开放大学《学习者需求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学习者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教学服务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基于开放教育学习者身份特点的复杂性,开放教育在教学资源的供给方面也存在着不能切实满足终身教育时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等问题,正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
开放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开放”。为此,国家开放大学构建了覆盖全国城乡的网络立体化的、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搭建了开放教育系统内部统一的学习平台,基本实现了系统内部大部分课程的资源共享,能够满足大部分学习者高效率的学习需要。但是,当前开放教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开放程度还存在着一定的闭塞,开放大学内部各种教育模式之间、各个专业之间、各个分部之间的教学资源还无法自由切换、浏览、检索,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在客观上导致了课程资源的浪费与重复建设的低效率投入。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开放教育的学习者学情情况,例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社会身份、学习基础、学习动机等各方面,应该都是最为复杂的。传统教育体系中教学资源的配置大多以学校或者教师指定的教材为基础,对学生作系统化、知识化、标准化的培训,很难满足开放教育这么复杂的学情情况。尽管开放教育一直致力于个性化教学,但是相对于庞大的学生群体,很难精准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导致教学者与学习者在标准化教学与个性化学习之间一直存在矛盾,同时也降低了部分无法满足个体学习需要的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信息化时代,网络学习以它的技术支撑突破了学习时空的限制,同时也给学习者带来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感受,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并自主学习逐渐成为成人最为喜爱的学习方式。随着学习者学习接受方式的改变,开放教育在教育服务供给方面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比如,创办五分钟课程、主办微课大赛、创设直播课堂,等等。但是,这些数字化教学资源只是常规教学的补充与配饰,并未成为整体性的数字资源。零散的不成系统的数字资源难以满足学习者“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需求。同时,开放教育数字化资源的更新速度也没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开放教育最主要的学习平台就是国开学习网。国开学习网集中了开放教育的绝大多数专业性课程,学习者在国开学习网上可以自主完成开放教育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国开学习网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就是为学生提供所学专业的课程辅导,没有实现与开放大学的其他教育形式并网联动构成学习资源的优势互补。这与开放大学所要实现“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相去甚远。同时,成人的学习往往以现实问题为导向,而且学习时间也比较有限,他们比较希望在平台上“一站式”地解决多个相关问题。学习网目前既无法实现对学习者学业过程的全覆盖,也无法满足学习者学习资源的无障碍联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质量是教育生存的根本,是衡量教育是否切实地完成了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标准。教育质量的高低决定于教学服务供给的质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时代,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已经从“上大学”逐渐转变为“上好大学”。开放大学持续十几年迅速的体量扩张,使开放教育始终忙于应对完成庞大的教学基数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教育服务供给的质量。信息化时代互联网背景下,面对国际高校、社会办学单位和普通高校抢滩网络教育,开放大学的教育服务供给质量明显地处于下风,严重地减损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教育服务供给质量成为开放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开放大学的开放性以及学习者的复杂性决定了开放教育不能够采用整齐划一的衡量标准。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学习者的信息化应用基础和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学习信心。这就对开放大学的教学支持服务提出了挑战。及时而精准的教学支持服务可以提升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放大学的教师往往身兼数职,难以对学习者的各类问题做出及时答复,导致教学支持服务存在着滞后性而让学习者感觉教学支持服务简单粗放,感觉到自己的主观诉求没有得到重视,减损了学习者的主体积极性,阻碍了学习质量的提高。
开放大学40 多年的筚路蓝缕,解决了1500 多万人学历补偿问题,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积累了丰富的办学实践经验,探索出了一套终身教育模式[1]。从《学习者需求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中有60%选择“工作需要”,52%选择“专业技能和知识上有所进步”,66%选择“提升专业实践能力”,49%选择“提升学习方法和技巧”。可见,当前学习者的学习不仅是为了一纸文凭,更多的是为了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以应对工作的需要和时代的变革。因此,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的转型发展时刻,开放大学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积累的有利条件,把握历史机遇,积极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清醒面对时代的挑战,实现开放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型,再创新的辉煌。
开放大学及其前身自诞生之日起走的就是平民化教育路线,致力于打造一所“老百姓上得起的大学”。20 世纪末期,门槛低、机会多,宽进严出、包容性强的开放教育普遍受到学习者的钟爱。与当时普通高等教育的“精英”理念相比,开放大学为更多的“草根”学习者提供了自我实现的机会与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妥善地解决了“学校后”学习者的工学矛盾,进一步拓宽了受教范围。可以说,开放大学在初始的办学理念就与终身教育的办学目标有着大致相同的方向。这为开放大学“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2030 行动框架》将“确保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使人人可以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2]作为全球性教育目标。开放大学纵向式的办学体系,既可以有效借助系统的力量,集聚全国优质师资,整合教育服务供给资源,根据时代、市场和学习者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服务,实现优质社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同时也可以借助四级平台,摆脱传统教育中存在的资源分配不均问题,保障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公平、均衡地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实现教育公平,满足终身教育时代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开放大学自远程教育时代开始,就非常注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自20 世纪末期转型发展以来,开放大学始终关注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并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从公共教育平台到数字化校园,从“六网融通”到云教室,开放大学以信息化为依托,完成了转型发展的初步阶段。“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开放大学改革发展的终极目标。“互联网+”时代,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学习模式必将成为终身学习的最佳选择。这是开放大学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教育现代化的优势条件。
早在《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出台之前,各开放大学已经在试水终身教育服务供给,通过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非学历技术培训等形式,为广大学习者的个人成长以及相关社会需求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供给服务,打造了功能强大、覆盖面广的数字化学习港,促进了地方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发展,为有关部门和市民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服务支撑。这些各地的学习平台,在开放大学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转型中,可以作为终身教育学习平台的构建基础。
学分银行作为分级认证服务网络,对学习者的学习形式以及学习成果和学分作认定、记录和存储,为学习者提供学分转换服务,同时在客观上也突破了各类继续教育之间的壁垒,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立交桥”。当前,开放大学系统学分银行已经在各地初步建成,为不同类型的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成果提供了具有官方认可的学习证明,既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习实效,也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学分银行的初步建成,有效衔接了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沟通问题,为国家资历框架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铺平了前行的道路。
《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明确了开放大学未来的发展目标是要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并最终形成支撑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强大合力。为了实现发展目标,开放大学需要正确面对当前的问题与挑战,积极利用好自身的发展优势,以学习者需要为中心,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满足终身学习时代的需要。信息化背景下,依托“互联网+”的优势,开放教育供给的服务模式应该在供给主体、供给方式、供给内容、供给单元和供给关系等方面作一定的改革与调整。
教育机构作为单一供给主体的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在互联网时代逐渐被革新。终身学习社会,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推动了教育服务供给模式由单一走向多元,民间组织、外资、企业、社区甚至个体,都纷纷试水教育服务供给。开放大学作为全国最大的成人继续教育机构,在教育服务供给主体上不能单纯依靠系统内部,而是应该在横向上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交流,相互竞争、相互制衡,以一主多元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服务供给,成为终身学习时代教育公平的推动者和学习者充实自我、增进动力的补给站。
教育现代化是开放教育的重要特征。“面授+网课”始终是开放教育最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来,网络教学的大范围推广展现了在线教学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更多的学习者所接受和喜爱。对终身学习者和开放教育学员来说,网络教学有效地解决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为学习者搭建了“时时处处皆可学”的学习快车道,满足了他们碎片化和实用性学习的需要。转型发展时期,开放大学在教育服务的供给方式上需要进一步加大网络化教学力度,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流动,通过网络共同体,提升教育服务供给的质量。
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的个性化学习一直是教育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作为知识的输出者(教)还是知识的接受者(学),都可以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作为教育服务的供给方,开放大学需要结合数据的反馈情况,根据学习者的认知程度,对教育供给内容适时调整与更新,以适应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根据数据分析向学习者推荐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实现自主与开放相结合、深度与广度相结合的内容供给,支持不同学习者学习结果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习者培养路径的差异需求,保证个性化教育的实施,使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教育供给内容对个性化自适应学习者的服务支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泛在式学习逐渐成为终身学习的主流方式。泛在学习“凭借互联网技术和各种阅读终端,利用碎片化时间来阅读碎片化阅读材料的形式”[3],对教育供给单元提出了变革的要求。常规教育供给单元往往是以某个知识整体为单元,但泛在学习的学习者在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需要等方面都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教育服务供给单元需要“化整为零”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如何在模糊而复杂的碎片化学习材料中使学习者自主建立起完整而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是开放大学教育服务供给未来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教育通常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将教学内容、知识体系逐步输导给学生。终身教育强调的是学习者从“需求侧”出发,主动向教育服务供给主体“供给侧”发出学习诉求。这就需要开放大学在教育服务供给关系方面由“供给侧”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需求侧”转型。教师需要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在大数据分析的精准支持下,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推送,并跟踪、分析、反馈、评定其学习过程,帮助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也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互联网+”背景下,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终身教育作为为学习者提供所需学习内容的体系,需要以学习者需求为出发点全面满足学习者学习需要。作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和技能社会有力支撑”的开放大学,必须以学习者需求为出发点,从教育服务供给模式改革的视角去审视传统教育服务供给和创新教育服务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以适应终身教育时代的发展需要和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
“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为终身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逐渐成为现实。开放大学作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首要的任务就是在既有平台优势的基础上,拓展平台功能,从单一教学平台功能向教育多元化平台转型,从而构建一个面向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服务供给平台,更好地满足学习型社会学习者的需求。终身教育学习平台需要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既能够提供学历教育,又提供职业培训、开展社区教育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教育服务供给平台,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输送更新的知识。
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荆德刚指出,开放大学教学改革除了在学历教育方面需要突破外,还需要在老年大学、社会培训、社区教育等方面拓宽服务供给,打造开放大学事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建成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新阵地[1]。开放大学新的战略发展方向,对教育服务供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终身学习者的无特定性,要求教育服务供给要具有普适性。相对传统教育的系统化整体性供给模式,终身教育的供给需要为学习者提供适合他们学习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碎片化的教育服务内容。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学体系,必须以学习者需要为中心,相应的教育服务供给模式也需要从“供给侧”驱动模式向“需求侧”驱动模式变革,才能真正实现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终身学习的全方位需求。
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组织协同发力。终身教育的服务供给需要形成跨越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界线的“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网络系统,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开放大学系统内的教育服务供给输出活动。在构建终身教育服务供给体系中,开放大学要承担起教育服务供给“枢纽”的职责,作为“跨界链接者”(Boundary spanners),在纵向上连接各地开放大学分部,在横向上连接各地区教育资源供给组织,打破教育服务供给孤岛,实现多层次、多维度的教育资源有效汇聚和共享,依靠终身教育平台构建起多元化、立体化的教育资源供给网络。而开放大学可以凭借在终身教育服务供给体系中的角色定位,确立其自身在终身教育服务供给中的主导地位,从而实现开放大学服务终身学习社会的教育改革发展目标。
教育服务供给质量是关系到教育生死存亡的关键。终身教育体系架构下的多元化教育资源供给模式,必然会带来教育服务供给质量的差异性。只有“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有效供给,才能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教育需求”[4]。终身学习社会,要做到真正满足学习者的需求,需要建立教育资源准入制度,出台“以职业能力或生活能力为本”的教育质量认证标准,构建教育资源质量保证体系,以促进教育服务供给的系统性和科学化的规范管理,提高教育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满足终身学习者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诉求。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终身学习教育理念,要求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必须由“供给侧”驱动向“需求侧”驱动变革。学习者作为终身学习最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他们的满意度是决定教育服务供给是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将学习者引入教育服务供给质量体系,对教育服务资源的开发、应用与配置方式、教育服务过程等程序作需求侧评价,建立基于学习者的“需求侧”服务供给评价体系,以学生个性化的实际需要去测评教育服务供给的质量,反向推动教师和教育资源提供者去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质量。确立基于“需求侧”的教育服务供给评价机制,可以切实实现“学习者需求核心”的终身教育理念,在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基础上,以需求侧“选—学—评”的互动,不断推进教育资源服务供给的持续优化,达到有效保障与提升教育服务供给质量的改革目的。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和学习者需求的改变,要求开放大学在教育服务供给方面必须作出策略性变革。“互联网+教育”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教育的认知,推动了教育结构的重组、教育流程的再造,对教育服务供给机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开放大学在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的转型发展目标的引领下,需要以学习者“需求侧”视角,思考开放大学“供给侧”在终身学习的改革与支持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整合系统内各类教育资源,提升开放大学的教育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以匹配学习者“需求侧”的合理需求,搭建起终身学习平台以满足每个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需求,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提供重要平台,为技能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开放大学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