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理论视域下《杏仁》中的人物生命轨迹分析及启示价值

2022-03-13 19:10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杏仁养育个体

张 倩

(安徽外国语学院 东方语言学院, 安徽 合肥 231200)

1944年, 心理分析学家鲍尔比开始从人格心理学和心理病理学等方面对个体行为与情感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 逐步建立了依恋理论的框架[1]。 依恋理论主要研究个体与主要养育者之间的情感关系, 是人类适应生存的一种重要方式, 建构个体终生适应的特点, 调节个体行为, 帮助其更好地社会化, 促进个体往适应生存的方向发展。 依恋理论最重要的宗旨是, 个体需要与至少一个主要的养育者发展一种关系, 以便正常进行社交和情感交流。

依恋理论的相关研究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鲍尔比提出了依恋基础理论建立了理论框架; 第二阶段鲍尔比、 阿藏等人开始用测量工具对依恋进行实验研究, 同时开始进行跨文化研究; 第三阶段安斯沃思、 里昂、 多齐尔等人把依恋模式与婴儿、 儿童、 成人心理疾病联系起来, 得到精神障碍与非自主、 不安全的心理状态有关的结论[2]。 自此依恋理论开始与心理障碍以及神经组织的变化联系起来。 我国依恋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学领域, 马书采等、 聂戈等引入了状态性成人依恋量表(SAAM)中文版、 母胎依恋关系量表(Maternal Antenatal Attachment Scale)等对其信度、 效度进行了检验[3-4]。 张建人等运用青少年依恋问卷(IPPA-R)、 自尊量表(SES)、 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SSPS-AS)对285名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 探讨同伴依恋与自尊在留守初中生亲子依恋与自立人格间的链式中介作用[5]。 鲍秀琴等从认知结构——关系认知图式、 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 以及生物基础(催产素与加压素)层面研究了依恋风格影响人际信任的作用机制[6]。 黄于飞等采用依恋问卷和调查量表研究了依恋类型与情绪之间的关系[7]。 但是国内利用依恋理论进行文学作品人物分析的文献仍然不多, 需要进一步探讨。

韩国小说《杏仁》自面世之后被翻译成数十国语言, 在全球畅销百万册, 引发了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 小说的两位主人公的依恋类型极具代表性, 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因此本文以小说《杏仁》为研究文本, 从依恋理论出发, 对主人公的依恋类型进行探究, 研究依恋类型制约下的人物生命轨迹, 并提出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建议以及解决混乱型依恋问题的具体策略, 以期为文学作品的分析提供新的视角。

一、 《杏仁》中人物的依恋类型分析

安斯沃思最早对婴儿的依恋类型进行了划分, 后来阿藏和谢弗等人把依恋类型应用到成人的依恋行为中, 巴塞洛缪和霍洛维茨又对成人的依恋类型进行了划分。 综合以上心理学家们对依恋类型的划分, 发现依恋类型大体可以分为安全型依恋和不安全型依恋两种。 小说《杏仁》中的允载因为从小得到母亲和外婆的悉心照顾, 形成了典型的安全型依恋心理; 而坤从小和父母走失, 被领养后又被抛弃, 为此形成了混乱型依恋心理。

(一)允载——安全型依恋

依恋理论认为, 我们心理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取决于心理结构中是否有一个安全基地。 鲍尔比认为人都有依附的需要, 这个可以依附的对象必须是可以信任的, 并且能够提供给我们支持和保护的重要他人。 当养育者忠实地履行了作为安全基地的职责时, 个体与养育者之间形成了安全型依恋关系, 即使在以后的生活中遭遇人际关系问题也能很好地克服与处理。

小说中的主人公允载患有“述情障碍”, 不能适当地表达情绪与理解其他人的感情, 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世界。 正如其母亲日记本中对他的描述, “是比同龄人更无惧又冷静的小孩”[8]14。 为了让允载能够适应社会生活, 母亲和外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设计各种情绪游戏, 寓教于乐, 帮助他进行情绪训练。 在这样的环境中, 允载一直无忧无虑地成长, 也渐渐适应了对他而言极其复杂的校园生活。

允载的母亲和外婆充当了安全基地的角色, 和允载之间形成了安全型依恋关系。 当依恋对象在情绪上支持和帮助自己的时候, 个体不仅对爱的对象有积极的情感表达, 还形成了对自己的能力、 价值进行肯定的运作模式。 内在的运作模式是经过一生持续进行的过程, 随着依恋关系的发展, 运作模式也会发生变化。 通过与自己和养育者的反复互动, 形成了安全型内在运作模式的个体, 增强了有效应对新挑战的自信心, 在之后的生活中更容易与朋友或配偶形成安全与信任的关系。 依恋关系不仅影响大脑活动, 对大脑发育也很重要。 安全型依恋提供的情绪协调, 实际上会促进人的前额叶的血液循环, 有利于情绪和注意力中心——前额叶的神经组织的成长[9]161。 允载虽然患有生理上的疾病, 但在母亲和外婆的努力下, 构建了心理上的安全基地, 确保了心理上的安定。

(二)坤——混乱型依恋

梅恩等人在安斯沃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混乱型依恋的概念, 它属于不安全依恋的一种, 是安全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 反抗型依恋这三种基本依恋类型以无序的方式相结合的一种心理。 在陌生情境压力下, 行为表现得杂乱无章, 缺乏组织性与目的性, 前后不连贯[10]。

小说的另外一个主人公坤, 在小时候与母亲走散后, “跟一对中国老夫妇一起住在大林洞的贫民窟”, 后又被“辗转送到各处, 最后去了儿童之家”。 “其间闯了大大小小的祸, 进出过好几次管教所。”[8]86在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活中, 没有人成为坤的安全基地, 因此他形成了混乱型的依恋关系。 研究表明, 混乱型依恋的儿童与母亲重聚时, 既强烈地寻求安慰, 又强烈地拒绝或反抗母亲, 有的还表现出某些稀奇古怪的行为[9]69。 小说中的坤在回到原生家庭后和父亲几乎没有交流, 对父亲的态度极其冷淡, 对已经去世的母亲感情复杂, “只要从某个地方——不管是从书里、 电影里、 经过的路人嘴里——蹦出‘母亲’这个词, 坤就像被按了静音按钮一样, 不再说话”[8]128。

作为儿童早期依恋的直接对象, 养育者对儿童依恋类型的形成至关重要。 坤的儿童期没有一个固定的养育者, 和父母的分离成为坤的心理创伤, 坤认为自己被母亲抛弃了, 这种心理创伤对他此后的人际关系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刘易斯、 阿米尼等人通过研究发现, 长期和养育者的分离不仅对儿童心理, 而且对身体的影响也很大, 除了情感上的匮乏感之外, 身体也会发生变化, 在绝望的状态下, 生长激素水平不断下降[11]。 正如小说中对坤形象的描述: “有个精瘦矮小的男孩双手握拳站在那里……他黝黑的皮肤上没有一点光泽……”[8]76瓦林的研究表明, 幼儿期形成的混乱型依恋是儿童期以及成年后精神上的危险因素, 这些儿童会对过去的记忆进行“驱逐”, 不断地感到来自内外的威胁, 内心会处于极度不安的脆弱状态, 同时会把他们无法承受的内心压力投射到外在的行为, 具有攻击性, 并且元认知监控能力也会大幅度下降[12]36。 可见, 坤的身心都受到了混乱型依恋关系带来的危害。

二、 依恋类型制约下的人物生命轨迹

依恋理论的研究范围不仅是婴幼儿时期, 还包括儿童期、 青少年期、 成人期、 老年期, 是一种影响人的性格和人际关系的理论, 依恋关系的影响贯穿个体的一生。 依恋理论认为人类的大脑能够将共鸣的情绪转化为感情, 在内部模仿特定的情绪身体状态, 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行动[13]。 《杏仁》中允载的安全型依恋关系给其提供了安定的心理状态, 允载在行为上也表现得相对稳定。 相反坤的混乱型依恋关系导致其心理状态变得焦躁, 用暴力行为进行自我防御。 同时, 依恋理论强调随着个人的成长, 依恋的对象和依恋类型也会不断变化, 允载的依恋对象由母亲和外婆变成沈医生、 度萝和坤, 坤的依恋对象从铁丝哥变成允载、 父亲, 其依恋类型也从混乱型转变为安全型。

(一)允载——冷漠、 平和、 成长

患有“述情障碍”的允载, 有一张面无表情的“扑克脸”, 对所有情绪的感知都有障碍, 甚至对最亲近的人也表现得十分冷漠, 没有情感上的交流。 但在外婆和母亲的保护和同感能力训练下, 他形成了安全型依恋。

个体如果在早期经验中体验到爱和信任, 就会认为自己是可爱的、 值得被人信赖的, 会形成对人际关系的“内部工作模式”, 这种模式对以后的行为起主导作用。 内部工作模式一旦形成, 就会保持稳定, 在个体的潜意识中起作用, 这种行为模式对个体的所有人际关系都有影响。 在外婆身亡, 母亲变成植物人之后, 允载仍然可以顺利地进行日常生活。 “我反复回想母亲说过的话, 试着从中找到提示。 突然她最常说的话浮现出来: 要活得‘正常点’。”[8]49在面对坤的攻击和挑衅行为时, “我则一如既往地不回应。 ……但是我知道, 如果坤想要的是在我的脸上看到一丝表情的变化, 那他永远赢不了我。 我也知道, 越是这样, 他反而越疲惫”[8]81。

由于安全型内部工作模式已经形成, 即使允载原先的安全基地已经被破坏, 他也能建立新的安全型依恋关系。 在外婆、 母亲出事后, 房东沈医生提出让允载继续经营书店时, 允载同意了并想方设法提高书店的营业额, 同时也接受了沈医生作为监护人的提议, 允载和沈医生之间形成了一定的正向依恋关系。 允载还迎来了自己的爱情, 在度萝的帮助下, 允载对植物人状态的母亲敞开了心扉, 和之前无法表达情绪的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说明安全型依恋关系帮助允载改变了行为模式。 除此之外, 允载还和坤之间建立了珍贵的友谊, 在坤遇到危险时, 挺身而出救下了坤, 使坤得到了救赎。 同时, 从来没有情绪体验的允载也感受到了情绪, “那种情绪的名字是伤心、 开心、 孤单、 痛苦、 害怕, 还是欢喜, 我并不知道, 只知道我感觉到了某种情绪”[8]190。 至此, 患有“述情障碍”的允载, 在救赎坤的同时, 也得到了成长。

依恋关系是个体走向世界的稳定基础, 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如果给个体提供一个安全基地, 个体的独立性就会增强, 懂得共鸣, 能够帮助陷入痛苦中的人。 这样的个体可以适应环境, 并与周围人和谐相处, 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为社会做贡献。 允载就是这样的个体, 不仅克服了巨大的家庭变故, 与帮助自己的沈医生也相处良好, 而且收获了爱情, 同时帮助朋友坤走出困境, 并和其建立了安全型依恋关系, 自身也得到成长, 有了新的情绪体验。

(二)坤——温暖、 暴力、 救赎

《杏仁》中的主人公除了“可爱的怪物”允载之外, 还有一个“可怕的怪物”坤, 他“如围棋棋子般黑得透亮的瞳孔, 正怒视着世界。 那会是让人开不了口的眼神, 仿佛在没有敌意的人面前, 先露出利牙, 要把猎物杀掉的猛兽一样。 ……吐口水好像是他打招呼的方式”[8]76。 然而坤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 坤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 在坤的记忆里, 母亲的手温暖又柔和。 然而好景不长, 坤在和母亲去游乐园玩时走失。 在失踪的时间里, 坤以肮脏的外表, 粗鲁的语言, 暴力地生活着, 甚至把无恶不作的少管所前辈视为偶像, 形成了混乱型依恋关系, 一心想变成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害怕的人。 弗洛勒斯认为, 安全型依恋关系形成的失败会让个人的行为产生变化, 他认为混乱型的依恋关系可能导致个体成为无感情的精神病患者, 依恋关系的崩溃也可能导致病态的行为发生[9]98。

依恋类型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 不仅对幼儿期的亲子关系有一定影响, 而且会形成一种无意识、 自动化的工作模式, 这种模式一直影响到青少年、 成年期, 它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方式, 并成为人际关系的参照系统。 形成安全型依恋的人, 例如允载, 即使离开养育者, 也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具有元认知控制能力。 相反, 形成混乱型依恋的人, 例如坤, 内心会处于极度不安的脆弱状态, 形成心理防御机制, 同时会把他们无法承受的内心压力投射到外在的行为, 具有攻击性, 并且元认知监控能力也会大幅度下降。

鲍尔比强调, 对于幼年时形成混乱型依恋类型的个体, 如果要改变其性格发展中产生的问题, 首先要为其提供安全基地。 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反思过去并面对生活中不幸和痛苦的一面。 如果没有为其提供支持、 鼓励、 共鸣或者指导的人, 那么个体就很难进行元认知, 追求新的关系和改变生活方式[12]58。

坤在回归原生家庭后, 并没有和父亲之间建立起依恋关系, 看到殷切期盼的儿子以暴力、 叛逆的模样出现时, 坤的父亲无比失望, 拒绝与儿子交流。 但是患有“述情障碍”的允载感受到了坤的痛苦, 并成为了坤的“安全基地”。 在小说的结尾, 允载拼命救下了坤以后, 坤给允载留下了信, “上面用力写着又粗又短的寥寥数字‘对不起, 还有谢谢, 真心的 ’”[8]197。 至此坤也得到了救赎。

依恋理论研究表明, 混乱型依恋的个体也可以通过新的依恋关系重塑自我, 将混乱型的内部运作模式转变为安全型的内部运作模式。 科佐林诺认为, 即使是混乱型依恋类型的人, 只要和安全型依恋的人保持5年左右的亲近关系, 依恋稳定性就会逐渐提高[14]。 坤从内心接受了允载, 和允载之间形成了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不仅之前的行为问题得到改善, 还能维持新的健康的内在运作模式, 坤和父亲之间的关系也有所缓和。 可见, 如果个体在幼年没有形成安全型依恋, 那么后来的经历可以提供第二次机会, 帮助个体获得只有在安全型依恋关系中才能产生的潜能。

三、 《杏仁》中人物生命轨迹的启示价值

像小说中的情况一样, 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的成长也存在教育方式不当而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 而依恋这一主题给我们带来了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和化解混乱型依恋问题的重要启示。

(一)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首要场所, 父母是影响青少年发展的最重要的人, 个体与家长之间产生的依恋关系始终影响个体的发展。 因此, 对于主要养育者来说, 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及时关注个体的需求并予以回应, 有助于个体形成安全型的内部工作模式, 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情感是可以得到积极的回应的, 同时自己也有影响他人的能力。 正确的安全型依恋的形成有利于个体社会化的塑造, 养育者及时回应个体的需求, 可以促进个体情绪的发展, 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 加固情感联结。 同时, 个体会把养育者当作“安全基地”, 学会分辨、 调节自己的情绪, 从而进一步控制自己的行为。

除了家庭之外, 还应在法律层面上进一步完善细则, 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 给亲子关系的建立提供制度保障。 在社会层面要大力宣扬民主型家庭, 建立专门的家庭教育调查管理机构或者在相关机构设置相应部门, 合法地对家庭依恋关系进行了解和介入。 对家长进行相关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培训, 帮助家长从婴儿期就与子女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 对于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留守儿童的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建立, 就要由学校、 村委会、 社会机构对家长和青少年进行定期心理辅导, 进行网格化管理, 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制, 帮助青少年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

(二)化解混乱型依恋问题

混乱型依恋容易引发青少年不良行为。 当个体无法承受自身的负面情绪时, 他会把自身的情绪投射给养育者。 例如小说中的坤, 在重新和父亲相遇之后, 无法和父亲的情感进行联结, 而是用暴力行为进行自我表达。 这时养育者如果无法承受和容纳个体的这种行为, 反而以拒绝和攻击性方式进行回应, 就会造成个体心理上的混乱。 这种情况要求养育者从心理上容纳个体的负面情绪, 进行内部加工, 用个体能够接受的方式重新呈现。 养育者应对个体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共鸣, 并予以反思和表达, 让个体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 在个体出现混乱型依恋时, 应及时调整, 主动发现其优缺点, 因材施教, 尊重个体的需求, 帮助其解决情绪问题, 控制自己的行为, 为个体创设安全、 良好的成长环境, 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

对已经形成混乱型依恋的个体来说, 需要对养育者的养育行为进行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 访谈等方式, 了解混乱型依恋的成因, 帮助养育者反思教育方式和养育方式, 并进行调整和改善。 同时对已经出现不良行为的混乱型依恋的青少年进行临床性干预, 进行亲子互动治疗。

四、 结语

本文利用依恋理论对韩国小说《杏仁》中人物的依恋类型和生命轨迹进行了分析, 发现依恋关系贯穿个体的一生。 正确的安全型依恋有利于个体社会化的塑造, 促进个体情绪的发展, 形成协同生长的亲子关系, 加固情感联结, 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相反, 形成混乱型依恋的个体很难适应社会, 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但是, 依恋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混乱型依恋的个体可以通过新的依恋关系重塑自我, 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 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发展的希望, 但是现实中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 因此我们倡导家庭、 社会帮助青少年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 并从法律、 制度等方面予以保障。 对已经形成混乱型依恋关系的青少年的问题行为, 应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社会性干预, 及时疏导, 帮助其从混乱型依恋关系转换为安全型依恋关系。

猜你喜欢
杏仁养育个体
A Skopos Theory-based Study of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s
天下有“完美的养育风格”吗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宝宝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孩子 只需温和助推
杏仁糖小兔
餐桌观察员之五仁月饼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