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勇立时代潮头 引领创新潮流

2022-03-14 10:03小康郭玲
小康 2022年7期
关键词:浦东高水平上海市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郭玲

图片/TUCHONG

“全市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到4.32万亿元,增长8.1%。”2022年1月1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转天,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上海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官宣”的这一成绩单,立刻引发关注与热议。

2021年,上海和北京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4万亿元城市。在全国范围内,4.32万亿元经济总量位于国内所有城市之首。这一里程碑式的跨越,标志着上海的经济发展迈入一个新阶段。

从高到更高,上海市又定下新的目标: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5.5%左右。政府工作报告中,龚正用十个“聚力”概括了上海市新一年的重点工作。

4万亿元是一个新台阶,也意味着新挑战。如何在新台阶上实现“从高到更高”的跃升?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闭幕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各方必须“以虎虎生威的气势抓落实、求实效”,“重点工作要跑出加速度,攻坚突破要更有显示度,各项举措要更注重感受度”。

引领区浦东:不断回答“时代之问”

2022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浦东新区8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176亿元。浦东打造“引领区”的第一个完整年里,以大项目开工作为开局,显然有着特别的意义。

“引领区”,这是走过而立之年的浦东新区的一个全新身份。2020年11月,浦东迎来开发开放30周年。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赋予浦东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

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的当天下午,李强连续第五年参加了浦东代表团的审议。次日上午,他又出席了主题为“以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为突破口,深入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的政协专题会议。两场重头会议主题都关乎浦东,足见浦东议题在今年上海市两会上的特殊分量。

参加浦东代表团审议时,李强向代表们阐释了他对“引领”二字的理解:引领区,应当体现经济发展的引领、改革开放的引领、综合水平的引领。三个层面,对应着浦东之于上海所要扮演的角色—上海经济的“压舱石”,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全方位的、综合治理的“标杆与样板”。

在上海经济需要向更高层次进阶的当下,引领区的作用不言而喻。

据龚正在上海市两会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透露,去年《意见》印发后,上海市第一时间研究制定行动方案,明确了280项任务举措,大部分都已经落地。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聚力更好发挥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引领作用,全面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更是位列十大重点工作之首。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用“个十百千”描述浦东新一年的发展愿景,包括力争GDP增速高于全市1至2个百分点,多项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集聚超100家亚太级以上总部企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3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力争千亿增长。

打造引领区,意味着更多探索。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宏表示,应进一步深化探索,推动全球营运商集聚,创新引领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融合”发展,凸显上海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枢纽作用。

“建设引领区离不开法治保障,全国人大授予上海市人大制定浦东新区法规的立法权,这是重大机遇。”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陈峰建议,要在重点领域探索前瞻性立法,建立动态完善清单,用更充分、更有效的制度供给,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在数字化转型和“双碳”目标两方面,浦东和上海都走在了全国前列。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欣建议,浦东可借引领区建设之机,在数字化和双碳目标执行方面进行顶层设计,成为“数字碳中和”的示范点。

“如何提升核心功能的全球影响力?如何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如何面向未来培育发展新动能?如何推动重点区块提升能级?如何实现区域内协调发展?”在参加浦东代表团审议时,李强对浦东提出的五个问题,被视为事关浦东今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正如他在会上所表示的,“我们的工作就是在解决和回答一个个‘时代之问’中不断前进。”

科技教育人才,构筑起上海发展战略优势

上海市成功晋级4万亿的关键,离不开制造业的强势回暖。

根据《202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服务业长期为主导产业的上海,2021年工业增速反超服务业,当年上海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规模保持全国第一。

“‘十三五’期间上海工业的平均增速为3.0%,‘十四五’开局之年这个数字跃升到了9.5%。上海工业有可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轨道。”对此,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马海倩表示。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制造业产值增长18.3%;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6%;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生物产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9倍、16.1%和12.1%……众多高增长数据都指向一个关键词:创新驱动。

依靠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被写入上海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聚力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教育现代化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支撑。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贯彻“四个面向”,发挥科教和人才资源优势,扩大高水平科技供给,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将教育与科技、人才并列,强调教育在创新中的基础作用,在很多代表委员看来,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彰显出政府对创新的深层次思考。科技、教育、人才,犹如一个稳固的“三角”,构筑起上海未来发展的战略优势。

上海市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建议,上海应在探索产教融合的协同机制、培养体系、教育模式等方面创新突破,率先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尽快形成上海的新方案、新样本,打造“全国产教融合示范城市”。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院长叶银忠建议,新设一批新型高职院校,对接上海产业发展需求。还应以政策组合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激励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

“疫情重新定义了人才的国际流动性,近年来海外人才回国数量明显增加,这是我们引进人才、拥抱人才的黄金节点。”上海市人大代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周俭建议抓住这一特定时期,加快引才力度。

在上海市两会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龚正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上海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关键在人才。集聚人才、用好人才,关键在体制机制创新。在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过程中,将着力做好“加减乘除”:在激励上做“加法”,完善“揭榜挂帅”等激励机制,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在管理上做“减法”,加大放权松绑力度,积极稳妥下放岗位设置、职称评审、科研管理等权限。在扶持上做乘法,整合科创、金融、信息等要素资源,放大对扶持人才创新创业的“乘数效应”。在评价上做“除法”,着力破除“四唯”,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同时,将为人才营造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让各类人才在上海都能获得“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我们要把科技创新之火燃得更旺,把强教育才之基筑得更牢,把招贤引才之门敞得更开,大力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让上海这座城市始终勇立时代潮头、引领创新潮流!”城市发展,如何获得持续的强劲动力?上海已经给出了答案。

猜你喜欢
浦东高水平上海市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三十年的浦东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三不”工作:打造人民调解浦东模式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