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拥军/湖南省邵阳县五峰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422100
羊传染性脓疱病具有发病快、传染性强以及死亡率高的特征,在养殖过程中为了提升对于该病的防控能力,养殖人员不仅要掌握其流行情况以及致病原因,而且还要掌握病症表现以及治疗方式,由于其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以及人畜共患特点,因此养殖人员在治疗患病羊前首先要做好自身的防护,并将患病羊进行隔离,确保能够将疫病对养殖业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传染性脓疱病是由于感染传染性脓疱病毒所引起的,此种病原体对于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强,虽然不耐高温,但是在低温环境下能够生存数年时间,对于醋酸、石灰乳以及氢氧化钠溶液等物质比较敏感,因此在防控过程中可以使用上述消毒剂杀死养殖环境中的病原体。羊传染性脓疱病不区分羊的性别、年龄以及品种等,其中以山羊和绵羊的患病风险最高,患病羊通常有着明显的年龄差异,其中以3~6 月龄的羔羊患病风险最高,其他年龄段的羊虽然也具有患病可能,但是几率要远低于羔羊。基于此,在养殖以及疫病防控过程中要尤其重视对于易感羊群保护工作。羊传染性脓疱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和带毒羊,尤其是羊发病后皮肤产生的结痂中,通常带有大量的病原体,带毒羊能够污染养殖场内的饮用水、饲料、养殖设施以及卫生用具等,病原体能够附着在这些物体内,当健康羊接触被污染的器具或者摄入被污染的饲料后染病,此外,当健康羊出现皮肤破损后病原体也会进入羊体内,当病原体进入羊体后会在上皮细胞浆内大量繁殖,从而使得羊致病。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发生与日常养殖管理存在很大联系,常见致病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病原体对于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羊舍内湿度过大,阴冷潮湿,会使得病原体大量繁殖,且在冬季时为了确保羊舍的保温条件,确保必要的通风也会产生此病;其次,饲料品质以营养元素,在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品质较低,缺乏羊生长过程中必要的营养元素,导致羊机体免疫能力低下,或者喂养发霉变质的饲料等均会使得羊染病。最后,盲目扩大养殖规模,使得养殖密度增大也会提升患病风险。羊传染性脓疱病是一种典型的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当羊群中出现患病个例,则会迅速传染至其他羊群,且病原体对于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强,若缺乏彻底的消毒工作,病原体会常年存在与羊舍中,并连续多年对羊群造成危害。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潜伏期较短,最短3d 左右即可出现临床表现,患病羊会出现明显的外部异常,通常首先发生在羊的嘴唇等部位,并以唇部为中心向周边扩散,也有个别患病案例首先从眼部开始出现病变,严重时会蔓延至嘴部等。发病初期时,患病羊的口角、唇部以及鼻镜等部位会出现红色小斑点,但是红点并非聚集性,因此这一时期养殖人员难以发现,这时若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斑点会进一步发展成为结节,而后转变为水疱或者脓疱,疱疹破裂后会形成黄色结痂,若患病羊病情较轻,则结痂会自然脱落并痊愈,严重时症状能够持续2~3 周,且在原有基础上会不断出现新的疱疹,并伴随着局部出血或者皲裂等显现,患病羊的进食会受到严重影响,并引发死亡。此外,在众多患病案例中还存在特殊情况,即首先从四肢开始发病,此种情况在山羊中不多见,多发生于绵羊群体中。
依据发病时间,羊传染性脓疱病又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以及慢性表现,三类临床表现有着年龄差异。首先,急性症状多发生于未经过接种的羊群当中,羔羊待出生15d 左右时为高发期,首先从嘴角处出现水疱,而后迅速蔓延至其他部位,患病羔羊表现出不愿吃乳、体温上升以及呼吸困难等现象,且口腔内出发出恶臭味道,严重患病羊会由于继发感染导致肺炎并死亡。其次,亚急性型症状多发生于1~2 月龄的羔羊中,其主要发病原因是在进食过程中被金属网、尖刺或者带刺饲草等划破表皮所导致,开始在破损的皮肤周边会出现红色斑点,而后发展成为水疱或者脓疱等,若不会继发感染,脓疱破裂后会形成结痂,且经过1~2 周左右结痂的痂皮会自然脱落,并出现慢性临床表现。最后慢性型多发生于3~6 月龄当中的羔羊当中,是最为常见患病类型,成年绵羊多出现慢性型疾病,若患病羊出现继发感染情况,在结痂脱落后会有新的组织长出,并影响到患病羊的进食,某些特殊情况下腿部、腹部、乳房等部位也会出现脓疱现象,死亡病例多是由于日渐消瘦导致,病情最长能够达到1 个月左右。
目前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均能够取得治疗效果。首先,在西药治疗过程中,若患病羊为唇型,可以使用5%的青霉素呋喃西林软膏或者土霉素软膏涂抹至患病部位进行治疗,每天涂抹1次,或者使用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清洗羊患病部位,清洗后使用碘甘油等物质涂抹至患病部位。治疗过程中要抓住患病羊结痂脱落的关键期,结痂脱落前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帮助其迅速脱落,管理人员可以使用外科剪刀以及镊子等工具,经过消毒处理后清除患病羊的结痂,而后使用冰片、硼砂、元明粉以及朱砂等药剂制作为冰硼散粉末,并将药剂调至糊状,而后涂抹至受损皮肤中,由于该疫病主要由病毒导致,且受到细菌等影响容易导致继发感染,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还应当配合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及抗菌消炎类药物,如青霉素钾等药剂进行治疗,通过肌注复方银黄注射液以及头孢噻呋钠等药物能够有效地防止病羊继发感染。蹄型患病羊治疗时首先使用5%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患病部位,将病羊患病部位浸泡至福尔马林水溶液中1min 左右,而后在患病部位涂抹土霉素软膏,或者使用龙胆紫溶液擦拭病变部位,并配合使用抗病毒以及抗菌消炎类药物进行治疗。
中药同样能够达到治疗目的,首先,准备胆矾、大黄苏打片、黄连素、大黄以及青黛等中药混合后研磨成粉剂,而后将药剂均匀撒至患病部位,每天早晚各用药1 次。或者准备车前子、白芷、黄柏、黄芪以及黄连等中药混合后兑水煎煮,滤掉残渣后向患病羊灌服,每日用药1 次,通过内服也可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羊传染性脓疱病与日常的养殖方式存在很大联系,因此养殖人员要做好日常的防控工作:
首先,规范引种流程,寒冷季节是该病的流行时期,且此疫病又具有潜伏期,因此养殖人员要做到不从疫区引种,且引种过程中要询问引种羊群是否接种疫苗,该病潜伏期最长能够达到8d,因此在引种后至少要隔离8d 才能够进行混养。
其次,强化日常卫生管理,羊传染性脓疱病病原体对于石灰乳以及烧碱等消毒剂比较敏感,在疫病流行期间养殖人员要制定严格的消毒方案,通过科学的消毒工作能够有效地清除病原体,在消毒过程中养殖人员要严格控制消毒剂浓度,通常情况下石灰乳浓度为10%,而火碱浓度为2%,且要确保消毒的全面性,对于羊舍的护栏、养殖器具以及食槽等可能存在污染风险的地区均要进行彻底消毒。养殖人员还要做好羊舍环境以及饲料等方面的管理,在使用饲草时要清除其中的带刺植物,防止在进食过程中划破皮肤,并清理饲养场地内能够损伤皮肤的物品,如裸露的钉子以及木刺等,可以在日常使用的饲料中添加少量食盐,防止羊群啃食墙体等。
再次,做好接种免疫工作,及时接种羊口疮弱毒疫苗等,且使用的疫苗类型应当与当地流行疫病毒株型一致,并做好疫病的监测工作,传染性脓疱病初期会出现分散性红色斑点的现象,若由于养殖人员疏忽并未发现,则会造成疫病的进一步蔓延,因此养殖人员要及时发现羊群中的异常,并在第一时间对患病羊进行隔离,而后对整个养殖区域进行全面消毒。
最后,保证羊舍的通风和干燥,在饲养过程中除了要定期打扫羊舍外,还要做好通风工作,通过通风能够有效地降低羊舍内病原体密度,尤其是在冬季时,既要做好通风和保温,又要防止突然进入的冷空气对羊群造成刺激,可以通过安装通风扇的方式促进室内空气的流动。
综上所述,羊传染性脓疱病的发生与日常饲养存在很大联系,基于此,养殖人员要从日常的养殖管理入手,提升对于该疫病防控水平,且养殖人员应当掌握该疫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以及治疗方式等,通过科学的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疫病产生的负面影响,确保羊养殖朝着可持续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