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游戏这样玩

2022-03-14 06:34孙嫚璟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童童创设奶奶

孙嫚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家庭中,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支持孩子游戏,不知道如何在家里设置游戏区域、梳理游戏材料,常出现介入频繁、控制过多等行为,游戏观察常常停留在表层。

为了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区域游戏的创设,教师将幼儿园的区域活动照片分享至班级群,与爸爸妈妈们展开讨论。

教师:我们来看看孩子们在玩什么?

家长:过家家、种蔬菜、玩沙、玩水、骑车、搭建工程、户外攀爬……

教师:充足的材料和场地的有效利用是自主游戏的基本条件。家庭环境里,有哪些空间可以用来创设游戏区域呢?

小雅妈妈:客厅、走廊、阳台、门口,都可以利用起来。

方方爸爸:客厅空间大,可以创设建构区。

小雅妈妈:阳台可以创设角色扮演区,户外运动可以在小区里完成。

成成爸爸:我家门口堆着施工后剩下的沙子,很适合玩沙。

如果妈妈:阳台上摆个小书架,就是个采光很好的小书吧。

教师:大家的想法逐渐靠近自主游戏的基本要求。场地规划好后,相应的材料便可投放在游戏区。那么,有哪些物品可以做游戏材料呢?

小雅妈妈:我们给孩子买了芭比娃娃、迷你厨房、仿真药箱等玩具,可以放到不同的区域。

教师:这些玩具都可以投放到游戏区。我们来看看幼儿园里投放了哪些游戏材料。

教师将幼儿园游戏材料区的照片发送至班级群。

如果妈妈:瓶瓶罐罐、旧布料、旧报纸、纸箱、绳子……

方方爸爸: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废旧物品。

小多妈妈:原来孩子们喜欢玩这些东西!怪不得我买的玩具,小多玩几次就丢一边了。

教师:高结构玩具外形逼真,限定了孩子的游戏情节和玩法,不具备较强的探究空间,孩子玩几次就腻了。而瓶瓶罐罐、纸箱这些低结构材料操作性强、可变性大,可以激发孩子不断探究的兴趣。

小雅妈妈:哇!废旧物品居然是孩子喜欢的低结构材料,小看它了。

教师:家里既可以设置游戏场景,也可以投放各种游戏材料。那么,我们该如何支持孩子的游戏呢?

乐乐妈妈:孩子玩的时候,我们不要干预太多。

成成爸爸:不要怕孩子把家里弄脏、弄乱。

星星爸爸:投放的材料要安全牢固。

教师:我们要创设安全自由的游戏环境。首先,要确保环境安全;其次,游戏材料要触手可及;再次,要给予孩子自由,孩子想在哪儿玩,想怎么玩,玩什么,可以自主决定;最后,游戏结束后,要鼓励孩子将物品整理归位。

分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居家环境中,孩子也需要游戏,为孩子创设游戏环境很重要。通过线上沟通,家长们知道了自主游戏的创设条件,保证了孩子有地方、有时间、有材料可玩,也认识到在不管不顾和退后观察之间应取得平衡。

一周后,壮壮奶奶和童童妈妈分别将孩子游戏的视频分享至班级群。

镜头1

壮壮在家门口玩过家家游戏,奶奶在一旁陪伴。花坛上摆放着菜板、锅、小刀、铲子、青菜等材料。壮壮将水倒进锅里,奶奶忙制止:“哎呀,太满了,你倒那么多水烧汤啊!”壮壮开始切菜,奶奶看到菜板的一角移出了花坛,赶紧跑过去往里推了推,说:“菜板要掉了,我给你推进去一点。”壮壮边搅拌锅里的“食物”边加水,奶奶着急地说:“哎呀,马上要溢出来了。”……

这是一段由祖辈分享在班级群里的视频。教师认为,奶奶允许壮壮使用锅碗瓢盆等游戲材料,且在一旁陪伴,体现出奶奶对壮壮的游戏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同时教师也发现,奶奶多次介入游戏并给出指令性意见,限制了壮壮的想法,存在介入和控制行为过多的现象。当游戏不再自由自在,就很难看到孩子的真实体验和学习。聚焦问题,教师和壮壮奶奶进行了交流。

教师:壮壮能将生活中的经验运用在游戏里,很棒。您看,他切出的青菜很均匀,还知道边炒菜边加调料。

奶奶:是的,我烧菜的时候,壮壮经常在旁边看,问这问那的,很有兴趣。

教师:奶奶能理解壮壮的游戏需求并为他提供材料,真的很棒!

奶奶:孩子喜欢玩,我就支持他。

教师:但如果奶奶在游戏中多一些信任和等待,壮壮可能会更加能干。比如,您看到菜板歪了,不要急于帮他,而是看看壮壮能不能自己意识到危险并调整。让壮壮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对他的成长会有更大的帮助。

奶奶:谢谢老师提醒,我在旁边看得太着急了,怕他弄不好。

教师:您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我们可以换种方式帮助壮壮调整游戏行为。比如,问问壮壮为什么要这样做?在锅里放了什么?水会不会溢出来?或者赞叹他做的菜看起来很美味!多问几个为什么和多鼓励比直接阻止效果更好。

奶奶:是的,我这样说话,壮壮会更加爱听。

分析:孩子游戏时,成人经常预设效果,当未达到自己的预期时,会认为孩子“玩不好、不会玩”而急于介入指导。案例中,奶奶为壮壮提供了开放的场地和材料,满足了壮壮的游戏需求,但奶奶过多的介入也干预和限制了壮壮的想法。我们应意识到,过多的干预和限制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身心不放松。关注孩子而少介入、少打搅,反而是一种积极的支持行为。当孩子被信任、被认可,身心会得到极大满足,行为上会更加放松和大胆,更具创造力。

教师:孩子们的游戏状态怎么样?

童童妈妈:她们有说有笑的,非常开心。

教师:她们做蛋糕的过程顺利吗?

童童妈妈:不顺利,童童说姐姐抹的奶油不平整。

教师:童童要求很高,那她是怎么做的呢?

童童妈妈:她看过蛋糕师傅做蛋糕的视频,就学着拿勺子在橡皮泥上一遍遍地抹,一直重复,抹了很久。

教师:童童能将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到游戏中,很棒!而重复性的行为,看似重复,实则都有变化,童童在一遍遍的锻炼中获得了新的经验。刮的过程中童童有不耐烦吗?

童童妈妈:没有,童童很耐心。不过姐姐嫌她慢,催她快点。她就跟姐姐说要耐心一点。

教师:我们看到了童童专注、细致、认真的品质,还看到了童童能主动跟姐姐沟通,最后达成自己的目标。

童童妈妈:原来一个小小的游戏,能看出孩子这么多品质。

教师:陪伴孩子,看见孩子,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我们陪伴孩子时,要读懂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看到孩子的发展。

镜头2

童童和姐姐在玩做生日蛋糕的游戏。她们用圆圆的小饼干盒做蛋糕坯,白色橡皮泥当奶油。姐姐拿来一把勺子,用勺子背面在橡皮泥表面抹了几下,说可以摆放“水果”了。童童夺过勺子,说姐姐抹得不够平整,又继续抹起来……过了一会儿,姐妹俩围着蛋糕拍手唱起了《生日歌》。

这是童童妈妈分享在班級群里的视频,10分钟的视频里,没有出现大人的声音,也没有看到大人的介入。教师询问后,童童妈妈说她全程都在陪伴孩子并拍摄。教师希望进一步了解童童妈妈对孩子游戏的观察和感受,于是与童童妈妈进行了交流。

教师:妈妈有没有介入到孩子们的游戏中?

童童妈妈:没有,我只是在一旁拍摄视频。

分析:童童的游戏拍摄中,妈妈的观察停留在表层,她只看到了孩子们在做蛋糕,但不清楚孩子每一个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发展点在哪里。教师通过和童童妈妈交流,在层层递进的追问中推动童童妈妈更深入地“看见”孩子。

家长在观察孩子游戏时,可以在心中多存几个问题。如,我看到了孩子怎样的行为,这些行为有什么变化?孩子的情绪和状态如何?孩子在游戏中积累了哪些经验,又拓展了哪些新经验?孩子遇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等等。只有真正读懂孩子的游戏行为,才能逐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园沟通及指导,家长们逐步放手,让孩子自主游戏。很多家长在连续观察孩子的游戏行为和倾听孩子的游戏故事后,对游戏有了全新的认识。可以看出,家长走进孩子的游戏后,能不断发现孩子在游戏中的精彩表现,也渐渐明白了“游戏即学习”的道理。而孩子不仅可以更为自主地游戏,各项能力也通过游戏获得发展。

3089500338269

猜你喜欢
童童创设奶奶
给奶奶按摩
创设未来
奶奶喊你吃饭啦
大家会这样说
童童的老爷车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暑假作业
奶奶驾到
肥水不流外人田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