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青年创新人才培养开发策略研究

2022-03-13 04:38:30文=贾
现代国企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岗位人才培训

文=贾 凡

企业青年人才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思想活跃、敢为人先、勇于创造,是企业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国有企业应深刻认识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开发的重要意义,着力打造青年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高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才供应链。

国有企业加强青年创新人才培养开发的重要性

(一)加强青年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重视和关心青年成长成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并从理想信念、品德修为、真才实学、本领担当、创新创造等多个方面,对青年成长成才寄予殷切期望、提出明确要求。国有企业加强青年创新人才培养开发,就是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素质全面、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青年人才队伍,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

(二)加强青年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是奋力建设基业长青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世界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突飞猛进。同时全球产业结构变革日益加速,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前所未有。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新能力和人才实力的竞争。建成雄踞全球产业链顶端的技术先导型企业,迫切需要一批又一批富有创造力的青年人才去攻克前进路上的风险挑战。国有企业唯有把加强青年创新人才培养开发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经常性工作来抓,才能从源头上确保人才队伍战略接替,为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企业注入澎湃不息的新生力量。

(三)加强青年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是扎实推进人才强企战略的必然要求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近年来,国有企业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尤其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较好地发挥了他们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对创新型人才储备需要相比,还存在整体规划不够系统、跟踪培养不够持续、工作合力不够集中等突出问题。加强青年创新人才培养开发,完善系统化培养体系,有利于加快青年人才全面成长、脱颖而出,对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青年创新人才培养开发的具体策略

(一)坚持党管人才,完善系统化培养体系

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促进青年人才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成立企业“一把手”挂帅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将青年人才培养开发纳入企业人才工作总体规划,构建党委(党组)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团委及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组织人事部门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团委及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参与,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合力,为青年人才加快成长、脱颖而出提供组织保障。

加强系统规划。聚焦青年人才能力素质提升,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从新入职员工抓起,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递进培训培养的结合,开展阶梯式、系统化培养。对新入职员工用1—2年时间,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入职培训、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师带徒”等措施,夯实成长根基。对崭露头角的青年骨干用2—3年时间,通过专业培训、基层磨炼、轮岗交流等措施,蓄积成长潜力。对脱颖而出的青年精英用2—3年时间,通过提升境界、集中培训、挂职锻炼等措施,加速成长步伐。

加强政治引领。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坚持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中长期系统培训与短期专题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教育引导青年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充分运用党支部“三会一课”、团支部“三会两制一课”、青年干部培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形势任务教育等载体和方式,引导青年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二)坚持战略引领,创新精准化培训模式

紧扣企业发展战略和中心工作,优化设计青年人才培养路径,分类别、分层次、分岗位开展精准培训,重点抓好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青年管理创新人才和创新战略预备队的培训培养。

个性化培育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注重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应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探索等领域,遴选培养具有发展潜能的“未来科学家”。制定“一人一策”培养方案,安排到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新兴业务领域锻炼成长。组建科技领军人才牵头、青年科技人才为主的创新团队,促进人才快速成长。支持青年科技人才领衔重要科技项目,挑大梁、当主角。选拔创新人才和项目,加强复合培训、名师指导和跟踪培养,并给予直聘为专家等突破性激励和科研经费支持,激发创新活力动力。

针对性培训青年管理创新人才。为未来而学,为未知而教。在培训内容安排上,根据基层管理典型工作场景,组织案例教学,帮助学员准确掌握业务难题的解决思路与创新方法。在培训教学方式上,采用“网课自学-集中培训-岗位实践-答辩考核”的分段培训模式,集中培训后在3个至6个月的岗位实践中行动学习,紧贴企业战略重点和工作难点,输出解决方案。在培训组织形式上,将赋能培训与实践锻炼统筹安排,通过跨单位、跨部门岗位挂职交流锻炼,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建制培养创新战略预备队。围绕企业未来产业布局,识别业务过硬、综合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高潜质人才,校企合作组织创新战略预备队训战,采用孵化器模式开展团队学习,搭建跨界交流、融合创新的平台,培育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的青年创新团队,催化基础性、前瞻性原创技术成果的合作转化,为企业未来发展构筑新动能。面向优秀青年人才实行“揭榜挂帅”机制,以“赛马式”联合攻关激发“鲇鱼效应”,培养新技术、新业务领域的“种子”,为企业转型发展储备创新型人才队伍。

(三)坚持改革创新,搭建多元化成长舞台

加大持续选拔培养力度,注重把优秀青年人才放到重要岗位上去历练,健全与岗位、能力、贡献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形成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搭建更多成长舞台。

融入基层磨砺成长。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人才的主阵地,注重将青年人才安排到生产、科研、经营等一线关键岗位进行历练,放在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重要改革管理活动、新兴业务领域、重大工程项目或大型技改项目、大检修等工作中压担子、派任务、多锻炼。鼓励青年人才积极参加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突击队等“号手岗队”争创活动,在重大活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关键时期承担急、难、新、险、重任务,不断挑战自我、磨砺青春。

强化轮岗复合锻炼。为有潜力的青年人才设计定制化轮岗锻炼培养方案,针对其经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明确轮岗岗位、导师,及各岗位培养目标、内容、方式与要求等,强化跟踪监督考核,实现培养锻炼“精耕细作”。积极选派青年人才到不同单位、不同业务板块、海外项目、上级管理部门、艰苦边远地区、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挂职锻炼,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加强总部与基层、行政与党务之间,科研与生产、技术与管理之间,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之间的交流,多层次历练成长。

竞赛活动助力成才。精准服务不同领域青年需求,以各类青年创新创效竞赛、岗位比武、主题活动等平台为依托,营造勇立排头、追求卓越的氛围,引导青年人才积极投身科技、管理、营销、服务等创新实践,通过赛事活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为青年成长搭建“高速路”、开辟“快车道”。把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引导青年人才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觉参与和支持企业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的使命感。

(四)坚持开放包容,打造协同化育人平台

秉承“优势互补、协同育人”的理念,发挥国有企业产业优势,积极探索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地方政府、继续教育协会、行业领军企业等多方合作,打造开放多元的协同化育人平台。

产教融合育人。紧贴未来科技发展和商业创新需求,以平台共建和项目合作为纽带,贯通整合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种资源,打造技术研发转化和人才学习实践一体化平台,建立多学科交叉、创新与实践融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形成青年创新人才协同培养体系。以校企合作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为参与科研项目的青年人才指定校企“双导师”,健全完善以项目攻关带动人才培养的机制。依托企业培训机构、博士后工作站等,邀请高校知名专家学者到企业举办技术讲座,促进相互交流提升。

国际合作育人。与世界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领先企业建立分层次、多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选派优秀青年人才访学交流,营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育人环境。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选派青年人才参加企业与世界知名院校组织的合作培训,安排到海外公司实践锻炼,帮助青年拓宽国际视野、参与跨国经营。与继续工程教育领域全球行业组织、专业机构紧密合作,积极参与和推动继续工程教育,借鉴世界继续工程教育领域先进理念和实践,推进企业人才培训对标一流、提质增效。

跨界交流育人。坚持问题导向和兴趣激励原则,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才跨界学习和合作交流,激发创新创造的主动性。积极选派青年人才参加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商业论坛、考察交流、进修学习等,加强与顶尖科学家、商业领袖的互动,不断拓展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鼓励青年人才跨单位跨领域组建创新联合体和学习小组,搭建自由探索、朋辈学习、激发创新想法的平台。定期开展“大咖讲堂”,组织青年科技论文交流会、青年管理论坛等,在学术交流、思想碰撞中激发灵感、创新理念。

(五)坚持持续培养,营造常态化培养氛围

围绕人才共创、平台融合、服务保障等,建立健全青年创新人才培养、管理和激励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积极营造人企共赢的人才环境,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生态。

深化导师带徒。选派专业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导师”与青年人才建立“一对一”“多对一”培养关系,鼓励跨单位、跨部门、跨领域选派优秀导师,实行总导师全过程指导与多岗位的副导师分阶段辅导的联合带徒机制,发挥好传帮带作用。选派优秀年轻骨干担任朋辈导师,加大企业融入引导、日常动态关怀力度。选派劳模典型担任导师进行言传身教,引导青年学习先辈创业史、国企发展史,弘扬石油精神、航天精神等国企先进精神,以精神上的主动点燃创新创造的热情。

创建学习型组织。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才对自己的成长发展负责,企业为善于学习者提供优质培训资源,为奋斗者持续赋能赋智。学用结合,以考促学,强化培训跟踪评估,将培训考核情况作为任职、晋升、管理的重要参考,牵引青年人才不断增强学习动力与自我成长内驱力。构建完善企业党校体系,建设网络学习平台,集聚企业内外部优质师资课程,助力青年人才随时随需高效学习。倡导“团队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培养和挖掘青年人才的创新潜能,开发青年群体创造力。

健全服务保障体系。以激发青年人才内生动力为导向,不断完善工资与绩效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协议薪酬、高定级别工资档次、专项奖励、支持学历学位提升等激励方式。建立直聘、破格机制,支持表现特别优秀的青年人才加快成长、晋升。充分利用当地生活补贴、奖项申报、人员培训等方面人才扶持政策,大力提供住房、落户、医疗、子女入学等人才保障措施,建立党团干部直接联系服务青年常态化工作机制。探索建立青年培训培养保障经费和资源持续投入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岗位人才培训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