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

2022-03-14 10:03小康刘彦华
小康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轴线北京市北京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彦华

图片/TUCHONG

“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决扛起中央赋予我们的职责使命,在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首都发展优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2年1月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一天后,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北京市长陈吉宁作政府工作报告。在介绍2022年重点工作时,“强化规划战略引领,推动形成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被摆在了首位。

党的二十大召开、冬奥会举办……对于首都北京而言,2022年大事多、喜事多。锚定“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北京“国之大者”的担当精神、清醒认识和战略定力得以充分彰显。

首都规划体系得到历史性深化和完善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万亿元、同比增长8.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经济结构和质量持续优化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第一。涌现出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细胞焦亡抗肿瘤免疫功能重大发现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成果,突破了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产生了“长安链”等一批具有重要产业带动作用的底层技术。细颗粒物年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持续明显改善,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回顾2021年工作,北京给出了一张亮丽的成绩单。

一个个令人惊艳的数字背后,其实有着一个大的背景—减量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成为重大时代课题。2017年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给出了答案—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此后,北京的各项建设工作都是以此为指导,围绕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北京也由此成为我国首个减量发展的城市。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划分的三阶段,如今第一阶段已经收官。实施进展如何?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任张维最有发言权。

2022年1月5日,北京市两会期间,“市民对话一把手”全媒体直播访谈节目如约而至。第一个登场的便是张维。据他介绍,近几年,随着一系列规划相继落地,首都规划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同时,北京作为全国率先开展城市体检评估的特大城市,不仅连续3年完成城市体检,还在此基础上于2021年完成了第一阶段总规整体实施情况的体检评估。

“评估的总体结果非常好,93项指标达成或者超出总规目标,102项任务阶段性目标全面完成,市民的满意度逐年提升。”张维对此深感骄傲,直言北京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城市越来越健康,越来越有韧性,也越来越安全。

对此,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总结道:总体实现总规实施第一阶段发展目标,首都规划体系得到历史性深化和完善,“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进一步强化。

核心区控规,慢工出细活

按照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部署,2022年,北京市将要全面实施国土空间近期规划,完成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

对此,北京市人大代表、西城区委书记孙军民表示,西城区将以绣花功夫塑造高品质城市,推动核心区控规实施取得新进展。坚持规建管一体化推进,充分发挥总规控规引领作用,推动组织实施机制不断完善。切实履行好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的历史责任。

由此,她提出下一步工作的三个要点:一是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任务为牵引,精心实施重点文物腾退、修缮、活化利用,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二是深化拓展“疏整促”专项行动,有序实施申请式退租,加强腾退空间集约高效利用;三是纵深推进街区保护更新,推动什刹海、大栅栏观音寺等重点片区更新效果整体呈现。

北京市人大代表、东城区委书记孙新军则提出,东城区下一步要全面加速“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具体举措中,除了完成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推动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建设,加快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等行动外,也特别强调了落实中轴线申遗保护任务的问题,推动历史建筑、城市水系和传统四合院民居整体保护,重塑古都风貌壮美空间秩序。

老城保护是实施核心区控规的主要任务,而中轴线申遗保护则是有力抓手,是助推重点文物腾退、老城整体保护的重大工程,更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标志性工程,对实现首都核心区功能定位具有战略性意义。

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人文学院院长秦红岭的高度关注。“北京中轴线申遗有利于文化保护、文脉传承,更好地融入国际文化遗产事业,提升中国在世界的文化地位和文化影响力。”对于推进中轴线申遗,秦红岭建议,一要进一步摸清中轴线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家底”,二要进一步加强中轴线历史文化资源的“可阅读性”与“可参观性”,还要注意平衡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副中心产业升级,紧抓窗口期

两翼齐飞,各擅胜场,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才会更加稳健。

“高质量发展城市副中心。继续保持千亿投资强度,推进三大文化设施、东六环路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实现大运河京冀段旅游通航。加紧建设运河商务区和特色小镇,着力承接科技创新、金融商务、文化旅游等产业功能,创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作为两翼之一,首都副中心的未来走向同样获得了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重墨书写。

对于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建设,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有着诸多思考。1月7日下午,他特地来到通州代表团,与大家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蔡奇强调,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城市副中心的事,就是全市的事,必须紧紧抓在手上。通州区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聚焦“3+1”功能定位,走好改革创新之路,高标准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典范。

北京市人大代表、通州区长孟景伟介绍,和传统经济大区相比,副中心产业方面基础薄弱,但是顶层规划也为副中心在细化领域找准比较优势指明了方向,包括数字经济+文化旅游、先进制造、医药健康、金融等领域,通过在副中心布局,提供应用场景,带动创新要素导入和创新企业发展。千亿的投资规模,为副中心产业升级提供了一个窗口期,需要紧抓窗口期,推动产业升级。

每年千亿投资不是小数目,但在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董事长李长利看来,资金不是最难的,关键是项目。“要严把项目关,不能什么项目都进来,导致产生大城市病。”

其实,北京对此可以说定力充足,从其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步调,将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设置为5%以上即可窥见一斑。

猜你喜欢
中轴线北京市北京
《穿越北京中轴线》简介
漫画北京中轴线(一)
行走中轴线 寻找城市灵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