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证据推理”素养的培育
——以“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为例

2022-03-14 08:17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茗海中学杨小龙
新教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含碳证据推理二氧化碳

□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茗海中学 杨小龙

证据推理在化学过程中是一种高级的思维过程,它通过化学的概念、事实等进行一系列的比较、分析,进而概括和总结,对新知识、新问题进行求证,最后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化学推理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有结构、有逻辑、有层次的教学方式,将“是什么”“如何推理”“得出什么”等过程呈现,提供给学生思考、论证的机会,更有效地进行教学输出。

一、“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学设计思路

单元复习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系统而准确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既对已有知识进行了复习,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举一反三,高效课堂的目的。“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内容复习时,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1.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框架

“复习”不只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单纯重演,而需要带有目的性、灵活性、实际性,适用于新时期的教育方法与教育目的,从而拉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深化其学习记忆,最好让其能在复习过程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使得学生能够对单一知识点乃至整个阶段的知识点形成学习体系,最后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理解。本单元的知识点多,化学反应多,但很多反应都和二氧化碳有关,因此,只要抓住CO2这个中心,将与CO2有关的各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紧密联系,就可使繁杂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以便于理解、掌握和运用。要摒弃过去以老师自我意识为中心的思想,要多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再结合教学经验设计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热情与自主学习能力,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2.对不同的物质进行横向比较

初中化学是一门需要系统性与逻辑性的科目,因为化学科目的大知识主干下有众多的分支。其中各个知识点不光涉及物质表面,还有涉及物质特性、特性特征等多元多维度的知识点,并且上述知识点还具有衍生性质。因此,如果在学习中无法判别内容所对应的知识点,单纯地“以点应点”来解决问题,那样不光很难解决化学问题,还有可能会出现知识断层的问题,无法做到很好地融会贯通。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要多使用对比法,无论是同向对比,还是同类对比,或者是与其他知识点之间对比,这样能突出不同物质之间的“同与异”,亦能够更好地揭示两者之间的化学反应,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做到融会贯通,清晰有条理地掌握各个知识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日常教学中,也要将对比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把不同物质之间的联系找出来,通过内外对比分析,向学生传输更加立体化更加有延续性的知识点,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例如“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中,通过分类的视角研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共性和差异性,这样不仅可以突出两者的外在联系,还可以更好地区别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之间的化学特性,要让学生系统化、体系化去掌握这个知识,使学生能够做到看到一氧化碳的特性就可以马上联想到二氧化碳,反之亦然。不仅是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初中化学的知识内容还有很多这样的联系体现,再比如铁、镁、铝都是金属,但是化学特性就有很大区别,使学生很容易对知识内容造成混乱。通过比较“同与异”,加深学生对于各个物质与化学特性的区别,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3.分析教材知识点与中考考试说明,设计复习知识点提纲

设计复习内容,先从教材知识点内进行切入,对课本内本单元的各个重要物质进行分类,再从分类中抓住各个物质的特点,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比如: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从产生方法、性质特点、元素构成等进行入手,构建物质之间的联系,突出“同与异”,由此让学生自主复习,引导其自主去进行知识的系统归纳,让学生学会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分析方法,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从而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从实践效果的角度出发,教学设计紧紧贴合教材内容,尽量突出难点与考点,做到简单明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知道自己要掌握的每个知识点,也知道考试之中常考易错的知识点在哪里。因此,学案的设计要更加细致,要考虑到各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实际情况,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本次的学案设计就从学习目标,知识重难点,基础学习内容,经典考题再现,应用方法,课程总结,答疑解惑与教学反思一共是七大部分内容组成,做到清晰化、系统化、体系化地让学生去掌握知识,经典考题大部分都采用近年中考原题再现,而应用方法之中的习题也是来自近年全国中考题,这样可以使得习题更加具有代表性,更加符合中考的考点,学生对于中考题目亦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而方法总结与答疑解惑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能从实际出发,给学生真正需要的指导,而且对于教师自身,也能够查缺补漏,更好地完善教学方案,而且通过练习题,也能让各个掌握阶段的学生都能从中学到知识,有所收获。

虽然有了良好的计划,精心编写好学案,但如何能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让学生学会应用、学会分析才是最为重要的。在授课过程之中,教师先让同学们了解本堂课的学习重点,明确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然后让同学们独立学习基础知识,之后再要求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再分小组进行互相讨论。通过学生的互相讲解,教师于旁适时提供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要点。这一切的重点就在于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学生必须要掌握好基础知识,教师再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不再把化学当做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而是通过化学实验等方式燃起对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积极性。例如在《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中,在复习完重点知识后,教师把二氧化碳的制取设计成小组实验。在小组实验当中,学生对于实验非常感兴趣,大家都积极参与,集思广益去解决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小组其他成员也补充发言,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当做得好的同学将实验成果展示给大家时,基础知识已经在学生心里扎根了。

二、基于证据推理的复习教学

对于刚刚接触化学学科的初中学生来讲,他们对于化学学科缺乏系统化、体系化认识,有时对于种类繁多的化学物质无法充分认识,而日常教学之中,涉及到许多的化学物质,它们其中有的是形态各异,有些从外观又无法辨别,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分辨,所以学生在刚刚接触这些易混淆物质的时候,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可能会对此产生混乱。综上问题所述,通过教案设计,考虑通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这两大途径让初中学生解决复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化学问题。

主要研究内容为:首先通过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著作文献,结合中考的考试说明要求,再根据教材上提及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确定目的与意义,再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教学情况提出研究方法。通过相关的文献内容,要了解何为“证据推理”,还有证据与推理的源起与意义,再通过其根本含义从而确定“模型认知”的研究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对中学的化学概念进行了分类。然后结合“布鲁姆的认知 发现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以及“学习迁移理论”,从初中化学应用概念之中对何为“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进行分析,接着进行有关学生对化学复习的学习态度、复习的学习方法、复习的学习困难以及对老师教学方式的看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结果,为教学内容设计提供辅证及参考。在对教学设计的流程和教学设计的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解释的基础上,设计一篇教学案例。

问题1:如何从分类的视角研究含碳的物质

【温故知新】大家还记得化学元素周期表吗?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种元素?目前物质有多少种?是物质种类多还是元素种类多?为什么?

【学生交流】元素有100多种,而物质目前有上亿种。因为一种元素可以组合成多种物质,所以物质的种类要比元素多得多。

【提出问题】碳元素也一样,它可以组合成很多种物质。请问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哪些含碳的物质?

【学生交流】金刚石、C60、木炭、大理石、石墨、CO、CO2等。

[提出问题]这么多含碳物质,你能给它分类吗?是否还能清晰回忆起纯净物、混合物、氧化物等的概念呢?

[学生交流]含多种物质的为混合物:大理石、石灰石、木炭、焦炭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金刚石、石墨、C60。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如:CO、CO2。

[提出问题]本单元还有其他的含碳化合物吗?

[学生交流]碳酸、碳酸钙等。

[讲述]化合物不仅仅只有氧化物,还包括了常见的盐和酸。前面我们学习到的碳酸就是酸,而碳酸钙则是盐。除了物质分类,还可以从化合价角度分类。现在请在纸上写出化合价分别为0、+2、+4价的氧化物、盐、酸、单质的化学式并绘制价类图。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价类图。

问题2:如何从分类的视角研究含碳的物质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含碳物质的化学性质有相似性吗?如果有,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交流]碳单质和一氧化碳有共性:可燃性和还原性。并展示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根据性质决定用途,讲讲含碳物质的用途。

[学生交流]利用可燃性做燃料,利用还原性做还原剂冶炼金属。

[讲述]含碳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比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有哪些方面不同,写出化学方程式。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用途有什么差异?

[学生活动]小组通过分析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的差异原因,讨论分子构成的不同,完成表格填写,性质不同有导致用途不同,一氧化碳可做燃料,二氧化碳可以灭火(一般的火灾)。

问题3:如何从分类的视角研究含碳的物质间的转化

[讲述]性质不光决定用途,性质还决定物质的变化规律。请根据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物质的化学式。

[学生活动]学生上黑板书写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能否将化学反应按照基本类型分类。

[学生交流]划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问题4:如何从分类的视角研究气体的制备

[教学过渡]各位同学,还记得之前学过的制氧气法吗?现在请同学们分析:从原理上看,实验室制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能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

[提供试剂]澄清石灰水、贝壳(粉碎)、稀盐酸、注射器、小烧杯、滴管、药匙。

[学生活动]实验操作,交流答案:在小烧杯中放入贝壳粉,滴入稀盐酸,能看到小烧杯产生大量的气泡。取注射器,抽取适量产生的气体,再抽取1ml~2ml澄清石灰水,摇晃。观察到浑浊现象。

[提出问题]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与哪一种制氧气的装置相同?又如何给发生装置分类?

[学生讨论交流]这采用的是固液常温制气法,和之前学过的过氧化氢制氧气相同,发生装置还有固固(固)加热法。

[提出问题]发生装置的选取原则?

[学生交流]反应物条件和产生反应所需要的条件。

[提出问题]收集装置如何分类?收集装置的选取原则?

[学生交流]收集装置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排气密集法、上和下排空气法。讨论气体是否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以及对比其与空气的密度,来决定应该选择哪种收集装置。

三、结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去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更有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授予学生。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减少机械的复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要适切地结合化学复习的内涵和外延,向学生示范证据推理的过程,使论证过程全面而深刻,帮助学生形成证据推理的逻辑化角度,使化学复习课教学充满辩证思维的力量。

猜你喜欢
含碳证据推理二氧化碳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广东樟树各器官含碳率及碳储量
西鄂尔多斯地区5种天然荒漠优势灌丛含碳率的研究
基于证据推理算法的入侵检测系统
基于“证据推理”的化学实验实践研究
基于实验探究和思维训练的课堂教学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学生证据推理能力的培养初探
黄淮海平原主要农林复合树种的含碳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