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2022-03-14 06:42裴长安吕玮钰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发文入学研究者

裴长安,吕玮钰

(1.石河子大学 师范学院/兵团教育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2.石河子大学 师范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一、问题提出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提到需要进一步引导教师树立科学衔接的理念,还提出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尤其是在幼儿园大班的下学期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包括培养他们对于小学生活的向往,不应该只在乎他们学习方面的准备,需要均衡各方面的发展。[1]这个政策文件的颁布源于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学习压力已经从小学转移到了幼儿园。幼儿园和小学在学习内容、讲课方式和作息时间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有些幼儿可能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生活,产生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幼儿园小学化”“小学课业负担过重”这两个久未解决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脱节。因此大家现在越来越关注幼小衔接中入学准备的问题,但是很多家长认为的入学准备是知识层面的准备,但是入学准备是多层面的准备。近些年研究者对入学准备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为将这些研究成果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本研究对我国入学准备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和深度剖析,以期为日后研究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工具与数据来源

在CNKI 数据库中以“入学准备”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搜到543 篇文献(截至2021 年10 月),包含期刊文献和硕博论文,经过对所有论文的摘要阅读之后,最后筛选出410 篇有效论文,时间跨度从1981—2021 年。

三、入学准备的相关分析

(一)相关文献分析

1.发文量分析

从图1 中可知,入学准备领域的整体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由1981 年只有一篇增长到2020年的22 篇。在1981-2000 年国内有关入学准备的研究比较匮乏,每年发表的文章只有一两篇。在2005 年发文量达到5 篇是因为受美国政策的影响,当时入学准备在美国是一个热门的研究问题,也就慢慢影响到中国。2005-2013 年文献数量整体是在呈上升趋势的,虽然在2007 年和2011 年稍有回落,但整体影响不大。2014-2016 年和2017-2021年的变化相似,都是由少增多,正好和学前教育第二期和第三期行动计划的时间相符合,入学准备领域研究的发文趋势主要都是跟随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国内政策而改变的。

图1 1982-2021 年度发文量趋势图

2.高被引文献分析

高被引文献主要是指在有效文献中引用率最高的文献,也可以从侧面反映研究者都是从哪些方面研究入学准备。从表1 中被引频次在100 以上的这六篇文献里可以看出,《学习品质:美国儿童入学准备的一个新领域》和《入学准备在美国:不仅仅是入学准备》这两篇都是借鉴美国入学准备的经验,说明我国的入学准备研究起步晚,但是发展比较迅速。从这些高被引文献的作者来看,一些是合著,还有一些是单独完成的,说明作者之间的联系还是非常紧密的,也需要研究者和幼儿园的配合才可以完成。从发表刊物的质量来看,这4篇全部都发表在质量较高的刊物上,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两篇发表在《学前教育研究》上。

表1 入学准备领域高被引文献

(二)研究主体分析

1.核心作者共现分析

根据普莱斯公式可以从发文量第一的作者推断出这一领域核心作者的发文量(见表2),可以看出盖笑松的发文量是最多的,有16 篇,推断出核心作者必须发文量大于等于4 篇,所以把发文量大于等于4 篇的作者定为核心作者,最后确定在入学准备领域的核心作者一共有13 位。(见表1)其中盖笑松(16 篇)、张向葵(7 篇)、孙蕾(6 篇)这三位研究者都是该领域发文量较多的作者。

表2 核心作者发文篇数(≥3 篇)

图2 是作者共现图,其中N=352、E=216,说明一共出现352 个作者,他们有216 个合作,还有中间的连线越密集,说明作者的合著较多,作者之间不是分散的存在,互相之间都有着很强的联系。比如说以发文量最多的盖笑松为中心,和他合著过的有很多作者,他们是入学准备研究领域的主力军,有些甚至是跨地域合作,这些作者引领着入学准备领域的发展。周围还存在一些独立的研究者,一部分是自己单独研究,一部分是与他人协助完成。

图2 核心作者共现分析

2.发文机构分析

从发文机构的性质看,一般都是大学直属的教育学部和一些研究所;从发文机构所在的地区看,发文量最多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16篇),并列第二名的是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5篇)、西南大学教育学部(5 篇)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5 篇),这两个机构都位于北京,剩下的一些发文机构一般都是分布在省会的一些城市,研究主体大都集中在发达城市,偏远地区比较少。在从发文机构的篇数可以看出,研究大部分集中在高校,尤其是北京和教育部直属的一些高校当中。对于儿童的入学准备来说,幼儿教师才应该是主体,一些幼儿教师虽然也有关注到这一领域,但是发文量还不足以引起关注。

表3 发文机构发文量(≥3 篇)

从图3 的发文机构的共现图中看到:N=208、E=113,也就是说在410 篇文献中共出现208 个机构,机构之间共有113 个合作。主要是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和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学院为中心进行研究,剩下的研究机构独立存在,进行单独研究。从发文机构的相互合作关系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南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有直接联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除了和东北师范大学的一些学院、研究所合作之外,还和宁夏大学教育学院有联系。从合作强度来看,北京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的校内合作强度比较大,带动了其他地区对这一领域的关注。

图3 发文机构共现图

(三)研究内容分析

1.研究热点分析

研究热点可以通过对关键词的共现图和突现图中看出,从图4 中发现,N=421,E=798,一共出现421 个关键词,它们之间有798 条连线,说明每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都非常紧密。图中可以看出字体越大的关键词中介性越高,而中介性越高就证明是这个领域研究的热点,在中介性超过0.1,被称为关键节点。在表中显示入学准备(0.58)、学前儿童(0.57)、幼儿(0.33)、家庭教育(0.29)、家庭(0.26)、儿童(0.25)、幼儿衔接(0.23)、学前教育(0.23)、幼儿园(0.22)、大班幼儿(0.2)、家长参与(0.18)、数学入学准备(0.17)、对策(0.17)、儿童入学准备(0.16)、学校适应(0.12)、入学准备观念(0.1)、入学成熟水平(0.1)这17 个关键词的中介性都超过了0.1,说明它们是入学准备领域的关键节点。

图4 关键词共现图

2.关键词突现分析

对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原始参数时显示突现词的数量为0,在把Minimum Duration 参数调到了0.3,一共得到27 个关键词突现时间,经过分析,最后7 个关键词突现的时间都是在2017 年出现的,不具有参考价值,最后选取了20 个突现词以及它们出现和消失的时间进行分析(如图5)。除“幼儿园”在1981 年最早出现之外,其余突现词都是在1995-2017 年中间出现,说明对于入学准备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化。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很多突现词都是接连出现,中间存在一些交叉的部分。

图5 关键词突现图

3.研究主题分类分析

图6 中是入学准备领域中的相关聚类词,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一共形成14 个聚类网络,每个聚类下都是具有相同属性的词语,聚类序号越小就表示每个聚类的节点数量越多,代表其研究热点越高,由于聚类标签不能完整显示所包含关键词,故根据每一聚类所倾向的研究热点及领域对其进一步归纳。

图6 关键词聚类分析

(1)入学成熟水平

钱志亮和丁攀攀所研制的入学成熟水平量表就是对儿童所处的入学准备水平进行测量,可以用量化的方式具体判断出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到达哪个阶段,是否具备可以进入小学的程度。[2]入学成熟水平主要是指儿童在进入小学的时候,他的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水平,也会由于一些自身或者家庭的因素导致每个儿童的入学成熟水平都处在一个不同的状态,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入学成熟水平低的儿童在进入小学后产生了一系列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3]有关入学成熟水平的文献数量比较少,大部分是关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还有就是特殊儿童,包括视障儿童和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入学成熟水平之间的比较。

(2)入学准备观念

关于入学准备观念的文献中,被引量和下载量最高的是由东北师范大学的张向葵、孙蕾、李大维和盖笑松所撰写的教师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研究中提到幼儿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对于入学准备所涉内容的看法比较接近。[4]从已有研究文献中发现入学准备观念主要研究家长和幼儿教师这两个主体,大部分研究都发现:虽然家长和幼儿教师都非常重视,但是家长的重视程度更高一些;二者对入学准备的时间的观念稍有不同,幼儿教师认为应该从入园前开始做准备,而部分家长认为从大班开始做入学准备也不迟。方晓义分别比较了幼儿教师和家长与小学教师和家长的入学准备观念,从整体上看教师和家长的观念具有一致性,有些方面还是存在差异,一方面是家长对于儿童入学准备的期望相比幼儿教师而言更高,另一方面是家长和小学教师在入学准备相关项目的等级排序存在较大差异。[5]

(3)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的范围特别广,包括家长的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水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文化环境以及家长参与等,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邰宇和于涛通过对入学水平较高儿童的家长进行深度访谈,发现这些家庭都具有相同的特征:和谐欢乐的家庭氛围、权威民主的家庭风格和科学养育认知的父母。[6]夏小英主要论述家长参与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帮助我们制订合理的家庭干预策略,对提高儿童入学准备水平,提升家长参与的有效性具有积极的意义。[7]钱志亮通过问卷法调查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的入学准备存在相关,其中,母亲的受教育水平能够预测幼儿的入学准备能力。[8]

(4)社会经济地位不利儿童的入学准备

在社会飞速进步的今天,教育水平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研究者的目光也从城市儿童,转变为关注一些农村儿童和城乡流动人口的子女,他们由于地域环境闭塞、家庭和幼儿园资源不足的原因在入学准备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王丽娟总结了关于农村儿童入学准备的基本内容,包括在儿童自身发展方面没有考虑到农村儿童的基本情况,还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农村儿童入学准备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9]现有的研究对于社会经济地位不利儿童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现状和影响因素方面,没有提出实质性的解决措施,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5)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最基本的性质就是双向性,现在很多研究倾向讨论幼儿园主动向小学靠拢,但小学仍然没有积极向幼儿园靠拢。文件发布后,小学也应该行动起来,一年级主动调整作息时间等去迎合幼儿的需求。入学准备就是为了幼儿可以更好地做好幼小衔接,但经常二者之间也会产生矛盾,一些幼儿园和家长理解产生了偏差,很容易陷入小学化的误区。余璐主要探讨了“零起点”和入学准备的关系,发现入学准备不等同于学业准备,主要是引导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自理习惯、规则意识、学习品质等,也不仅仅从大班开始准备,对现实中的一些困境做了很好地解释。[10]

四、对未来的展望

(一)评价工具:增加评加项目和扩大研究范围

国外已有大量关于测量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的工具,但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在测量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方面,目前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工具仅限于钱志亮和丁攀攀在2010 年研制的《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测量工具》。在研究儿童入学准备的具体内容方面,一般借鉴东北师范大学的研究者归纳的26 个项目。测量数学入学准备主要借鉴林嘉绥自编的工具,语言入学准备主要借鉴刘焱的测量工具,还有评估儿童在情绪与社会性领域的入学准备水平。现有的评价工具多以技能型评价为主,针对的是儿童是否具备相应的入学准备水平,忽略了对家庭、学校和社区以及特殊儿童的评价。[11]

(二)研究群体:研究作者和机构之间要提高合作意识

从作者和机构的共现图中得出,只有少数的研究者是独立研究,大部分的研究者的合作还是非常紧密的,但是仍然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可以参与交流,更有利于诞生新的研究成果。一篇论文如果参加的学者很多,不同学者的思想相互碰撞,所研究出来的成果广度和深度也会增加,从而更加具有影响力,因此作者之间合作的密度与入学准备领域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还有就是很少与国外的研究者进行合作,也应该多与其他国家交流,增加国际影响力。在研究领域方面也不要只关注教育领域,可以结合生态学和社会学等一些相关学科,更好地促进入学准备领域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从借鉴其他国家到逐渐本土化

入学准备是由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提出,因此美国的入学准备研究开展的时间较早,并且已经取得丰富的成果,并且对于我国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以在1982 年就和美国的研究者一起探讨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包括哪些内容,之后又提出要让所有的儿童都做好入学准备,NEGP 提出儿童入学准备的五领域模型,包括身体健康和运动发展、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学习方式、言语发展、认知发展与一般知识。[12]由于中西方的国情和背景不一样,需要结合本国实际加以改进。东北师范大学课题组的研究成员讨论了我国入学准备领域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提出一些建议:五大领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需要树立全面的入学准备教育观念。

(四)研究对象:多关注社会经济地位不利儿童的入学准备

入学准备不仅仅是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它也涉及整个教育领域,比如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等问题。[13]而社会经济地位又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现有的研究对社会经济地位不利儿童的入学准备只关注到现状的部分,提出的具体解决策略也没有落实。因此,多关注社会经济地位不利儿童的入学准备,既可以减少贫富差距带来的影响,又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发文入学研究者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入学通知书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饿死的毛毛虫
五行真经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入学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