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落与召唤的角度分析诗意中国画

2022-03-14 06:29吴晨璐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写意画国画中国画

吴晨璐

广州美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在中国画发展的各个时期,无不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使得中国画的发展道路上不断有一些思想激进的人士提出质疑与批判,将中国画推入争端的风口,传统与创新不断成为话题所讨论。但在时代的推进下,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中国画,还是很快的适应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在结合传统社会文化语境下,甚至在一些程度上完成了转型。现代的中国画艺术在当今展览机制与社会经济的促进下,不断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呈现出一派生机景象。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的中国画创作还并非全尽人意。尤其是将当代的国画创作与历史中的经典画面进行对照,便会发现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差异。部分作品内容的单薄、苍白与传统中国画凸显的气韵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笔者经过比较分析,觉得相比经典绘画,当今的中国画欠缺的是——“诗意”。诗意的丢失,是当代国画创作与传统绘画之间所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何为诗意?宗白华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一文中解释过,中国人喜爱世间万物,与它们更是共同生长,而我们的宇宙本身就注重一阴一阳,虚实结合的生命节奏。所以其根本就是虚空的,是流动的气韵。从这里可以知道,律动和气韵指的正是我们所理解的诗意。

中国绘画的审美情趣在于诗情画意,这也是国画被国人所广泛认同的基本特征。我们欣赏一件国画作品,不管是在以前还是当下,想要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感,更多的是那种难以言说、回味无穷的诗意美。所以,诗意对于中国画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画的历史发展当中,论及诗画的关系不能忽略文人画的鼻祖——王维,王维的诗歌特色正是诗情画意兼备的体现。诗与画的相互照应,使得国画创作中不断融入诗情,在观赏与品鉴中不断体会诗意,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画自身所俱有的重要特征。而追求“诗意”,成为了中国画创作的灵魂所在。

我们在研究中国画的诗意时,便要分析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为什么能够相互结合,结合的基础又是什么?二是这种互相融合,给国画带来了什么?

不难发现,诗与画的融合并非偶然。纵观西方的绘画史可以发现,西方的诗歌艺术并没有与绘画相结合,更谈不上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升华。而中国的诗与画从起源上或许就是互通的,这并不是谁的发明或创造,更并非是简单的在画面上题写诗句就能形成的意象,这是古人所讲求的自然规律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从古至今中国人极其讲究天人合一,且道教思想一直流传其中。事实上,中国传统的艺术理论对情和意的体现就在“天人合一”这种哲学范畴中。诗与画的融合,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同质”关系,这也是二者能够高度融合的原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绘画而言,再从诗歌层面,二者相辅相成。转看西方的诗歌与绘画,两者从根本上就是主客分明的二元关系,各有各的表达方式,各有各的审美逻辑。

中国画融入诗意,不仅仅有其重要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也是区分国画艺术性与匠气的方式之一。诗意的融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画在文化系统中的价值和定位。从内容上讲,虽然诗歌的融入并不会带给绘画创作实物体现,但从意境上而言,却将其上升了一个层级,从而使二者出现质的区别。

就现在的中国画创作而言,诗意的流失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当今中国画创作刻意的模仿西方绘画形式,追求所谓的创新,不仅使得中国画与“根”的脱离,还使得一味求新的作品日益平庸。时讯的便利使得人们对于国画资讯的把握十分快捷,时刻更新的展览、书籍、视频等出现使人们在更多的维度、更多的视角下看见中国画不同的发展。但从观者的角度,不难发现以下几种现象:

其一,对比写意画而言,工笔画在如今却更受推崇。无论是在拍卖还是在展览上都强势成为主流。各大院校写意画与工笔画研究中,学生的比例也是有较大的差距,这无疑阻碍了写意画的发展。客观上讲,在中国画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写意画与工笔画相比不相上下,甚至有些时期更是受到文人的推崇,而如今的情境不免让我们思考。

其二,当下国画艺术家,从创作之初就力求画面的视觉效果,强调绘制的复杂与精细,强调创新的材料和题材,而对绘画内在的审美境界却丝毫没有精进。不管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都是如此,当代的国画过渡吹捧创新,使得中国画在创作上走向了形而下的技术层面,这有悖于传统国画的精神。

其三,当代的中国画更多的是有目的性的,有意识的刻意创作,而不是在无意之中的真情流露。为创作而创作,相比大家而言,这样的目的性更多带有功利意味在其中。

由以上三点可以分析出来,当下的中国画创作,失去了原本的随性和写意精神。当然写意精神也并非是潦草的逸笔,更是一种创作的观念和方法,一种精神意向的体现,而在现今的国画发展中少有体现。

一味的批评当下诗意的缺失何其容易,困难的是如何解释、如何改变。诗意的缺失,其实是二十世纪以来,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近代社会的巨大变化,艺术家也从传统意义上的文人转向了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这种身份的转变,使得艺术家对意境的理解和空灵的关注逐渐消失,而是转向对现实世界的极致关怀。社会生活的变化,经济社会的发展,近代以来,过渡吸收借鉴西方绘画的表现,使得传统的文人画意境所剩无几。那种能够唤起观者内心的诗意情怀也不负存在。不管是从内在还是外在而言,当今中国画的传统表现比起以往而言已经走的太远,例如一些画家通过对风景的写生创作试图融入国画创作的血液,用中国画的材料和工具实践着西方绘画的审美理念,这样的创作其中的诗意自然不复存在。

如果说诗意是中国画的灵魂,那么对于诗意的唤回便是当下中国画艺术家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使民族传统文化回归且加之创新,在突出自己个性化的同时,将审美意识贯穿入其中,这才是关键。大众期待从国画中去感受意境,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寄托,而艺术家如何将诗意融入画面,这是需要深思的。只有走出固定的笔墨程式,回归传统推陈出新,才是帮助中国画走出困境,走上正确道路。当艺术家们真正将对美的感受、理解与状态,放入笔墨语言的表达中,再结合自己个人自身经历,同时注重画面意境的表达,将诗意融入画面,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与大众靠近,去描述最本真的美。这样回归诗意的中国画,必然能够走出失意的状态,使观者唤回对意境美的感受。

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在于诗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思想一直影响着绘画艺术创作与审美。诗意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当代的中国画创作更应该追寻诗意,将诗意深入研究付诸实践。对于传统和创新的问题,更不能从片面的角度去看待,不能说一味的追求传统或者是一味的追求创新,首先得弄清楚传统与创新的定义,以及传统和创新的关系。对于传统再定义,再认识的问题,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后,不断思考。只有在这样的态度下我们才能够真正认识到,传统和创新的新的时代意义,理解诗意的绘画语言。也只有在这样的角度下,才能真正意义上使中国画的诗意逐步回归。

猜你喜欢
写意画国画中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挥毫泼墨忆平生——追忆当代中国写意画大师范子登
中国画
“写意画”画种的形成与发展
——兼论徐渭对“写意画”概念的提出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国画欣赏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中国写意画的审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