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意
(作者单位: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经济资讯服务频道)
当前,新的生活方式和技术手段的进步,对大众的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传统的行业、职业和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转变。广播节目主持人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角色,在当前媒体环境下也必须进行个人角色的转型和主持方式的转变,以适应时代发展背景下媒体的特点,保持广播节目的影响力。
广播节目主持人可以通过与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等平台合作的方式,来拓展广播节目的听众范围。这种多样化的传播方式,符合新媒体背景下信息碎片传播的特点,也满足了听众的需求,同时有利于扩大广播节目的覆盖范围,提高收听率[1]。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更新,使广播节目的传播平台日益多元。在传统媒体时代,广播节目的传播主要集中于收音机、汽车广播等平台。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得广播节目的传播平台更加多元,特别是广播类手机App的出现,如喜马拉雅、蜻蜓FM等,使得广播节目打破了用户收听节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这种多元化传播渠道使广播节目的传播更加广泛,传播时间也更加自由,但也增加了节目间的竞争压力,进而给广播节目主持人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可供听众选择的广播节目类型越来越多,如服务性节目、文娱节目等。听众对节目内容和主持人的素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广播节目要求主持人弱化自己的声音特色,强调头腔、鼻腔共鸣。主持人需要根据节目特点选择标准的发音和主持方式,但现阶段这一类型的节目和主持人已经不能满足听众多样化与个性化选择的需求。真正能够吸引听众的主持人需要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和音色。
听众所参与的场景的改变决定了听众收听渠道的变化。在早期的广播场景中,由于当时电视尚未普及,收音机和广播成为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汽车数量的增加,车载广播成为广播发展的重要方向,听众主要为“汽车族”;如今,随着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的进步,手机成为收听广播的重要渠道[2]。在此背景下,节目收听的场景也更加随意和多变,听众可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获取想要收听的节目,而且不用考虑时间和地点,还可以回听和下载。
此外,在听众收听渠道增多的同时,听众也从信息的接收者转变为广播的传播者。广播节目的主持人需要为听众提供定制化的专享内容,而节目的听众则可以选择性收听节目,并对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发表看法。反过来,听众的观点和看法会影响广播节目内容与形式的调整。听众在对广播节目发表意见和评论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渠道的转发、分享等功能传播广播节目。在此背景下,广播节目主持人不仅要把信息传递给听众,还要激起听众的参与感和传播欲。
新媒体时代广播传播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单一场景到多场景的融合、广播与网络的密切结合、广播和听众的互动增强。基于这些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节目传播的特点,广播节目主持人需要作出针对性的改变。
2.2.1 单一场景到多场景的融合
在数字革命和互联网的冲击下,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以喜马拉雅、荔枝FM为代表的音频平台迅速崛起,广播节目的生存环境迎来巨大变化。在移动智能终端的帮助下,广播开始“移动”起来,车载广播、手机广播频道成为主要的接收终端,广播的收听场景不再单一化和固定化,移动带来的自由性、收听时间的碎片化让广播场景更加多样。
广播用户的收听时间可能分散在上下班途中,或者休闲运动时。对广播节目主持人来说,在主持过程中,需要结合听众的活动时间,对内容进行调整,从信息的传递者转变为听众的服务者。比如,当前很多交通广播节目会在早晚高峰时期关注交通路况,为上班族提供交通信息服务。
2.2.2 广播与网络的密切结合
网络和新媒体背景下的多元化平台与多样化的听众需求,让广播和App的结合成为当前广播节目发展的新形式[3]。蜻蜓FM就是一款最早开发应用的包括传统广播电台和新媒体网络音频的App。该软件可以根据听众的不同需求,全方位地进行信息传播和互动,从而给当前的广播听众营造全新的收听体验。广播传播方式的变化,传播和互动模式的革新,都促成了广播节目样式的推陈出新,这对在广播节目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节目主持人需要根据网络平台的特点和节目特点,采取合适的主持方式。比如,在主持语言上,主持人需要学会恰当使用当前的网络流行语,从而和网络听众拉近距离。主持人需要把自己变成网民中的一员,强化亲和力和认同感。
2.2.3 广播和听众的互动增强
以微信为例,其不仅用户数量庞大,功能还触及人们生活、工作、休闲、出行等各个方面。据此,一些广播节目开始改变广播形式,注重利用微信和听众互动。比如,深圳调频97.1音乐广播,在早高峰期间的《一路飞扬》节目的新闻评论和听众调查环节,主要让主持人接收和审核听众发来的评论性语音。主持人审核完这些语音后,针对节目播出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在广播中播出,从而让听众能够在广播节目中有机会对某些新闻和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听众的黏性,提高节目的收听率。目前,这种互动方式已经成为诸多广播节目的常态化运作方式。在此背景下,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愈加重要,不仅要负责节目直播时的不同场景切换,还要把互动与节目自身的内容输出高效融合。
新媒体平台的发展拓宽了广播节目互动和传递信息的渠道,如节目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以及主持人的个人微博或者公众号等都可以作为广播节目的传播渠道。为此,广播节目主持人需要关注听众的评论和互动,维护听众群体,让听众融入广播节目中,提高他们的黏性。此外,主持人的个人社交账号也是树立个人形象的重要平台,所以主持人要积极塑造个人良好的社会形象,助力节目品牌的打造。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展示机会更多,曝光程度更高,主持人的个性特色越来越广泛地呈现在听众面前。在此背景下,广播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主持的过程中必然要更加注重自我形象。尽管一些经验丰富的主持人已经在长期工作中把自我的形象抹除,树立了良好的节目品牌形象,但对于新一代成长起来的主持人,其成长于新媒体环境下,自我和角色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自我形象和节目形象更加融合,这就需要他们注重自我与角色之间的差别[4]。
3.1.1 自我和角色的差异与统一
虽然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和影视行业中的“角色”在定义上不同,但主持人主持节目的过程也是一种表演,和演员在镜头前的表演有相通之处。所以,如何分清个人角色和节目中的角色,是广播节目主持人角色转型时面临的重要问题。从个人与媒介角色角度来说,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持人要注重个人个性和节目个性的统一,从而增强对听众的吸引力。不过,统一并不是个人和媒介角色不作区分,而是需要主持人进行角色的多元转变,了解和认识不同角色之间的差别,恰当切换自身角色,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定位。
3.1.2 弱化自我个性与情绪
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和传播内容让广播节目主持人在后台的情绪与行为更加前台化。比如,某交通广播的两位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因为美食产生争执,激动的主持人甚至甩门而去。这一事件通过微博、抖音等平台的传播,迅速成为网络热点事件,引起了广泛讨论。当前更多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从幕后转到前台,这就要求主持人时刻注重个人形象。因为主持人的私人观点或者个人表达,一经社交网络发出,就会形成公众观点,如果主持人的观点并不正确,其观点经媒体放大后,就会对广播节目和主持人本人造成不良影响。
广播是依靠声音传递信息的媒体,声音的发出者和声音所传递的内容都会给听众以广阔的想象空间。相比报纸等传播媒介,广播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的方式更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带给听众沉浸式的收听体验。基于这种先天优势,广播节目主持人可以通过声音给听众营造不同的场景,主持人作为引导者需要注意不同场景下的语言使用情况,从而把握不同场景下角色身份的转换。比如:在交通类节目的广播主持中,主持人需要把新闻信息、路况信息等听众需要了解的信息传递出去,此时主持人扮演的是信息传递者的角色;而在情感类或者音乐类的节目中,主持人需要扮演的是倾听者的角色。
3.2.1 线上不同媒介场景中的角色转换
广播节目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平台,线上主持人主要是通过媒体传递自己的声音,基本不需要和听众当面接触,线下主持则需要直接和听众接触。当前传播手段的进步使得主持人可以自由地在线上和线下与听众进行交流和互动[5]。听众也越来越依赖于通过移动客户端收听节目,并进行人际交流等活动,这也增强了广播节目的实时性和互动性。在线上渠道,主持人需要扮演陪伴者、信息传递者的角色,并根据不同平台的特性调整主持风格,使用更适合平台特色的网络流行语等。
3.2.2 线上与线下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节目主持人需要在线下与听众接触,参与面对面的互动。比如,对一些大型展览活动、新闻现场的报道,都需要广播节目主持人扮演现场主持人、记者的角色,积极了解和报道现场情况,对现场人员进行采访,通过声音第一时间把现场实况传递给听众。广播节目主持人需要根据网络大数据和听众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信息服务与广播服务,根据平台、场景和听众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
3.2.3 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多元化角色适应能力
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场景更加灵活,人们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借助现代工具搜索和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广播是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的媒体,借助新技术和传播手段,广播的伴随性远远超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所以,广播应该利用自身优势,不断与新技术和新媒介融合,拓展自己的传播和社交互动方式,创造不同的播放场景,广播节目主持人则可以利用自己的声音做好场景的引导和构建工作。
在“广播+互联网”的新形势下,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已经不单纯是媒介信息的传声筒,还是具备网络意识和新媒体意识的主持人,其角色从单一变得多元。在这种角色转变背景下,主持人面临更多的机遇,同时也需要接受更多的挑战。主持人不仅要对转型后的角色进行适应和认同,还要在实践中塑造自己的角色,让自己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角色转型。广播节目主持人要从自我与角色的差别、不同场景下的角色切换、新媒介环境下的场景创造和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等方面,实现个人角色的转型,从而促进广播这一传统媒体的进步。
伴随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大众的信息接收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听众收听场景的转变、广播节目单一场景到多场景的融合、广播与网络之间的密切联系、与听众互动的增强,让传统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信息播报者角色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对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广播节目主持人需要注重自我与角色之间的差别,弱化自我个性;把握线上、线下不同场景下角色身份的转换,提高多元化角色的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节目发展和工作角色转型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