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嘉鑫 吴庭柯 王晶晶 豆振江(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商学院)
农旅融合作为农村地区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形式,近些年发展迅猛。乡村游、生态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业态在全国各地涌现,备受消费者青睐。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乡村休闲旅游游客总量达32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超过8500亿元。农旅融合产业现已成为推进农村产业兴旺的“明星产业”,只是学者们对于农旅融合发展历程及成效的总结较少。为此,本文将在回顾我国农旅融合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旅融合发展成效进行回顾总结,并提出推进农旅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为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和融合实践提供借鉴。
相较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农旅融合发展起步相对较晚,起步之初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回顾发现,我国农旅融合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如下:
第一阶段为初步融合时期(1978-1997年)。改革开放之初,国民经济恢复为城市居民休闲消费提供了契机。邻近城市和景区的农民举办的瓜果节事活动,吸引了城市居民前往休闲观光。20世纪90年代初,农旅融合发展开始在城市周边悄然兴起,农业旅游市场开始形成。
第二阶段为快速融合时期(1998-2005年)。1998年,原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华夏城乡游”,掀起了乡村旅游发展高潮;2001年,原国家旅游局又以“推进工业旅游和农业旅游”作为工作重点,“农业旅游”概念应运而生。2005年,我国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共有203家单位位列其中。这一时期,融合产品仍以农业休闲观光产品为主,只是融合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第三阶段为紧密融合时期(2006-2016年)。2006年,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被列入“十一五”规划。2007年及以后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要重视发展乡村旅游,同时国家各级行政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2010年,原农业部出台了《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与原国家旅游局开展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活动,标志着农旅融合发展迈入质量提升和品牌塑造的新阶段。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和原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农旅融合发展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区脱贫过程中的作用受到重视。
第四阶段为新兴融合阶段(2017年至今)。2017年,原农业部等多部门出台了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提质升级行动方案,标志着农旅融合发展质量及效益开始引起重视,意味着农旅融合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和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指出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发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带动作用,进一步做好促生产稳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尽快恢复发展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拓展民众的就业空间,吸引农民就地就业。农旅融合发展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多维效应进一步凸显,融合业态进一步深入人心,备受消费者青睐。
新世纪以后,国家层面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农旅融合的发展,农旅融合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一方面,经营主体不断扩大。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人才、资金等要素加速回流至农村,农旅融合主体开始呈现多元化,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大型国有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纷纷在推进产业融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0年至2019年,我国农家乐类工商注册企业由2.6万家增至21.6万家。至2019年底,全国休闲农庄、观光农业园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超过30万家,涉足了休闲农业或乡村旅游经营活动的农民合作社多达7300多家。市场供给的增长也促进了产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2014年,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总量为15亿人次、营业收入为3600亿元。2019年,接待游客总量达3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8500亿元,均实现了翻番的增长。2019年国内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接待人数总量超过了国内旅游业接待人数的一半,其营业收入占国内旅游业营业收入的14.83%。(表1、图1)
图1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与经营主体数量变化趋势图
表1 2014-2019年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随着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的实施,农旅融合产业品牌示范效应进一步凸显。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创建以及全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的推介,是推进农旅融合产业品牌建设的重要举措。不同类型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建设情况如表2所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31个省区累计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共388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710个,同时推介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216个,并推荐了精品乡村休闲旅游线路1000条。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共认定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3396家,其中五星级676家、四星级1717家、三星级1003家。至2021年8月,遴选认定了11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建设的品牌效应,为农旅融合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着农旅融合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表2 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建设项目信息
随着农旅融合的持续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方式实现了进一步转型升级。在融合发展主体上,从农户这类单一主体开始向多主体合作发展转变,农民合作组织、工资资本的介入为农旅融合发展提供了资源和要素的动力支持。在功能定位上,已实现从休闲观光单一功能向度假、教育研学、养老养生、特色餐饮和食宿、文化传承等多功能转变。在权益分配方式上,更加注重兼顾多主体利益,建立起农民、村集体、政府、企业多方利益联结共享机制。在空间分布上,零星分布、分散经营的局面得以改善,集群分布、集约化经营所具有的规范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日益被重视。总体上看,农旅融合发展基本呈现了从单一向多元、无序向有序转变的合理格局。
随着农旅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其综合效应得以进一步凸显。一方面,农旅融合在解决农业和旅游业当前发展瓶颈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增长、环境约束趋紧,旅游产品体系面临结构性短缺。农旅融合产业提供的集观光、度假、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品,有助于挖掘农业多功能价值并丰富我国旅游产品体系[1]。另一方面,农旅融合能够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关联产业发展,为农民增收创造空间。实践表明,农旅融合产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能带动关联增加5个就业机会;一个年接待10万人次的休闲农庄,可实现营业收入1000万元,可带动1000余户农民家庭增收。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园区数据显示,近年来,其农副产品销售收入均占到了园区总营业收入的一半以上。同时,农旅融合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回流至农村[2],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村容村貌。据全国1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2021年一季度数据显示(表3),乡村旅游就业贡献度平均为47.1%,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各项指标也较为突出。因此,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和美丽中国提供了有力支撑。
表3 2021年一季度全国1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数据
总体来看,我国农旅融合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发展成效,对地区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和民众增收的作用显著。未来应进一步推动农旅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农旅融合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作用,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品牌战略。根据地区农旅资源的异质性,打造不同特色的农旅融合模式和不同类型的农旅融合品牌。二是科学规划,充分发挥产业融合的带动促进作用。通过科学规划与布局引导,发挥农旅融合对农业、旅游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凝聚促进效应[3]。三是竞争驱动,创造关联产业的竞争优势。利用农旅融合模式提升农业、旅游业的产业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城乡旅游业异质性互动发展。四是政策策动,凸显农旅融合产业的重要地位。实施政策战略策动,使农旅融合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导模式,有效发挥其经济战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