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预防医学教育优化的思考

2022-03-13 21:52张丽佳刘佳芮王信张怡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23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医学技能

张丽佳 ,刘佳芮 ,王信 ,张怡

1.遵义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贵州遵义 563000;2.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贵州遵义 563000

传统的预防医学教育注重理论的学习,常常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数据的产业变革,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提高,慢性病、传染病的防治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些不仅要求公卫人理论基础扎实,还要求疾病防控技能的不断提高,疾病也由“个体治疗”逐步过渡到“群体预防”,给医学健康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发达的大数据时代,随着组学技术的广泛使用以及健康大数据应用体系的建设[1],以往的预防医学教育出现了极大的弊端,当前的教学体系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创新、重临床轻思政等问题,尤其在培养学生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 因其存在问题突出,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简单探讨,提出相应建议,希望为大数据时代公共卫生实践教育培养体系提供有价值的依据[2]。

1 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 学生主动选择性较差

由于“预防为主”观念薄弱,许多考生与家长不能明确知道预防专业学习什么、工作岗位有哪些、与临床医学的差别等,新生多是被动由医学类其他专业调剂而来或者是随意填报志愿的,这就导致了预防专业学生转专业的比例大大增加,对于公卫人才的培养不利。

1.2 学生理论教育无法联系实际

由于缺乏有效的公共卫生学院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机制,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脱离公共卫生岗位要求[2],学校教育多偏向理论知识的积累,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公共卫生实际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还没有找到适当的方法去有效过滤网络信息来加快公卫理论知识与疾病防控技能融合,找到适合预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

1.3 学生教学安排类别较多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要学习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医学三大医学的基本知识,从理论上来说,这三大医学的侧重点不同, 学校教育方式也应该因地制宜。但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安排和师资有限,预防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学习多学科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负担加重。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等,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通过数据共享,为医学健康领域带来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如何获取大量的数据信息、筛选数据信息、整理分析数据信息、得到相关疾病的流行概况、提出一定的卫生学建议、强化疾病防控应急能力是预防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

1.4 学生就业方向多元化

随着近些年就业压力增加、 公卫人员薪资普遍不高、 升职机会缺乏和一些国家政策的调整-国家对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处方权的限制,使预防医学专业的人才不能直接到临床工作[3],因此许多预防专业毕业生选择升学和转向其他就业岗位。 在任彩霞等[2]就福建医科大学预防专业学生的就业分析中调查发现,2017—2020 年该校预防专业毕业生在对口单位工作的比例逐年减小。学生就业方向多元化,对于后续公卫人才的补给造成一定的困难。

2 预防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重理论轻实践

在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预防医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宏观与微观结合、知识与技能融合的学科,对我国培养具有综合性服务能力的预防人才以及推进医防结合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4]。 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和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仍旧存在滞后与不足[5],当前的培养方案存在明显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大部分的医学院校更注重基础课程的学习,实践课程常常被忽略,从而导致学生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实践能力始终薄弱。 在大数据时代,衍生了许多网络学习的方法,如虚拟仿真教学、线上慕课等,都为预防医学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路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老师通常采用传统且单一授课模式,导致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 护理学等专业学科交融程度过浅且范围过窄。大数据时代,许多研究者的重点转移到统计学分析,依靠大量数据的筛选提取就可以获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态度—“预防专业学生学好统计学就可以工作了”, 进而导致了教学方式的转变, 使得实践技能培训始终不易落到实处,实验教学沦为理论教学的补充与辅助工具。预防医学的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践培养途径单一。 信息化时代线上教学运用较多,但这部分学生无法及时跟上面授课程进度,也无法参加学校安排的实践演练活动和专业实习,不仅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也缺乏对其操作能力的培养。 因此,现阶段如何培养学生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践能力,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2.2 重基础轻创新

当前预防专业学生的培养主要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相关培养体系依旧过于看重学生的应试能力,仍以考试通过率评判教学质量,尽管总成绩占比有所调整,但依旧缺乏对思辨能力、前沿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忽略了对学生如何去追踪最前沿的新发现、如何使自己的新想法付诸实践并验证的教学,这些都是培养、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要方式。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如何建设适应时代需求的预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关乎着我国未来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性发展[6]。 在大数据时代,主题是海量数据的统计与分析,预防医学涉及的统计分析有别于应用型统计分析, 相比冷冰冰的数据,预防医学的统计分析更具人性化,常受到不可控因素的干扰,因此给预防专业学生的创新训练带来困难。同时,预防专业学生普遍认为该学科偏向临床,很少主动关注预防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就算参加了导师的科研项目,短时间内也只是做一些简单的整理工作,无法学习到核心的分析技术。 并且,一旦面对脱离课本的实际问题,便毫无头绪、无从下手。当学生长期陷入在缺乏主动性、开拓性、创造性的思维僵局,必将导致其失去自主学习的动力,无法做到学以致用,进而处于被动局面,难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2.3 重临床轻思政

预防专业医学生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预备军”,既要提高自身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同时也要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然而受长期以来的教育观念和效益主义的影响, 医学生往往只注重学分占比重、考试要求高的专业课程, 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大多认为思想政治的学习既对个人在校期间的综合成绩影响甚微,又对今后从事的工作无关紧要。 因此,专业课程教师通常仅完成相应教学任务,忽视了专业课程与思想道德的相关性,学生又普遍对单独开展的思政课程的积极性较低,开展的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素养无法通向同行,导致教学成果不佳。此外,受一直以来的“重临床轻预防”观念和我国现目前的医疗背景的影响,大部分的医疗投入都偏向临床,科研投入都偏向基础,使得预防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普遍偏低,缺乏肩负祖国预防事业的使命感[7-8]。 一旦缺乏这种使命感,便会在工作岗位上失去激情,逐渐安于现状,最终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无法实现自身价值。 在预防医学课程中融入人文素质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3 对策及建议

3.1 转变教学思想

院校与授课教师应加强对预防医学这门课程的认识,强化预防为主的观念,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教育的基础,在信息化时代,对于医学生的培养更应该注意,预防医学针对的不仅仅是预防专业的学生,全民预防教育势在必行, 可以通过扩大预防医学专业招生提高重视度。 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鼓励适当参加预防医学技能大赛,加大对预防医学相关知识的宣传,树立公共卫生意识,正视预防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3.2 改进教学方法

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大数据时代,更应重点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采用虚拟仿真教学, 选取一些较近发生的典型突发案例,训练学生的应急处置技能,与相关部门采取的应急措施进行对比思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过程中老师可以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点评拓展, 边思考边演练边学习,使学生灵活熟练掌握分析问题、风险评估、现场反应、协调沟通等技能。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的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 (outcomes-based education, OBE)理念教学方法,使预防医学教育模块化[9]。同时将信息学分析和统计学分析有机结合,从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透析3 个方面入手,加大教学力度[10],采用多教学方式结合,让学生通过开放式数据平台获取国际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各类型数据的整理分析方法及SPSS软件、R 语言、Stata 软件等相关统计学软件的运用。

此外,将大数据管理纳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扩展社会实践范畴。首先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不同传染病的上报流程、各类疫苗的转运发放等;然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预防专业人员可以追踪社区部分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健康宣教;最后去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岗学习如何提取下属卫生机构上报的信息、发布卫生相关政策等,从个体到群体到政策发布3 个层面培养实践技能,可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达到最大化。

3.3 优化培养方案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11],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将创新创业训练纳入培养方案,既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养,又包括创新思维的培养。面向时代需求,把“互联网+”和医疗大数据融入到预防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中,高校应为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提供保障和支持,并对参与项目的学生进行学分认可及适当的绩效奖励。 开设相关网络课程,将一些真实数据应用到案例分析中,教授学生利用网络渠道进一步获取国内外最新科研动态,逐步培养自我思考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意识和科研热情;举办预防医学技能大赛是一个将理论知识积累、实践技能强化以及创新思维培养充分融合的方式,比赛包括案例分析、实践操作以及应急方案演练,可以将参加预防技能大赛纳入培养方案考核。

此外,还需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一师对多生的教学模式,指导教师通过综合评价学生情况实施差异化指导,指导学生完成科研立项、实验操作及论文书写等,定期开展组会,汇报个人想法及实验最新进展。 并且参照研究生培养计划, 有序开展教学、实践、调研、选题、论文撰写等环节,对项目工作进行制度化管理,将培养公共卫生创新型人才、加强公共卫生核心能力考核、制定“医防融合”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计划结合起来[12],这些培养方案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培养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转变一定的培养方案,不需要一成不变,因材施教才能使人才培养方案得以优化。

3.4 加强思想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13]。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如何在预防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指明了方向。教师可根据专业课程的具体要求和特点,结合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树立学生救死扶伤、精益求精和尊重患者的医德。 譬如,为学生分享中国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不断作出贡献的故事,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让学生明白在大数据时代公共卫生数据的获取,离不开那些昼夜奋战在疾病预防控制一线的疾控人员和医务人员们的努力,以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 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到专业课程中, 激发学生的内生学习动力,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14-15],在这过程中可以培养医学生医者仁心的素养和德能兼修的能力。当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预防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总结

综上所述,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方案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应根据时代背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将大数据与预防医学教育结合起来, 注重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形成理论、实践、创新为一体的预防医学培养体系,优化培养方案,促进思想素质培养融入预防医学教育中。 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强烈爱国情怀、高尚医德和崇高职业精神,能真正捍卫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医学技能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医学
画唇技能轻松
医学、生命科学类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