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与生成逻辑研究

2022-03-13 15:40王喜亭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抗疫新冠防控

王喜亭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9)

一、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抗时疫,最快速度地控制了疫情蔓延,最大范围地遏制了病毒传播,取得了抗疫斗争的成果性胜利,孕育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即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其主要体现在:生命至上的人民观、举国同心的爱国观、舍生忘死的奉献观、尊重科学的创新观和命运与共的大局观。

(一)生命至上的人民观

“生命至上”不仅是对人生命安全的极度重视,更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价值追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些西方国家采取“消极应战”的态度,提出所谓“群体免疫”的举措,极大地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相反,在倡导民主价值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1]这充分彰显了人民在党中央心中的至高无上地位,是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深刻体现。武汉爆发疫情以来,党中央为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关闭离汉通道的英明抉择,最大程度地切断了潜在的疫情传播和扩散风险。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不惜按下全国经济的暂停键,彰显了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为了不影响新冠患者就医治疗,党中央始终坚持“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的原则,高昂的治疗费用由国家全部承担。正是在这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的保卫战中,党和国家“积极应战”,各级政府灵活联动,党员干部冲锋陷阵,全国人民听从指挥,才使我们在这场疫情大考中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这场人民保卫战中,抗疫精神孕育而生,党的初心得到充分彰显,“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得到充分肯定。

(二)举国同心的爱国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2]爱国观是抗疫精神的主线,正是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在抗疫斗争中激发前进的力量,党中央秉持“生命至上”的人民观,在疫情大考中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为阻断病毒传播倾心奉献;科研人员夜以继日推出核酸试剂,研发新冠疫苗;国家从内各省连心、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从外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分享抗疫经验,彰显大国担当;人民群众响应号召,积极配合,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由此可见,新冠肺炎的病毒攻击战是一场举国同心的战“疫”,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听从指挥、倾心奉献的抗疫实践诠释了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观的生动体现。在爱国观的映射下,全国各族人民上下一心,前赴后继,从疫情爆发之初的346支国家医疗队支援湖北,数万名医务人员奔赴武汉与武汉人民共同抗疫,到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以外的地级市的疫情防控工作,再到后来四万余名建设工人不分日夜、不辞辛苦,用10天时间创造了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奇迹。14亿中国人民始终紧紧团结在一起,汇聚了磅礴的抗疫力量,用“举国同心”的爱国观筑牢了疫情防控的生命防线。

(三)舍生忘死的奉献观

奉献观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义无反顾投入抗疫斗争的根本动力。舍生忘死的奉献观是对中华传统美德“舍生取义”的继承。在新冠肺炎疫情来临时,面对前所未知的病毒,不可预判的风险,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没有退缩,而是将生死置之度外,不畏艰险,始终坚守在抗疫第一线,彰显了中国人民迎难而上、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为抗疫斗争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湖北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虽然身患渐冻症,但是却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带领全院医护工作人员竭尽全力救治患者,不辱使命、敢于奉献的精神在他的身上得到充分展现;年过八旬的钟南山院士殚精竭虑,为疫情防控、新冠病毒的救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河南濮阳中重症科医学科医生王海明不惜瞒着待产的妻子,义无反顾奔赴武汉的抗疫战场;甚至有部分医务工作人员牺牲在抗疫一线,他们用自己的光照亮了新冠病毒带来的黑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舍生忘死的奉献观和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广大医务人员是最美的天使,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3]这不仅是对医护工作人员临危不惧、不辱使命高尚品格的极大赞扬,而且是对他们“舍生忘死”奉献观的充分肯定。这些在抗击疫情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脊梁,而在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奉献观则是指引抗疫斗争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动力。

(四)尊重科学的创新观

正如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 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4]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抗疫斗争时,始终把尊重科学、科学精神等放在重要地位。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党和国家统筹全局,在制定疫情防控策略方面,根据国内外疫情状况,先后提出“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方针;再根据各地疫情具体情况,划定低风险区、中风险区和高风险区,无一不体现了尊重科学、按照规律办事的理性精神;在新技术和大数据平台的应用方面,从健康码追踪个人轨迹,到火神山医院建设中北斗卫星定位的应用,都展现了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科学技术支撑;在患者救治方面,从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到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诊治患者,都彰显着科学抗疫的科学力量;在核酸检测试剂和疫苗的研发方面,从分离毒株到疫苗使用和疫苗推行,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科学的精神。综上所述,从制定科学的疫情防控策略到新技术和大数据系统的搭建和应用再到患者诊治、核酸检测试剂及疫苗的研发等各个环节,党和国家都始终坚持向科学要答案、向科学要方法,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孕育了尊重科学的抗疫精神,并在其的引领下,将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精神发挥到极致,取得了抗疫斗争战略性的胜利。

(五)命运与共的大局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5]新冠病毒不分国别,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面对疫情在全球的肆虐,各个国家都应该坚决树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携起手来一起应对这次抗“疫”大战。在中国疫情爆发之初,世界其他国家曾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中国渡过难关,展现了天下一家、守望相助的真挚情感。随后,在其他国家遭遇疫情的无情攻击时,中国在自身疫情防控压力大而重的情况下,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与各国分享中国抗疫经验,迅速开展共同抗疫的国际行动,充分展现了中国命运与共的大局观。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不仅将自己国家人民的生命安全置于首要地位,而且积极保障世界人民的身体健康。中国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疫情的最新消息,主动公布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公开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以供世界其他国家做参考;而且两次向世卫组织提供资金援助,并积极向疫情严重的国家或地区派遣医疗支援队伍,捐赠抗疫急需物资等,为全球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国际社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这场抗疫斗争中,中国始终坚守“大道不孤、大爱无疆”的理念和宗旨,孕育了凝结着命运与共的大局观的抗疫精神,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国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而且极大地凝聚了国际共识,为全球抗疫斗争的胜利构筑了牢固的基础。

二、抗疫精神的生成逻辑

(一)历史逻辑:抗疫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

习近平同志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6]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具有历史性,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底蕴,在与时代的交融交汇中呈接续性发展。而抗疫精神的形成正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背景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抗疫实践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交织而成。

赋有“家国天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国人民内心深处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其亘古不变的精神内核在数千年的绵延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特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清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实干精神、“亲仁善邻”的互助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无一不是抗疫精神的精神来源,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筑牢了思想基础。在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的映射中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全国各族人民守望相助,从投身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到不分昼夜、争分夺秒的建筑工人,再到不惧风险的外卖人员,“舍身取义”“至诚报国”的精神特质在他们奋勇前进的背影中展现地淋漓尽致。

革命文化是五四远动以来以中国共产党为坚强领导,在全国各族人民与国内外各种反动势力浴血奋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为基底,以实现富强民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先进性文化。不仅传承和接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而且其所展现的独特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力量又使其成为引领社会主义的源头。革命文化由革命精神、革命文化遗存和革命历史等共同组成。其中,革命精神因具有激励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动力作用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作用而具有独特地位。且其具有时代性,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例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展现了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英勇战绩;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等精神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等精神则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所涌现出来的先进精神。由此可见,革命精神是引领党和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奋勇前进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而伟大抗疫精神则是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因为疫情而不得不按下暂停键、人民的健康受到威胁、国家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突破迷层,制定健全的疫情防控机制,将疫情蔓延的风险扼杀在摇篮里,打赢了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构筑了伟大抗疫精神。其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映射,更是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赓续性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在当今时代的新发展,其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将其与时代发展有机结合,是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源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首要特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作为我们的治国之本,在文化领域也居于重要的领导位置。因此,结合中国基本国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向,不断革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典范性代表,在我国文化发展中也居于重要地位。中国人民在抗疫斗争中展现出来的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家国天下的大局观正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作用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发展中的彰显。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层面的要求和准则,用战胜疫情的强大信心回应了新冠病毒的肆虐,伟大抗疫精神孕育而生。抗疫精神的形成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继承,是对时代问题的坚决回应,更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接续性发展。

(二)理论逻辑: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7]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为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不仅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还要以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为基本遵循。因此,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抗疫斗争中孕育而生的抗疫精神被深深地烙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实践观和集体观共同构筑了抗疫精神产生的理论逻辑。人民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内核。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8]这里的绝大多数人指的就是人民。面对“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出发,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从而确定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为正确处理与人民的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以来,就把人民放在首位,从中国共产党性质的界定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的确立,人民一直都是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地。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等重要论述,突出要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这既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活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抗疫斗争中的生动凸显。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其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主义的独特标识,而且是我们党和国家思想路线和政治理论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当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党和国家第一时间采取疫情防控举措,从科学防疫、病患救治再到疫苗研发,不仅使人们对新冠肺炎的了解逐渐加深,从而面对疫情不再恐慌,而是自觉落实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做好自我防控,而且通过实践检验,使医学工作人员对新冠肺炎的研究不断增多。现在,我们已经能比较全面的认识新冠病毒,从而不断去战胜它。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从而反作用于认识,促进了认识活动的展开。对于抗疫斗争来讲,面对从未有任何经验的新冠肺炎,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党和国家不得不针对其展开部署,包括防控、研究等一系列工作,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总体战。在这一伟大的的斗争过程中,抗疫精神孕育而生,从而使人们对疫情的防控意识不断增强,对抗疫精神的体会不断加深。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标准。伟大抗疫精神的科学性则正是由抗疫实践来检验的。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伟大的抗疫精神的引领下,从抗疫之初的“全国一盘棋”,到后期的“精准防控”,从“全力以赴抓疫情”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愈来愈少的中高风险区、逐日下降的确诊人数以及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而这些无一不在昭示中国的抗疫斗争取得了胜利。由此可见,实践观是抗疫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础,在以实践观为理论逻辑的抗疫精神的引领之下,我国的抗疫斗争不断取得胜利,也正是在抗疫斗争取得一次次胜利的过程中,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抗疫精神得到一遍又一遍的正确验证。

集体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因此,集体观也潜移默化地融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中。正如社会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里的集体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集体观的映射。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应从属于集体,即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认为集体主义高于个人主义,所强调的是一种自我奉献精神和团结互助的意识。抗疫精神中“举国同心、命运与共”的价值内涵则完美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集体观。举国同心即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疫。在疫情爆发时,全国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严格遵循党中央“全国一盘棋”的战略号召,使疫情形势得到快速扭转,最大程度地控制了疫情传播的风险,彰显出了全国人民同舟共济的爱国精神,展现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是中国抗疫斗争取得胜利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力量。“命运与共”则是中国人民对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坚守,是中国人民“家国天下”理念的秉持。人类命运休戚与共,谁也不是完全孤立的个体。在中国疫情发生时,其他国家纷纷伸出援手,向中国发出慰问和提供物资帮助。同样,当其他国家遭受疫情的纷扰时,中国也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抗疫经验,对于有困难的国家,派遣医务人员前往支援。种种举措,无不体现了中国始终坚持集体观,与世界其他国家命运与共。因此,集体观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更是抗疫精神内涵的生动诠释,是抗疫精神生成的理论逻辑。

(三)实践逻辑:淬炼于伟大的抗疫实践

一种伟大精神的诞生不仅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和科学理论的指导,而且更需要依托于社会存在的实践探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抗疫精神的生成是对抗疫实践的经验总结。其形成依托于党中央科学的统筹和部署,依托于医护工作人员与病毒夜以继日的搏斗,依托于人民群众众志成城的抗疫实践。

抗疫精神的形成依托于党中央科学的统筹和部署。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价值追求,第一时间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统筹和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确立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方针,为患者救治、疫情防控等工作提供了实践指导。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各级政府充分联动,集结优秀的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汇集救治物资驰援湖北,上传下达,结合各地具体情况,以最高的效率和最快的速度构建了疫情防控的牢固堡垒。党中央始终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政治理念,使得社会各方力量得到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得到充分凝聚,社会物资得到充分利用。随之而来的是,疫情蔓延的势头得到迅速控制,病毒传播的进程得到有效阻断,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坚实保障。这一切抗疫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党中央科学的指导,在疫情大考中,党中央的领导力、向心力和号召力得到充分展现,进一步印证了我们的党是科学的政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是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的我们的唯一执政党。因此,党中央的科学统筹部署是抗疫精神生成的重要实践基础。

抗疫精神的生成依托于医护工作人员与病毒夜以继日的搏斗。在这场疫情斗争中,医护人员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从“舍小家顾大家”奔赴战场到争分夺秒拯救生命,再到在实验室夜以继日的攻克毒株,这些白衣战士始终无怨无悔,一封封请战书印证着他们的职业操守,一张张被汗水浸透的脸昭示着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坚守。面对前所未知的病毒和极大的风险,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不畏艰难,从年过七旬的院士专家到90后年轻医护人员,他们主动请缨支援抗疫一线,攻坚克难,用汗水与生命构筑了一道稳固的抗疫防线。医务工作者不辞辛劳,日夜奋斗在实验室,以最快的速度确定了全基因序列组;从实际出发,尝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救治患者;秉持着“科学防治”的总体方针,推进疫苗的研发工作。在医护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新冠病毒的治愈率得到明显提升,死亡率得到迅速降低,日核酸检测数量与日剧增,有效地控制了病毒蔓延,最大程度阻断了病毒传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斗争中,医护工作人员舍生忘死、尊重科学的精神品质深深烙印在他们奋勇战疫的实践活动里。因此,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鲜活实践也构成了抗疫精神生成的实践基础。

抗疫精神依托于人民群众众志成城的抗疫实践。抗疫斗争是一场人民战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9]新冠疫情的爆发,激发起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抗疫的信心和决心,广大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投入到这场疫情大考中,并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从城乡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到建筑工人、海关官员,再到外卖小哥和环卫工人,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是抗疫斗争取得胜利的强大后备支撑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力量。新冠疫情生动展现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正是因为14亿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激发出家国一体、守望相助的大局情怀,义无反顾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从而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和组织力,促进了抗疫斗争的胜利。人民群众在伟大的抗疫实践中凝练和升华出的抗疫精神,作为一种强有力的精神指引力量,反作用于变化发展的抗疫实践,并指导其向前发展。因此,人民群众众志成城的抗疫实践也是抗疫精神生成的实践基础。

猜你喜欢
抗疫新冠防控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团结抗疫
新冠疫苗怎么打?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聚焦新冠肺炎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