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可引起两种不同的感染,即原发性感染和继发性感染。水痘为原发性感染,带状疱疹则是由于潜伏期的VZV重新激活引起的继发性感染。
水痘很少出现长期的发热前驱症状(如果存在,则为1~2 天),在此阶段通常发热较轻。水痘表现出的皮疹通常比猴痘进展更快,病变表现可能完全不同。水痘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同一部位可见各期皮疹,疱疹中心无脐状凹陷,脱落后一般不遗留瘢痕也无淋巴结肿大。
带状疱疹皮疹的特征是沿着由单一神经纤维支配的皮节排列的簇状水疱性病变,常见于胸部。患处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成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而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神经痛为主要症状,可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出现。在许多情况下,皮疹消退后疼痛可持续数月,这一现象被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由于水痘和带状疱疹的症状表现不同,该病毒感染的水痘表现与猴痘更为相似。
传染性软疣是一种自限性传染性皮肤病,常见于儿童、性活跃的成年人以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与猴痘一样,传染性软疣也是由痘病毒引起的,属于痘病毒科的软疣痘病毒。临床上,传染性软疣以灰色或珍珠色、表面有蜡样光泽的半球形丘疹为特征,皮损直径通常为2~5毫米,偶尔皮损也可以呈息肉状,其中心有脐凹,内含乳白色干酪样物质(即软疣小体)。皮损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儿童通常会在面部、躯干和上肢出现,足底、手掌和黏膜少见。成人则多见于大腿、腹股沟、臀部和下腹壁,较少见于外生殖器和肛周区域。
由于猴痘和传染性软疣均由痘病毒引起,感染的并发症相似。猴痘会引起角膜感染,造成永久性角膜瘢痕,导致视力丧失;传染性软疣感染眼睑时可引起单侧难治性结膜炎,但比较罕见。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由苍白螺旋体引起。一期梅毒的典型表现为硬下疳,初为粟粒大小高出皮面的结节,后可发展成直径1~2 厘米的圆形或椭圆形浅在溃疡。典型的硬下疳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疮面较平坦、清洁,多见于外生殖器。在梅毒的不同阶段中,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可能与猴痘的症状相似。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为皮疹、发热、头痛、咽炎和淋巴结肿大。此期的皮损可模拟各种皮肤病损害,包括斑疹、斑丘疹、丘疹、鳞屑性皮损、毛囊疹及脓疱疹等,分布于躯体、四肢、头面部等部位,常泛发对称。
实际上猴痘与天花很难区分,早期发现的病例都首先被误诊为天花。天花现已根除,常规情况下诊断猴痘已无须考虑鉴别天花。
立克次体痘是一种轻度、自限性、人畜共患的发热性疾病,由小株立克次体所致,主要通过受感染的螨虫叮咬传播。立克次体痘的常见表现为发热、全身乏力、食欲缺乏、头痛等流感样症状,以及全身散在性斑丘疹、水疱等。由于立克次体痘和猴痘的非特异性全身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将立克次体痘感染列为潜在的鉴别诊断。
疥疮是由人类疥螨感染皮肤所致,由于皮疹的性质,世卫组织将疥疮视为猴痘的鉴别诊断。疥疮的主要表现为丘疹或在丘疹顶端有小疱和剧烈瘙痒,皮疹可遍布全身也可局限于某些部位,如手腕、肘部、生殖器等。皮肤上还可能出现细小的呈突起的灰白色或浅黑色线条。
疥疮的主要治疗手段是通过局部药物治疗,必要时可辅以伊维菌素口服治疗。与疥疮不同,轻度至中度猴痘感染病例无确定的治疗方法,通常是支持性治疗,以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