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凤
(1.华中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黄山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 245021)
加快大学生社区建设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重要举措。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次对大学生社区建设提出了纲领性的意见。随着大学生社区职能的拓展,学生社区建设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管理者和学界关注的焦点,不少大学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和特点,创新开展了大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探索。2019年10月,教育部遴选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所高校,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推动形成育人新格局。此后,“一站式”学生社区试点单位不断增加。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打造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学生社区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和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1]。
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阶段,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738所,在校生3285余万人。大学生社区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面对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加强大学生社区建设,是健全新时代高校育人体系,提升高等教育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018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遴选了5个省(区、市),10所高校、50个二级院(系)作为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过程中[2]。在此背景下,高校要主动变革教育理念、调整组织架构、创新育人模式,牢牢把准育人方向,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时代的变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不断变化,大学生社区建设的育人功能不断强化,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高校完善“三全育人”的关键点。“一站式”学生社区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实践、交往、娱乐的重要场所,是高校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培养大学生良好习惯的第二家庭,是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第三课堂”[3],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平台。高校作为培养人的特殊社会组织,具有社会属性,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需要学校、教师、管理人员以及学生自身协力完成。因此,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需要打破时间、空间的壁垒,需要统一思想、凝心聚力。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人的活动的全面发展,二是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三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性的自由发展[4]。人的活动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而“需要”是人的活动的目的和动力。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呈金字塔式划分为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存在于社会的最高等次需要,实现这种需要依赖于环境的约束与影响。而人的活动的全面发展必然提升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以及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性的自由发展。
高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大学生的整体层次发展态势良好,他们能够按照学校规定的要求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具备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热爱生活,重视人生、财产、生命安全。二是大学生个体发展良好,每一个大学生都是有个性的个体,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追求不一,他们追求未来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愿景不一。这就回归了教育的本质“怎样培养人”,也充分体现了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支持。
国家高度重视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并给予了指导性意见,部分高校已经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而在社区建设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因素制约社区建设发挥最大合力。
育人的本质在于立德,高校育人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当前、未来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多数高校通过改造社区物理空间、调整组织架构、优化管理队伍等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虽然在社区建设中开展了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党内活动、实践活动等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但大多形式过于碎片化、系统性不强。大学生社区育人的基础条件滞后、育人环境文化氛围不浓,文化活动较为缺乏[3]。辅导员进学生社区教育管理工作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学生社区的教育管理职能不足、质量亟待提升,学生社区育人合力不够[6]。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对大学校园传统文化的冲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品质、价值取向不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干扰。近两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线下活动转移线上开展,高校也开展了众多线上教学活动,大学生出校门、出寝室、出社区的频率减少,学生社区成了大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场所,因此,社区教育功能已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功能亟需强化。
自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系统内的发展受外部力量的驱动和控制[7],从这个理论视角看,学生社区建设的元素包括学生、教师、管理者、管理方法、活动内容、社区环境等,任何一项元素都需要与外部环境进行作用,进化为新的有序状态。“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就是系统内自主循环和创新的过程。长期以来,在学生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治理能力还不能很好的满足新时代国家对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要求,如社区治理机制碎片化[8],社区工作目标缺乏一致性,社区工作实践协同性不足,多元主体协同体系有待构建[9],社区内党团组织、学生会组织、社团组织等进驻学生社区数量日益增多,而在实践中发现,学生社区的自治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发挥不够,学生参与学校事物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学生组织在满足学生自治方面作用不明显,学生的自治能力和自治意识不够[10],学生自治管理与社区有效指导相脱节[11]。这也充分说明,在社区建设中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热情,提升社区自治水平,是现阶段社区建设的关键性问题。
优化资源整合配置是大学生社区建设发展的必然条件。“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目标要求学生在哪,教育资源向哪输送。高校在创设“一站式”学生社区时,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空间场地向学生社区倾斜:如辅导员下沉学生社区、从事党务工作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党组织建设、各种活动场所物理空间的划分、网络资源的配备等,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积极参与,而大部分的学校没有“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管理部门,部分学校即使成立了相关部门,由于部门职能有限、部门管理人员观念意识不到位,不能很好的统筹协调相关资源的合理调配,导致资源配置整体性不强,碎片化明显,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智能技术赋能“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不够,社区网络安全教育意识不强,利用大数据来精准识别、分析、研判信息的力度不够,社区“一体化”网络平台功能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部分高校学生社区资源配置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社区资源配置多元化发展不够,缺乏整体性思维。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资源、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学校地域资源优势,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立校办学、育人育才全过程。
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纲要的颁发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指明了发展方向,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坚定的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学生社区党建引领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大学生社区治理能力、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党的建设的关键是:一要创新设置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体系,构建面向区域、楼栋、寝室3个层面的社区党建新格局。成立学生社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配齐配强党务干部队伍,从组织架构、人员配备上夯实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基础。二是构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二级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下沉学生社区两级工作体系,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实际问题。三是延伸“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工作实效,构建教工党支部与学生社区共建的党建工作模式,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教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四是加强学生社区数字化党的建设,积极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全面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引导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高质量的学生社区管理体系是助推“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首先,高校应有健全学生社区管理体系的新发展理念和大格局、大视野,不同的管理理念,不同的管理过程,得出的管理效果是不一样的。学生社区建设应构建以学校党委为领导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为目标,整合社区管理资源,全面调动师生积极性,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管理新格局。其次,学生社区作为高校课堂以外学生活动的主要区域,应建立完备的组织结构,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职能部门,明确规定部门的岗位职能和责任;建立健全学生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学生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学生教育工作落实到党支部、落在每位党员自身的肩上;成立学生社区建设委员会,从学生群体中选拔政治素质过硬、管理能力强、愿意为同学服务和社区建设贡献力量的学生作为社区建设委员会成员,进一步增强学生社区学生自治的功能。再次,进一步优化学生社区管理体制,健全社区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构建科学的学生社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完成评价过程的重要基础,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校管理部门评价等,加强学生社区建设过程性评价,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协同育人是一项巨大的系统性工程。“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的元素包括育人目标、育人组织、育人队伍、育人手段,而学生社区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就是通过这些元素相互作用来支撑系统内部运作的。首先,学生社区应构建纵横式育人体系,纵向构建学校、课堂、社区“三线”并行的垂直育人体系,横向统筹推进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工程,全面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次,引导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学生社区建设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着重加强智育建设,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意识;切实增强强身健体能力,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前提基础;加强美育建设,不断涵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美的心灵”;加强劳动教育,将人的全面发展理念落到行动实处。再次,构建大学生社区“人工智能+”育人模式。变革学生社区教育理念,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于学生社区管理、服务和教育各环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创新育人环境、育人理念、育人方式,注重学生个性化教育,增强社区育人的感染力、凝聚力。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制度体系是“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基本构成要素。
首先,学生社区建设应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式发展。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一个学校的发展和未来,学生社区正是新时代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场域,构建良好的师德师风保障制度,使每一位老师都具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将师德师风制度内化为教师自身行为规范,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保障。其次,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打造学生社区成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阵地。大学生是社区建设的主要群体,学生各项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规则,这种规则集合成纲领性的文件就成了规章制度。再次,构建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优化评价结果的运用,提高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是检验学生社区党建和思政工作成效的导向,在评价过程中注重育人效果的体现,开展分层分类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将学生社区评价纳入部门考核相关工作中,真正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以评促学生发展的作用。
自2019年10月,教育部启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试点以来,“一站式”学生社区成了高校育人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功能,必然离不开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创新开展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教育管理者们不断进行教育思考、加强教育变革、持续改进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