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博熙,张铁军
(兰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青年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续奋斗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践行者,同时也是立足于两个大局之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毛泽东曾寄语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你们就像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1]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重要场合和讲话中对青年赋予厚望:“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2]。党和国家对朝气蓬勃的青年给予了充分的关心与照顾,同时也充满了期望。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有幸生于一个富强的国家和伟大的时代,享受着幸福的生活,并且可以自由地为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和价值而努力奋斗,但我们也不应忘了肩负在自己身上的历史使命与时代重任以及祖国和人民对我们深切的期许。青年迈入社会的第一步就是选择职业,这不仅对其人生目标和价值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如何迈出并走好这“第一步”是新时代青年首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中学毕业时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给出了他关于青年选择职业的独特而远大的见解,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且时隔久远,但对今天的青年仍有很大的借鉴价值,对于引导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是马克思在17岁时写的一篇中学毕业论文。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用通俗易懂且富有条理的语言,通过论证有据而逻辑严谨的文章架构,细致论述了他关于青年职业选择的一系列看法。其中重点阐述了“青年为什么要选择职业、青年如何进行职业选择以及青年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这三个主要问题,集中展现了青年马克思崇高的人生理想、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青年马克思首先对青年为什么要选择职业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并进行了深刻的论述。这其中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人与动物是有根本区别的,这是由其客观现实性所规定的。人有意识,动物没有意识。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为“自然本身给动物规定了它应该遵循的活动范围”[3]455,动物只能本能地在其所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并且“不试图超越这个范围,甚至不考虑其他什么范围的存在”[3]455,而人是有目标的,人的目标在于“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3]455。人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才能实现,这种手段就是职业。另一方面,人有主观能动性,人不仅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即职业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还可以自己去选择职业,即青年马克思在文中所说:“神要人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种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都能得到提高的地位。”[3]455人可以自发地选择自己所热爱并且适合自己的职业,这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
人与动物具有根本区别的客观现实性和人能够自觉地选择职业的主观能动性为青年选择职业提供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青年可以在有条件自主选择职业的现实基础上去挑选自己热爱且最适合自己的职业,以实现其可以使自己趋于高尚的目标。
青年如何选择职业是青年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所谈论的第二个关键问题。他把虚荣心和将职业美化的幻想视作青年在择业时的最大陷阱。他认为,这会导致青年因为受到不可抗拒的欲念的驱使而脱离其理智的支配,使青年选择职业时不是通过理性选择,而是“听任偶然的机会和幻想去决定它”[3]456。那么青年应该如何理智选择与慎重考虑他们所要从事的职业呢?马克思提出了三个影响青年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为青年如何选择职业提供了基本的价值遵循。
1.2.1 家庭因素
一般来说,刚踏入社会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既没有以往的经验可供参考,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深入观察,因此他们往往会受到自身情感和直觉的引导去进行选择,而这却容易使他们被感情所欺骗,为幻想所蒙蔽。在这种无法依靠自我的理智去选择职业的情况下,青年又可以去相信和依赖谁呢?马克思认为,“是我们的父母,他们走过了漫长的生活道路,饱尝了人世的辛酸。”[3]457在人世间,父母是最疼爱自己的孩子的,也是最不希望自己孩子受苦的,他们对孩子无私的爱是这些迷茫的青年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力量。父母走过的路和积累的经验都将会为青年选择职业提供最大的帮助与支持,可以使青年少走弯路或错路。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历的父母还可以帮助青年理性地分析与思考现状,从而使他们得以理智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走上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人生道路。
1.2.2 个人因素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通常也会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尤其是在个人体质和个人能力方面。如果说青年忽视或者拒绝承认这两方面的因素对他们选择职业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他们势必会受到相应的“惩罚”。马克思认为,如果我们试图超越体质对我们的限制,我们就是在“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松软的废墟上”[3]457,这会使我们的身体垮得更快,会让我们的一生就此陷入一场“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之间不幸的斗争”[3]457;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能胜的职业,我们很快就会因为无法做好它而感到自愧无能,那么“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3]457,即使最终我们没有受到外界的指责,也会在怀疑和否定自我的痛苦中迷失方向。因此,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必须认清自身条件的有限性和客观性,不应盲目选择超出自己体质和能力范围的职业,不然就容易陷入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煎熬之中,以至于最终既无法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也因身心俱疲而产生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
1.2.3 社会因素
事实上,青年并不是总能够选择他们自认为合适的职业,这其中还有着社会因素的制约。马克思认为,青年在社会上的关系在他们有能力对其职业选择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3]457。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人的本质进行了阐明,他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56。所以说青年个人目标的实现要与社会整体发展需要相符合,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受到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制约与影响。如果说一个使青年热爱并且最适合他的职业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或者在其社会关系中产生了消极的因素,甚至造成了破坏,那他注定无法做好工作,由此导致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青年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应充分考虑社会因素对其影响,在遵循社会客观需要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基本原则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的目标与价值,同时满足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
青年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关于青年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的回答表现出超越同龄人的眼光与见解,这展现了他不同于常人的伟大胸襟与崇高理想。他认为,青年应该“选择一种能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3]458,选择职业时所遵循的主要指针应该是实现“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3]459。当青年选择一种能给人以尊严的职业时,他的一切活动及努力都会变得高尚起来,他会受到众人的钦佩,而他自己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并从中收获喜悦与幸福。有人认为实现自身完美与人类幸福是相冲突的,而事实上这两者之间并不冲突,因为“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3]459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命运始终是与整个人类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当整个人类社会都在一片繁荣与祥和中向前发展的时候,个人才得以实现自身的完美,而个人在努力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也在不断与人类社会进行着各种交互,即每个人既是社会资源的获取者,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贡献者,所有人都在共享着社会发展的成果,同时也在共同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个人与社会的利益不是敌对和互相冲突的关系,而是同向和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只有当青年把实现自身完美和人类幸福的辩证统一作为职业选择的最终目的时,他才会变成一个高尚的人,他才会收获真正的幸福,而这种幸福不仅属于他自己,还属于整个人类。
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努力下,我国不仅实现了经济领域的飞速增长,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在社会各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奇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们进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既为新时代青年提供了可以大展宏图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风险和挑战。在诸多风险与挑战中,青年的就业问题往往是社会关注的重中之重,因为这事关民生大事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发展。那么新时代青年在择业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其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只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才能够“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好青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主力军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社会上出现了一批新兴职业,为青年的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我国的人口素质特别是青年的人口素质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在众多的职业选择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之间却出现了不和谐的一幕,即有很多工作没人做和有很多人没工作,这与当前许多青年的职业目标不清晰有关。部分职业由于受到青年的过度追捧常常供不应求,部分职业却又因为过于冷门而无人问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人本身的逐利性的驱使,另一方面在于青年对自身发展的关注点始终聚焦于如何增加知识储备和提高技能水平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而忽视了对自身人生规划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建立与发展,从而导致青年缺乏对自身和社会的准确认知与理性判断。因此,针对青年职业目标不清晰,择业容易盲目从众的问题,我们需要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加以分析与考量,即加强社会的价值引领和提升个人的自身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部分青年过分执着于自己理想中的职业,这种执念往往会使他们做一些超出自身体质与能力限制的事,或许他们可以依靠一时的热情来支撑,但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拖垮自己的身体,甚至因为无法做好自己的工作而陷入自我怀疑,进而变得妄自菲薄。上述情形展现出当前部分青年自我定位不准确,择业与自身能力不匹配的问题,这不仅使青年来自身心的疲惫与压力不断加重,还让青年对人生和未来感到愈加迷茫。关于这个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与同龄人的竞争和攀比。一味地与他人进行攀比却忽视了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不仅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反而会影响自身正常的发展与进步,打乱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律与节奏。二是社会上“成功学”与“心灵鸡汤”的泛滥。如今人们对于所谓成功的迫切追求使其深深陷入了各种焦虑之中,一些以“成功学”和“心灵鸡汤”为包装,背地里却是在贩卖各种焦虑的课程与讲座,让许多青年因为盲目追求别人口中所谓的成功而争先恐后地跳入那些自诩为“成功人士”挖好的陷阱中,成了他们用来牟利的牺牲品。三是家庭长辈的干预和影响。其实大部分的父母或长辈都会对年轻一代寄于厚望,但是部分父母或长辈会将他们的期望强行施加于孩子的身上,也不管适不适合孩子自身的发展要求,由此导致孩子在父母的期望与现实差距的割裂中迷失了人生前进的方向。因此我们应该引导青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建设更加完善的社会道德体系并弘扬优良的家风,帮助青年树立与自身能力匹配度更高的择业观。
当前社会中还存在着部分青年很难在一份工作岗位上坚持下去的现象,跳槽和离职似乎成了他们的生活常态。在他们看来,只要工作不能使其满意,就可以任性地重新去选择一份工作,这揭露出部分当代青年在社会中易受情感因素影响,择业容易一时冲动的问题。这一代青年出生于中国经济腾飞之时,见证了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富起来的,而且他们还将继续见证并亲身参与到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可以说他们天生就带着一种荣光,而在这种荣光里不仅融合了众多先辈的鲜血与汗水,蕴含着一代又一代人对美好未来的期望,也使得当前青年普遍带有一种傲气,这种傲气既激励他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却也让他们忽视了为人低调、踏实做事的美好品德。由于特定历史和时代因素,这代青年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父母的精心呵护,有些做事特立独行、唯我独尊。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个人理想的坚守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入手,去筑牢当代青年的信仰之基,培育他们的精神之魂。
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既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繁荣昌盛,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但同时也衍生出一些社会问题,比如拜金主义在社会中的弥漫、功利之心变得越来越强以及人们对公共利益和集体利益愈加漠然等,这些社会问题在青年就业领域主要衍变为青年价值观趋向功利化,择业只注重个人利益的问题。受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影响,部分青年形成了一些相对狭隘和错误的价值观,这既不利于他们个人的成长与成才,也不利于国家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除此之外,不同地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群体收入差距逐渐扩大等社会客观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为上述问题的产生提供了社会现实基础。除了来自社会环境对青年产生的影响,对自身理想与抱负的不坚定甚至缺失也是部分当代青年容易受到功利主义侵蚀的关键因素,一个缺乏远大理想与抱负的青年很容易迷失在自我的世界中难以自拔,只能看见眼前的利益和个人利益,而很难拥有广阔的胸怀与远见。因此,一是要在社会领域加强青年价值观引领与建设,二是要推动青年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使青年不仅要为自身完美而努力,更要为整个人类的幸福而奋斗。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虽然是青年马克思于1835年发表的一篇著作,但其超越常人的远见卓识和愿意为全人类幸福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与抱负,令这篇经典作品在时隔久远的今天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都将永葆其青春的价值,散发出令人瞩目的真理光彩。
作为社会中最具生机活力的群体,青年承担着社会延续发展的重任,也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在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断普及和深化的今天,社会的分工协作与信息的快速传播既极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发展,但同时也在逐渐削弱人与人之间现实的联系,特别是青年在就业领域的非理性竞争和功利主义驱使下的个人利益至上,使得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在了严重的内耗之中。因此,新时代青年在时隔久远的今天仍然需要以马克思择业观为价值导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自身正确的择业观,他们必须明白再富足的生活也无法填补人生理想的缺失,对于发自内心所热爱的职业是不会轻易受到物质利益驱使的。马克思认为,青年应该选择一个能带给其尊严和幸福以及可以实现其人生理想的职业,而不是成为受资本和欲望把控的奴隶。青年在追求自身完美的同时,还应将实现人类幸福融入自己的人生理想之中,使自己变成一个高尚的人,这既是对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基本诉求,同时也是马克思择业观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从当前青年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部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缺乏对自身的准确定位以及理性思考,时常不是高估自己的能力就是对自己本身可以胜任的工作不够自信,并且还容易受到社会环境和自身情感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因此,在经过缜密思考与客观分析之后形成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是新时代青年在职业选择时首要完成的工作,只有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才能找到一个自己热爱并且适合自己的工作。在马克思的择业观中,青年不应该选择超出体质的限制和能力之外的职业,因为这会使人无法持久地在工作中实现自己所期待的目标,最终因长期的失意而开始变得妄自菲薄,并且承受着比外界指责更为可怕的痛苦。马克思认为,选择一个力所能及并且经过周密考虑的职业,能够使与其才能相适合的人获得幸福,而那些未经考虑、只凭一时冲动就仓促择业的人可能会在精神与肉体不幸的折磨中毁灭。马克思的择业观告诫新时代青年要承认自身的有限性,要在自身能力和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去找寻适合自己的职业,只有做到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统一,青年才能够很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理想。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群体不断进化发展的历史。但是在人类分工协作愈加精细化,社会个体自我意识愈显突出的今天,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生力军的青年却在不断彰显着独立自由的个人主义,不断淡化甚至排斥集体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完全忽视了人类是以群体的生存方式才得以发展进步到今天这般繁荣景象的事实,如果不是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员,那么这些青年是断然无法脱离面对自然生存时的困境而去实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与意义的,所以青年应该谨记只有树立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才能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个体的独立与自由。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对此进行了完美的阐释:“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3]459可以说,马克思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崇高理想贯穿了文章的整个中心,也使整篇文章不断散发出人性的光辉与伟大。马克思的一生都在践行着他在青年时所树立的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崇高理想,为此他放弃了令无数人艳羡的富贵生活以及耀眼的前途,毅然决然地与绝大部分劳苦大众站在一起,为了他们的幸福奋斗一生,也正因此,他作为人类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永远为后世所铭记与追寻。
今天当我们再次重温马克思在青年时期所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经典著作时,依然会受到其思想光辉的感动与指引。马克思的择业观为新时代青年提供了一个正确且积极的择业价值导向,为身陷迷茫和歧途的青年人点亮了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激励着他们不断为实现自身完美和人类幸福而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5]当前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之际,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刻,青年更要以青春之我承担起历史与时代交付给我们的重任,创造一个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国家,不断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坚定的支持者与建设者。因此我们要坚持发挥好马克思择业观对青年一代的引领作用,帮助青年准确把握马克思择业观的核心意蕴,为青年正确择业观的形成注入科学的理论基础。新时代的青年,要勇于担负起时代所赋予自己的责任,要用马克思科学的择业观武装自己的头脑,自觉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接续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