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月
白内障是老年人群中的高发性视觉障碍性疾病,有报道显示,白内障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1-2],60岁以上老年人中白内障发病率约为20%,70岁以上老年人中白内障发病率约为40%。临床治疗白内障可采取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仅对症状轻微或无法手术病人有效,而手术则是白内障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3]。其他文献指出,白内障手术技术虽日渐成熟,但预后效果影响因素复杂,白内障病人术后自我感受负担、负性情绪严重,生活质量明显降低[4]。反刍性沉思是指个体在历经压力性或创伤性事件后的认知加工过程,分为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其中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属于消极、非适应性的认知加工,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则属于积极、适应性的认知加工,而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是慢性病病人中的广泛性问题[5]。罹患白内障病人多伴有严重视野损伤甚至失明,对其视觉生命质量影响极大,加之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新生活方式,表现出消极态度,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水平高,多采取消极的疾病应对态度。为明确老年白内障病人反刍性沉思水平现况,促进病人以积极态度应对疾病与治疗,本研究选择我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收治的老年白内障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评估病人反刍性沉思水平,分析确定反刍性沉思水平的影响因素,据此制定护理对策。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白内障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60岁;影像学等检查确诊为白内障,且入院接受治疗;认知、沟通能力正常,且具备一定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近期遭受其他创伤性或压力性事件;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史;合并有其他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脏器功能异常等;术后病情恶化,甚至失明;转院或死亡等原因退出研究。
1.2 资料收集 研究调查组由科室4名工作年限≥5年、有相关调查经验的护士组成,正式调查前对护士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调查量表或问卷、调查统一指导语、问卷回收及数据整理办法等;正式调查时,调查人员全程禁止使用暗示性语言,按“发放问卷或量表—介绍问卷或量表—说明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督促病人独立填写—现场回收问卷”顺序开展调查,问卷回收后及时检查问卷完整性,据此判定问卷是否有效;问卷回收完成后按双人核查制度对问卷信息进行整理,即2名调查员分别负责信息录入、信息核对,录入完成后交由病人核对一般资料是否正确。
1.3 调查工具
1.3.1 一般资料量表 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整理可能影响老年白内障病人反刍性沉思水平的人口社会学、疾病相关特征变量,其中人口社会学资料有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等,疾病相关特征变量有病程、既往手术史等。
1.3.2 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Chinese Version of Event Related Rumination Inventory,CERRI) 该问卷包括侵入性、目的性反刍性沉思2个维度,共20个条目,每个维度10个条目,均采取4级评分法,分值范围0~3分,其中0分表示从未,3分表示一直如此,总分为60分;其中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属于消极思考,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属于积极思考,维度评分越高则对应反刍性沉思水平越高,倾向越严重;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944,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16和0.921[6-7]。
1.3.3 情绪调节量表(Emotion Regulation Scale,ERS) ERS量表分为重新评价、表达抑郁2个分量表,共10个条目,均采取7级评分法,分值为1~7分,1分表示完全不同意,7分表示完全同意,条目评分均值越高表示采用该情绪调节方式的倾向越严重;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34,内容信效度表现良好[8-9]。
1.3.4 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 该量表包括乐观性(4个条目)、力量性(8个条目)、坚韧性(13个条目)3个维度,共25个条目,均采取5级评分法,分值范围0~4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心理弹性水平越高[10]。
1.3.5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 该量表包括家庭支持(4个条目)、朋友支持(4个条目)、其他支持(4个条目)3个维度,采取7级计分法,分值范围1~7分,总分12~84分,评分越高表示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评分大于72分表示社会支持高水平;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0,信效度表现良好[1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得到的差异性因素采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 α=0.05。
2.1 老年白内障病人反刍性沉思水平 老年白内障病人反刍性沉思水平评分为(30.31±5.83)分,其中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维度评分为(14.34±3.25)分,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维度评分为(15.97±2.87)分。
2.2 老年白内障病人反刍性沉思水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白内障病人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的影响因素有文化水平、病程、健康教育、焦虑情绪、情绪调节、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P<0.05);老年白内障病人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的影响因素有健康教育、情绪调节、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P<0.05),见表1。
(续表)
2.3 老年白内障病人反刍性沉思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反刍性沉思水平2个维度作为因变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老年白内障病人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的独立影响因素有文化水平、健康教育、焦虑情绪、表达抑制、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P<0.05);老年白内障病人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健康教育、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P<0.05),见表2。
表2 老年白内障病人反刍性沉思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1 老年白内障病人反刍性沉思水平独立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白内障病人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的独立影响因素有文化水平、健康教育、焦虑情绪、表达抑制、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P<0.05);老年白内障病人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健康教育、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P<0.05)。①初中及以下学历。本研究调查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老年白内障病人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水平偏高,而目的性反刍性水平偏低;文化水平偏低病人对疾病、治疗效果的认知有限,加之其可利用社会资源有限,导致其患病后情感负担重,心理困扰水平偏高,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水平高;而文化水平偏高病人的认知、理解能力强,心理调适技巧掌握较好,能尽早地积极主动思考,接受患病现实,并正确看待疾病治疗与预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水平高。②焦虑情绪。罗曼丽等[12]研究显示,老年白内障病人焦虑水平偏高,对病人生活质量、治疗或护理依从性影响较大;罹患白内障后病人适应能力下降,造成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加之视力下降、色觉改变等症状的影响,病人对临床治疗效果缺乏信心,多表现为被动接受治疗、消极看待临床疗果,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水平高、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水平低。③表达抑制。有研究指出,合适的情绪调节策略有助于维护个体心理健康,其中表达抑郁属于非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反映了个体对情绪表达行为的抑制,与负性情绪体验有一定关系[13];老年白内障病人对患病事实采取表达抑制情绪调节策略,提示其仅关注当下创伤性事件,且多沉浸于负性情绪体验中,缺乏积极的疾病应对态度,处于被动状态,多表现为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水平偏高。④健康教育。临床健康教育是病人认识疾病、治疗及预后的有效渠道,白内障病人多为老年人,此类人群对疾病认知多存在不足,患病后对临床治疗及预后缺乏信心,且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体验严重,注意力集中于创伤性事件,而缺乏主动、积极的应对态度,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水平偏低。⑤心理弹性。李毓霞[14]研究发现,老年白内障病人视物模糊、怕光,加之手术刺激、术后并发症等因素影响,病人极易失去对自我与疾病的掌控感,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导致其心理弹性较差;心理弹性低水平的老年白内障病人面对疾病、治疗及并发症等创伤性事件,缺乏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康复信心显著不足,难以以积极心态面对疾病与治疗,缺乏学习、了解康复知识的主动性,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水平偏高。⑥领悟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个体通过社会关系与他人交换情感或物质资源以满足自身需求,所获取资源能有效缓解压力性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关报道显示,良好的社会支持能调节病人心态,使其对疾病、治疗形成正确、积极认知,面对疾病能采取有效应对方法[15]。老年白内障病人领悟社会支持低水平情况下,缺乏通过社会关系获取情感、物质资源的能力,不能积极主动地应对创伤性事件与压力源,缺乏关注现实意义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实现对情绪的自我调节,故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水平较高。
3.2 老年白内障病人反刍性沉思水平调控护理对策
3.2.1 内心独白式暴露疗法 术后第3天针对老年白内障病人采取内心独白式暴露疗法,护理人员按5人1组原则对病人进行分组,向病人发放心理画像纸,以便其他病人结合独白对病人心理进行画像;护理人员引导小组病人逐一描述治疗期心境变化,描述格式为“入院前心态+治疗期心境+未来展望”,以形成多层、多透视的立体结构,确保心理描述的全面性,其他病人根据独白总结关键词以实现对病人心理的画像;以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病人为例,内心独白为“入院前受到症状困扰,内心恐惧、焦虑感严重——确诊白内障后疾病困惑感减弱,但受疾病、临床治疗等因素影响,恐惧感、焦虑感仍严重——当前仅关注疾病本身与临床疗效,缺乏获取相关信息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他病人给出的心理画像关键词有“恐惧、焦虑、消极、被动”,引导组员介绍各自心理画像,并结合自身经历说明心理调节技巧,护理人员结合病人陈述进行补充,每次时长40 min。
3.2.2 护理服务剧本演绎 为强化病人对临床护理、预后效果的认知,术后第1天研究面向病人开展护理服务剧本演绎。①编写护理服务剧本。护理人员结合白内障术后护理项目编写护理服务剧本,设置剧本角色有“护士”“病人”“病人家属”,剧本内容:手术完成后,护士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并采取镇痛管理措施,此处设置剧本情节(情节1,术后VAS疼痛评分+疼痛分级管理,涉及措施有按摩减痛、冷敷镇痛、药物镇痛;情节2,术后VAS疼痛评分+阈值药物镇痛);术后第1天面向病人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此处设置剧本情节(情节1,常规健康手册教育,即下发健康手册,对手册内容进行介绍,指导病人或家属阅读,制订阅读计划,并定期抽查阅读效果;情节2,案例分析式教育,即通过对临床白内障术后康复护理案例的分析,明确治疗效果、术后护理内容及照护注意事项);术后密切监测病人眼压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眼压,此处设置剧本情节(情节1,眼压监测+阈值药物治疗;情节2,术后提前眼球按摩护理干预,配合眼压监测+阈值药物治疗);术后通过沟通交流明确病人情绪变化,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此处设置剧本情节(情节1,针对焦虑病人,护士与其交流根据其焦虑点结合临床案例进行疏导,消除焦虑情绪;情节2,设置“1+1”帮扶小组,邀请白内障术后康复病人与在治病人结伴,通过小组交流了解、疏导病人负性情绪)。②护理服务剧本演绎。护理人员、护士及家属按编制剧本演绎护理,护理人员通过“旁白”阐述术后护理过程及项目,在剧本情节处向病人及家属提供选项,并结合临床案例或数据向其介绍选择对应结果,以强化其对临床护理认知,明确临床护理的有效性,演绎时长30~40 min。
综上所述,老年白内障病人反刍性沉思处于中等水平,其独立影响因素涉及多方面,临床护理需结合病人特征确定干预措施,促使病人以积极态度应对疾病与治疗,实现对心理的有效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