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江 李善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 530001
潘芳菲/广西壮族自治区兽药监察所 530000
潘何剑 黄辉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那洪街道办事处水产畜牧兽医站 530031
在进行鸭的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如果想要取得更好的养殖效益,需要在养殖过程中注重鸭群疾病的预防以及管理。在饲料方面严格把关,确保鸭群自身的身体健康,以便能够产出更高质的鸭肉以及副产品。在鸭的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不断的对鸭群养殖中的相关养殖防疫体系进行探索,扩大鸭群的规模化养殖,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1 提高鸭养殖过程中的经济效益鸭的规模化养殖在生产过程中属于投入少,回报多的一类产业,且在管理方式上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较强的自由性。当养殖户将养殖场内的鸭群数量扩大到一定规模时,能为养殖户以及周边相关产业带来异常丰厚的工业原料以及经济收益。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鸭的养殖产业具有多样性,鸭根据种类的不同,能够为周边地区提供鸭毛、肥料以及鸭肉等供应,因此也增加了养殖户的附加收入。由此可以看出,扩大并规模化发展鸭的养殖产业,能够有效的完善相关产业链以及增加相关从业人员的收入,实现人均收入的实际提高。
1.2 改善鸭规模化养殖中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与其他养殖产业不同,鸭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需要进行充足的劳动力投入,用来保障鸭群的规模化管理。然而鸭的养殖存在生长周期较长的问题,且鸭群分布较为分散,所以需要充足的劳动力投入,来更好的对鸭群进行管理。相比于传统的猪肉养殖,鸭在生长过程中对于生长空间以及生活的环境要求较高。大多养殖户在进行鸭的养殖过程中选用散养的方式,以便适应鸭的生长需求。这时为保证鸭群能够稳定产出,就必须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来进行鸭群管理。鸭在生长过程中,部分公鸭需要进行阉割,同样需要养殖场充足的劳动力供应,来更加高效率的完成这些工作。由于目前我国多数劳动人员选择进城务工,因此在养殖行业内劳动力相对较为匮乏。
1.3 顺应国家政策与时代条件的趋势近几年,受到疫情影响以及国家政策影响,国内养殖行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经营风险。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使得许多养殖户收到了巨大的冲击,造成了许多损失。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对于食用肉类养殖行业规模化的支持程度较高,并出台了相应的保护政策与指导政策以及发展方针,对不同类型的养殖户进行相应的政府补贴与帮助。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领导是目前我国商品鸭规模化养殖的一大重要保障基础。
2.1 鸭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鸭养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但在当前的鸭养殖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的问题,从而造成养殖场选址不合理不科学、免疫不到位、非生产人员随意进出养殖场等现象,制约鸭病防疫水平的提升。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许多人加入到养殖业的行列,但是在选址和栏舍设计过程中没有咨询动物防疫部门,乱建养殖场,选择在地势低洼和居民密集地区建立圈舍,通风条件和采光条件不好,鸭与多种动物混合养殖,增加了疫病防控的难度。有些小规模养殖场不重视疫病的防控工作,执行免疫漏洞很大,尤其是重大的传染性疾病免疫不到位。在疫苗接种方面,有的养殖户认对动物接种疫苗有着错误的认知,认为免疫接种会增加养殖的成本,没有必要接种浆膜炎和鸭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疫苗,增加了疫病发生的可能,给养殖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在养殖场管理方面,有些养殖场没有严格的进出人员管理制度,导致非生产人员和车辆,尤其是没有经过消毒的商贩直接进入到生产区域,这样很容易将病毒和细菌带入养殖场,导致畜禽染病。此外,现阶段鸭养殖过程中还存在养殖场发生疫情之后瞒报的现象,有些养殖场管理者不及时向当地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造成疫病处理不到位。当动物卫生监督管理部门介入时,疫情已经很严重,只能隔离、扑杀和采取无害化处理的措施,从而给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2.2 没有进行科学的饲养在当前的鸭饲养过程中,部分养殖场饲养设施条件比较差,环境难以控制,不能给动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导致鸭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增加了患病的可能性。有些养殖户不重视消毒设施的建设,在养殖厂出口处没有设置消毒池和消毒间,不重视购买消毒设施,进入养殖场内的车辆和工作人员没有消毒,导致细菌和病毒进入养殖场。散养也是鸭饲养的重要环节,养殖户的养殖方式不同,接种疫苗的方式也不同,影响了接种防疫的效果,导致畜禽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给防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此外,养殖场档案不完整也是影响鸭饲养防疫水平的重要因素,养殖户应该做好动物的防疫记录和用药记录,有些养殖户不重视动物档案的管理,一旦发生疫情,无法调阅生产及防疫档案,给疫病的防疫和疫病的调查带来许多麻烦。
2.3 不能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免疫免疫剂量不准确是影响鸭防疫水平提升的重要技术因素,在当前的鸭防疫过程中,部分养殖户在给畜禽接种的过程中不重视疫苗的正确使用量。有的养殖户在实际疫苗注射操作中操作方法不符合规定,或者剂量少,不科学的控制用水的时间和给水量,也影响了疫苗的效果。对疫苗质量不能很好的保证,有些畜禽的疫苗剂量使用存在差异性,如果剂量过小的话,会影响免疫的效果,如果剂量过大的话,会导致鸭发生严重的副作用。接种方式不正确,也直接影响防疫的效果,或者在免疫的过程中漏掉一些鸭,导致疫苗接种工作不全面和不彻底,增加疫病出现的风险。
3.1 增加对养殖户防疫重要性的宣传在思想意识层面上提高对鸭防疫工作的重视,是助力地区鸭防疫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发展的基础条件。主管部门需结合地区鸭防疫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组织开展相关的宣传工作,给出明确规范的检疫标准,引导农户了解最新的防疫理念与技术方法,提高本土宣传的实效性。与此同时,推动行业策划标准与方式的明确化构建,打造切实可行的行业管理办法,以满足地区鸭防疫工作的真实需求。采用以监促防的模式,将行政领导的指导性作用最大限度内发挥出来,树立防控意识,助力鸭防疫工作质量的稳步提升,为现代化农业的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3.2 科学进行鸭的饲养和相关的管理
3.2.1 加强免疫抗体检测抗体检测是检验检疫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科学免疫程序的重要依据。通过抗体水平的监测能够确定免疫的时间和免疫的剂量,提高免疫的效果。如果疫苗抗体不理想,要调整免疫程序,避免疫苗之间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定期检测鸭的抗体水平能够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奠定基础,保证鸭群体抗体水平的提升。
3.2.2 强化消毒措施鸭养殖场的消毒管理工作是鸭防疫过程的重要环节,鸭养殖工作者可以在养殖场门口建立消毒池,一个星期消毒2~3 次,轮换使用消毒液,避免细菌和病毒出现耐药性。此外,人员在进入养殖场之前使用消毒皂或消毒液洗手,养殖人员必须穿胶鞋,对进入养殖场的器具彻底消毒。圈舍外的道路每周消毒一次,可使用人畜无害的消毒液。在引进外地鸭品种之后,需要使用的高效消毒液消毒。此外,鸭养殖场应严格管理制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养殖场,进入养殖场之后必须消毒和换鞋,做好消毒防范工作,减少疫病的传播。
3.2.3 根据不同季节的温度和湿度开展饲养管理不同季节气候不同,鸭的饲养管理要点也不同。以冬季为例,冬季气温低,鸭为了维持正常的体温,其代谢率提高,热能消耗大,饲养人员应适当加大饲喂量或饲喂次数,同时调整饲料配方,增加能量饲料比例,建议采用高能量饲料饲喂,适当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抗应激添加剂,提高鸭抗寒抗冻能力,减少鸭患病几率。此外,在冬季应适当提高圈舍温度,做好保温工作,并及时修缮圈舍,如用枯草或塑料膜覆盖圈舍,或使用电热板、红外线灯、煤炉、保温箱、电烤灯等,提高鸭养殖舍内的温度。此外,鸭舍内温度需保持在20℃为宜,不低于15℃,在采取保温、供暖的同时,养殖人员也注意适度通风和防火等安全工作。通风应根据天气情况和鸭群的表现调节通风口的大小和通风时长,防止冷应激造成鸭群发病。
综上所述,鸭养殖户需要对鸭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的防疫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可以在养殖的过程中自觉进行有关防疫体系建立的课程培训,在鸭规模化的养殖过程中采取正确科学的方式进行鸭的饲养以及相关免疫措施的实施,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完善的鸭防疫体系,从而促进鸭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增加养殖户养殖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