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大学:崔竞予
访谈节目最大的特点在于以“人”为主线,而非谈话类节目中的以“话题”为主线。如经典的访谈节目《鲁豫有约》以人物的故事为主线,让受访者以更加放松的心态,敞开心扉分享生活。主持人鲁豫曾说:“我对人、对故事比较感兴趣,对讲道理半点兴趣都没有。”
谈话节目最早起源于西方的“Talk Show”,后被翻译为中国的“脱口秀”。从最早的表意上来看,谈话类节目有着即兴表达、口语化、对话式的特点;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闲聊,访谈与谈话类节目具有明显的主题性、人物显著性与故事的共情性。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实话实说》,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等。
广义的访谈节目包含了谈话节目,但从节目的策划角度来看,访谈节目与谈话节目的区别较大。首先,嘉宾构成不同。谈话节目主要为话题、主持人和嘉宾;访谈节目主要为主持人和嘉宾。谈话类节目重在话题,而访谈类节目则将更多地将关注点聚焦于受访者本身,且受访者通常是具有人物显著性的。
融媒体指的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传统的访谈类节目,大多以主持人与嘉宾对话的方式展开,通过聆听嘉宾的成长历程、人生价值观、职场历练等个人经历,或是在专业领域方面的独特见解,让受众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随着互联网科技逐渐适应着人们的喜好,多数谈话、访谈类节目都更加重视融媒体时代下的变革,为人民群众提升以互动性和参与感为首的观看体验。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媒体技术的不断深入,向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物访谈节目《立场》中,主持人易立竞以其“不回避、不迎合、不盲从、不轻薄”的节目理念,在众多访谈节目中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的主持风格也让易立竞迅速出圈走红。以易立竞主持的最新一季节目《定义》为例,节目一改最基本、普通的访谈节目设置,打造了时下最流行的“沉浸式”访谈,形式的创新也带来了访谈主题的进一步深化和传递给受众的信息增量。让受众们看到撕下明星包袱与流量效应后,本真的“人”的情感以及价值判断。跳出固有模式,使受众觉得更加亲切、更具对象感、更有人情味儿,好评如潮。
谈话类节目打破了传统视域下的“你播我听”,是一种双向的互动模式。直播弹幕的出现,也进一步地推动了多维互动,有效增强了现场感,真正做到将社会类话题与网友疑问相结合。
将新型高端的电子媒介融于舞台中,更有利于节目整体效果的呈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每年都会在《春节联欢晚会》中推陈出新,采取VR、AR等技术,表演者与虚拟人同台互动、升降舞台与布景灯光结合,场内外的连接、镜头语言的巧妙运用,为全国观众打造了一场又一场的视听盛宴。面对短视频时代,又推出了竖屏春晚直播的新模式,真正实现了一部手机看春晚。这些成功的例子也为融媒体时代下访谈与谈话类节目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发出了新挑战。
在访谈节目中,交流的符号传播、事件和话题本身就是共享的,尽管对事件解读的角度有所不同,但仍能够架起观众与专家之间的桥梁。从民生的角度解释事件,通过观点的交锋和碰撞,最终达到融合。
谈话类节目以即兴口语为显著特色。老牌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以“让人说话,把话语权交给老百姓”为核心,倡导谈话时的即兴双向交流,围绕社会热点展开讨论,有效营造出了实话实说的良好氛围。
随着政务新媒体的提出,将大众媒介纳入公共治理体系变得尤为重要。媒体应有效地起到“喉舌”作用,为政府与民生民意的传达架起桥梁。《阵风面对面》《市民热点》等公共话题类节目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面对疫情期间买菜难买菜贵等问题时提出的质疑,有效打破了地理位置上的隔绝,形成了公共空间的话题讨论。作为虚拟空间的塑造者,对政务服务起着强有力的舆论监督作用,倒逼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改革。
在访谈与谈话类的节目中,主持人是“主人”,其他人员均为“客人”。主持人需要在节目制作的全过程中树立主人翁意识——不仅体现在台前的亲和度、共情力、控场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中,还体现在幕后的沟通处理能力与发现新闻的观察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迭代,AI主持人应运而生。在一些电视频道、新闻节目、综艺节目、活动现场中都有AI主持人的身影。但区别于理性的程式化运行与功能性计算,目前为止,在人机对话与交流的过程中,机器的更新换代无法紧跟人脑感性交流的速度,无法与受访者产生共鸣。
访谈与谈话类节目以人际交往为核心,笔者认为,AI主持人无法在节目中替代传统主持人,人机对话无法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很难进行有温度的表达。
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主要职责是串联内容和节目组织。在节目开始前,主持人通常会和受访者进行前采。前采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传播,嘉宾的状态也较为放松。但进入演播室后,嘉宾或许会存在紧张状态,尤其是在实时的直播过程中。因此,如何活跃现场氛围,如何挖掘话题的深度与故事性,对主持人提出了进一步的考验。嘉宾资料中的已有信息,也不适合作为访谈与谈话类节目的主要问题。
谈话是一种双向交流,观点的碰撞,思想的碰撞,有利于人际交流。将人际交流放至大众媒介平台共享,线上与线下、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有机结合的节目形式,对主持人的引导与控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要注意合理引导,切忌主观臆断。
谈话节目媒体样态的呈现既不能是新闻通稿,无对话感;又不能泛娱乐化,无公信力。
谈话类节目有一对一和一对多之分,通常为主持人和受访者的一问一答和现场互动提问,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新闻1+1》《新闻会客厅》等。
广义的传递消息与解读消息,是指在谈话的过程中针对事件本身进行专业化的解读。在白岩松老师主持《新闻1+1》中,对于事件后续的评估,涉及到法律、金融等多个领域,要求主持人的复合能力。
访谈与谈话类节目作为最考验主持人能力和风格类的节目之一,与人的访谈很多内容都是超乎预设范围的,需要主持人综合话题及受访者的背景信息,在访谈过程中找到新的话题点。例如,受访者过度紧张下导致语速过快,或以背诵要点的形式迅速回答了所有预设问题,播出时间和内容深度却远未达到播出要求时,嘉宾多处于紧张的状态。访谈类节目主持人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素养,及时看出受访者面对舞台时的不适和尴尬,根据导播的要求灵活应变,就受访者之前回答过的问题寻找话题切入口,并通过进一步地沟通使受访者放松心情,才有可能进一步地去挖掘有价值的内容。同时,面对一些非常健谈的嘉宾,主持人也要礼貌性地控场、控时,把握正常节目的节奏。
威尔伯·施拉姆表示,在交流的过程中,符号是共享的,“尽管对于任何两位参与者来说,这些符号刚好意味着同一种事情。但这种关系的结果是,随着交流的继续进行,理解可能变得越来越近。”
不同人有不同的角度,以访谈节目《今日说法》为例,专家及业内专业人士想要得到的是法律与政策方面的专业解读,观众想要看到的是事情的真相、最终的结果是否符合民意、是否有违道德。类似于心理学中的一致性沟通,以访谈的形式进行多角度呈现的过程中,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会让多方的观点越来越近。
将多方观点交流碰撞最终趋于一致的过程中,主持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若举止不恰当、态度有明显偏向,可能导致严重的网络舆情。访谈与谈话类节目需综合考虑现场情况,以即兴口语表达为显著特色,对主持人将真知灼见的诗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转换能力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考验。无精确化脚本、带有即兴色彩的表达,是众多节目形式中较为考验主持人功力的一种形式。
面对为寻找新冠疫情应对之策忙碌不堪满身疲惫的钟南山院士的出镜采访,某市级平台的主持人全程假笑,表情与状态都与节目庄严、沉重的风格极不协调,却像是节日下喜气洋洋的网络直播主持风格。反观主持人董卿在采访许渊冲老先生的过程中,许先生不便站立,董卿就半跪着与许老平视畅聊,增加了亲切感、也体现了主持人的职业素养。
群言式的访谈与谈话类节目,加上弹幕等多渠道媒体的互动通过观点碰撞,为受众提供新视野、新观点、新思路,努力实现多途径、全方位、多领域下的视域融合发展。主持人的职业素养、基本的道德观与价值判断,对事件、节目效果的舆论导向成为了影响节目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事物的产生与发展也具有其两面性——融媒体、自媒体平台下的访谈与谈话类节目,部分以虚假话题、标题为主要内容,只为哗众取宠、夺人眼球。例如,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也有众多自媒体平台以进行街采或其他非官方形式的访谈与谈话类视频。这类短视频通常能够激发观众的共鸣,但部分博主存在无视事实、刻意引发网络舆情的乱象,甚至不断挑战法律的红线。
无脑标题、虚假信息的传播,大数据计算下形成的“信息茧房”,需要官方平台的有力监测与实质打击。近年来,为抵制低俗、媚俗的网络乱象,打造清朗网络空间,“限娱令”应运而生。将网络平台的各种乱象纳入了专项整治当中,网络乱象有了明显的好转。抖音短视频审核、各类App针对青少年设置的未成年模式等打造“清朗网络空间”的专项整治活动就是最好的例证。
针对泛娱乐化出现的可能,主流媒体应在节目策划的思路设计这一根源上起到引领带动作用。访谈与谈话类节目在符合价值观的基础上,侧重于反映衣食住行等政府关注、百姓关心的话题,并在符合大众口味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深度话题、推陈出新,是官网媒体平台提升节目质量的必经之路。
访谈与谈话类节目作为大众的眼睛,是连接媒体讯息、专业知识与社会中广大受众的桥梁。
基于访谈与谈话类节目的真实性与深度性。访谈节目主持人应发挥好引导与控场的作用。为受众拓展视野、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以访谈主持人易立竞为例,值得关注的不仅是她的语言风格,而且是访谈背景下的提问策略和语言功底更加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引导受访者敞开心扉,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基于访谈与谈话类节目的创新性与互动性。访谈节目策划者应注重将虚拟技术融入节目策划的脚本之中,提高节目质量、避免访谈与谈话类节目的同质化效应。同时,应合理设计策划思路与节目节奏,让新型技术、融媒体元素的加入更自然,而非生搬硬套、导致新技术喧宾夺主。演播现场的运镜切换,以及场景、服装能可视化元素的精细选择,场内场外的语言连接、线上线下的跨屏互动,为观众们打造“沉浸式”的访谈与谈话类节目,有助于提升整个节目的感染力。
基于主流媒体平台访谈与谈话类节目对情感与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主持人应为官方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出一份力。
基于访谈与谈话类节目对政府与民意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主持人应迅速传达民情民意,准确宣传政策,协助建立互信平台。
综上,访谈与谈话类节目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类型之一,应当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传递“小人物、大情怀、真英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