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生产性保护视角下壮族马骨胡制作技艺研究

2022-03-13 07:30于腾腾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生产性壮族技艺

于腾腾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壮族马骨胡艺术于2010 年被列入广西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代表性传承人黄一格,数十年如一日深耕马骨胡的制作与研究,在马骨胡活态传承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壮族马骨胡制作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技艺,连结着壮民族情感,见证着壮民族的智慧,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牢固纽带。加强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以保持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特定规律。综观壮族马骨胡制作技艺传承现状,以及学术界关于壮族马骨胡的已有研究,尚未发现对马骨胡核心制作技艺有系统的阐述。一定程度上,本研究所提供的田野资料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将马骨胡制作技艺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全面记录梳理,并进一步研究,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其生产性保护,推动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文化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 马骨胡制作技艺发展现状

马骨胡,壮语称yienz ndok(ji:n2duk7),yienz 意为胡类,ndok 意为骨头,指用骨头制作而成的胡琴,是壮族极具代表性的拉弦乐器。其制作技艺经过几代手艺人与时俱进的升级完善,逐步形成现在的形制、音色,形制结构如图1 所示,由琴头、琴轴、琴杆、琴筒、琴皮、琴托、琴码、琴弓、琴弦、千斤构成,音色高亢明亮,清脆悦耳。

图1 马骨胡形制构造

据了解,当下广西马骨胡制作师傅有6 人,其中广西壮族马骨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1 人,他们制作的马骨胡形制各不相同,音色、音质、应用及制作技艺亦有差别,如图2 所示。通过实地调研、对各位制作师傅的琴进行演奏以及通过对多位演奏家的试奏反馈进行访谈,普遍认定壮族马骨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黄一格老师制作的马骨胡,做工、音色、音质、音量、灵敏度等均位列前茅,形成了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一格马骨胡制作技艺为代表核心的现实局面。

图2 当下广西制作的马骨胡

在目前广西的6 位制作师傅中,最年轻的已64岁,而年长的80 多岁,现在已经不能继续完成制作。当下对马骨胡制作技艺进行抢救性记录,详实记录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精湛技艺和工艺流程,是加强生产性保护的迫切使命。

2 黄一格马骨胡尺寸与备料规格

马骨胡整琴长度78.0cm;琴轴长17.0cm;琴筒长13.0cm;琴筒蒙皮端口直径5.5~6.5cm;琴托长13.0cm,宽6.5cm,高8.0cm,如图3 所示。

图3 黄一格马骨胡具体尺寸

琴头板2.2×8.5×11.0cm;琴杆75.0×2.2×2.2cm;琴轴17.0×3.0×3.0cm;琴筒13.0×5.5~13.0×6.5cm;琴托13.0×8.0×6.5cm。制作材料开料图如图4 所示。

图4 制作材料开料图

3 黄一格马骨胡制作流程

马骨胡制作流程先从琴首(马头)开始,逐一顺序至琴杆→琴轴→琴筒→琴托→蒙皮→琴码→组装上弦调试,琴弦采用高胡钢丝弦,弓子采用二胡琴弓。黄一格马骨胡擅长全手工制作、打磨,不涂油漆,显露高雅原木本色。

3.1 马头雕刻

首先,在已开好的板料上勾出马头的轮廓线,然后用木工线锯沿着线条锯开,打磨如图5 所示;其次,根据马头的造型形态,进行耳朵、鬃毛、眼睛、鼻子等各部位的细致雕刻(在该技艺步骤,制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木工、雕刻基础),如图6 所示。

图5 琴头马首打磨

图6 马骨胡琴头马首

3.2 琴杆制作

黄一格的马骨胡琴杆制作型成椭圆,因椭圆的琴杆抗弯力强,能够更好承受马骨胡定音(a1e2、c2g2)时的音高张力,使其在调音方面更为稳定。琴杆制作如图7所示,具体制作步骤如下。

图7 琴杆制作(于腾腾拍图)

3.2.1 钻琴轴孔

先在琴杆方条一端画出两根琴轴的距离线,后用线限工具划定琴杆轴孔的中心点,最后进行钻孔。两根琴轴之间的距离约7.3~7.5cm,琴轴孔直径基准为前10.0cm、后12.0cm,呈现锥形。

3.2.2 掏琴杆

用手锉工具沿四面中心线手工掏琴杆,掏至椭圆型,琴杆直径约1.5~1.6cm。

3.3 琴轴制作

琴轴有梅花形和六角形两种形制,琴轴对音色、音质有较大影响,琴轴具体形制的选用会根据每一把琴的实际情况来定,通过判断制作材质的密度与硬度,决定琴轴的形制、粗细,并进一步加工。

本研究以六角形琴轴为例,具体制作步骤如下:首先,对两根小方木的两端画出同心点,粗端用六角模具固定,细端用圆规画出圆形;其次,用打磨机分别对粗端的六角、细端的圆形及整条琴轴进行打磨;再次,细化打磨定型,琴轴整体呈倒锥形,轴长粗细会根据琴的材质密度、硬度做微调;最后,在琴轴细端钻弦孔,约1.0~2.0mm 口径。琴轴打磨如图8 所示。

图8 琴轴打磨(于腾腾拍图)

3.4 琴筒制作

首先裁好骨筒长度,修整骨筒内壁,动物腿骨筒内有脊髓等杂质,需对这些杂质进行掏空;其次打磨骨筒内侧四周,延骨筒的形状将内侧打磨圆滑均匀,保障骨筒内壁空间容量;最后钻琴杆孔,观察整根骨筒外形轮廓,以最平直面作为琴筒面,在琴筒面上画出中心线,从蒙皮端口往后量至4.0cm 左右进行定点钻琴杆孔,琴筒开孔需根据琴杆的直径来对应,杆孔径由制作者定。琴筒骨打磨如图9 所示。

图9 琴筒骨打磨(于腾腾拍图)

3.5 琴托制作

琴托的制作流程是较为复杂的,需与琴筒一起制作,每一个琴托一对一独立匹配琴筒,因用于制作琴筒的每块材料形状各不相同,需根据琴筒底部形状来雕刻打磨琴托轮廓线。琴托具体制作步骤如下。

3.5.1 钻琴杆穿孔、接弦孔和固定孔

将已裁好的琴托木块,定点开3 个孔,分别是琴杆穿孔、接弦孔和固定孔,琴杆穿孔开在琴托上平面,接弦孔开在琴托底部,固定孔开在琴托底部。开孔钻头的选用,需结合制作者自身技术和力学原理综合选定。

3.5.2 打磨琴托轮廓

将琴筒置于琴托上,根据骨筒底部形状对琴托木块进行打磨修整,使每个琴筒完全贴合琴托,后在琴托两侧和底部进行美化加工。

3.5.3 装接弦柱和开琴弦槽

在穿弦孔内装上两颗接弦柱,接弦柱高度需在琴托水平面以内,避免刮钩。开槽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切开槽式,以琴托右侧面和底部中心线为基准,在中心线两侧刻线,用手工锯沿两条刻线切开槽;另外一种是开孔槽式,即在琴托右侧中心线两侧刻线,在两条刻线间顶端区域开孔,斜穿琴托底部接弦孔。开孔槽可以保障声音更沉稳,如图10 所示。

图10 琴托打磨与两种琴弦开槽方式(于腾腾拍图)

3.6 蒙皮

根据琴筒蒙皮端直径大小选定适当厚薄蟒皮,上皮时注意均匀张拉、随后固定。原材质可选野生蟒皮和人工养殖蟒皮,野生蟒皮尤为上等,纤维韧性好,但相对稀缺;之后按琴筒的大小,裁剪合适尺寸的皮,进行削皮、缝皮处理;再手工蒙皮,需讲究技术,蒙皮时蟒皮鳞片纹路需拉均匀、平直,麟片自然方形,松紧适中,以保障有均匀、统一的声音振动。

3.7 琴码制作

琴码对马骨胡的音色影响至关重要,琴码起传导声波的作用,琴弦产生的振动通过琴码传递振动波给琴皮,轻一点的琴码传导声波效果好,但具体需要根据个人对音色、音质的要求,选择琴码的材质与配置。黄一格琴码形制,一种是琴码底部切开,一种是琴码底部不切,中部穿孔。琴码制作步骤中,一是要选材,二是要进行造型打磨。

3.8 组装调试

将制作好的琴头、琴杆固定,后与琴轴、琴筒、琴托进行组装,安装琴弦、千斤、琴码、琴垫、琴弓,进行演奏调试;琴弦,运用高胡金属琴弦,琴弦长度够,抗拉力度强;琴中的千斤,原理跟二胡一样,系绳千斤或顶式千斤;琴垫,又称减振布,用羊毛呢、鹿皮或软质猪皮、牛皮等制作而成,羊毛呢较通透,声音显得高亮、浑厚但具体选定需要根据整把琴制作材料来综合权衡;琴弓,和二胡琴弓通用,最好用真马尾制作弓毛,抓弦力力度大,灵敏度高。

调试主要是调音色、音质和音量。马骨胡音色介于京胡与高胡之间,音色圆润通透,音质清晰细腻,音量充分,极富穿透力,各把位音律协调,避免上下把位大小声不统一。调试对于制作师傅来说,要求具有灵敏的听觉、一定的演奏水平和对乐器性能的综合判断力。

制作马骨胡不仅仅是流程上的按部就班,更为重要的是制成品品质高,首要是琴的音色音质好,音量充分;其次是制作工艺好,包括造型审美等;最后是制作者调试技艺高,能够灵敏辨析并进行调试。黄一格的制作匠心独运,离不开其常年忘我的钻研、探索、试制,其制作技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三点呈一线,琴托到琴筒到琴轴需呈一条线,这是高音乐器马骨胡能够达成好的音色、音质、音量的必备条件。

4 壮族马骨胡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启示

生产性保护在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是较为主要的保护实施方式,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在有效保护和传承的前提下,加强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意义重大。

4.1 壮族马骨胡制作技艺生产性传承保护现实境况

4.1.1 传承机制尚未健全

目前,马骨胡制作技艺传承主要是以传承人为主导的师徒传承,官方认定的马骨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只有一位,热心马骨胡制作技艺传承的后继人才相对较少,学生数量十分有限,生产性保护传承人培养机制亟待完善。

4.1.2 生产原材料得不到保障

代表性传承人制作马骨胡主要在自家的一角工作区域进行,制作所需要的工具、木料、动物腿骨等,均是传承人自购,动物腿骨作为马骨胡制作的重要部分,现已缺货很久,一匹马只有两段腿骨适合做马骨胡,现今出现一骨难寻的境地,严重影响了马骨胡制作技艺传承的推进。

4.1.3 相关保护政策执行需进一步完善

马骨胡艺术之乡推行 “马骨胡艺术+文化旅游”“马骨胡艺术+民俗节庆”“项目+基地”“传承人+协会”等多模式传承马骨胡艺术,如在红枫叶旅游节、民俗节庆活动中均有马骨胡亮相,但多是马骨胡演奏。2011 年广西德保县成立少儿马骨胡培训基地,基地开展的培训以演奏为主,对于马骨胡制作还暂未列入其中,传承内容和政策保障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德保马骨胡协会请传承人担任会长,但在协会运营和政策保障上还稍有不足,协会开展的活动缺少长效规划、暂未形成体系的非遗传承规范以推动马骨胡非遗生产性保护发展,协会的作用未充分调动和发挥。

4.1.4 引导规范需加强

大众对马骨胡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的认知参差不齐,需加强舆论、价值和政策引导,调动大众积极参与并投身到生产性保护中来,扩大抢救扶持范围、记录保存、传承技艺、协同发展。

4.1.5 基础设施建设亟需完善

马骨胡艺术之乡德保在马骨胡传承发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投资1.2 亿建设的马骨胡艺术中心,集培训、会议、剧场、民俗展览等多功能于一体,已于2016 年7 月投入使用,目前中心还没有马骨胡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非遗展示区域、制作区域和传习区域,在马骨胡制作生产性保护上,尚缺少规划和合理的布局,对传承人制作的高音、次高音、中音、低音系列马骨胡还未进行成套保存,对已有设施的功能作用还需要进一步规划。

4.2 壮族马骨胡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启示

4.2.1 马骨胡制作技艺传承需要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

马骨胡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传承可带动马骨胡文化自身活力,在保持传统制作技艺真实性、整体性基础上适度创新,紧密融合人们的生产生活,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生改善,搭建生产性保护与社会市场需求之间的密切联系,拉动文化需求和消费,促进传统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促进非遗产业化发展和社会经济协同发展。

4.2.2 健全传承机制联动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

为传承人提供传承土壤,保障传承人的传承空间,为传承人开展传承、授艺、生产提供保障和服务,建立传承人奖励激励机制和学艺人助学促学奖学鼓励机制,完善健全传承机制,培养更多后继人才,坚守传承传统工艺整体性和核心技艺真实性,保护优先、开发服从,合理利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奠定持久、深厚的基础,带动更多人投身到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之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

4.2.3 制作技艺列入非遗名录以促进专项保护持久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在“互联网+”和社会市场大环境中逐渐与现代生活方式渐行渐远,马骨胡制作技艺传承发展仅依靠传承人的“情怀”来支撑或只依靠政府支持,均不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将马骨胡制作技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项保护传承,唤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内生动力,强化外环境支持,在社会需求变化中增进互动,增强群众认知度、拥护度和认同度,推动生产性保护的持久性。

5 结语

本研究梳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马骨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黄一格马骨胡制作技艺的核心技术,凝练了其制作技艺之精华,以制作流程为技术传承范程,通过对其制作技艺理论知识数据和成果的公开展示,为壮族马骨胡制作提供了技术参考,探索生产性保护路径,进一步推动壮族马骨胡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以吸引更多壮族马骨胡艺术的爱好者投身到壮族马骨胡艺术制作的队伍中来,传习推广并进一步提升壮族马骨胡制作技艺,增强民族认同感,践行民族文化自信,推动马骨胡制作技艺的产业化发展,促进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猜你喜欢
生产性壮族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Cat’s book》
观图释义:《红楼梦赋》与《〈红楼梦赋〉图册》的生产性传播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壮族山歌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