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类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和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

2022-03-13 12:26贾慧敏杨韫嘉王靓楠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农科研究生问卷

贾慧敏,牛 奔,郝 娜,杨韫嘉,王靓楠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2206)

社会环境的改变导致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学生在处理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的心理问题。目前由于研究生的入学前教育背景不同,各个年龄层都有,学生思想和认知相对成熟,有的甚至还有承担家庭的责任。调研过程中发现心理问题在研究生阶段出现了“井喷”现象,校园心理健康步入“学位越高,心病越重”的境地。尤其是农科类研究生,在特殊时期每日身处校园,三点一线的生活,加上实验科研的压力,研究生深感无处释放自己的压力[2]。目前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展开科学调查,将农科类高校研究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这个特殊群体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期探索出农业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1 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1 农科类研究生心理特点

不同心理学流派对心理健康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从专业角度而言,心理健康是指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并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内部的心理结构,与环境协调。总的而言,心理健康作为一种人的正常状态,意味着个体可以很好地实现自我价值,能够应对正常生活压力,工作富有成效,并有能力对社会作出贡献[1]。而本文所聚焦的农科类研究生,所学的专业偏于传统,偏重于理科,需要大量的实验研究,耗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同时农科类研究生在就业和薪资方面相比当前的热门行业明显处于劣势,这类研究生所承受的压力会更多,特别在获得实验成果方面压力很大,这类研究生课余生活和心理状况亟待解决。

1.2 农科类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数据分析

本项研究以北京农学院所有在校的农科类硕士研究生调查对象,以线上问卷调查、线下访谈交流为主要方式,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调查。课题组于2022年8月24日—9月7日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学校三个涉农学院的研究生群体中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41份,均通过问卷星答题。在参与问卷填写的学生中,男生占比29.46%,女生占比70.54%。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学生心理健康感知、心理状态、学习状况、人际交往、现存压力、师生关系、特殊时期适应情况等方面。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个人基本信息,包含性别、年龄、学历、专业、年级等;二是学习状态;三是人际关系,如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状况等;四是目前的心理状态,以及引起心理状态的原因,特别是在特殊时期学生的心理状况调研等。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总体而言,受访学生的学习状况、人际关系以及综合适应能力表现良好。在学习状态方面,36.1%的学生表示自己只是偶尔或者极少在学习效率低下时出现心浮气躁的状况,50%的学生表示可以通过旅游、健身、聚会等活动放松自己并尽快度过学习瓶颈期,27.8%的学生表示能够通过有效的自我开导快速转变消极低沉的学习状态。在同学关系方面,对于比自己优同学,96.68%的学生表现了向榜样学习的谦虚品格,即使与身边同学发生利益冲突,也能处理得很好。在师生关系方面,86.72%的学生表示与导师关系融洽。这些信息都表明,受访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好,学习态度端正,人际关系良好,基本能够面对并自主解决学习阶段的大多数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还采用了部分同学座谈的模式,被调查的同学对心理健康的概念认知较为清晰,能正确看待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当被问及“您认为自己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吗”时,9.13%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心理健康问题,35.68%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存在相关问题,表明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一些心理问题,焦虑问题时有发生,调查中102名研究生(占比42.32%)表示自己存在焦虑心理。问卷继续对这102名研究生进行了追踪调查,对于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心理的因素选择中,各选项比例从高到低依次分别为:“课程安排”(7.88%)、“考试焦虑”(16.18%)、“时间管理”(21.96%)、“就业规划”(46.47%)、“课堂汇报焦虑”(14.94%)。这反映出农科类研究生在学业过程中,时间紧张,学习周期缩短而科研压力与论文压力大,焦虑情绪突出,这种压力的形成与师生沟通较少、相关生涯规划课程在研究生中开设较少、不同学科的科研压力差异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农科类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

农科类研究生压力源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科研压力、毕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成为当前研究生群体压力的三大应激源[3]。通过问卷调查关于现存压力具体类型的选择情况,比例较高的分别是“论文发表与毕业论文的压力”(65.56%)、“个人发展与职业选择方面的迷茫”(61.83%)、“课程学习与科研任务重”(53.53%)。由此可见,学术研究和职业选择、职业规划、完成毕业科研任务是农科类研究生群体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对于“您是否经常感到不自信或自卑”这一问题,61名研究生(占比25.63%)表示存在,继续对这61名研究生进行单独追踪调查后发现,导致他们不自信心理的因素选择中,各选项比例自高到低依次为:“未来生活的压力”(45.74%)、“自身形象”(18.03%)、“学习成绩”(13.11%)、“家庭因素”(11.48%)、“经济现状”(9.84%)。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当研究生被问及“您如何处理研究生生活的学习压力与负面情绪”时,51.04%的学生选择“外出游玩或体育运动”,53.53%的学生选择“向同学或朋友倾诉”。这表明举办团体活动,类似体育运动、读书交流活动等能够使学生得到身心放松,并在同学互助的氛围中释放压力,调节情绪,调整压力,塑造健康人格。23.24%的学生选择与父母交流并解释,11.2%的学生选择“写日记自我开导”,13.69%的学生选择“憋在心理放任自流”,只有4.15%的学生选择寻求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帮助。也反映出学生疏解压力的渠道较为单一,特别是心理咨询这个重要的处理方式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

疫情爆发后,61.83%的学生选择积极应对疫情,焦虑不安、抑郁、恐惧、悲伤的情绪会少量出现,特别是焦虑不安占到了42.32%,70%以上的同学会时常对一些报道感到担心,会判断报道是否属实,选择性关注报道,会关注,但是这些报道不会引起其较大的情绪波动,会判断报道。只有 4.98%的学生选择基本不关心报道。疫情对研究生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影响。

3 农科类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分析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重视到重点关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也让研究生这个群体在心理健康教育这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但是对于如何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误区,如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错误理解为帮助少数有心理障碍的研究生克服心理问题,忽视了绝大多数研究生仍存在着心理健康成长的发展性需要[4]。笔者所在的学院主要通过开展三方面的查防活动、构建四位一体的心理危机反应机制和三色预警分级体系,通过三步跟进处理,整合力量针对不同心理问题情况,分析引发原因,分类指导,打造特色活动为全体研究生营造氛围,努力建设查、防、预体系,给研究生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在实践中探索的过程中,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探索出以下路径:

3.1 健全查防体系,做好预警台账

现在高校在每个学期都会构建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筛查体系,普遍使用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16PF(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作为心理检测工具,对于学生存在心理健康异常的个体进行精准识别,评估受访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根据筛查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分类反馈学院,对于严重的同学进行干预和帮助,学院负责心理工作的辅导员会通过谈话辅导、集体座谈等方式对学生情况进行深入了解。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及时建立预警台账,一生一册,确保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据可查。

3.2 开设心理课程,做好引导工作

现在高校都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甚至有的高校设为必修课,课程对于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课程大多数针对本科生开设,针对研究生群体的情感婚恋、人际交往、职业规划等问题给予的具体指导很少,所以在提升研究生重视心理健康状况的意识上,开设心理课程是解决研究生心理问题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很少数的研究生在心理方面有困难的时候向心理咨询室求助。当研究生在面对压力和困惑时,更愿意进行独立的自我疏导,即使是通过倾诉的方式释放压力,也会选择关系亲密的朋友或者父母以便保障隐私。由此可见,作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主体,学校应当积极主动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为存在心理健康隐患的学生提供帮助。

3.3 开设生涯课程,做好缓解工作

结合线下访谈了解到,一些受访研究生选择毕业后继续留在北京发展的目标,成为他们“未来生活压力”与“不自信心理”的重要因素。北漂的生活会让学生产生无助感和愧疚感,增加双倍的心理压力,学生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剧烈反差会加剧学生不自信的程度。在问卷调查中,半数以上的同学反馈目前“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方面的迷茫”,所以针对现状,在研究生中开设生涯课程十分重要,通过课程调整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职业规划的技能。

3.4 打造特色活动,培植情绪管理能力

在研究生日常生活管理中,目前主要依托研究生会、党支部、班团等学生组织开展研究生第二课堂的相关活动。农科类研究生科研任务重,时间紧,很少有空暇参与集体活动,寻得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路径,主要开展四个方面的活动:一是将志愿活动作为长期的活动开展,以此作为基础考察学生服务同学、班级、院校的主动性。二是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羽毛球邀请赛、长跑、定向越野赛等,使研究生在运动中释放压力,同时提升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三是开展静心阅读一本好书的专题活动,阅读书籍可以选择与心理学相关的轻松读物或者贴近生活的经典著作,以便研究生在拓宽思维空间的同时,放平心态从容应对生活。四是开展结合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特长,走出校园、走近农村,让学生知农爱农,同时不断增进同学情谊,从而形成压力缓释的重要渠道。

3.5 完善机制,帮助压力转移释放

根据问卷的调研统计和线下的座谈交流,不同年级研究生的心理状态不同,表现形式各异,为了保障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针对不同年级的研究生构建不同缓解压力的机制[5]。

针对硕士一年级学生,优化培养方案,对于学生的课程内容进行宽泛的增减,特别是针对跨学科的同学适当放宽选课政策,一方面保障课程内容质量,另一方面调整课程数量要求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保重学习质量,同时保障学生学有所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独立思考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硕士二年级学生,因其面临论文开题、发表文章的困难,农科类研究生可能还会存在科研实验结论不满意的现象,这些压力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崩溃,要引导学生和导师金香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优化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机制,导师将立德树人置于首位,在学生心理和思政方面加深学习,导师在帮助研究生解决学业困惑、推动学术发展的同时,还要关系关爱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针对应届毕业生,要完善好学生职业辅导机制。在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中,一方面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二课堂为学生提升能力搭建平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在专业知识的启发下,学生能准确地评估自身的能力,使其在客观、准确评估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生涯规划。学校学院建立并完善整套的就业辅导机制,授人以渔,传递学生就业知识的同时,加大培训和指导力度,让学生在职业能力培养上学有所获,终身受益。

4 结语

我们要积极探索研究生群体和个体心理健康问题的规律,密切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究研究生心理问题的生成机制,科学有效地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全面落实心理育人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6]。深入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坚持预防、治疗和发展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构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全体研究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农科研究生问卷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问卷网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