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玉群
(广西艺术学院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00)
图书馆文化作为一种研究现象,最初是学者对企业管理成功的反思,这一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美国图书馆管理学者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哲学而提出[1]。根据柯平等人关于国内外图书馆文化的综述,提到国内图书馆学界在1986年经过文思对图书馆界应该吸收一点“文化热”,开启了我国图书馆文化的研究。且王胜祥于1989年在《论图书馆文化》中首次提出“图书馆文化”的概念,并对其特征和作用作分析[2]。作为组织管理理念,图书馆文化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倡导和研究,不同的学者赋予了它不尽相同的概念,姜继业认为,主要有层次观、职业文化观、行业文化观和总和观几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3]。图书馆文化是对图书馆组织管理的深刻反思,研究视角都脱离不了馆员、图书馆知识资源、用户、服务和文化等要素。
艺术教育承担了既培养人的感性能力,又培养人们对良好感性环境的需求[4]。艺术高校承担着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人民艺术复兴、丰富人民大众精神追求的教育任务。艺术高校图书馆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上都有自身特点。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艺术高校图书馆在具体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校本特色和人才特点,在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注重“异质性”。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应该是人类主体通过各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实现对社会和自然客体的适应、利用和改造[5]。艺术高校图书馆实现集约化管理和内涵式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人的观念、意识和思维方式决定了艺术高校服务模式和发展走向。文化建设重视人的能动性的提升,着眼于集体的力量,形成统一的认识和共同的核心价值,在对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上有相同的目标,在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下,外力作用或是问题阻碍难以对人的意识形成冲击,也就是全员的向心力难以撼动。艺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能够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优势,凝聚集体力量,提高管理效能,实现图书馆战略目标。
文化建设有助于破解艺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出现的“跛脚”现象。第一,艺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理念的树立,促使本馆物质建设的改进,在物理空间的建设上注重艺术的审美和实用性,彰显硬实力。第二,提升人文环境质量,凝聚馆员信仰和价值取向,改变思维模式,从整体上展现了最佳的精神气质,体现艺术高校图书馆软实力。第三,文化建设的潜在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的是组织管理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组织的最大效能助推管理行为最大效益化。第四,追求技术革新、资源完善和服务提升。艺术高校图书馆内部管理变化日新月异,图书馆在实现自我探索和打开新局的同时,推动制度文化挣脱原有的束缚,从传统走向创新,适应新的发展。
艺术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对美的感受和需求较为强烈。艺术高校图书馆重视文化引领,着手文化建设,坚定文化理念,树立文化品牌,从馆舍构造、馆内布局、资源建设、服务用户各个工作块面加强改进,由内而外提升服务氛围,从而优化用户体验,吸引读者主动走进图书馆,不仅使用户在知识需求上依靠图书馆,在知识获取上也离不开馆员的支持和帮助,更体现出艺术高校图书馆“知识殿堂”的神圣感和价值所在。
创新是组织的不竭动力,充当着图书馆组织“造血功能”的角色,文化建设在艺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创新中起到催化剂作用。能长期维系和推动图书馆发展,综合反映了绝大多数用户和馆员认同的价值观念及道德准则。优秀图书馆文化的建立,能够营造出积极、求实、和谐的工作氛围,同时获得用户青睐并激发馆员工作动力[6]。
主要表现在:(1)影响和改变馆领导的战略眼光和决策下达,从大格局上科学规划图书馆的长远发展;(2)促进馆领导和馆员及普通馆员相互间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注重追求有效沟通和相互协作;(3)在馆员与用户之间搭建良性的供需关系和信任机制,为提升服务层次奠定基础。
艺术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处在“为管理而管理”和“为服务而服务”的层面,没能跳出管理和服务本身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对图书馆文化建设在引领高层次服务和高质量管理的深刻意义和重大影响认识不足,对文化管理认识不到位。例如,艺术类高校图书馆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中缺乏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像综合类重点大学图书馆将图书馆文化建设作了重点规划,有的甚至在全校进行了意见征集并公开发布。艺术高校图书馆未将文化建设上升到发展战略层面,馆员对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片面,认为文化建设是管理高层的事,是由外部因素决定,不能很好结合个人和工作团队的主观能动性作全方位了解和深入思考。
艺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尚未形成良好体系,主要表现为:第一,文化建设主体力量薄弱且分散。艺术高校图书馆馆员文化程度和专业背景参差不齐,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对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认识肤浅,主动思考业务和积极参与服务的主动性不够,难以形成专业的文化建设团队;第二,文化建设形式单一。笔者通过调研发现,艺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形式主要表现为开设各类“讲坛”,或是以每年的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开展一些赛事,形式上总体较为单调;第三,文化建设机制不健全。尽管文化建设理念在图书馆行业不断渗透,艺术高校图书馆也在文化建设上也做了一些工作,但其制度建设处在自发和分散状态,机制干预协调不足,文化建设机制只体现在某个工作块面,全盘性、系统系、常态化和规范化的文化建设机制未建立。
艺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总体来说尚处在“喊口号”阶段,不能结合艺术高校图书馆的自身特点、本校人才培养特色、地域性影响来精准定位本馆的文化建设方向和制定文化建设规划和构建文化建设体系。艺术高校图书馆普遍倾向于仅将图书馆文化建设视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部,或者说艺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只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辅助。造成了图书馆自身文化建设的被动,文化建设工作不凸显,成果不出彩。
艺术高校图书馆是支撑教育教学和科研发展的重要部门,具有科研服务“知识宝藏地”和教育教学“第二课堂”的双重身份。图书馆文化建设滞后直接影响着馆员的高效实践活动和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当前,艺术高校图书馆缺乏对文化建设助推长期有效发展的认识和把握,多囿于眼前事务,固步于传统发展和经验管理。另外,艺术高效图书馆整体上缺乏品牌文化打造的意识,对品牌文化与文化建设之间的交融渗透、相辅相成关系认识不够清晰,或是脱离了文化建设谈品牌文化,或是空谈文化建设忽视品牌文化,导致文化建设推进不扎实,体系不完善,具体的文化建设工作开展不到位。
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为维持艺术高校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应树立文化建设目标,凝聚组织向心力。与国家“双一流”建设理念同步,较好构建文化建设体系,树立核心价值观,完善和推行相关制度,打造图书馆文化品牌,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强大活力推动艺术高校图书馆内涵式发展。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艺术高校图书馆应切实从“喊口号”加快转变到科学谋划和稳步落实上来。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塑造艺术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观。艺术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观彰显了文化特色,是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理念的基石和灵魂。它影响馆员个人职业意识,凝聚馆员团队的协同意识,提升全馆的管理和服务理念,激活艺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新思维。第二,重视完善艺术高校图书馆组织领导体系。作为倡导艺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先行者,艺术高校图书馆领导层应主动培养自身文化自觉,加强文化自信,主动建立和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感染和影响馆员的意识和行为,激励和调动馆员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第三,形成文化建设传播和宣传体系。艺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要重视对内传播和对外宣传,双管齐下拓宽文化建设灌输渠道,由内而外营造浓郁的文化建设氛围,打造文化建设专业团队,推动实施文化战略。第四,建立文化建设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艺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起到认识再实践,不断认识和不断实践的改进作用。艺术高校图书馆必须建立科学规范、客观有效、系统有序、创新灵活的文化建设考核评价体系。
图书馆制度是图书馆文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图书馆制度文化一方面构成了图书馆人的行为习惯和规范,另一方面也制约或主导了图书馆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变迁[7]。构建艺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体系,制度配套完善是确保文化建设得以稳步推进和创新的有力保障。要充分考虑制度的适用性,是否符合当下资源建设、管理与服务用户的需求。制度创新是图书馆事业进步的表现,体现了图书馆人精神创造的活力,展现了图书馆运行的秩序性,对馆员凝心聚力参与图书馆建设、实现图书馆高质量发展起到引导和约束作用。艺术高校图书馆只有建立规范性的制度,才能更好实现对人的理念和行为的引导,适应多样化、个性化、复杂化的服务,才能促成实现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和长远的发展战略。
艺术高校图书馆应将文化建设上升到长期规划和系统发展层面。在全馆上下培养文化效益意识:一是注重图书馆文化的生态效益。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内核在于人对图书馆的治理,以人为主导,释放人的潜能,在图书馆环境、人文精神、行为规范等方面都能看到人的积极作用,能够给用户创造舒适、安全、便捷、个性的服务;二是强调图书馆文化的增值效益。从不同层面优化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投入与产出比,追求以较低的成本收获预期的文化效益。这里涉及人力资源结构调整、内部机构优化及资源高效配置的问题,即通过对现有各方面的资源的高效调配,达到文化建设产出最大化的理想状态;三是把握图书馆文化的社会效益。在智慧社会大背景和“双一流”建设的双重驱动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互助开放程度日益增大,范围也在逐步扩展。艺术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专业化学科化程度高,集中体现了艺术文献特色,能够弥补其他类型图书馆所缺乏的文献资源。
艺术高校图书馆文化品牌在既有文化积累的基础上,经过时间的淬炼和价值的提升,能够面向用户产生巨大的影响,包括它的形象、声誉、品质等方面都能赢得外界的肯定和赞誉,它是对艺术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延伸和深化。艺术高校图书馆文化是品牌文化的土壤,艺术高校图书馆文化品牌反过来又滋养着图书馆文化,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艺术高校图书馆在收集、整合、传承及传播艺术高校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立足自身资源和技术优势,顺势而为打造自身文化品牌。一是在提升服务层次的过程中不断融入品牌意识,塑造品牌文化。艺术高效图书馆除了面向学校进行资源建设、日常管理和知识服务等自然职能的发挥,还应涉及人类文化遗产保存、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等。艺术高校因其所在地域不同,形成了具有不同民族特色、区域特点和学科差异的文化创作及研究方向。可以进行整合挖掘形成相应的文化品牌,针对不同的学科内容建立多种文化品牌。二是在不断扩大服务人群中提高威望。目前,艺术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优势整体不突出。艺术高校图书馆文化品牌的建立,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其服务优势能为更广大的用户带来更高的价值。为此,艺术高校图书馆应从单纯服务本校师生转变为服务社区及社区以外的更为广大的社会群体。三是坚持校本特色和本馆特点,着眼地域性,扩大对周边地区乃至国际影响力。“双一流”背景下,艺术高校发展战略逐步调整,“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目标更为清晰。艺术高校图书馆要打开视野,抢抓发展先机,既坚持内涵发展,又做到外延扩大,做到资源建设、内部管理服务与地域互助、区域联盟及国际交流同步发展,通过本校知识资源的整理和传播,提升图书馆文化,提高学校影响力。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随着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迅猛发展,艺术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更为复杂和严峻的挑战,管理和服务过程中要处理的矛盾日益突出。艺术高校图书馆要转变思维,调整组织策略,正确认识图书馆文化在温和有效地解决实际矛盾、引领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切实将文化建设纳入到艺术高校图书馆长期发展战略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化建设,从整体上提高艺术高校图书馆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实现艺术高校图书馆有序、稳健、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