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阳
(吴阳陶瓷艺术工作室,景德镇, 333000)
在整个中国陶瓷史上、甚至是世界陶瓷史中,景德镇贡献出了70%的陶瓷史,在这辉煌的历史上上,景德镇一直都是神一般的存在。这份独一无二的骄傲是离不开皇权加持的主要因素。现代制瓷虽然也很不错,但并不像以前一样一枝独秀,离开了皇权的加持,景德镇人应更加努力。在千年皇权加持的基础下清朝更是神一般的存在着的。下面我便稍微的简单论述一下。
清代陶瓷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这最为辉煌的时代,尤其是康、雍、乾三朝,进一步保持景德镇陶瓷成为全球制瓷中心的地位。青花里的“料分五色”,颜色釉里的色彩斑斓,粉彩里的雍容华贵。陶瓷作为艺术文化里的独一份宠儿,在清朝这个特殊王朝里,它不断改革进步回归民间,让部分陶瓷不再是高挂庙堂之上、唯皇权独享的器物,大量瓷器的外销,这一壮举的出现也让全人类们得到了福音。“遍国中以至海外夷方,凡舟车所到,无非饶器也”。下面我们便分时期的一一介绍清代官窑和民窑的特点。
清代初期,由于大明王朝灭亡,清朝刚刚建立政权,全国各地战争还是在频繁发生,国内时局动荡不安,景德镇御窑厂处于正在停业状态,直到顺治八年,官窑才得到逐步恢复。我们从现有的创世作品来看,当时的官窑瓷器基本上都是顺治晚期制作的,署官窑款的瓷器更是极为稀少,品种也不多,目前大致是青花、五彩、黄釉、茄皮紫釉几种。
康熙时期,清王朝先后派遣督陶官藏应选和郎廷极前往景德镇御窑厂都陶,由于康熙在位时间长达60年,在这一件阶段景德镇陶瓷品种和技法有着极大提升。其中青花使用混水法,瓷器烧成后呈现出“料分五色”。清代五彩又称“古彩”或“硬彩”,这是在明代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红、绿、黄、紫、蓝、以及黑色,色泽鲜艳,故有“大红大绿,妙有古香古色”这一说法。在颜色釉上以红釉最为突出,有“郎红”“豇豆红”“美人醉”等等种类,另外还烧制出了乌金釉。在装饰纹饰上,最能代表青花特色的便是十二月令花神,在12个杯子上,绘画出每种不同的花种,每个杯子代表不同月份,并配上相对的诗句。同时“耕织图”也同时颇受大家喜爱。
雍正当朝,仿古创新工艺多达57项,其中大部分是颜色釉,其主要瓷器分为粉青、梅子青、月白,坊哥窑的米色,仿造钧窑的瓷器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等。还研制出了新品种炉钧、天青和窑变高档瓷器。当时其仿造宋朝的青白、明永乐的甜白几乎可以做到以假乱真。在低温红釉瓷方面“胭脂水”“红珊红”均为一代名瓷。雍正时期的粉彩也是受康熙五彩的影响而诞生的。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局相对稳定,经济也较为发达,这使得景德镇瓷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也把瓷器推上了巅峰。乾隆官窑在制瓷技术是非常精湛的,对美的理解也是非常透彻,在原有工艺上不断推陈创新,制作出了“玲珑套瓶”“镂空旋转瓶”,刻意追求精美、灵巧、奇异这些特点。除日常生活用瓷外,还生产出了许多不同款式不同造型的摆件,如朝珠、带钩、扳指、盖至等。乾隆时期工匠们完全继承了雍正色釉装饰的技法,还进一步发扬光大,此时千年制瓷业的景德镇也迎来了璀璨辉煌的存在。
嘉庆初期,因受乾隆太上皇的影响,故御窑厂在制作瓷器时还是沿用前朝旧制,基本上没有创新,故有“乾嘉不分”这一说法。玉壶春瓶、蒜头瓶、梅瓶等基本没有任何分别,我们要是不看底宽几乎分辨不出来。甚至部分粉彩上的诗句仍是乾隆的诗句。到了嘉庆后期,逐渐抛开旧品种,才有了帽筒等新品种。有的帽筒采用镂空装饰手法,再加以山水、景观等图案。
道光时期,由于鸦片战争的爆发,此时国力衰退,但御窑厂仍然坚持生产。其制作费用与乾、嘉两朝一样,统一由九江关税银统一支付。但由于战争对百姓和制瓷师傅的影响,官窑制作工艺水平也在日益变差,甚至连釉水都不平。装饰纹样也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演变成,单一的历史人物配诗句。
咸丰时期,清王朝正值内忧外患阶段,内兴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外又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种种困难使得当朝人,实在是顾不上对御瓷生产了,到了咸丰五年御窑厂基本出现停烧这一现象。根据《清档》一书中记载,咸丰元年到二年,御窑厂主要生产神庙祭器,主要有白釉尊、罐、盘子、天青釉和黄釉尊等等瓷器。咸丰三年到四年,御窑恢复生产,开始逐步仿造钧瓷、官釉贯耳瓶、鳝鱼黄扁瓶等,寿星、钟馗、麻姑、十八罗汉、仙女、五子登科都是常见的图案,咸丰年代并未烧制出突出和与众不同的瓷器。
同治时期官窑制作的胎体都较为厚重,质地较为松软,釉粉通常泛白和泛青。器形也是我们常见的赏瓶、玉壶春瓶、贯耳方瓶、蒜头瓶、梅瓶、灯笼瓶、圆盒和苹果尊等等瓷器。绘画的内容也是常见的福、禄、寿、喜等吉祥如意图案。款识也多数用红彩书写楷体。在同治大婚瓷和书“体和殿”款式最能代表这一特征,同治款式也为现代写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光绪在位的这段时期,官窑制作的瓷器数量和质量都是晚晴个朝的首位,还创新出了新装饰工艺水墨五彩、浅绛彩。器形既有传统的器形还制作出了“吉祥如意”款西式餐具,又有仿青铜器式样的器皿,造型特殊新奇,颇具新语言。在款式方面增加“大雅斋”“天地一家春”“长春同庆”等。由于慈禧太后三次寿诞在瓷器上面就耗资20余万两白银,无形使得御窑厂的生产费用巨大,在此时从业者的生活还是得到了很好保障,烧制的瓷器也是十分精美。
宣统是清王朝最后一个朝代,由于宣统继位年龄较小,对瓷器还没有认知,所以此时瓷器还是沿用前朝旧制。但瓷器的质量还是不错,瓷土上等,胎体轻盈,器形规范,画工细腻。青花色泽鲜艳明亮,青花配胭脂彩发色相当纯正。珊瑚红、黄、蓝、白、绿窑变、色釉、都非常精美,丝毫不亚于前朝。即使在这种时代条件下,宣统年代初期生活品质依然是得到很好的保障。
清末民国初期是景德镇民窑处于转型期和活跃期。即使国家连年战乱也依旧不能阻挡景德镇瓷业的发展,顺治时期民窑烧制还是很活跃的,甚至还烧制过龙碗给皇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民窑也是精品不断,尤其以外销瓷最为著名,这些外销瓷在国外受到了极大追捧,大家对能够拥有一件景德镇民窑瓷器为最大荣耀,进一步推动其他国家对瓷器生产进步。但是到了乾隆后期,就出现下滑的趋势,到了道光和咸丰时期瓷器整体质量较差,市场也逐渐为底层百姓消费了。在这时间段烧制的家用瓷成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的,由此可见制瓷人的心态、生活水平是较为痛苦的。在《陶雅》这本书中作者提到“吾华瓷器尚矣,而今不如古者”由此可见民窑已达到历史低谷。
同治时中外关系相对缓和,国家局势也相对稳定,景德镇瓷业也得到喘息时间,瓷业的得以慢慢复苏,质量也得到提高,一度出现了“同光中兴”。在光绪后期,仿古瓷与西洋美术相结合,形成独特风格,青花和粉彩技艺有着明显提高,特别是涌现出一批粉彩艺人,为景德镇注入新血液,为后来的彩瓷开辟了新局面。
据《景德镇陶录》记载,清代御窑厂建于顺治十一年,明“御器厂”改名为“御窑厂”,从而拉开两百多年的瓷上辉煌。在乾隆时期御窑厂的厂址和布局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从全封闭形式改为八字门。大门东边有防府署,西边有公馆,门的后面有一条长长通道直接能够通到仪门,然后再从仪门到珠山一圈都是围墙。仪门里便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作坊,仪门东西两侧还有辕门和鼓亭。
御窑厂的管理和督陶官:清朝初期御窑厂由地方官管理,在雍正以后便开始确立了以监督淮安关税务府官员监督管理,乾隆便改为九江关监督兼理。管理部门为三年一届,但也可以由皇帝裁定是否连任。在清朝初期一般在位的督陶官都比较恪守职责,对产品质量要求比较严格,也不断研究新产品,此人到了当代也是经常出现瓷画中,由此可见景德镇人对它的喜爱。
御窑厂生产的瓷器种类颇为繁多,用途不一,一般分为:
康熙时祭祀礼制较为完善,康熙十年曾派人到景德镇制作祭器。乾隆时其要求大学士稽核经图,绘制了《皇朝礼器图式》,并将图稿交给御窑厂制作。器型分别有爵、豆、尊等等。
礼佛用瓷制作量不大,但品种比较丰富,如佛教用瓷、五供养、七珍、八宝、果盘等等。
同治时开始大规模烧制婚嫁用瓷,烧制瓷器种类也颇多,如红地金喜餐具、黄地梅雀餐具、黄地绿竹和红地绿竹子餐具等。
皇帝和皇太后在过寿节时,颇喜欢寿庆瓷,认为其吉祥、喜庆。如已出土清代光绪粉彩描金矾红百寿纹碗,在慈禧垂帘听政后,御窑厂为她烧造过四次万寿庆典用瓷。此外,御窑厂还烧制了餐饮、文房、陈设、丧葬等等用瓷。
雍正时期唐英是所有督陶官中的佼佼者,其对景德镇瓷业有着特殊的贡献和业绩。雍正六年时唐英到御窑厂上任,从最开始对陶瓷生产是“茫然不知”,到最后学会贯通用了三年的时间,这是三年里唐英和窑工们吃住一起,不耻下问,才有了唐英督陶这一段美好岁月。唐英督陶28年间,非常重视陶工们智慧和创造力,不仅官窑产品得到了明显提高,还花费了大量时间研究品种,并系统研究和撰写著名的《陶冶图说》,这本书全面描绘了陶瓷技艺,为我们后人研究传统工艺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清王朝的逐渐衰败繁荣昌盛的清代制瓷业也逐渐迎来低谷。瓷业更是一天不如一天。民国与晚晴交接的那几年,社会时局动荡,在如此极端困难的时代背景下,景德镇人咬住牙齿,靠着顽强的意志力和求变的智慧,仍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成就表现是在陶瓷艺术、瓷业改革以及陶瓷教育等三个方面。在这颠沛流离的这几年,从业者们为推动制瓷业由传统逐渐迈向现代转型,促进陶瓷艺术改革作出了非凡重大的贡献。
回首景德镇千年制瓷之路,景德镇因制瓷扬名世界,它的“凤凰涅槃”,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品味和茶余饭后的谈资,景德镇人们走过那一段段心路历程,前辈们用她们心血铸造出了辉煌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清朝在这中间扮演着重要地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和探索学习的陶瓷艺术作品,为现代制瓷业奠定基础。使得我们在当下科技技术日益更新年代,我们同时拥有古老艺术语言和新时代科技意识,从而一直站在世界瓷器巅峰,我们景德镇人以勤劳汗水和非凡智慧,用上天赋予我们独特优势,支持起我们繁荣的家园,用我们的独特语言向世人叙说着这无与伦比的瓷器之美,我们一代代景德镇人应共同努力让世千年瓷都的熊熊窑火千年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