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养护平台的应用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影响

2022-03-14 02:10张丽丽周晓梅
全科护理 2022年7期
关键词:血糖康复病人

耿 蕊,张丽丽,周晓梅

糖尿病是以血糖增高为特征,引起蛋白质、糖与脂肪代谢紊乱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高血糖、多食、体重减少、多饮,具有起病隐匿、病程迁延、病情复杂且并发症多等特点。患病后易累及心脑血管及肾、眼、足及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血脂异常、泌尿系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慢性并发症,严重危害其身体健康[1]。临床主要以药物、饮食、运动、血糖监测与自我教育和管理等内容为治疗原则,通过实施连续且长期的医疗照护和药物支持,来维持血糖稳定,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传统护理模式缺乏完善服务内容与流程,病人信息获取和处理渠道有限,医疗服务受多种因素限制,后期康复随访跟随制度缺少,导致病人缺乏持续性、有效性且规律性的疾病管理,自我管理意识及行为能力低下[2]。“互联网+”技术优化医养护模式是以互联网为技术手段提供医疗信息整合服务,帮助医护者及时获取病人信息,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实时提供专业指导的新型护理模式[3]。既往学者将该模式应用于慢性院外康复护理中,可有效提升延续性护理时效,改善病人院外自我管理能力[4]。为此,本研究将“互联网+”技术优化医养护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病人中,观察对其居家自我管理行为及症状改善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8月收治的160例老年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60岁;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5];病史≥3个月;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意识清晰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存在精神障碍者;存在药物过敏者;存在肝肾功能不全者;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年龄68~81岁;男48例,女32例;病程3~15(8.34±2.34)年;观察组年龄66~82岁;男47例,女33例;病程3~15(8.32±2.17)年。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住院期间通过疾病知识讲座、日常讲解、宣传手册等加强病人疾病知识了解,登记其家庭基本信息及联系方式,便于院外随访。出院后每月电话随访1次,提醒病人做好疾病监测,给予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观察组为病人构建医养护互联网平台并应用,具体内容如下。

1.2.1 明确病人居家护理需求 采用居家护理需求问卷[6],明确老年糖尿病病人居家护理需求,包含医疗护理、健康指导、康复护理、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共42个条目,各条目采用1~5级评分法,根据得分情况分为不需要、需要、非常需要3个等级。结果显示,80例病人中居家护理总需求率为87.5%,其中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康复护理需求率较高,根据需求程度作为医养护互联网平台的内容制定依据。

1.2.2 医养护互联网平台的建立

1.2.2.1 确立促进与阻碍因素[7]为充分考虑老年病人生理、认知和情感现状,了解其使用偏好,设计适应其需求的平台,以提高其易用性和有用性。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与访谈法了解影响老年病人医养护互联网平台使用的促进与阻碍因素,结果发现老年病人对平台的主观感受(使用经验、感知平台的有用性与安全性)、个人特点(年龄与文化程度)、平台特点(操作复杂性、与病人的匹配度)均会影响其对该平台的接纳和使用。

1.2.2.2 平台模块与内容设计[8]为简化操作流程,本次平台设计以微信小程序作为模板,以医院服务器及客户端两个端口分别面向护士及病人,通过身份识别进行绑定。平台特点有护理人员资质保障,均经过医院护理专业培训,糖尿病管理能力合格;隐私设置,线上登录及访问仅医院护士及病人可操作,确保信息安全;为保障线上程序通俗易懂,“病人端”在结合相关文献及学者研究基础下,针对老年人群体学习能力及认知上有所简化,遵从易用性、界面可视性、高效简洁性原则,共分为即在线互动、血糖监控记录、记录生活、知识学习、用药助手、我的信息6个模块,见图1。

图1 老年糖尿病病人医养护互联网平台功能图

1.2.3 医养护互联网平台的应用 ①成立管理小组:成员包含糖尿病主治医师1人,负责疾病知识与康复锻炼等发布内容的审核,根据病人病程、并发症以及血糖控制情况为其设置血糖、血压危险值范围;糖尿病专业护士长1人,负责公众号内容的定期更新与病人使用情况的跟踪记录;责任护士2人,负责病人服药、血糖监测、运动提醒以及随访工作。②应用准备:病人出院前1 d护士通过一对一交流为病人及家属普及微信小程序使用方法,详细讲解具体模块并进行功能示范,确保每位病人及家属均能掌握小程序使用方式,使用作用以及便利优势。③应用:邀请其家属协同病人搜索并注册,随后完成信息认证,方便管理人员在服务端掌握病人信息与联系。进入后可见所有功能,其中知识学习中主要以图片和简短大号文字呈现,且附有朗读语音;用药记录中可设置具体剂量、服用时间、次数、每日用药等,时长超过5 min未记录则可自动发送消息提醒;膳食指导中可包含每日饮食推荐、制作说明、功效、成分营养含量等;运动中可包含运动锻炼方法、视频分解及锻炼目的。此外,针对平台内容无法解答的问题可通过点击在线互动模块与医生在线咨询,实时满足病人个性化需求,每周由护士统计整理病人血糖、血压、饮食、运动记录情况,针对1周内未及时记录者实施信息或电话提醒,提高病人康复信心与依从性。

1.2.4 延伸辅助干预 将本月线上血糖值记录不达标的病人,统计后根据实际给予上门随访,优先关注独居、失偶、行动不便等老年病人,以“一对一”“面对面”形式加强健康指导,其他老年病人可根据其意愿决定是否需要上门随访。还可邀请病人来院参加教育讲座,每月1次或2次,主讲医生注重胰岛素使用、血糖监测、并发症预防等知识宣讲。同时根据老年病人社区或居住地等不同,举办如社区性的交流活动,促进病人与病人之间的病情交流联系,增强治疗依从性。在干预3个月后通过护士上门或线上通知病人来院进行血糖测量记录,询问其糖尿病相关防治基础知识,填写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与糖尿病生命质量量表,并做总结分析。

1.3 观察指标

1.3.1 自我管理行为 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ACA)[9]评定两组病人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包括合理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用药、足部护理5个维度,共11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0~7分计分法,总分77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1.3.2 血糖控制情况 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各指标改善情况越好表明护理效果越好。

1.3.3 生活质量 采用糖尿病生命质量量表(A-DQOL)[10]评定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该量表包含满意度、影响程度、社会烦恼、疾病忧虑4个维度,共46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5分计分法,1分表示无影响,2分表示轻微影响,3分表示一般影响,4分表示中度影响,5分表示严重影响,分数越低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病人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3.1 “互联网+”养护平台的应用优势 糖尿病作为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现阶段主要从饮食控制、用药、血糖监测、运动、教育及自我管理5个方面对糖尿病进行综合护理防治。有研究发现,治疗糖尿病不是防治核心,病人主动调整生活方式以及良好自我管理行为对促进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改善,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11]。调查显示,临床对糖尿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以及知晓率均较低,大部分老年病人因疾病认知匮乏,健康行为采纳维持率低,自我管理能力较薄弱而影响治疗疗效[12]。因此,利用外在有效资源提供支持性医疗护理与教育,增强病人疾病知信行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缓解疾病症状,优化病人生活质量成为重点目标。随着信息化时代与互联网技术发展,“互联网+”医养护平台以具有便捷性、多样性、移动性、开放性、智能性等优势在临床得到运用[13]。该模式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的储存与传输,突破时间、空间的束缚,优化优质医疗资源的分配,有利于医护者实时掌握病人信息,完成评估—干预—反馈管理过程,动态性监测群体健康状况,增强疾病预防保健、康复、照护及健康维护效果[14]。

3.2 “互联网+”医养护平台的应用对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 糖尿病管理是长期、连续且整体的过程,大部分病人家庭康复时间居多,对院后康复知识及技能的需求会直接影响其家庭康复效果,目前多数医疗机构院后康复与行为管理是通过电话随访、社区上门及来院复诊等途径实现,不仅收效甚微,耗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存在诸多弊端。同时医患沟通渠道较少,预约时间较长,无法及时、动态和直观地持续监测院外躯体与康复与心理情况,导致病人院后康复管理滞后,影响康复效果[15]。本研究医养护互联网平台的建立与应用,通过完善糖尿病健康服务内容,构建全局性、多元化、一站式健康管理平台实现院内外疾病综合性管理过程,完成传统健康管理模式的改革与突破[16]。本研究结果显示,该平台的应用能显著提高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控制情况,分析其原因为:该平台以简明便捷的方式,将病人所需健康知识进行多模式呈现,最大限度满足其对线上知识获取能力;通过在线交流平台实现即时沟通、咨询和求助,从而获取专业化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居家康复护理效率。同时该平台的提醒与反馈功能能起到一定监督与管理作用,增强病人遵医行为,促进病人掌握血糖监测与控制的重视度,以及合理用药及健康行为的依从性,进而提高病人血糖控制达标率。

3.3 “互联网+”医养护平台的应用对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糖尿病自我管理是指个人能够长期有效地管理自己行为的能力,遵从饮食和锻炼的生活规则,按医嘱坚持吃药,自我监测血糖以及应对困难和生活的能力,且其水平与血糖控制、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存在明显正相关,提高自我管理是提高其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的重要前提。娄阁等[17]在研究中指出,对慢性病管理病人应用基于互联网的移动健康技术平台进行指导与监督能有效增强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与遵医行为。本研究“互联网+”医养护平台的应用后发现,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为:该平台属于一对一、点对点服务管理策略,能针对病情发展与老年病人需求设置平台服务内容及呈现方式,使其得到与之匹配的服务内容,且平台提供的康复知识及技能护理均来源于权威机构资料且经循证后推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专业性。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加强医患沟通互动频次,随时进行康复信息反馈,及时对病人康复状况、康复行为、居家状态、饮食运动及生活作息等方面进行全程、全面、系统和动态的管理。同时利用有关数据监测设备实时获取个人健康数据,有助于医护者依据中断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追踪和随访,增强病人自我护理行为。此外,利用平台、短信及电话形式进行随访,促进医患间无限制沟通,提高居家康复管理效率,帮助医护者掌握病人健康计划执行情况及健康改善情况,提高其康复依从性,对抑制和逆转疾病发展,提升总体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积极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医养护互联网平台的建立与应用通过提供专业、及时且人性化的闭环服务,以最高效、最简化和最智能化的方式实现医护患间无障碍沟通,使糖尿病病人居家护理管理工作更具有规范性和条理性,有利于提高病人参与度与自我管理水平,提高疾病管理效率与健康改善情况,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血糖康复病人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谁是病人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