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文婧(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9年1月1日起,公立医院执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根据《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的政策要求,明确了固定资产确认、计量等方面的标准,扩大和细化了管理要求。众所周知,固定资产是在公立医院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医院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基础,但是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需要结合实际,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涉及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包括医疗设备、医疗器械、电子仪器、房屋建筑物、车辆、工具、器械、家具、通用设备等,其中医疗设备、医疗器械、电子仪器属于专用设备,又包括较多的子类。为了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价值一般都较高,例如医技科室,磁共振成像MR设备一两千万元,64排螺旋CT设备700多万元,128排螺旋CT设备上千万元,普通彩超设备100多万元;重症监护室设备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手术室设备价值普遍较高,小到一个手术刀、手术钳几千元,大到多个手术系统、C型臂、关节镜等设备都上百万元。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数量也较大。首先,专用设备的数量较大,例如一个手术室就有品种多、数量大的手术用、麻醉用、检查用的设备,有的医院有多个手术室和介入室,数量就更多了,由于专业特点,管理难度也较大;其次,规模较大的医院有几十个科室,对于通用设备来讲,每个科室都有大量的床、椅子、各种器械车、电脑电器、输液设备、监护设备等,总体通用设备的数量较大。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调入、调出、报废构成了其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通常由于科室间调动、使用人调岗、资产交接不详、资产已报废、资产已更新部件等。近些年随着一些大医院大规模的扩张,陆续开设分院区,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了更加实际的问题。在医院的合并、分院区建设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地会伴随固定资产有不同地点的转移,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进一步探究原因,第一,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日常责任意识不强,管理意识淡薄,使得实物管理失效。主要表现有,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人日常对资产疏于保养,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资产经常损坏;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保管和保护,导致资产提前报废或丢失。第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失,或形同虚设。有些医院的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实际管理中主观随意性强,例如相关责任科室在做资产移交时,仅做口头商定,而不做单证交接;新老责任人在做固定资产实物交接时,未对资产进行全面的盘点,日后导致一些资产查无所踪、无人知晓。第三,固定资产报废管理是资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当资产出现损坏报废时,未履行报废手续,未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未执行审批流程,而是私自进行固定资产的清理,甚至直接丢弃,导致固定资产流失、监管失灵。
医院购置的固定资产,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工作量不足、设备长期闲置、效益较低下等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资产使用率低、出现替代设备、固定资产使用不便、维修或相关配件费用较高,这些设备比较罕用,甚至长期闲置在库房。
究其深层原因,固定资产的购置科室没有建立牢固的成本效益概念,往往在购置前较为关注设备的技术和需求,而未对固定资产日常使用的工作量做出合理估计,未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盲目购入设备,导致购入后与实际工作量严重不匹配,效益低下。而缺乏相应的效益分析,未对相关购置申请人进行追究问责,导致类似盲目购置资产的事件屡次出现。
对于已经闲置的设备,一方面引导科室医师调整学科结构,增加资产的使用次数,控制成本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对于科室必须使用的专有设备,鼓励科室站在医院的角度,加强资产调剂和共享共用意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同时,进行设备使用效益分析,购置前全方位论证购买的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避免盲目购置后效益低下、资金浪费。对于一些价值高,但预计使用率较低的设备,可以考虑社会租赁,通过合作医院付费使用的方式降低成本,避免购置资产带来的巨大的成本压力。
目前大多数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停留在出入库录入、查询功能上,由于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相关人员不能经常抽出时间到临床科室核对资产存量及使用情况,不能及时更新账务,导致账实不符。
固定资产标签管理是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标签管理可以提高数据精准率、资产利用率。目前的标签大多采用打印的条形码+资产名称+规格+科室+数字编码的形式,而出库漏贴、有意未贴、条码脱落、日常消毒等原因,导致了部分条码信息不清或没有条码,这将有可能产生信息错误。此外,管理人员无法通过这种条码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存在、位置,对资产使用情况的了解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首先,从领导层面提高对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重视程度。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应当纳入医院的年度工作计划,并明确由医院领导亲自抓。对于涉及固定资产购置、对外投资、报废处理等重大事项,应经党委会或院长办公会等集体研究决定。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分管领导应当经常查问;对于固定资产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研究解决。
其次,要加大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环节人员的培训力度。一方面要注重对相关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必要时可协调厂家专业技术人员上门培训;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职业素养培训,日常将责任记在心里,实物和账目及时核对,抓住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的风险点和关键点,做好单证和实物的双流转,形成管理闭环,确保固定资产清单准确、实物状态完好。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流程(图1),是执行的前提和基础。如采购前的论证制度、固定资产责任管理制度、固定资产日常使用制度、固定资产调转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固定资产报废管理制度等。管理较规范的医院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明确岗位责任和流程,避免相互推诿和扯皮,明确考核机制,设立相应奖惩规定,真正实现管理规范的有效落实,为医院内部的运营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1 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示意图
严格按照流程执行是保证资产安全、完整、高效使用的关键。例如固定资产责任人变更时,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和交接工作;固定资产跨院区跨科室调剂和共用时,做好调转工作。对于医院设立分院区、医院合并等情况,可以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固定资产的统计与验收,详细统计各类固定资产的情况,统一登记。各科室占用的固定资产,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是内部控制的关键点,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抓手。
为防止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不佳的情况,医院应当就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做周期性、分类别的效益分析。选取分析对象时,可选取购入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归集工作量、收入、支出项目,计算效益。实务中,收入项目可根据收费项目进行统计,支出项目应包括人力成本、设备折旧、消耗的水电物资费用、耗材费用、设备维保费用、相关业务费用等,工作量可通过设备、PACS系统进行统计。对于一些使用频率较低或者是使用效益较低的固定资产,需要研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以及相关科室的诊疗情况,甚至还有一些例如设备放置位置是否合理,楼道、大门是否适合患者就医,周边类似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等综合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对于使用效率较高、资产收益率较高的固定资产,可以视诊疗数量适量增加采购数量。通过计算投资回收期、资产收益率、保本工作量等方法对设备购置效益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调整管理方法,并对未来购置类似设备时提供数据支持。
根据《关于印发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要覆盖人、财、物全部资源。固定资产购置支出一般金额较大,固定资产预算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将固定资产的购置列入年度预算,“无预算不支出”,经济效益差的不支出,定期将预算与执行情况比较分析,将固定资产预算执行结果作为管理的一部分,将在很大程度上会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行为。
公立医院每天都有大量数据生成与调用,信息化建设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运作效率,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样举足轻重。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入库、出库、使用等都可以在信息系统里详细地记录与跟踪。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不仅可以对某一个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也可以从纵向或横向来批量管理设备。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的投入,对有多院区、多个办公地点以及多批次的固定资产起到了智慧管理的作用。
为了适应院区和科室的发展,医院应该对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给予一定的重视,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比如选择适合的电子信息化资产管理软件,采用适当的电子条码或芯片进行实物管理(图2);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应定期与财务部门、使用部门核对,把各责任科室的手机终端、电脑终端链接起来,在管理与监控端能够实时地观测固定资产的位置、状态、责任人和使用情况,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全院的固定资产一目了然,及时反馈资产信息及疑点信息,对其进行查错、改进和优化,更便捷地为医院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图2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示意图
固定资产具有种类多、价值高、数量大、周期长、地点分散等特点,归口管理部门、使用科室应当强化责任意识,有更高的资产保护意识。目前大多数医院固定资产实行多部门监管,如:财务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会计核算;器械科负责医疗设备、医疗器械、电子仪器等专用设备;基建动力科负责房屋、锅炉、水暖、电器、家具机电设备;信息科负责计算机、打印机及软件;总务科负责各种车辆。不同类型的资产管理差异较大,归口部门缺乏统一管理,容易造成效率低下、管理漏洞。
可探索尝试打破部门壁垒,由专人组成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使用科室反映的问题全面应答、迅速反馈,不遗不漏、不留死角,加强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实施盘盈盘亏考核与监控,共同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繁重、复杂的过程,全体医务人员应当充分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去,不断优化管理流程,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充分发挥固定资产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